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冬梅 张伟 +7 位作者 刘恩科 姜春霞 陈琼 韩彦龙 黄学芳 刘化涛 赵聪 池宝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9-1458,共10页
为明确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及趋势,完善高产高效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传统耕种方式为对照,于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播期[秋耕早播和正常播种(对照)]、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旱... 为明确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及趋势,完善高产高效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传统耕种方式为对照,于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播期[秋耕早播和正常播种(对照)]、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2010年(遭遇"卡脖旱")秋耕早播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9.0%、7.1%和6.4%(P<0.01),百粒重(P<0.01)和出籽率(P<0.05)显著大于对照。2011年(丰水年)增幅明显增加,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3.1%、8.8%和8.5%(P<0.01),穗粒数(P<0.05)和百粒重(P<0.01)显著大于对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都呈增加趋势,但2010年秋耕早播过量施肥造成明显减产,2011年施肥处理经济产量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而不同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秋耕早播较低的施肥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2010年玉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型,秋耕早播获得最高经济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 2,该年型秋耕早播可通过适当增密获得高产,而对照增密会造成严重减产。2011年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增加到7.5万株·hm 2时经济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受旱年份秋耕早播较对照缩小了密度效应,为增产奠定了一定基础,且施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而丰水年互作效应不明显。对照该生态区目前的玉米栽培措施,在适期早播的基础上,减少肥料用量和适当增密是该区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施肥量 种植密度 早熟区 旱地玉米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条件下旱地冬小麦的耗水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明镜 晋凡生 +1 位作者 池宝亮 陈奇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23,共4页
1996年~1998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对不同覆膜条件下小麦的耗水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地膜覆盖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使植株蒸腾速率增强,地膜穴播和膜侧条播蒸腾速率较对... 1996年~1998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对不同覆膜条件下小麦的耗水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地膜覆盖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使植株蒸腾速率增强,地膜穴播和膜侧条播蒸腾速率较对照分别增加0.48mmol/(m2·s)和0.76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7.1%和22.3%,小麦增产幅度为24.7%和5.3%,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 地膜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穴播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及其增产机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晋凡生 黄明镜 +1 位作者 池宝亮 陈奇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2,共6页
试验表明,地膜穴播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作用,比对照增产24.76%;水分生产效率达12.15kg/(hm2·mm),比对照高4.95kg/(hm2·mm),耗水量比对照减少81.84mm;各种生理活性指... 试验表明,地膜穴播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作用,比对照增产24.76%;水分生产效率达12.15kg/(hm2·mm),比对照高4.95kg/(hm2·mm),耗水量比对照减少81.84mm;各种生理活性指标均比对照显著提高;生育期提前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穴播 增产机理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和施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改梅 池宝亮 +2 位作者 李娜娜 陈稳良 韩彦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573-8574,8577,共3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及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运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在晋中榆次区东阳试验基地设置玉米肥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中处理6(N2P2K2)产量最高达15 990 kg/hm2,处理1(N0P0K0)不施肥... [目的]为探讨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及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运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在晋中榆次区东阳试验基地设置玉米肥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中处理6(N2P2K2)产量最高达15 990 kg/hm2,处理1(N0P0K0)不施肥时产量最低为10 973 kg/hm2,产量差异显著;比较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的玉米产量,发现在其他种肥料不变的条件下单一提高另一种肥料的施用量,玉米的产量随肥料用量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对比各缺素处理,发现对玉米产量影响次序为氮肥>钾肥>磷肥。[结论]氮肥是影响该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上,施肥时应重点考虑氮肥的投入及氮肥的基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田间试验 玉米 配方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不同品种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化涛 黄学芳 +2 位作者 池宝亮 郑秀清 陈军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4,18,共5页
优选节水高产型品种是农艺及生物节水的重要措施;试验在半干旱区大田条件下,选用生产上主推的10个密植型春玉米杂交种,对丰水年型下不同品种的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差... 优选节水高产型品种是农艺及生物节水的重要措施;试验在半干旱区大田条件下,选用生产上主推的10个密植型春玉米杂交种,对丰水年型下不同品种的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全生育期耗水量以潞玉36最高,利民33最低;各品种对拔节期至抽雄期的土壤供水能力最敏感,且此阶段是造成品种间耗水量差异的主要时期;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大丰30、富友968、先玉335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低耗水型品种,迪卡M9和利民33为低产、低水分利用效率、低耗水型品种;康地4574、郑单958、潞玉36、晋单65、京科968则产量较为接近,但均为高耗水型品种。研究为该区选择节水、高产型玉米品种提供基础,并对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品种 耗水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与石膏对土壤磷及溶解有机碳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堃梅 池宝亮 +1 位作者 黄学芳 David Chittleborough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研究碳酸钙与石膏对南澳大利亚典型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可同时降低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的淋溶,而石膏可降低土壤P淋溶和增加溶解有机碳的淋溶。
