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控燃油喷射用高速电磁阀驱动方式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连长震 李建秋 +1 位作者 周明 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对柴油机电控系统脉冲电磁阀的快速响应性进行了分析,从电磁铁结构设计和电路驱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充电泵的升压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驱动电路可以大大缩短电磁阀的响应时间。
关键词 驱动方式 电控燃油喷射 电磁阀 柴油机 快速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压共轨喷油器高速电磁阀驱动模块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国民 李骏 +2 位作者 胡林峰 周文华 欧阳明高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喷油器高速电磁阀驱动模块,并给出了软件控制策略。驱动模块具有两路完全独立的高压源,且电压峰值可调,交替工作实现多次喷射,可适应不同喷油器系统要求,驱动模块具有自诊断及故障保护功能。以驱动模块为核心的电控... 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喷油器高速电磁阀驱动模块,并给出了软件控制策略。驱动模块具有两路完全独立的高压源,且电压峰值可调,交替工作实现多次喷射,可适应不同喷油器系统要求,驱动模块具有自诊断及故障保护功能。以驱动模块为核心的电控单元通过了电磁兼容性试验,最后给出了驱动模块充电时间及油泵台架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共轨 喷油器 电磁阀 诊断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过程特点与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京永 杨福源 欧阳明高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提出了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过程中的共轨压力建立、转速升高过程和动态烟度三方面的特点,并以排气烟度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按转速进行分阶段考察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起动过程喷油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的方法。试验是在一台6缸6HK1高压共轨... 提出了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过程中的共轨压力建立、转速升高过程和动态烟度三方面的特点,并以排气烟度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按转速进行分阶段考察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起动过程喷油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的方法。试验是在一台6缸6HK1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起动过程 优化方法 正交试验方法 排气烟度 喷油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卢启龙 欧阳明高 杜传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23,45,共7页
介绍了PPVI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的功能与结构,研究了电磁阔的电磁与机液性能,总结了电磁阀的参数确定与匹配规律。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自主设计开发的高速强力电磁阀能够满足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 柴油 喷射 控制系统 电磁阀 电控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喷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任亮 李进 +1 位作者 杨福源 欧阳明高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8,共5页
针对ECD-U2高压共轨系统,基于自主开发的电控单元,综合考虑柴油机的各种运行工况,利用软件编程设计了具体的共轨柴油机喷射控制策略,实现了稳定控制喷油压力和精确控制喷油量、喷油定时的目标,同时满足了柴油机快速起动和平稳运转的要... 针对ECD-U2高压共轨系统,基于自主开发的电控单元,综合考虑柴油机的各种运行工况,利用软件编程设计了具体的共轨柴油机喷射控制策略,实现了稳定控制喷油压力和精确控制喷油量、喷油定时的目标,同时满足了柴油机快速起动和平稳运转的要求。台架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共轨系统 喷射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高压喷射和喷油速率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杜传进 欧阳明高 +1 位作者 刘峥 张华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16,共8页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高压喷射和喷油速率控制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综述了喷油速率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出高压喷射、可变喷油定时及喷油达率柔性控制是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压喷射 喷油速率 电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的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启龙 杜传进 +2 位作者 赵庚伟 欧阳明高 刘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30,33,共4页
高速强力电磁阔是第2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最重要部件。本文研究了PPVI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用高速强力电磁阔的工作特性,为电磁阔的设计制作提供定性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高速强力电磁阀 燃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 电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柴油喷射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的结构设计与功率驱动 被引量:8
8
作者 卢启龙 欧阳明高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文综述了柴油机直接数字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控制执行元件——高速强力电磁阀的结构设计与功率驱动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速强力电磁阀 设计 柴油机 电子控制 燃油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制氢下调峰电厂掺氢燃烧系统及经济性分析
9
