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分析
1
作者 雷基林 杨雄专 +4 位作者 王伟超 邱越 杨钊乾 毕玉华 莫瑞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行扭振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讨论了轴系结构参数、电磁参数以及激励力矩的获取方法,对增程器轴系进行了解耦计算并与原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电机转子系统的加入使轴系固有频率降低了27.6 Hz,最大振幅降低约21%,共振转速在原机的基础上整体向前推移了约200 r/min,且在前12阶内会增加一个固有频率。并根据增程器工况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电磁参数对轴系的扭振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阻尼与扭振振幅呈线性负相关,但其并不改变轴系的固有频率和共振转速;电磁刚度对扭振振幅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零频的大小,会导致轴系出现低频滚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扭转振动 机电耦合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2
作者 崔健 聂学选 +4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忠 雷基林 万明定 张凯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喷射量,在模拟平原环境下进行了不同替代率下的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氨替代率对缸压、燃烧放热率、燃烧温度、滞燃期、燃烧重心和燃烧持续期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氨替代率对HC、CO、NO_(x)、NH_(3)、CO_(2)及PN等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替代率由0增加到30%时,缸压、燃烧放热率与燃烧温度分别下降了0.42 MPa、9 J/(°)与34.9 K,且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分别延长了0.9°与4.5°,燃烧重心推迟了1.5°。随着氨替代率增加,HC与CO排放小幅度增加,CO_(2)和NO_(x)排放显著减少,未燃NH_(3)排放显著增加。替代率每增加10%,CO_(2)与NO_(x)排放分别降低3343×10^(-6)与65×10^(-6);HC与CO分别增加6×10^(-6)与8×10^(-6),未燃NH_(3)排放增加87.3×10^(-6)。尽管氨替代燃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同时也导致燃油经济性下降。在30%的氨替代率下,当量燃油消耗率上升至37.9 g/(k W·h),热效率降低至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柴油 发动机 双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柴油机轨压和喷油正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毕玉华 张凯 +3 位作者 黄粉莲 万明定 聂学选 严杰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为优化柴油机性能,基于一台配备了完整国Ⅵ后处理系统的高压共轨直列4缸柴油机,开展了柴油机负荷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轨压和喷油正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适当较小的轨压配合较为提前的喷油正时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 为优化柴油机性能,基于一台配备了完整国Ⅵ后处理系统的高压共轨直列4缸柴油机,开展了柴油机负荷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轨压和喷油正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适当较小的轨压配合较为提前的喷油正时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柴油机油耗及排放;轨压和喷油正时对HC排放的影响较小;轨压对柴油机油耗、排温、NOx排放、CO排放的影响较大,且在中等偏高负荷时更为敏感,随着轨压增加了57 MPa,柴油机油耗、排温分别下降了16.1 g/(kW·h)、63℃,NOx排放上升了663×10^(-6),CO排放下降了785×10^(-6);喷油正时对烟度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前端温度T4、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前端温度T5、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前端温度T6的影响较大,且在低负荷时更为敏感。随着喷油正时提前6.0°,烟度下降了0.43%,T4、T5、T6峰值出现在轨压为76 MPa且喷油正时为上止点前7.5°时,温度分别为315.3、338.4、3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负荷特性 轨压 喷油正时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穴效应对连杆小头轴承润滑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毕玉华 段磊磊 +2 位作者 马雄 张国强 唐明超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将热弹流理论与活塞连杆组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结合,利用AVL EXCITE软件建立连杆小头轴承润滑模型,并以油膜压力、轴心轨迹及润滑油填充率确定连杆小头轴承空穴位置,研究空穴效应对连杆小头轴承润滑及动力学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将热弹流理论与活塞连杆组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结合,利用AVL EXCITE软件建立连杆小头轴承润滑模型,并以油膜压力、轴心轨迹及润滑油填充率确定连杆小头轴承空穴位置,研究空穴效应对连杆小头轴承润滑及动力学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动机整个循环工况中连杆小头轴承一直存在空穴现象。考虑空穴后平均峰值油膜压力降低了6.5 MPa,平均油膜厚度降低了1.35μm,活塞销相对连杆小头轴承的速度及加速度分别增大了1.57μm/s和0.25μm/s^(2),连杆小头轴承润滑性能减弱,所受冲击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效应 连杆小头轴承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穴效应的连杆小头摩擦副润滑特性与冲击影响研究
5
