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海拔地区成年女性HPV阳性情况调查分析: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益西晋巴 王高雪 +6 位作者 巴桑次仁 嘎松卓嘎 普芝 次仁央金 边珍 刘治娟 杜娟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5-1331,共7页
目的 探究西藏高海拔地区成年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检出现况。方法 对2019年3月-2023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的成年女性人群HPV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不同民族、年龄... 目的 探究西藏高海拔地区成年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检出现况。方法 对2019年3月-2023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的成年女性人群HPV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不同民族、年龄组女性HPV阳性率,并分析HPV阳性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行HPV检测的成年女性6498人,平均年龄(39.5±9.8)岁;藏族5440人,汉族1058人。整体HPV阳性率为19.58%(1272/6498),且以单一阳性为主(14.99%),双重阳性(3.71%)、三重及以上的多重阳性率(0.88%)较为少见。汉族女性HPV阳性率显著高于藏族女性[29.30%(310/1058)比17.68%(962/5440),P<0.001]。藏族女性中,高危型HPV阳性率居前5位的型别分别是HPV 52(3.27%)、HPV 16(2.68%)、HPV 58(2.35%)、HPV 53(1.64%)和HPV 31(1.18%),汉族女性中分别为HPV 52(6.24%)、HPV 16(5.39%)、HPV 58(3.40%)、HPV 53(2.27%)、HPV 68(1.89%)。整体人群中,<25岁和60~64岁年龄组HPV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6.76%和32.41%;且随年龄升高,藏族女性HPV阳性率呈“U”形趋势,而汉族女性中无此种变化趋势。不论是整体人群,还是按藏、汉民族进行分别统计,2019-2023年西藏高海拔成年女性HPV阳性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但2023年出现一定回升。结论 西藏高海拔地区成年女性HPV阳性率较高,且藏族女性与汉族女性在不同年龄组的HPV阳性率及高发型别存在显著差异。应重点加强西藏高海拔地区年轻女性HPV疫苗接种及年轻女性、绝经后女性人群的HPV筛查和诊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人乳头瘤病毒 藏族 宫颈癌 基因型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差异及其与低海拔地区正常人群的比较
2
作者 韩丹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李秋红 李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83,共6页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0—2022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4组:高海拔对照组(29例)、非腺瘤性息肉组...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0—2022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4组:高海拔对照组(29例)、非腺瘤性息肉组(12例)、腺瘤组(10例)和结直肠癌组(10例),收集同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且结果正常者17例为低海拔对照组。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前收取受试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DNA提取,对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得到粪便样本的菌群组成,进行物种的多样性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显示,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样本物种多样性与高海拔非腺瘤性息肉组及低海拔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样本的物种多样性较其他两组高;但5组间的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低海拔对照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明显低于高海拔各组,而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放线菌门丰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高海拔组。属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低海拔对照组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梭状芽胞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丰度明显较所有高海拔组高;布鲁菌属(Blautia)、科林斯菌属(Collinsella)在高海拔对照组中丰度最高;低海拔对照组中未检测到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而高海拔各组间乳酸杆菌属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高海拔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高海拔结直肠癌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明显下降,但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丰度明显升高。结论:与高海拔及低海拔对照组相比,高海拔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存在差异,且在门及属水平上的物种丰度也存在差异,表明海拔因素可能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菌群 海拔 结直肠肿瘤 腺瘤 结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套复种多熟种植研究初探 被引量:9
3
作者 次仁央金 李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13,120,共10页
根据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夏闲地及其资源现状,利用多年旬积温和旬降水量,从热量和水分两方面评价夏闲地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以拉萨和山南地区为代表区域。结果表明:在冬麦区多熟作物组合86种,其积温参数变幅为2 000-4 750℃,平均为3 475.1℃... 根据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夏闲地及其资源现状,利用多年旬积温和旬降水量,从热量和水分两方面评价夏闲地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以拉萨和山南地区为代表区域。结果表明:在冬麦区多熟作物组合86种,其积温参数变幅为2 000-4 750℃,平均为3 475.1℃,需水参数变幅为456-744 mm,平均值为636 mm;冬春麦兼种区,多熟作物组合有23种,其积温参数变幅为2 050-3 850℃,平均为2 778.7℃,需水参数的变幅为446-580 mm,平均值为528 mm。拉萨冬小麦/箭舌豌豆种植比例试验表明,66%∶33%种植比例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表现最优;拉萨和山南乃东县春青稞间、套作箭舌豌豆、马铃薯、玉米试验中,粮食产量套作方式比单作、间作方式表现好,以春青稞/马铃薯和春青稞/玉米为优,饲草饲料产量单作方式优于间、套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河谷农区 夏闲地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首例血培养分离布鲁氏菌 被引量:2
4
作者 次仁央金 次白 +2 位作者 占堆 杨晓风 刘治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5-876,共2页
目的研究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生物学性状及布鲁氏菌病在西藏地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按布鲁氏菌标准鉴定方法进行细菌学实验,包括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及血清学试验,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生物学性状及布鲁氏菌病在西藏地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按布鲁氏菌标准鉴定方法进行细菌学实验,包括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及血清学试验,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及血清学诊断结果均符合布鲁氏菌。结论西藏地区首次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到布鲁氏菌,说明临床机构已有病原诊断能力,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血培养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藏语中的外来词汇 被引量:3