关键词 碳酸钙 石膏 土壤P 溶解有机碳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堃梅 黄学芳 +2 位作者 王改兰 韩和平 池宝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0-332,共3页
本文探讨了硫磺粉、硫酸亚铁和糠醛渣三种酸性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酸性物质或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可达6.2 ~12 .0 % ,其中硫酸亚铁与氮磷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单施硫酸亚铁的处理... 本文探讨了硫磺粉、硫酸亚铁和糠醛渣三种酸性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酸性物质或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可达6.2 ~12 .0 % ,其中硫酸亚铁与氮磷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单施硫酸亚铁的处理次之。施用酸性物质代替部分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褐土 酸性物质 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分适宜指数作为作物适水种植指标的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健 池宝亮 +3 位作者 黄学芳 樊修武 张冬梅 郭志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对抗旱指数(DRI)的分析和改进,首次提出了水分适宜指数(WAI),并以此为指标,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WAI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并且倾向于选择高产型品种。可以作为作物... 通过对抗旱指数(DRI)的分析和改进,首次提出了水分适宜指数(WAI),并以此为指标,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WAI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并且倾向于选择高产型品种。可以作为作物适水种植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备件 产量 抗旱指数 水分适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冬梅 张伟 +4 位作者 樊修武 黄明镜 黄学芳 刘恩科 池宝亮 《农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1-5,共5页
为充分挖掘旱地玉米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显著大于稀植大穗型品种‘... 为充分挖掘旱地玉米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显著大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咏丰1号’,分别较‘咏丰1号’增加15.1%,7.8%,6.8%。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加大明显增加,但‘郑单958’在密度为7.2万株/hm2、‘咏丰1号’在密度为4.8万株/hm2时,都有较低的生物产量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源库关系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密度 旱地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栽培因子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莎 池宝亮 +2 位作者 黄学芳 樊文华 樊修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9,共5页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肥等栽培因子对玉米叶片完全展开时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影响顺序为:底氮>追氮>底磷>密度>补水>追肥/补水生育期>底钾>播期。在...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肥等栽培因子对玉米叶片完全展开时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影响顺序为:底氮>追氮>底磷>密度>补水>追肥/补水生育期>底钾>播期。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当播期在5月11日,密度为80 999.8株/hm2,底施氮量为48.2 kg/hm2,底施磷量为293.6 kg/hm2,底施钾量为152.0 kg/hm2,追施氮量为62.8 kg/hm2,补灌量为1 199.4 m3/hm2,追肥/补水生育期在玉米18展叶时,叶面积指数理论最高值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面积指数 栽培因子 均匀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穴播栽培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明镜 晋凡生 +1 位作者 池宝亮 陈奇恩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旱地冬小麦采用地膜穴播栽培,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从出苗至抽穗各生育期明显提前,延长了穗分化时间,使小麦穗粒数比CK增加2.1个。灌浆期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千粒重比CK增加0.4g,与CK相比增产24.8%,达极显著水平,有效地提高了... 旱地冬小麦采用地膜穴播栽培,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从出苗至抽穗各生育期明显提前,延长了穗分化时间,使小麦穗粒数比CK增加2.1个。灌浆期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千粒重比CK增加0.4g,与CK相比增产24.8%,达极显著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穴播 光合特性 栽培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HP在土壤中的降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金梅 池宝亮 +2 位作者 杜荣平 俞寅 樊修武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3年第4期185-186,共2页
DEHP是我国用量较大的增塑剂。尤其在聚氯乙烯(PVC)软塑料制品中,用量高达原材料总量的1/3—1/2。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增塑剂通过与空气、水、土壤等介质接触,不断进入环境。目前,DEHP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增塑剂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不同基因型品种抗旱性及收获指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修武 池宝亮 黄学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57-58,60,共3页
