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兴 孙莹 +3 位作者 刘树萍 杨雪欣 赵钜阳 江连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9,共10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效、准确和可靠检测的需求。因此,寻求一种更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效、准确和可靠检测的需求。因此,寻求一种更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技术即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围绕深度学习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原理,阐述深度学习在食品原产地追溯以及食品品质中对食品缺陷、新鲜度、掺假和病原体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深度学习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领域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溯源 品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方式对大豆蛋白基小酥肉贮藏品质影响与其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莹 周斌 +5 位作者 王龙 刘申 卢冰琳 江连洲 赵钜阳 朱秀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41,共9页
本研究以大豆蛋白素肉为原料研发了植物基小酥肉预制菜,比较了微波杀菌和水浴杀菌对其菌落总数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贮藏温度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利用Q10模型获得了基于TVB-N值的植物基小酥肉预制菜货架期模型,并预测了其... 本研究以大豆蛋白素肉为原料研发了植物基小酥肉预制菜,比较了微波杀菌和水浴杀菌对其菌落总数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贮藏温度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利用Q10模型获得了基于TVB-N值的植物基小酥肉预制菜货架期模型,并预测了其在4℃贮藏温度下的货架期。结果表明:微波杀菌的最适参数为540 W、6 min,水浴杀菌的最适参数为100℃、25 min。微波杀菌相较于水浴杀菌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能延缓小酥肉色泽变暗、质构特性和pH下降。以TVB-N安全限定值计算的小酥肉货架期更具可靠性,微波和水浴杀菌在4℃下的货架期预测值分别为16 d和15.45 d,误差分别为6.67%和3%。本研究为大豆蛋白素肉在预制菜领域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小酥肉 预制菜 杀菌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基皮克林高内相乳液特征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雪晴 王静淼 +2 位作者 佟晓红 江连洲 王欢 《大豆科技》 2025年第1期40-46,58,共8页
皮克林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体颗粒代替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且内相体积分数高于74%的新型乳液。植物蛋白营养价值高,基于植物蛋白的HIPPEs具有绿色、稳定等特点,应用范围广。... 皮克林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体颗粒代替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且内相体积分数高于74%的新型乳液。植物蛋白营养价值高,基于植物蛋白的HIPPEs具有绿色、稳定等特点,应用范围广。文章介绍了植物蛋白基HIPPEs的基本特征和制备方式,并对其在多孔材料、递送载体、3D打印、绿色包装薄膜、脂肪替代物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克林高内相乳液 植物蛋白 特征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孙莹 李沛钊 +4 位作者 刘申 郭兴 卢冰琳 江连洲 刘树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2-410,共9页
近年来,由于花色苷具有特殊化学性质,使得大量学者在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的功能性质以及食品新鲜度监测和保鲜中展开了研究。花色苷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性。特殊的化学性质使其颜色根据环境酸碱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 近年来,由于花色苷具有特殊化学性质,使得大量学者在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的功能性质以及食品新鲜度监测和保鲜中展开了研究。花色苷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性。特殊的化学性质使其颜色根据环境酸碱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使用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不仅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监测食品的新鲜度,并且花色苷也是一种功能性添加剂,可以改善包装薄膜的物理和功能特性。本文对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进行综述,先通过论述花色苷的化学性质来说明其变色原理,再从花色苷的来源差异、提取方式以及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成膜基质的选择进行论述,对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的构建进行了梳理,最后总结了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以期为花色苷基智能包装膜的未来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包装膜 花色苷 新鲜度监测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在植物蛋白、脂质和多糖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孙莹 方胥伟 +4 位作者 杨斐然 刘申 卢冰琳 赵钜阳 江连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22-433,共12页
食品组分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变化,通过传统的方法很难从分子层面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是一项高效、低成本和客观的技术。MD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计算分析手段,对于深入揭示食品组... 食品组分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变化,通过传统的方法很难从分子层面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是一项高效、低成本和客观的技术。MD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计算分析手段,对于深入揭示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关于MD模拟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评定的相关指标,阐述了MD常用的软件和力场,梳理了MD在植物蛋白、脂质和多糖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MD模拟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相互作用 蛋白 多糖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异构体-大豆蛋白基乳液的制备及性质比较研究
6
