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汤怀志 吴克宁 +1 位作者 黄勤 许研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4,共8页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研究的有效途径。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其特征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四个阶段,其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可以作为评价因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阶段,定量分析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具体原因。江西省高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安市土地资源处于由粗放向集约利用转变时期,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和江西省平均水平,主要不足在于土地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趋势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阶段性发展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汤怀志 苏强 +2 位作者 吴克宁 赵华甫 许琳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6期24-28,共5页
区域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曲线模型研究了其发展过程及特点,将土地集约利用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4个发展阶段,结合... 区域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曲线模型研究了其发展过程及特点,将土地集约利用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4个发展阶段,结合"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各阶段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并提出将其作为评价要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定量深入分析影响其水平的具体原因的评价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利用 系统分析 经济社会 阶段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科技创新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汤怀志 桑玲玲 郧文聚 《中国土地》 2018年第6期38-40,共3页
近30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用得粗、管不住"的问题逐步显现,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现有的土地科技手段... 近30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用得粗、管不住"的问题逐步显现,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现有的土地科技手段以及土地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滞后于现实需要,土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资源创新领域中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技创新 持续快速发展 土地资源 科技人才队伍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粮食安全 工业化进程 支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功能管理不可缺失 被引量:4
4
作者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4,共3页
耕地生态问题已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耕地单产水平、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但伴随而来的却是耕地生态功能的不断退化。一是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由于耕地资源长期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利用,东北、华北、长... 耕地生态问题已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耕地单产水平、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但伴随而来的却是耕地生态功能的不断退化。一是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由于耕地资源长期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利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已经出现了从点到面的系统性退化、整体亚健康,生态功能严重受损。二是水土资源条件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生态问题 功能管理 长江中下游地区 生态功能 改革开放 单产水平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动力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6,共2页
我国大规模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始于2006年。当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又陆续开展了城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 我国大规模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始于2006年。当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又陆续开展了城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随着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年来地方用地需求有所减弱,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也进入了调整适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整理 城乡建设用地 路径 国土资源部 废弃地复垦 管理体系 经济发展 用地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新卫 梁梦茵 +2 位作者 郧文聚 汤怀志 杨华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掌握地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为加快推进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函调法、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各地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土... 研究目的:掌握地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为加快推进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函调法、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各地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成效逐步显现,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增强了制度供给能力。研究结论:土地整治规划是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对于当前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 实施 探索 实践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耕地质量重在健康产能建设 被引量:17
7
作者 郧文聚 梁梦茵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3,共2页
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当今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但提升耕地质量的途径与措施却仍在探索中。笔者以为,提升耕地质量,关键在于建设健康产能。 "二调"数据反映的耕地产能问题 耕作条件差,稳定性不强。"二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灌溉... 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当今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但提升耕地质量的途径与措施却仍在探索中。笔者以为,提升耕地质量,关键在于建设健康产能。 "二调"数据反映的耕地产能问题 耕作条件差,稳定性不强。"二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灌溉条件总体不高,有灌溉设施的耕地9.1亿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1.1亿亩,比重为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产能建设 重度污染 耕作条件 灌溉条件 数据显示 土地整治 国土资源 经济发展条件 土地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萍 吴克宁 汤怀志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分区技术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编制依据。研究方法:以区县为评价单元,筛选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结构等1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实现指标降维并综合评分,利用聚类分析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结...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分区技术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编制依据。研究方法:以区县为评价单元,筛选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结构等1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实现指标降维并综合评分,利用聚类分析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结果:太原市可划分为2个一级区及5个二级区,根据区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调控举措,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区调控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分区 主成分 聚类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多规融合”的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梦茵 汤怀志 范金梅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39,共3页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规模扩张,使我国规划管理难度加大。尤其是目前规划类型多、关系复杂,加之各层级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未能有效衔接,导致规划重叠、脱节甚至冲突等突出问题,并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规划效果。因此,借鉴新加坡较为成熟的...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规模扩张,使我国规划管理难度加大。尤其是目前规划类型多、关系复杂,加之各层级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未能有效衔接,导致规划重叠、脱节甚至冲突等突出问题,并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规划效果。因此,借鉴新加坡较为成熟的规划管理经验,推进"多规融合",或许是解决现今规划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效果 土地利用 管理难题 土地制度 概念规划 总体规划 城市发展 国有土地 空间布局 卫星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规划“再回首”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金梅 梁梦茵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4-46,共3页
土地整治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农田、村庄、城镇等进行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一项重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土地利用区域吞异性的客观反映,是土地利用措施的关键内容,也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对于科学确定土地整治方... 土地整治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农田、村庄、城镇等进行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一项重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土地利用区域吞异性的客观反映,是土地利用措施的关键内容,也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对于科学确定土地整治方向,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国内土地整治的实践来看,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还比较粗放与宽泛,相关研究还比较欠缺与薄弱,在当前全国正在进行第二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之际,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探讨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做法,极具必要性与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区 实践与研究 土地用途管制 区域协调发展 集约化程度 统筹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建设模式探讨——以海伦市基本农田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靳取货 吴克宁 +4 位作者 王金满 汤怀志 刘园秋 邹一旻 廖谌婳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90,共6页