作者 毕玉华 杨钊乾 +2 位作者 马雄 刘少华 唐明超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为改善连杆小头轴承润滑及活塞销冲击特性,基于粗糙峰接触理论、平均流量模型及弹流润滑理论,以某高压共轨4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 EXCITE Power Unit软件搭建混合润滑活塞连杆组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考虑空穴条件下不同转速对连... 为改善连杆小头轴承润滑及活塞销冲击特性,基于粗糙峰接触理论、平均流量模型及弹流润滑理论,以某高压共轨4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 EXCITE Power Unit软件搭建混合润滑活塞连杆组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考虑空穴条件下不同转速对连杆小头摩擦副润滑及冲击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标定功率转速2400 r/min下,在做功时刻1080°后峰值油膜压力达到最大值197.1 MPa,最小油膜厚度达到最小值1.8μm,而润滑油填充率在整个发动机循环过程中均低于0.12。在怠速800 r/min、最大扭矩转速1600 r/min、标定功率转速2400 r/min下,进气、压缩、做功、排气4个冲程过程中,空穴区域由连杆小头轴承下半区转移至上半区、再转移至下半区。转速升高会导致峰值油膜压力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减小,粗糙接触压力增大,活塞销Z向速度峰值加大,对连杆小头轴承冲击加重,在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时刻,800 r/min,1600 r/min,2400 r/min下的平均润滑油填充率均值为0.84,0.70,0.69,因润滑油填充率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空穴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效应 连杆小头 润滑特性 冲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补偿的缸孔型线优化设计及其密封特性研究
6
作者 毕玉华 谢巧巧 +2 位作者 祖菘 张国强 张思泽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螺栓–缸盖–缸垫–缸套–机体装配耦合模型,采用仿真分析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工作状态下的缸套热机耦合失圆变形。基于缸套变形结果设计了锥形、瓶颈形、纺锤形、椭圆形、椭圆纺锤复合...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螺栓–缸盖–缸垫–缸套–机体装配耦合模型,采用仿真分析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工作状态下的缸套热机耦合失圆变形。基于缸套变形结果设计了锥形、瓶颈形、纺锤形、椭圆形、椭圆纺锤复合形5种具有不同型线特征的异形缸套预补偿方案,研究了不同异形缸套的热机耦合变形量、傅里叶变形幅值及其密封与摩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三缸的101.8 mm截面处,椭圆形方案的最大径向变形量比原机缸套减小了15.42%;椭圆形缸套的窜气量与原机缸套相比减小了1.34%,其他方案的窜气量均比原机缸套大;与原机缸套相比,纺锤形缸套和椭圆纺锤复合形缸套的机油消耗量减小了2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缸套变形 预补偿 方案设计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7
作者 刘少华 何瑞 +3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中 闫壮壮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46,共10页
基于大气模拟综合测试系统,模拟0 m、1 000 m和2 000 m海拔的大气压,对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随着氢气替代率增加,预混合燃烧增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压峰值升高,其对应相... 基于大气模拟综合测试系统,模拟0 m、1 000 m和2 000 m海拔的大气压,对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随着氢气替代率增加,预混合燃烧增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压峰值升高,其对应相位提前;碳烟和CO排放先下降后上升,NO_(x)排放增加,CO_(2)排放减少。随着海拔上升,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有效热效率降低。转速为1 600 r/min时,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预混合燃烧减弱,发动机缸压峰值下降,其对应相位推迟;CO排放最低时,与0 m海拔比较,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碳烟排放分别增加44.44%和127.78%,CO排放增加8.95%和16.86%,CO_(2)排放增加4.34%和16.86%,碳烟和CO_(2)排放增幅随海拔增加而上升。转速为3 000 r/min时,随着海拔高度上升,缸压峰值略有升高,缸压峰值对应相位提前,预混合燃烧增强;碳烟、NO_(x)、CO和CO_(2)排放升高,排放增幅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与海拔0 m比较,当碳烟排放最低时,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碳烟排放分别升高18.67%和56.04%,NO_(x)排放分别上升14.78%和38.40%,CO_(2)排放分别升高7.29%和15.80%;CO排放最低时,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CO排放分别上升24.53%和6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氢气 柴油 双燃料发动机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氢/柴油三燃料燃烧机理构建及研究
8
作者 袁国存 刘少华 +3 位作者 申立中 毕玉华 雷基林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9,共12页
