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和醇溶性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庆庆 张帝 +1 位作者 汤文晶 杨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照度计量化红曲色素所接受的光,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波长和照射时间对红曲色素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光(2 800~31 00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降解最为显著;室内自然光(54~2 05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影响较小,避光条件(0 lx)对红... 利用照度计量化红曲色素所接受的光,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波长和照射时间对红曲色素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光(2 800~31 00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降解最为显著;室内自然光(54~2 05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影响较小,避光条件(0 lx)对红曲色素保存率无明显影响。红曲色素保存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光照强度相同,单色光波长不同的条件下,红曲色素保存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红光组>黄光组>绿光组>蓝光组>紫光组。红曲色素对短波紫外线较为敏感。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水溶性红曲色素光稳定性大于醇溶性红曲色素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光稳定性 光照强度 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真菌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漆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松 刘宇 +4 位作者 汤文晶 陈阿娜 汤斌 崔凤杰 赵鹏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50,共6页
使用愈创木酚筛选平板筛选分离获得1株真菌漆酶高产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5.8S rDNA—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栓菌属真菌。初步摇瓶发酵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至第10天时,漆酶活力达到20.3U/mL。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和DEAE F... 使用愈创木酚筛选平板筛选分离获得1株真菌漆酶高产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5.8S rDNA—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栓菌属真菌。初步摇瓶发酵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至第10天时,漆酶活力达到20.3U/mL。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和DEAE FF柱层析方法纯化后,该酶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5kDa。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在60℃以下及pH3.5~5.0较为稳定,其Vmax和Km分别为31.06mmol/(L·min)和152μmol/L。筛选得到的栓菌菌株具有产酶速率快、发酵周期短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漆酶 筛选 发酵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ZL307固态发酵豆渣产γ-氨基丁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庆庆 吕闻闻 +1 位作者 汤文晶 许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及回归模型,并经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基质豆渣12.28 g,大米粉为7.72g,(NH4)2SO40.20%,MgSO40.23%,KH2PO40.37%,CaCl20.25%,谷氨酸钠0.45%(均为占固体基质的质量分数),初始含水量60%,初始pH值5.5,温度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达到0.417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Γ-氨基丁酸 固态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菠萝酒发酵及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庆庆 郑天柱 +1 位作者 汤文晶 蒋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99-303,317,共6页
采用市售的籼米、菠萝为原料制备红曲菠萝酒,研究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总糖、总酸、Monacolin K含量的变化。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酒精... 采用市售的籼米、菠萝为原料制备红曲菠萝酒,研究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总糖、总酸、Monacolin K含量的变化。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总酸、Monacolin K呈逐渐上升趋势,总糖呈下降趋势;红曲菠萝酒中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分别为醇类、酯类、酸类、酮类、烃类、萜烯类、芳香族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前8位的依次是苯乙醇(20.02%)、2-甲基丁醇(8.79%)、菠萝醇(8.2%)、丁二酸单乙酯(4.87%)、异丁酸(4.84%)、亚油酸甲酯(4.63%)、乙酸乙酯(4.23%)、丁酸乙酯(3.09%);构成红曲菠萝酒香气特征的主要物质是醇类、酯类、酸类以及少量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菠萝酒 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红曲霉发酵液中的Monacolin K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庆庆 杨超 +2 位作者 汤文晶 张帝 郑天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6-220,共5页
研究了不同提取剂和提取条件对红曲霉玉米粉豆渣发酵液中Monacolin K的超声提取效果。实验以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发酵液中的Monacolin K浓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及分析,确定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了不同提取剂和提取条件对红曲霉玉米粉豆渣发酵液中Monacolin K的超声提取效果。实验以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发酵液中的Monacolin K浓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及分析,确定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剂为75%的乙醇,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料水比(菌丝湿重∶75%乙醇)为1∶8(g∶mL),超声功率250 W。在此条件下,Monacolin K的提取率达到93.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Monacolin K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漂工艺对西兰花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帝 汤文晶 +3 位作者 陈兴京 张庆庆 汤义明 钱起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法,对西兰花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了西兰花PPO活性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西兰花PPO活性的最适测定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15nm,反应温度为35℃,pH为7.2。同时对烫漂西兰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法,对西兰花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了西兰花PPO活性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西兰花PPO活性的最适测定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15nm,反应温度为35℃,pH为7.2。同时对烫漂西兰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烫漂条件为:烫漂温度为95℃,烫漂时间为90s,烫漂后立刻用冰水冷却并冻藏,在此条件下,有效钝化西兰花PPO活性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颜色的损失,具有良好的保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多酚氧化酶 烫漂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液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庆庆 张帝 +1 位作者 汤文晶 杨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31,共5页