基本农田建设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寒地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寒地、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在农业发... 基本农田建设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寒地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寒地、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在农业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影响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模式,把示范区建设和当地一般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对比,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防治冻害、控制返浆、保育黑土等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调控措施,以为该区域的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建设模式 寒地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地质量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浙江省路桥区峰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丽丽 吴克宁 +2 位作者 赵华甫 高硕 汤怀志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7,共6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本文提出根据农用地分等与地化评估整合成果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的方法,并对浙江省峰江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合两个不同的土地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土地稳定的生产能力、土地肥力、环境与健康质量,并依此确...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本文提出根据农用地分等与地化评估整合成果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的方法,并对浙江省峰江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合两个不同的土地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土地稳定的生产能力、土地肥力、环境与健康质量,并依此确定基本农田调入调出的门槛,实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方法完全可行。这一方法有助于把环境污染、肥力缺乏的耕地调出基本农田,把高产、优质、清洁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整合 浙江省路桥区峰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工业化城市区域土地整治功能单元规划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郧文聚 严金明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19,共3页
后工业化城市区域:土地利用需要更精细 土地功能是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核心。土地整治围绕提升土地功能,不断改造利用不当、利用不足的土地,以持续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那些率先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的典型... 后工业化城市区域:土地利用需要更精细 土地功能是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核心。土地整治围绕提升土地功能,不断改造利用不当、利用不足的土地,以持续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那些率先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的典型区域、如北京市海淀区等,其土地利用已经进入为国际大都市服务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海淀区 土地整治 土地功能 城市区域 后工业化 土地利用 规划 土地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园秋 吴克宁 +2 位作者 赵华甫 汤怀志 许妍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和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界定了挂钩规模的允许范围,并对项目区增减挂钩的布局进行了安排。研究结果表明,清河县农村建设用地有较大整理复垦潜力,通过挂钩能满足城镇建... 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和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界定了挂钩规模的允许范围,并对项目区增减挂钩的布局进行了安排。研究结果表明,清河县农村建设用地有较大整理复垦潜力,通过挂钩能满足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最终得出挂钩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手段,最终可以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本文可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内容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挂钩 潜力 规模 布局 清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克宁 汤怀志 《中国土地》 2006年第12期20-21,25,共3页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示范区建设 国土资源部 操作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扩张型的南湖发展新思路
16
作者 杨华珂 梁梦茵 汤怀志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0-31,共2页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从1997年开始火规模开展农用地整治,截至2007年,境内耕地即已基本整理完毕并且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从2005年开始,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以及社会...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从1997年开始火规模开展农用地整治,截至2007年,境内耕地即已基本整理完毕并且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从2005年开始,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南湖区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土地整治工作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南湖 农村建设用地 基本农田 农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守耕地红线,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国家粮仓
17
作者 郧文聚 李保国 汤怀志 《中国土地》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文认为,我国面临耕地空间重心北移、粮食主产区萎缩、优质耕地亚健康化等利用风险,必须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遵循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原则,把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应用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平衡自然... 本文认为,我国面临耕地空间重心北移、粮食主产区萎缩、优质耕地亚健康化等利用风险,必须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遵循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原则,把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应用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平衡自然禀赋与人工赋能、生产集约与生态可持续之间的关系,加快耕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全面建设生态良田,筑牢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优质耕地 耕地红线 自然禀赋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亚健康 生态可持续 耕地保护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
18
作者 于茹月 盖建勋 +3 位作者 白啟新 周文涛 汤怀志 黄元仿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湟水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方式欠妥、农资产品使用量大、农膜回收方式不成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落后、监管与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流域内生态... 湟水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方式欠妥、农资产品使用量大、农膜回收方式不成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落后、监管与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笔者在明晰当前湟水河流域土壤环境污染成因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湟水河流域面临土壤重金属、化肥、农药、农膜残留的污染风险,提出流域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措施与建议:在流域内实行分区、分级、分类管控,合理使用农资产品,加强精准监管技术并大力推广末端修复技术,同时健全政策制度、加大宣传教育,为深入推进青海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土壤污染 现状 防治对策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汤怀志 郧文聚 +2 位作者 孔凡婕 林倩 汪嫦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12,共8页
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在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仍存在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与工作框架不突出的现实难题。文章以自然资... 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在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仍存在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与工作框架不突出的现实难题。文章以自然资源管理为主线,分析了从土地整治到生态修复的发展脉络,提出要依据空间治理“源头管理”的核心需求,面向自然资源安全树立“自然安定和谐—资源保障安全”的战略目标,落实“三区四带一园”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重点加强规划管控体系建设、探索多样化的修复模式及强化政策机制保障,为统筹实施生态修复提供支撑;科学认知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和调查监测、问题诊断与决策支持技术创新,夯实生态修复的科技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土地整治 自然资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与展望 被引量:6
20
作者 汤怀志 程锋 张蕾娜 《中国土地》 2022年第2期11-13,共3页
耕地是"活"的生命体,其健康依赖于生活在其中的土壤生物、作物与环境等的良性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耕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价值和路径,提出加强耕地生物多样性基础理论研究、建设长期定位观测网络、研制保育修复技术... 耕地是"活"的生命体,其健康依赖于生活在其中的土壤生物、作物与环境等的良性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耕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价值和路径,提出加强耕地生物多样性基础理论研究、建设长期定位观测网络、研制保育修复技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耕地土壤 土壤生物 修复技术 生命体 基础理论研究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