5
作者 次仁央金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9,共9页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世上没有不借用外来词的"纯粹而又纯粹"的语言。藏语拉萨口语中最常见的即有从汉语、梵语、印度语、英语、尼泊尔语和个别其他语言的外来词。藏语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音译、...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世上没有不借用外来词的"纯粹而又纯粹"的语言。藏语拉萨口语中最常见的即有从汉语、梵语、印度语、英语、尼泊尔语和个别其他语言的外来词。藏语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直接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藏语 外来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藏语中的蒙语借词现象 被引量:2
6
作者 次仁央金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3,共7页
借词是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在漫长的蒙藏文化关系史中,由于在历史进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长期接触,逐渐促使和形成了语言中互借互补词汇现象,... 借词是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在漫长的蒙藏文化关系史中,由于在历史进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长期接触,逐渐促使和形成了语言中互借互补词汇现象,并在各自的语言中最能适应的词汇便成为所借民族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词汇。所以,蒙藏语言中互借互补的借词现象,对丰富和发展双方民族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借词 蒙语 藏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次仁央金 桑杰端智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1,共8页
藏传佛教认识论是藏族传统文化模式的主要结构内容之一,其主要精神在于以集体意识为基础的心理为前提,认真追求以缘起性空为基础的认识本位,从而实现存在于自身中的一切潜能,征得污垢智慧,最终踏入解脱之道。藏传佛教宗派繁多,各有其特... 藏传佛教认识论是藏族传统文化模式的主要结构内容之一,其主要精神在于以集体意识为基础的心理为前提,认真追求以缘起性空为基础的认识本位,从而实现存在于自身中的一切潜能,征得污垢智慧,最终踏入解脱之道。藏传佛教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认识论,但其中最代表性的,应当是中观应成派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认识主体 认识客体 认识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对外藏语教学的性质与特点
8
作者 次仁央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85-87,共3页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对外藏语教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加强对外藏语教学的建议。认为对外藏语教学中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及教材建设,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关键词 对外藏语教学 教学质量 性质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区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被引量:60
9
作者 李军 陈兵 +6 位作者 李小芳 赵玉娟 次仁央金 蒋斌 胡伟 程积民 邵明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9-1445,共17页
人工林地土壤干燥化正在日益严重的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在黄土高原3个植被类型区广泛观测苹果、刺槐、油松、辽东栎、狼牙刺、沙棘和柠条等23种不同立地和树龄林地深层土壤湿度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各类林地土壤含水量、土... 人工林地土壤干燥化正在日益严重的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在黄土高原3个植被类型区广泛观测苹果、刺槐、油松、辽东栎、狼牙刺、沙棘和柠条等23种不同立地和树龄林地深层土壤湿度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各类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和土壤干燥化强度,定量评价了各类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3种林地0~1000 cm土层土壤湿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平均值依次为10.84%、1409.8 mm和446.6 mm,明显低于荒草地土壤湿度和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各类林地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超过500 mm,每年多消耗土壤水分36.8 mm。林地土壤水分过耗量和耗水速度以中部半干旱森林草原区最高,南部半湿润森林区相对较低。林地土壤干燥化速度为:柠条和狼牙刺林地〉油松林地〉刺槐和沙棘林地〉苹果园地和辽东栎林地;(2)除林龄较短的苹果、沙棘和柠条林地外,各类林地在300 cm以下深层土壤湿度明显低于荒草地土壤湿度和土壤稳定湿度值,林地深层土壤湿度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坡地低于平地,最大耗水深度接近或超过1000 cm。随林龄增长,林地深层土壤湿度逐渐降低,土壤干层逐渐加深和加厚;(3)23种林地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为51.6%,达到中度(偏重)干燥化强度,林地土壤干层厚度达到或超过800 cm,随着降水量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偏旱区趋势性减少,林地土壤干燥化强度趋于强化,土壤干层厚度趋于增加。土壤干燥化强度和土壤干层厚度表现为:油松、辽东栎、狼牙刺和柠条林地〉刺槐林地〉苹果和沙棘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地 土壤湿度 土壤干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涪平 曹凑贵 +3 位作者 李苹 次仁央金 通乐嘎 李成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8-704,共7页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反应敏感,是探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指标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C(MBC)、N(MBN)和P(MBP)、...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反应敏感,是探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指标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C(MBC)、N(MBN)和P(MBP)、土壤基础呼吸、代谢商(qCO2)及可矿化N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Cu、Zn、Pb、Cd全量和有效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随着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C、N和P、可矿化N均逐渐降低,土壤基础呼吸和qCO2则逐渐升高;土壤重金属与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MBC、MBN、土壤基础呼吸、qCO2及可矿化N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脱氢酶活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敏感,表明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藏中矿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活性 藏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变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涪平 曹凑贵 +4 位作者 李苹 次仁央金 高超 通乐嘎 李成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452-4459,共8页