使用Chemkin软件中的Reaction Workbench模块,构建了由70种物种和392步基元反应组成的氨/氢/柴油(ammonia/hydrogen/diesel, AHD)三燃料燃烧机理。利用Chemkin软件对AHD机理进行化学动力学验证,同时通过将AHD机理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 使用Chemkin软件中的Reaction Workbench模块,构建了由70种物种和392步基元反应组成的氨/氢/柴油(ammonia/hydrogen/diesel, AHD)三燃料燃烧机理。利用Chemkin软件对AHD机理进行化学动力学验证,同时通过将AHD机理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型耦合的方法,对发动机不同燃料燃烧模式下的燃烧过程和排放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AHD机理对氨、氢、柴油的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射流搅拌反应器(jet stirred reactor, JSR)氧化关键组分浓度变化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误差均在一个数量级内;通过CFD模型与AHD机理耦合,在纯柴油、氨/柴油、氨/氢/柴油三种燃烧模式下,发动机缸内压力和放热率的模拟值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最大误差均在10%以内。在标定工况(1 800 r/min)下,随着氢能比增大,点火延迟期缩短,燃烧速率加快,CO和碳氢化合物排放逐渐下降,NOx排放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氢/柴油 燃烧机理 点火延迟时间 层流火焰速度 射流搅拌反应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EGR对含氧燃料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毕玉华 刘伟 +3 位作者 申立中 刘少华 宋国富 狄玉龙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利用大气模拟系统,在81kPa和100kPa的大气环境下,试验研究废气再循环(EGR)对柴油、B15E5燃料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EGR后,柴油机动力性下降较明显,81kPa时转矩的下降幅度高于100kPa时,B15E5燃料在最大转矩... 利用大气模拟系统,在81kPa和100kPa的大气环境下,试验研究废气再循环(EGR)对柴油、B15E5燃料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EGR后,柴油机动力性下降较明显,81kPa时转矩的下降幅度高于100kPa时,B15E5燃料在最大转矩转速时动力性下降幅度大,转矩峰值消失。EGR对柴油机的经济性影响不明显,B15E5燃料的经济性差于纯柴油;低负荷工况有EGR时,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在81kPa时增加,而在100kPa时下降。EGR使柴油机的NOx排放明显下降,随着负荷增大降幅增大。EGR使柴油机的碳烟和CO排放明显增加,B15E5燃料的碳烟和CO排放明显低于纯柴油;81kPa时碳烟和CO排放高于100kPa时。EGR使燃烧温度和压力下降;100kPa时燃烧始点比81kPa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不同海拔 废气再循环 含氧燃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套预紧变形及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毕玉华 申立中 +2 位作者 雷基林 徐远志 贾德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8,共7页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非线性接触理论,建立机体-缸盖-缸套的装配耦合模型,在预紧工况下进行装配体的静力分析,研究了缸套变形特点,并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结构因素对缸套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紧工况下各缸缸套整体呈现上部截...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非线性接触理论,建立机体-缸盖-缸套的装配耦合模型,在预紧工况下进行装配体的静力分析,研究了缸套变形特点,并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结构因素对缸套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紧工况下各缸缸套整体呈现上部截面收缩变形,中下部截面扩张变形,最大变形位于各缸缸套的上部;受机体结构刚度不均匀的影响,各缸缸套变形不均匀,2、3缸缸套变形相似且变形相对较小,1、4缸缸套变形相似且变形相对较大;1、4缸缸套对应自由端的变形相对较大;结构因素中,对缸套变形的影响较大的是螺栓沉孔深度与缸套壁厚,在相同预紧力下,沉孔深度的增加使机体顶面变形变小,但使缸套最大膨胀变形量增加,随着缸套厚度减小,截面收缩变形增大,截面膨胀变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缸套 预紧变形 正交设计 结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温度、排气流量和海拔高度对SCR系统NO_(x)转化率和NH_(3)泄漏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毕玉华 聂学选 +4 位作者 刘少华 肖奔 王鹏 申立中 彭益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0-357,共8页
为研究不同海拔下SCR系统性能,分别在80、90、100 k Pa大气压力下对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性能与排放试验,以研究排气温度、排气流量和海拔变化对NO_(x)转化率和NH_(3)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流量为350 kg/h... 为研究不同海拔下SCR系统性能,分别在80、90、100 k Pa大气压力下对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性能与排放试验,以研究排气温度、排气流量和海拔变化对NO_(x)转化率和NH_(3)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流量为350 kg/h情况下,NO_(x)转化率随排气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温度下NO_(x)转化率最大差值为43.4百分点;NH_(3)泄漏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温度下NH_(3)泄漏量最大差值为328×10^(-6);NO_(x)转化率随排气流量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50℃时,不同排气流量下NO_(x)转化效率最大相差21.5百分点;NH_(3)泄漏量随排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在250℃时,不同排气流量下NH_(3)泄漏量最大差值为90.8×10^(-6)。相同工况下,海拔越高,NO_(x)转化率越高,NH_(3)泄漏量越小,大气压力为80和100 k Pa下NO_(x)转化率最大相差20.1百分点,NH_(3)泄漏量最大相差54.6×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海拔 SCR系统 NO_(x)转化效率 NH_(3)泄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中冷柴油机主轴承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毕玉华 李亚静 +1 位作者 申立中 雷基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2,共6页