作者 刘秀英 张倩倩 +1 位作者 汤亚奇 江连洲 《大豆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探究槲皮素(Quercetin,Q)和桑色素(Morin,M)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对水包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不同浓度SPI-Q/M复合物稳定乳液,分析乳液粒径、凝结指数、浊度、界面蛋白吸附率及动态界面张力等性质。结... 为探究槲皮素(Quercetin,Q)和桑色素(Morin,M)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对水包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不同浓度SPI-Q/M复合物稳定乳液,分析乳液粒径、凝结指数、浊度、界面蛋白吸附率及动态界面张力等性质。结果表明,随着Q/M浓度增加,SPI-Q/M乳液液滴粒径和界面张力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存在最优浓度范围。当Q/M浓度为0.8 mmol/L时,SPI-Q/M乳液界面蛋白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6.71%和54.28%。当Q浓度由0.2 mmol/L增至0.8 mmol/L时,SPI-Q乳液凝结指数由21.51%降至14.41%。贮存期间SPI-Q乳液凝结指数和浊度变化较SPI-M和SPI乳液更小,稳定性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桑色素 大豆蛋白 水包油乳液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肽不溶性聚集体形成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江连洲 苏睿涵 +2 位作者 张雪晴 冯玉田 孙娜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大豆肽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酶解产物,因其具有抗氧化、降血压等特性在食品领域中应用广泛。蛋白质酶解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聚集体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但其产生会降低蛋白质水解效率,丢弃则造成资源... 大豆肽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酶解产物,因其具有抗氧化、降血压等特性在食品领域中应用广泛。蛋白质酶解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聚集体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但其产生会降低蛋白质水解效率,丢弃则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这种不溶性聚集体的成因及有效利用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大豆肽不溶性聚集体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功能特性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为肽不溶性聚集体的深入研究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不溶性肽聚集体 形成机制 功能特性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一流专业引领下“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创新创业元素的设计与实践
8
作者 隋晓楠 张妍 +7 位作者 黄国 付昳丹 梁香玉 赵尚清 王思琦 杨爱峥 霍俊伟 江连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08-314,共7页
建设一流专业,深化课程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是培养大学生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省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本文根据《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性质与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在创新创业教... 建设一流专业,深化课程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是培养大学生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省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本文根据《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性质与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开发与实施粮食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案例教学的方法。为改善课程授课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评估维度单一等教学现实困境,通过产业案例启发教学、课堂展示、小组创新实验设计开发、科学家精神培育及延伸第二课堂科创竞赛教学等改进举措和多维评估持续机制,以构建基于“课堂-实验-实践”建设思路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协同育人平台,多维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期通过专业课程为载体,搭建平台育人体系,推动专业知识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平衡发展,从而提高粮食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创新创业 粮食工程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鱼油微胶囊结构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江连洲 王朝云 +8 位作者 古力那孜·买买提努 巨欢欢 郭增旺 綦玉曼 李杨 齐宝坤 左锋 范志军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深海鱼油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致密,呈球形颗粒,无油滴聚集现象,粒径小,溶解度较好,包埋率可达95.54%,且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较好;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鱼油微胶囊结构不规则,表面有孔状结构,表面含油率高,包埋率分别为86.70%和74.28%,有一定的油滴聚集现象,粒径较大,溶解度差;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20.03%、25.98%、75.91%,在肠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78.73%、71.78%、22.91%。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较低,但可以较好地在肠液中释放。由此可知,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产品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干燥工艺,这为微胶囊产品的干燥工艺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干燥工艺 结构 产品特性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蛋白结构与功能性质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江连洲 陈思 +7 位作者 李杨 吴长玲 王中江 张巧智 齐宝坤 隋晓楠 陈复生 许振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27,共8页
