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贝壳与外套膜中黑色素的提取和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于文超 何成 +5 位作者 武长路 王娇 李壮 郭婷 李永川 王晓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914,共6页
为了提取和鉴定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贝壳与外套膜中的黑色物质,选取贝壳与外套膜颜色均为黑色的长牡蛎,将贝壳及外套膜进行粉碎、盐酸水解、水浴加热、乙醚抽脂,从3份贝壳中提取出3份黑色固体物质,从3份外套膜中提取出3份黑色固... 为了提取和鉴定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贝壳与外套膜中的黑色物质,选取贝壳与外套膜颜色均为黑色的长牡蛎,将贝壳及外套膜进行粉碎、盐酸水解、水浴加热、乙醚抽脂,从3份贝壳中提取出3份黑色固体物质,从3份外套膜中提取出3份黑色固体物质,将提取的黑色固体溶解于0.01m L/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150—500 nm的范围内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其最大吸收峰在210 nm左右,随着波长增加,其吸光值迅速大幅度下降,与公认的黑色素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一致,从而首次确定长牡蛎贝壳与外套膜中的黑色物质为黑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贝壳和外套膜 黑色素 提取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幼虫光照实验提示复杂遗传背景下基因互作的多样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彩丽 许飞 +3 位作者 王娇 武长路 于文超 王晓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76,共6页
为研究光照对牡蛎幼虫生长成活率的影响,使用6组牡蛎幼虫家系,前三组为长牡蛎家系(GG1、GG2、GG3),后三组为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杂交家系(GA1、GA2、GA3),其中GG1与GA1母本相同,GG2与GA2母本相同,GG3与GA3母本相同;每个家系分别在6个光... 为研究光照对牡蛎幼虫生长成活率的影响,使用6组牡蛎幼虫家系,前三组为长牡蛎家系(GG1、GG2、GG3),后三组为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杂交家系(GA1、GA2、GA3),其中GG1与GA1母本相同,GG2与GA2母本相同,GG3与GA3母本相同;每个家系分别在6个光照梯度下从1日龄饲养到10日龄,然后测量记录10日龄幼虫在各个光照梯度下的壳高和成活率。结果表明,在各个光照梯度下,牡蛎幼虫的壳高都没有显著差异,长牡蛎幼虫与杂交牡蛎幼虫之间的壳高也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长牡蛎幼虫和杂交牡蛎幼虫均在58 lx的光照强度下,表现出最高的成活率,这提示牡蛎育苗生产的前10天应当保持这样的光照强度,而杂交牡蛎幼虫在269 lx和58 lx两个光照梯度下的成活率均极显著的高于长牡蛎幼虫,提示了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之间具有亲和性并且其杂交后代存在杂种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长牡蛎与葡萄牙牡蛎同属一个物种的假设。而以壳高和成活率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长牡蛎3个家系幼虫的表型比较接近,而杂交牡蛎幼虫的表型虽然具有靠近各自同母本长牡蛎幼虫的趋势,但杂交家系之间差异非常大,提示了高杂合度高异质性遗传背景下基因互作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幼虫 光照 壳高 成活率 遗传背景 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