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4缸柴油机主轴承润滑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转速下内燃机轴瓦与轴承座的弹性变形、轴瓦与轴颈粗糙度对主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个主轴承膜厚比均大于1,其中第5主轴承峰值油膜压力与其他4个... 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4缸柴油机主轴承润滑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转速下内燃机轴瓦与轴承座的弹性变形、轴瓦与轴颈粗糙度对主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个主轴承膜厚比均大于1,其中第5主轴承峰值油膜压力与其他4个主轴承相比明显偏大,而且存在偏磨现象,润滑相对恶劣;优化后第5主轴承峰值油膜压力平均降低了20%,最小油膜厚度平均增加了25%,摩擦功耗平均降低了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主轴承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液流动均匀性对缸套热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毕玉华 陈思吉 +3 位作者 姚国仲 陈美园 申立中 夏开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3,49,共11页
对某一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冷却液流动特性和缸盖、缸套关键点温度进行了台架测试,为热分析提供边界条件;建立了缸盖-缸套-冷却水-机体流固耦合模型,应用流-固耦合传热方法,研究了冷却液流动均匀性对缸套热变形的影响,并优化了机体分水孔... 对某一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冷却液流动特性和缸盖、缸套关键点温度进行了台架测试,为热分析提供边界条件;建立了缸盖-缸套-冷却水-机体流固耦合模型,应用流-固耦合传热方法,研究了冷却液流动均匀性对缸套热变形的影响,并优化了机体分水孔和缸盖上水孔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套,各缸冷却不均匀性系数平均减小了9.78%;缸盖水套最高温度下降了8.64%,缸套最高温度下降了2.03%,缸套热变形最大值减小了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套 流固耦合 温度分布 热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荷对柴油机缸套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毕玉华 向熔 +3 位作者 雷基林 申立中 张宁 宋国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建立了缸体、缸盖、缸套等部件的四缸柴油机装配耦合模型,在加载热负荷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应力、螺栓预紧力、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活塞侧击力对缸套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加载方案中,缸套膨胀和压缩变形均表现为1#缸、4#缸缸套变... 建立了缸体、缸盖、缸套等部件的四缸柴油机装配耦合模型,在加载热负荷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应力、螺栓预紧力、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活塞侧击力对缸套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加载方案中,缸套膨胀和压缩变形均表现为1#缸、4#缸缸套变形较大,2#缸、3#缸缸套变形较小;不同加载方案的缸套变形规律相似,缸套热应力产生的热变形占主导地位;在加载热负荷的基础上,螺栓预紧力、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对缸套综合变形最大值影响较大,而活塞侧击力对缸套综合变形最大值影响较小;活塞侧击力对缸套径向变形最大值的分布区域影响较大,但对机体与缸套主应力及变形值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机械载荷 缸套变形 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结构参数对气道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毕玉华 何常明 +1 位作者 雷基林 申立中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对柴油机螺旋气道结构参数进行了流动特性敏感分析。采用数值模拟与测试结合的方法,对柴油机进气道最小截面的不同修改方案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升程下气道性能影响因素与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小气门升程时,气道性能由气门开... 对柴油机螺旋气道结构参数进行了流动特性敏感分析。采用数值模拟与测试结合的方法,对柴油机进气道最小截面的不同修改方案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升程下气道性能影响因素与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小气门升程时,气道性能由气门开启面积决定;中大气门升程时,气道最小截面积是影响气道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之一,在螺旋进气道修正设计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与原气道对比,适当增加气道螺旋段外侧面积,可以提高平均涡流比;适当增加气道螺旋段内侧面积,可以提高平均流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螺旋进气道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中冷柴油机湿式气缸套周向应变的动态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毕玉华 申立中 +3 位作者 杨永忠 雷基林 颜文胜 秦雅琴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针对内燃机气缸套的动态变形问题,提出一套对湿式缸套在工作时的变形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湿式气缸套周向应变的动态测试与分析,绘出缸套在工作时产生的周向变形曲线,分析缸套变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内燃机气缸套的动态变形问题,提出一套对湿式缸套在工作时的变形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湿式气缸套周向应变的动态测试与分析,绘出缸套在工作时产生的周向变形曲线,分析缸套变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压后转速升高对缸套应变影响不明显,缸套的最大变形出现在各作用力对缸套壁面作功最大的2 