大豆分离蛋白经热处理后与花青素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物,采用荧光光谱表征复合体系构象变化,以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粒度分析及Zeta电位为指标分析该复合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与功能性质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 大豆分离蛋白经热处理后与花青素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物,采用荧光光谱表征复合体系构象变化,以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粒度分析及Zeta电位为指标分析该复合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与功能性质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 7.4的条件下,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花青素复合后,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但溶解性显著下降。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发现花青素对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蛋白与花青素间形成了结合位点数近似于1的复合物,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花青素的复合使得蛋白质多肽链的骨架伸展,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花青素 结构性质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江连洲 王海晴 +3 位作者 陈思 隋晓楠 张巧智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7-251,共5页
以牡丹籽为原料,应用超声辅助法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处理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超声辅... 以牡丹籽为原料,应用超声辅助法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处理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超声辅助法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40℃,处理时间45 min。在最优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2.02%±0.05%。对比水酶法(得率20.34%)、溶剂法(得率24.58%)与超声辅助水酶法(得率22.13%)提取的牡丹籽油,发现超声辅助法不仅提高牡丹籽油提油效率,且所提取的牡丹籽油的酸值低、游离脂肪酸少,油脂品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分析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2
作者 江连洲 李杨 +1 位作者 王妍 王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6-350,共5页
本文介绍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原理、基本工艺过程及特点,对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取的大豆油品质作出重点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大豆 水酶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水酶法豆渣中植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江连洲 毛惠婷 +5 位作者 毕爽 齐宝坤 隋晓楠 王中江 李佳妮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5-259,263,共6页
以水酶法提油后的副产物豆渣为原料,探索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植酸的工艺条件,并与振荡浸提法对比。首先选取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正交实验选出最佳的超声参数。然后在最优超声参数的基础上,以植酸得率为响应... 以水酶法提油后的副产物豆渣为原料,探索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植酸的工艺条件,并与振荡浸提法对比。首先选取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正交实验选出最佳的超声参数。然后在最优超声参数的基础上,以植酸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提取植酸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植酸的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20 min;醋酸浓度4.1%、料液比1∶17 g/m L、提取温度64℃、提取时间33 min。在以上条件下,平均植酸得率为1.23%,与振荡提取法相比,提高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水酶法 超声波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对大豆蛋白体外胃消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江连洲 李佳妮 +6 位作者 邹晓霜 胡淼 贾子璇 王中江 齐宝坤 李杨 隋晓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42,共9页
利用胃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消化过程中花青素对蛋白水解度、结构、亚基组成及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30 min内消化较明显,蛋白对照组最终水解度高达48.5%,花青素的添加... 利用胃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消化过程中花青素对蛋白水解度、结构、亚基组成及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30 min内消化较明显,蛋白对照组最终水解度高达48.5%,花青素的添加一定程度抑制了蛋白消化。花青素抑制11S球蛋白消化,促进7S球蛋白主要致敏原α-亚基降解,因而推测花青素添加有降低大豆蛋白食用致敏性的效果。排阻色谱分析表明,体外消化将大分子蛋白水解为小分子肽,花青素的添加抑制了小分子肽的形成,最终产物分子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3~100 kDa。圆二色谱图显示,花青素改变了大豆蛋白构象,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β-转角变化无明显规律。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花青素添加使蛋白及消化产物λmax发生红移,并对蛋白产生了荧光猝灭作用。本研究明晰了蛋白与花青素同食过程中大豆蛋白的解离机制,并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制备易消化、高吸收、低致敏的优质蛋白产品及营养膳食搭配方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花青素 体外模拟消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油炸工艺对豆腐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江连洲 朱颖 +6 位作者 陈惠惠 祁新华 周艳 李杨 隋晓楠 齐宝坤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42-248,共7页