为提高红曲霉液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色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豆渣的综合利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曲霉ZL307-F8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豆渣的含量,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法,确定... 为提高红曲霉液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色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豆渣的综合利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曲霉ZL307-F8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豆渣的含量,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法,确定培养基中影响红曲色素色价的关键因素为米粉、(NH4)2SO4和MgSO4,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3个关键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法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建立试验模型,并经试验证明模型可靠。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渣4%,米粉3.4%,(NH4)2SO40.13%,MgSO40.16%。在最优条件下,色价为114.28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豆渣 色价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 液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诱变原生质体法选育高活力蛋白酶产生菌 被引量:2
8
作者 汤斌 张海龙 +2 位作者 张庆庆 汤文晶 阚清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5-196,200,共3页
以米曲霉沪酿3·042为出发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紫外线诱变提高蛋白酶活力。经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的处理和遗传稳定性实验,最终得到一株高产菌株,其蛋白酶活力的产量达1700U/g以上,约是出发菌株的1·8倍。
关键词 米曲霉 原生质体 诱变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代谢木糖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斌 张风琴 +1 位作者 汤文晶 丁丽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0,共5页
通过PCR方法从休哈塔假丝酵母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木糖还原酶(XR)基因XYL1和木糖醇脱氢酶(XDH)基因XYL2,将其分别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YES2-XYL1和pYES2-XYL2,从pYES2-XYL1上克隆得到含半乳糖启动子的XYL1,将其... 通过PCR方法从休哈塔假丝酵母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木糖还原酶(XR)基因XYL1和木糖醇脱氢酶(XDH)基因XYL2,将其分别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YES2-XYL1和pYES2-XYL2,从pYES2-XYL1上克隆得到含半乳糖启动子的XYL1,将其连接到pYES2-XYL2序列的下游,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YES2-XYL1-XYL2,通过电转化方法将pYES2-XYL1-XYL2转入酿酒酵母宿主菌INVSc1。在初始pH为5.5,温度为33℃,前5h转速为150r/min,后变为50r/min的条件下,乙醇产量为33.4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哈塔假丝酵母 木糖还原酶 木糖醇脱氢酶 pYES2-XYL1-XYL2 酿酒酵母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纳豆菌液态发酵产抗菌物质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庆庆 许鹏 +1 位作者 汤文晶 吕闻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40-242,共3页
本文利用豆粕水解液为基质对纳豆菌液态发酵产抗菌物质进行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的实验方法对影响纳豆菌发酵产抗菌物质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素:麸皮含量、温度、初始pH;通过最陡爬坡实验接近最大响应区... 本文利用豆粕水解液为基质对纳豆菌液态发酵产抗菌物质进行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的实验方法对影响纳豆菌发酵产抗菌物质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素:麸皮含量、温度、初始pH;通过最陡爬坡实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响应面实验进一步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优条件:麸皮含量29.6g/L、温度33℃、初始pH7.4,在此条件下对纳豆菌发酵,△OD值为0.416,抗菌粗提液抑菌率达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纳豆菌 液态发酵 抗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等离子体复合诱变红曲霉产胞外多糖 被引量:20
11
作者 蒋汶 张庆庆 +1 位作者 汤文晶 程亚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红曲霉ZL30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的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紫外诱变条件为:照射距离15 cm,功率15 W,时间90 s。等离子体诱变条件为:照射距离3 mm,注入气体氦气,气流量10 L/min,功率200 W,时间180 s。筛选得... 以红曲霉ZL30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的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紫外诱变条件为:照射距离15 cm,功率15 W,时间90 s。等离子体诱变条件为:照射距离3 mm,注入气体氦气,气流量10 L/min,功率200 W,时间180 s。筛选得到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菌株ZJ307-3,与原始菌株相比,发酵周期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7 d时多糖产量达到550.07 mg/L,提高61.18%。复合诱变菌株多糖产量较单紫外诱变菌株提高27.58%,较单等离子体诱变菌株提高1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胞外多糖 紫外诱变 等离子体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文晶 李松 +2 位作者 马忠宝 杨倩 汤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0-54,共5页
为获得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株,从自然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产酶性状较好的碱性细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科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ohnii)。粗酶性质研究显示,该菌株所产β-甘露聚糖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 为获得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株,从自然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产酶性状较好的碱性细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科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ohnii)。粗酶性质研究显示,该菌株所产β-甘露聚糖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在55℃和9.5。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后,该菌株摇瓶发酵至36 h时,产酶水平为345 U/L,是优化前产酶水平的4.3倍。研究结果为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放大发酵奠定了基础,为碱性β-甘露聚糖酶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异源表达等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细菌 Β-甘露聚糖酶 科氏芽孢杆菌 分子鉴定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α-淀粉酶保守区域组氨酸突变及功能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倩 汤斌 +2 位作者 李松 陈阿娜 汤文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29,共8页
有关真菌α-淀粉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的底物催化形式等生化性质方面,该类酶中的大量氨基酸残基组成与酶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利用分子对接和同源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米根霉α-淀粉酶中有3个特殊的组氨酸残基(H120,H20... 有关真菌α-淀粉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的底物催化形式等生化性质方面,该类酶中的大量氨基酸残基组成与酶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利用分子对接和同源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米根霉α-淀粉酶中有3个特殊的组氨酸残基(H120,H200和H286),并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系列突变体。性质研究表明,286位氨基酸残基结构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酸耐受性以及麦芽糖生成能力均有关联;突变体H286L的酸耐受性和水解淀粉的麦芽糖生成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20位和200位氨基酸残基的变化不改变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而两者的组合突变可显著提升该酶的酸耐受性。此外,数据表明该酶的高麦芽糖生成能力与酶对麦芽三糖的亲和力不直接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真菌α-淀粉酶高麦芽糖生成能力的原因及其定向进化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Α-淀粉酶 分子对接 定点突变 结构与功能 麦芽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