200 r/m in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中冷柴油机 湿式气缸套 动态测试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缸套失圆的活塞环结构参数对密封与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毕玉华 宋健平 +3 位作者 陈思吉 王治 于凤荣 温世杰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整机耦合装配模型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干式缸套的失圆变形。在考虑缸套失圆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活塞环结构参数对窜气量、机油消耗量和摩擦损失的影响,...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整机耦合装配模型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干式缸套的失圆变形。在考虑缸套失圆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活塞环结构参数对窜气量、机油消耗量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了活塞环径向弹力、开口间隙和侧向间隙对窜气量、机油消耗和摩擦损失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活塞环结构参数中,二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窜气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油环开口间隙和油环侧向间隙对摩擦损失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套失圆变形 活塞环 机油耗 摩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引起肝外胆管内阻塞性黄疸的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玉华 张清泉 +1 位作者 刘瑞明 胡宗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7-18,共2页
肝癌引起阻塞性黄疸,多因癌肿大,累及肝门或肝门区而直接压迫胆管所致,临床上常认为癌肿已属晚期而放弃手术探查。但笔者发现,少数肝癌可直接侵入肝内胆管。
关键词 肝癌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杆小头摩擦副间隙形状对活塞销润滑及冲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玉华 杨跃山 +4 位作者 刘少华 梁加宝 邓伟 侯飞 申立忠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7,共10页
为改善柴油机全浮式活塞销与连杆小头间的润滑与冲击特性,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和粗糙峰接触理论,采用测试与仿真分析方法,运用AVL Power Unit建立活塞连杆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抛物型线和三角型线方案连杆小头衬套对连杆小头轴承... 为改善柴油机全浮式活塞销与连杆小头间的润滑与冲击特性,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和粗糙峰接触理论,采用测试与仿真分析方法,运用AVL Power Unit建立活塞连杆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抛物型线和三角型线方案连杆小头衬套对连杆小头轴承润滑与活塞销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润滑与冲击特性方面,效果最好的是抛物型线衬套,而三角型线衬套由于平均间隙较大,不能形成有效的润滑,润滑与冲击特性相对较差,其中抛物型线相比直线型线最小油膜厚度最小值平均增加了0.104μm,峰值油膜压力最大值平均降低了8.29 MPa,峰值油膜压力平均值平均增加了7.62 MPa,峰值粗糙接触压力最大值平均降低了77.19 MPa。综合连杆小头轴承润滑与活塞销冲击特性,采用最大径向切削量为12μm的抛物型线衬套是最优的连杆小头衬套型线方案,对连杆小头轴承润滑与活塞销的冲击性能改善较大,其中最小油膜厚度的最小值增加了0.170μm,峰值油膜压力最大值减小了8.28 MPa,峰值粗糙接触压力最大值降低了119.49 MPa,进气冲程前期和排气冲程后期活塞销加速运动阶段相对于连杆小头的纵向加速度峰值分别减小了0.33 mm/s~2和0.24 m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连杆小头衬套 型线设计 柔性多体动力学 润滑特性 冲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荷下缸套失圆变形对活塞–缸套摩擦副密封性能与摩擦功耗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毕玉华 祖菘 +3 位作者 刘少华 申立中 陈思吉 王治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9,108,共10页
以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干式缸套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在热态、热态预紧、热态预紧过盈、热机耦合和热机耦合过盈工况下对比研究了载荷变化对缸套综合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缸套变形特征对活塞–缸套摩擦副... 以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干式缸套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在热态、热态预紧、热态预紧过盈、热机耦合和热机耦合过盈工况下对比研究了载荷变化对缸套综合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缸套变形特征对活塞–缸套摩擦副的机油消耗量、窜气量及摩擦损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态工况下,摩擦损失功最大,为1.09 kW;在热态预紧工况下,机油耗最大,为4.29 g/h;在热态预紧过盈工况下,窜气量最大,为15.71 L/min。在热态工况下施加预紧力,摩擦损失功减小,机油耗和窜气量增大,继续施加缸套过盈载荷,摩擦损失功和窜气量增大,机油耗减小;在热机耦合工况下施加缸套过盈载荷,摩擦损失功、机油耗和窜气量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 缸套 失圆变形 摩擦损失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