研发真空低温油炸豆腐泡,并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真空低温油炸工艺:油炸时间7.5 min、油炸温度95℃、真空度0.085 MPa,此条件下豆腐泡的水分质量分数为77.52%,脂肪质量分数为27.97%,感官评分高达94分,通过全质构分析比较真空低温油炸... 研发真空低温油炸豆腐泡,并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真空低温油炸工艺:油炸时间7.5 min、油炸温度95℃、真空度0.085 MPa,此条件下豆腐泡的水分质量分数为77.52%,脂肪质量分数为27.97%,感官评分高达94分,通过全质构分析比较真空低温油炸豆腐泡与传统油炸豆腐泡口腔咀嚼性的差异:真空低温油炸豆腐泡的弹性和咀嚼性优于传统油炸豆腐泡;用扫描电镜从微观结构上分析二者的差异,传统油炸豆腐泡经高温油炸过后表面粗糙程度较大,且失水较多,孔径较大。因此该工艺优化结果可为豆腐及其他豆制品产业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泡 真空低温油炸 响应面 感官评分 全质构分析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法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连洲 寻崇荣 +7 位作者 綦玉曼 吴长玲 普拉谢克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 范志军 许振国 李杨 王中江 谢凤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68-275,共8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数为超高压处理压强320.00 MPa、超高压处理时间15 min、酶解时间60 min、酶添加量0.3 U/g,此条件下致敏性降低率为88.09%,但制备的豆乳粉具有微苦味,需要进一步调配以改善口感。超高压处理与酶解具有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豆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对不同加工工艺豆乳粉进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蛋白质分散指数、过敏原含量及蛋白电泳分析,进一步证明超高压与酶解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 豆乳粉 致敏性 溶解性 体外消化率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解离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连洲 王立敏 +6 位作者 隋晓楠 毕爽 丁俭 张亮 高宇 扈莹莹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生物解离形成的乳状液是限制生物解离技术普及的重要瓶颈,本研究以大豆生物解离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表征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下乳状液粒径分布和乳状液内油脂与蛋白的空间分... 生物解离形成的乳状液是限制生物解离技术普及的重要瓶颈,本研究以大豆生物解离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表征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下乳状液粒径分布和乳状液内油脂与蛋白的空间分布,利用拉曼光谱从发色基团、二硫键及油脂-蛋白疏水相互作用角度重点解析乳状液中蛋白质荧光强度减弱机理。结果表明:生物解离使乳状液蛋白被酶解成小分子肽,从油滴表面脱落,导致油滴聚集合并。随着酶解时间延长,乳状液粒径变大,油滴数量减少,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同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随着酶解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减弱;拉曼光谱中与相同酶解时间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比较,乳状液发色基团的强度明显减弱,且随着酶解时间延长强度减弱,说明乳状液中油脂-蛋白疏水相互作用屏蔽了分子内部的疏水性基团,使发色基团被掩盖,导致乳状液中荧光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空间分布 荧光强度 拉曼光谱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水解大豆膨化料提取多肽的工艺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江连洲 隋晓楠 +1 位作者 齐宝坤 王胜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61-164,共4页
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同时,也有较高的多肽得率。利用水酶法应用于大豆多肽的提取,并应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出大豆挤压膨化后水酶法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1.6%、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h、料水比1:5、酶解pH9.6。... 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同时,也有较高的多肽得率。利用水酶法应用于大豆多肽的提取,并应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出大豆挤压膨化后水酶法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1.6%、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h、料水比1:5、酶解pH9.6。经过验证与对比实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大豆多肽得率可达到41.36%左右,比相同酶解条件下未经挤压膨化预处理大豆多肽得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膨化 水酶法:大豆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肽超滤分离过程膜清洗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连洲 黄莉 +1 位作者 朱秀清 徐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46,共2页
大豆肽经超滤分离后 ,膜被污染 ,膜通量下降。对膜的清洗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通过对清洗剂、清洗时间、温度 3因素的正交实验 ,确定了最佳的膜清洗条件 ,即 0 5 %含酶清洗剂 ,清洗温度4 0℃ ,清洗时间 0 5h。实践表明 ,大豆肽超滤过程... 大豆肽经超滤分离后 ,膜被污染 ,膜通量下降。对膜的清洗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通过对清洗剂、清洗时间、温度 3因素的正交实验 ,确定了最佳的膜清洗条件 ,即 0 5 %含酶清洗剂 ,清洗温度4 0℃ ,清洗时间 0 5h。实践表明 ,大豆肽超滤过程污染的膜用 30~ 4 0℃温水清洗 0 5h ,再用 0 5 %含酶清洗剂在 4 0℃下清洗 0 5h ,再用 4 0~ 5 0℃水清洗 1h后 ,膜通量恢复度达 74 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 超滤分离 膜清洗 超滤膜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乳液制备技术及功能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江连洲 李佳妮 +6 位作者 姜楠 李杨 隋晓楠 伍丹 张璟 张菀坤 王中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6期33-38,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发展,纳米技术在食品、药物、化妆品、石油、农业及涂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纳米科技包括众多科学技术,其中包埋技术是纳米科技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纳... 随着科学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发展,纳米技术在食品、药物、化妆品、石油、农业及涂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纳米科技包括众多科学技术,其中包埋技术是纳米科技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纳米包埋技术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该文综合叙述了纳米乳液结构、性能、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情况。同时,该文以纳米乳液在食品中的应用为基础,围绕着被包埋物的人体利用率以及可能存在的被包埋纳米颗粒潜在的生物毒性,阐述了当前纳米乳液技术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产生原因,为纳米乳液技术在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结构性能 制备方法 生物利用率 潜在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