微生物几乎参与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及生物化学反应,土壤微生物活性可较敏感地反映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是探讨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基础呼吸... 微生物几乎参与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及生物化学反应,土壤微生物活性可较敏感地反映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是探讨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基础呼吸、代谢商(qCO2)和可矿化N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受重金属Cu、Zn、Pb、Cd不同程度污染,使得土壤酶活性、可矿化N受到抑制,基础呼吸和qCO2则受到刺激。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Cu、Zn、Pb、Cd复合污染条件下,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是复杂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总体微生物活性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拉屋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状况,可作为藏中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量化分类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酶活性 微生物活性 藏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林地、草地与农田土壤干燥化效应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军 陈兵 +4 位作者 李小芳 赵玉娟 次仁央金 蒋斌 胡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9,共10页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和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和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53类林地、草地和农田深层土壤湿度的观测,分析比较了各类型区各类林地、草地...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和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和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53类林地、草地和农田深层土壤湿度的观测,分析比较了各类型区各类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过耗量、土壤干燥化指数、土壤干层厚度等土壤干燥化效应指标。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湿度平均值依次为6.46%~12.57%、6.49%~11.52%和9.32%~16.00%,均以半湿润区最高,半干旱区居中,半干旱偏旱区最低,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水分过耗量平均值分别为521mm、491mm和30mm,林地土壤水分过耗量以半干旱区最高,草地以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高,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高;(2)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依次为39%、42%和96%,分别属于严重干燥化、严重干燥化和轻度干燥化强度,林地土壤干燥化程度以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草地以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干层厚度平均值依次为881cm、836cm和336cm,林地土壤干层厚度以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厚,草地和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地 草地 农田 土壤湿度 土壤干燥化 土壤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蒙祖庆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宋丰萍 王建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为了调查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本文以引进的20份印度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主茎性状(4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3个变量)、生育期性状(4个变量)、... 为了调查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本文以引进的20份印度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主茎性状(4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3个变量)、生育期性状(4个变量)、产量性状(4个变量)等5组农艺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由单株有效角果数决定;影响印度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主要因素是角果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生育期性状和主茎性状;印度芥菜型油菜在产量性状、角果性状、分枝性状、生育期性状、主茎性状等5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所得结论可为引进印度芥菜型油菜新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印度芥菜型油菜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大次卓嘎 王建林 +1 位作者 次仁央金 王忠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201-17205,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西部地区 芥菜型油菜 生态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芥菜型油菜性状演化与分支分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建林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大次卓嘎 王忠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为明确西藏芥菜型油菜的性状演化与分支分类问题,本文以67份西藏芥菜型油菜为试验对象,52个形态学性状为依据,白花菜科植物醉蝶花为外类群,应用最大同步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的基生叶、伸长茎叶、薹茎叶和花器的性状... 为明确西藏芥菜型油菜的性状演化与分支分类问题,本文以67份西藏芥菜型油菜为试验对象,52个形态学性状为依据,白花菜科植物醉蝶花为外类群,应用最大同步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的基生叶、伸长茎叶、薹茎叶和花器的性状,均既有同期演化的,也有非同期演化的,有各自独特的演化规则;西藏芥菜型油菜明显分为野生种和栽培种2大类群,无论是野生类群还是栽培类群中,往往是来自于同一地区或气候相似区的材料聚在一起。表明西藏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形态演化上的相似性与其原产地的地理、气候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芥菜型油菜 性状演化 分支分类 地理 气候 原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与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建林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大次卓嘎 王忠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9,共8页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西藏及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等4组性状间的典范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8个性状中,西藏芥菜型油菜的平均数为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1.88倍,总体变...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西藏及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等4组性状间的典范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8个性状中,西藏芥菜型油菜的平均数为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1.88倍,总体变异系数比周边省份芥菜型油菜高10.22%;(2)西藏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取决于每株角果数和千粒重,而周边省份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取决于每株有效角果数,中国周边国家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取决于每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3)影响西藏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因素是角果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主茎性状,而影响周边省份和中国周边国家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因素则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芥菜型油菜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许颖 次仁央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4-728,共5页