作者 王天天 刘彪 +6 位作者 季凡 袁殿 余杨晚晴 邹刚 胡文宇 杨福源 欧阳明高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1,共8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逐年增加,由于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传统火电机组需要在深度调峰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调峰电厂掺氢燃...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逐年增加,由于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传统火电机组需要在深度调峰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调峰电厂掺氢燃烧系统构想,并以350 MWe火电机组为例进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了不同掺氢比例和调峰负荷下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了煤炭价格、碳税和制氢电价对调峰电厂度电成本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参数影响下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以合适比例掺氢辅助燃烧后进一步深调锅炉负荷,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若不计碳税和制氢用电成本,标准煤价以800元/t计算,不掺烧氢气时(方案1)的度电成本为0.347元/kWh,以20%掺氢比例辅助燃烧后进一步深调锅炉负荷至20%THA(方案5)可将度电成本控制在仅增加2.0%。当标准煤价大于1800元/t或碳税大于400元/t时,火电机组掺氢所带来的省煤收益和降碳收益愈加显著,改造方案在度电成本上开始占据优势。但随着制氢电价的提高,掺氢改造方案的度电成本会随之增加。当标准煤价为1000元/t、碳税为100元/t、不计制氢用电成本时,方案5的投资回收期最短,为10.65 a。若未来煤炭价格和碳税价格进一步提高,火电机组掺氢改造的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解水制氢 调峰电厂 掺氢燃烧 方案设计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柴油喷射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的数字仿真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春雨 卢启龙 欧阳明高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39,共4页
对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中的高速强力电磁阀工作过程机理深入探讨,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电磁阀测力装置试验验证仿真过程的正确性。
关键词 电磁阀 数字仿真 汽车发动机 电控柴油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革命时代与工科创新创业
11
作者 欧阳明高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20世纪初发生了以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科学革命。直到现在并没有产生量级上与之相提并论的新的科学革命。后来发生的主要是以这次科学革命为基础的技术革命,包括20世纪40年代:原子能技术、火箭技术、晶体管技术及固态电子学、计算... 20世纪初发生了以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科学革命。直到现在并没有产生量级上与之相提并论的新的科学革命。后来发生的主要是以这次科学革命为基础的技术革命,包括20世纪40年代:原子能技术、火箭技术、晶体管技术及固态电子学、计算机技术;20世纪50年代:双螺旋结构DNA与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光伏电池技术;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20世纪70年代:手机;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扫描隧道显微镜、冷冻电镜、纳米技术;20世纪90年代: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21世纪10年代:商用人工智能、商用火箭技术、商用移动互联网、各类电池大规模商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光伏电池 扫描隧道显微镜 集成电路技术 人工智能 通用计算机 双螺旋结构 原子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阻抗一致性吹扫的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维峰 方川 +10 位作者 刘继红 李建秋 李飞强 黄圣涛 赵兴旺 石焱 袁殿 徐梁飞 孙鹏 周恩飞 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8,336,共10页
车用石墨板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能力弱,是影响燃料电池技术在北方寒冷地区大规模推广的重要瓶颈。饥饿自升温是一种常见的低温冷启动策略,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反应物供应速率来增加过电势,短时间在电池内部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实现快速升... 车用石墨板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能力弱,是影响燃料电池技术在北方寒冷地区大规模推广的重要瓶颈。饥饿自升温是一种常见的低温冷启动策略,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反应物供应速率来增加过电势,短时间在电池内部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实现快速升温。该方法原理简单,但对电堆单体初始含水量一致性要求高、且易出现单片反极和尾排氢浓度超标的情况,影响系统安全性和电堆耐久性。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研制了单体多通道交流阻抗在线测试装置,提出了面向单片阻抗一致性的电堆优化吹扫策略,建立了基于定电压变流量泵氢控制的低温冷启动方法,实现了低温启动瞬态过程的高产热、高安全、高动态的电压、电流、进堆/旁通空气流量的多目标多参数的耦合协调控制。台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吹扫策略后,单片阻抗间最大差值由0.7降低至0.2 mΩ以下;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可实现124 s内-40℃下快速启动,且重复性好。相关技术在北京冬奥会燃料电池示范中获得了应用,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低温环境适应性 停机吹扫 冷启动 泵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异物缺陷演化特性及其对产线K值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悦博 王贺武 +4 位作者 孔祥栋 蒲明伟 孙玉坤 韩雪冰 欧阳明高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7-1204,共8页
电池制造过程出现的缺陷问题会极大影响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等,其中产线金属异物侵入可能导致自发性内短路甚至引发热失控,然而目前关于在电池内部的演化机理及相应的外在表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微小金属异物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电池... 电池制造过程出现的缺陷问题会极大影响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等,其中产线金属异物侵入可能导致自发性内短路甚至引发热失控,然而目前关于在电池内部的演化机理及相应的外在表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微小金属异物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电池中植入百微米直径铜颗粒,模拟产线金属异物侵入形成缺陷电池,分析了缺陷电池内短路电流特征,拆解研究了内短路区域的微观结构,通过模型仿真了内短路区域的电位分布,综合解释了缺陷对产线关键检测指标K值(电压下降率)的影响规律与机制,并在实际试制线大容量电池上进行了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可用于提高产线缺陷检出率,预防潜在的安全事故。研究结果表明,铜颗粒等金属异物侵入电池后,可能导致正极-颗粒-负极和正极-负极两种模式的内短路,内短路电流在正极中产生的电位梯度可抑制颗粒的进一步溶解,从而使得在K值测试条件下的两种内短路模式均会达到平衡状态。两种模式的内短路程度相近,内短路电流处在0.1~1 mA量级。相同的内短路电流对于不同容量单体的K值影响不同,产线上为保证检测效果,随着电池产品容量的增加,K值检测阈值及正常电池的基准值需要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智能制造 金属异物 缺陷检测 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膨胀石墨双极板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丁玉杰 甘全全 +3 位作者 邵扬斌 徐梁飞 李建秋 欧阳明高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5,共10页