在4个不同水分梯度下对1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抗旱指数和收获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梯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雨养条件下(耗水325.6 mm),农大108、中玉9号和东单60等3个品种的产量均值较其他14个... 在4个不同水分梯度下对1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抗旱指数和收获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梯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雨养条件下(耗水325.6 mm),农大108、中玉9号和东单60等3个品种的产量均值较其他14个品种平均值高980.2 kg/hm2,增产率为27.5%;在耗水363.6、421.6、469.1 mm条件下,先玉335和郑单958等2个基因型品种产量均值较其他15个品种分别高17.31%、22.17%和18.25%。各基因型品种的抗旱指数有明显差异,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抗旱指数与雨养条件下的产量水平紧密相关。先玉335的抗旱指数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其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生产上应用广泛,由此证明:抗旱指数达到中等水平时,既有一定的抗旱性亦有较好丰产性,极端水分条件下的抗旱性没有生产意义,同时先玉335的收获指数可达到60%左右。在研究的17个品种中为最高,说明其光合同化物转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梯度 基因型 抗旱指数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平川区复播玉米增产增效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改梅 陈稳良 +1 位作者 池宝亮 韩彦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82-82,84,共2页
针对晋中平川区自然生态条件,解析该区复播模式现状,对晋中平川区玉米复播可行性进行评价,提出规避玉米复播风险及主要栽培措施,以期为晋中平川区玉米复播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复播 增产增效 栽培措施 晋中平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栽培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研究初探
15
作者 白莎 池宝亮 +2 位作者 黄学芳 樊修武 樊文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27,共5页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极大值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肥等栽培因子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从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影响顺序为:底钾(x5)>追氮(x6)>补水(x7)>密度(x2)>底氮(x3)>播...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极大值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肥等栽培因子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从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影响顺序为:底钾(x5)>追氮(x6)>补水(x7)>密度(x2)>底氮(x3)>播期(x1)>追肥/补水生育期(x8)>底磷(x4)。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在正效应中,底钾(x5)与追氮(x6)的耦合效应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80959.6株/hm2,底施氮量为3.7 kg/hm2,底施磷量为1.2 kg/hm2,底施钾量为0.0056 kg/hm2,追施氮量为3.5 kg/hm2,补灌量为0.024 m3/hm2,在玉米6片展叶时追肥-补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达到理论最高值42.66 kg/(mm.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均匀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6
作者 刘化涛 黄学芳 +1 位作者 黄明镜 池宝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74-75,78,共3页
在干旱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农大10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种植方式(平作、垄作和起垄覆膜)及不同种植粒数(单粒和双粒播种)下,研究其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相同品种间,起垄覆膜在拔节至灌浆期,耗水量大于平作和垄作,灌浆至成熟... 在干旱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农大10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种植方式(平作、垄作和起垄覆膜)及不同种植粒数(单粒和双粒播种)下,研究其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相同品种间,起垄覆膜在拔节至灌浆期,耗水量大于平作和垄作,灌浆至成熟期,耗水量小于平作和垄作;整体上,郑单958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农大108;种植粒数处理之间没有差异。因此,采用起垄覆膜方式,选用合理品种,是提高玉米抗旱性和保证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耗水规律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盆地盐碱地甜菜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柱平 池宝亮 郑普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本文针对大同盆地盐碱地甜菜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从协调水、温、盐、肥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大同盆地盐碱地的水盐运动特点和沟种集中施肥、提早覆膜、纸筒育苗移栽的抗盐保茵技术及在覆膜和露地种植下的科学用肥和合理... 本文针对大同盆地盐碱地甜菜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从协调水、温、盐、肥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大同盆地盐碱地的水盐运动特点和沟种集中施肥、提早覆膜、纸筒育苗移栽的抗盐保茵技术及在覆膜和露地种植下的科学用肥和合理密植等栽培管理措施,提出了盐碱地甜菜高产配套技术。据1990年生产示范;该项配套技术在各示范点覆膜和露地情况下增产沟在27.8%以上,高的可达87.1%,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可在大同盆地盐碱地和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甜菜 配套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樊修武 池宝亮 +2 位作者 焦晓燕 李东旺 张志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18,共6页
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地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 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地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5%~0.103%;固氮菌增加10倍以上;增产44.2%~94.1%。综合着,盐碱地秸秆覆盖确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从免耕两年和耕翻覆盖处理结果来看,二者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盐碱地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毡覆盖玉米的水温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改兰 黄学芳 +2 位作者 郭堃梅 池宝亮 许建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30,共6页
以常规覆膜 (ck1)和起垄覆膜 (ck2 )为对照 ,探讨了玉米采取沟垄种植 ,并用油毡替代地膜覆盖垄面的集水效应对耕层地温、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油毡替代地膜后 ,雨后种植沟内聚集的降水是 ck1的 2 .0 7... 以常规覆膜 (ck1)和起垄覆膜 (ck2 )为对照 ,探讨了玉米采取沟垄种植 ,并用油毡替代地膜覆盖垄面的集水效应对耕层地温、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油毡替代地膜后 ,雨后种植沟内聚集的降水是 ck1的 2 .0 7倍 ,是 ck2 的 1 .2 4倍 ;耕层 0 cm~ 2 0 cm地温分别较 ck1和 ck2 低 1 .6℃和 0 .8℃ ,对控制玉米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和缓解常规覆膜玉米的早衰现象十分有效 ,总生育期较 ck1和 ck2 分别延长了 1 4d和 6d,较二者的增产幅度达 2 7.4%和 1 9.7% ,水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2 .2 5kg/(hm2 · mm)和 1 .35kg/(hm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毡覆盖 水温效应 生长发育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