背景西藏地处高原,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发,但目前对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溃疡出血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高危溃疡出血及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202... 背景西藏地处高原,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发,但目前对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溃疡出血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高危溃疡出血及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2020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且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住院患者212例。根据胃镜下病变Forrest分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Ⅰa~Ⅱb级)和低危组(Ⅱc级和Ⅲ级)。高危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亚组和无再出血亚组。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2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42∶1;胃溃疡出血125例(59.0%),十二指肠溃疡出血87例(41.0%);高危组86例(40.6%),低危组126例(59.4%);再出血亚组12例(14.0%),无再出血亚组74例(86.0%)。高危组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再出血发生率、住院天数高于低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GB〔OR=1.007,95%CI(1.001,1.014),P=0.028〕和BUN〔OR=1.061,95%CI(1.003,1.121),P=0.037〕是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的独立影响因素。再出血亚组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无再出血亚组(P<0.05)。结论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入院时HGB、BUN水平是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时PLT、ALB水平可能是高危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危险因素 疾病特征 西藏[自治区]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颖 次仁央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同一时期在泌尿外科住院的无消化性溃疡、无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年龄(±2岁)、民族(藏族、汉族),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4000 m和≥4000 m两组)进行1∶1病例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纳入393例。两组间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吸烟,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合并HAPC、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慢性肺病、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合并HAPC患者28例(7.1%),对照组为5例(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PC(OR=5.270,95%CI:1.806~15.380)、居住在城镇(OR=2.369,95%CI:1.559~3.602)、饮酒(OR=3.238,95%CI:1.973~5.317)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抗凝药物(OR=20.584,95%CI:2.639~160.545)是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居住在城镇、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HAPC与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增加有关(OR=5.270)。结论:我国西藏地区合并HAPC的患者可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消化性溃疡 出血 中国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牧区妇女接受教育培训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琼达 次仁央金 次仁央宗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西藏长期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使得许多农牧区妇女文化程度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妇女对教育已有了新的认识。从西藏农牧区妇... 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西藏长期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使得许多农牧区妇女文化程度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妇女对教育已有了新的认识。从西藏农牧区妇女接受教育培训需求的现状来看,尽管政府在这方面先后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仍存在西藏农牧区妇女对接受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不求上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可以鼓励农牧区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保障西藏农牧区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和各项权利,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各方面中的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农牧区 妇女 教育需求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桑烟光学厚度测量
20
作者 措加旺姆 诺桑 +5 位作者 罗布 次仁 卓嘎 次仁央金 Berit Kjeldstad Jakob Stamnes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02-2403,共2页
大气气溶胶(Aerosol)是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在地球辐射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物理量.拉萨空气质量总体属于优良,但是由于季节风沙,冬季燃烧原始燃料(牛粪等)取暖,以及宗教煨桑习... 大气气溶胶(Aerosol)是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在地球辐射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物理量.拉萨空气质量总体属于优良,但是由于季节风沙,冬季燃烧原始燃料(牛粪等)取暖,以及宗教煨桑习俗等原因,导致拉萨上空气溶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拉萨主要气溶胶包括季节性尘埃、冬季无供暖系统造成的烟雾、厨房油烟、汽车尾气以及煨桑习俗造成的桑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烟 气溶胶 光学厚度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