该文分析了膨胀石墨双极板(EGBPs)各向异性结构对燃料电池水热管理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三维两相非等温数值模型,对比了4种典型复合材料结构下温度、电流密度、水含量等参数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双极板传热特性与输出性能的耦合效应。... 该文分析了膨胀石墨双极板(EGBPs)各向异性结构对燃料电池水热管理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三维两相非等温数值模型,对比了4种典型复合材料结构下温度、电流密度、水含量等参数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双极板传热特性与输出性能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沿质子传递方向热导率(k_z)对燃料电池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2.2 A cm^(-2)电流密度下,将k_z从常规结构的5 W·m^(-1)·K^(-1)提升至280 W·m^(-1)·K^(-1),可以使输出性能提高22 m V;沿流道气体流动方向的热导率(k_y)是影响散热能力的关键因素,将k_y与k_z提高至280 W·m^(-1)·K^(-1),或者实现各向同性结构(k_x=k_y=k_z=20 W·m^(-1)·K^(-1)),均能够使膜电极组件(MEA)核心区域的温度降低2℃左右。因此,提高k_y与k_z并实现各向同性结构是膨胀石墨双极板技术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膨胀石墨双极板(EGBPs) 各向异性导热 水热管理 散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信号的多类型电池析锂检测研究
15
作者 魏振伟 毛烁源 +3 位作者 汪宇 韩雪冰 卢兰光 欧阳明高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解决传统析锂检测方法精度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引入应力信号研究电池在析锂过程中的机械特性,并从机理实验和模拟仿真等角度展开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弛豫电压信号和超声检测方法确定了电池的析锂阈值,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 为解决传统析锂检测方法精度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引入应力信号研究电池在析锂过程中的机械特性,并从机理实验和模拟仿真等角度展开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弛豫电压信号和超声检测方法确定了电池的析锂阈值,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平台建立了电池三维机械–电化学耦合模型,导出仿真应力信号。最终通过应力关于容量的微分这一指标实时检测并与实验标定的析锂阈值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析锂,实现实时且无损地对电池进行析锂检测的目标。研究成果为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应力 锂离子电池 析锂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的混合化发展趋势与构型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欧阳明高 田硕 徐梁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42-747,752,共7页
文中归纳总结了内燃机混合化、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化、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化的特点和概念。针对其中的共性问题能量混合构型进行了特点综述、自由度分析和实例介绍,并为实现汽车能源技术的多能源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功能模块化和多能源平台化... 文中归纳总结了内燃机混合化、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化、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化的特点和概念。针对其中的共性问题能量混合构型进行了特点综述、自由度分析和实例介绍,并为实现汽车能源技术的多能源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功能模块化和多能源平台化的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动汽车 能量混合构型 多能源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初期喷油速率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欧阳明高 杜传进 +5 位作者 吴俊涛 夏胜枝 刘峥 沈捷 卓松芳 钟玉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在分析各类喷油速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柱塞泄流与电磁阀控制相结合调节初期喷油速率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喷油速率控制的匹配试验,研究了泄流槽尺寸、转速和喷油定时等对喷油速率特性的影... 在分析各类喷油速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柱塞泄流与电磁阀控制相结合调节初期喷油速率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喷油速率控制的匹配试验,研究了泄流槽尺寸、转速和喷油定时等对喷油速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时间控制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中对初期喷油速率以及高速小油量的控制方面具有实际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柴油喷射 喷油速率控制 柴油机 喷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内燃机的改装设计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欧阳明高 张育华 +1 位作者 辛军 袁银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介绍了一款基于奇瑞480发动机改造而成的纯氢内燃机。该机采用氢气进气歧管多点顺序喷射,各缸顺序无分电器点火方式,同时改装了曲轴箱通风阀,加装了电子节气门、电控EGR阀等部件。采用江奎科技发动机电控单元快速开发平台UECU,开发出氢... 介绍了一款基于奇瑞480发动机改造而成的纯氢内燃机。该机采用氢气进气歧管多点顺序喷射,各缸顺序无分电器点火方式,同时改装了曲轴箱通风阀,加装了电子节气门、电控EGR阀等部件。采用江奎科技发动机电控单元快速开发平台UECU,开发出氢内燃机电控单元。对氢内燃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以及故障诊断软件的模块化;采用K线通讯模式,开发出了氢内燃机的监控与调试软件,对氢内燃机进行性能的标定试验,成功实现了氢内燃机的起动和转速PID控制,同时优化控制参数改善回火与抑制早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氢燃料 电控单元 控制策略 K线通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被引量:193
19
作者 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7-321,共5页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发展战略 交通领域 汽车保有量 节能 国际能源机构 石油消费 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中国家 美国能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新型能源动力系统技术战略与研发进展 被引量:38
20
作者 欧阳明高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7-114,共8页
面对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大挑战,以汽车排放洁净化、汽车燃料节约化、汽车能源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相互竞争,并引发了汽车动力电控化和电气化两大技术变革。先进的电控内燃机技术突飞猛进,混合动力技术进入... 面对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大挑战,以汽车排放洁净化、汽车燃料节约化、汽车能源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相互竞争,并引发了汽车动力电控化和电气化两大技术变革。先进的电控内燃机技术突飞猛进,混合动力技术进入产业化,动力电池取得重大突破,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快速进步。我们正在迎来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战略机遇期。本文阐述了汽车新型能源动力系统的发展背景和战略选择,通过研发实例介绍了国内和作者所在科研组所取得的研发进展,并对技术路线图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新型动力系统 电子控制 电气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