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DC循环中的冷却系统的温度和热量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梁乐华 杨健 杨挺然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7年第4期36-38,共3页
利用KULI软件建立某1.8升直列四缸的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模型,结合发动机、整车的相关参数,并进行NEDC循环的驾驶模拟,分析了循环中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温度以及冷却水循环中热量变化情况。
关键词 NEDC 冷却系统 温度 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管理平台分析汽车冷却系统的参数和灵敏度 被引量:9
2
作者 梁乐华 高懿 +2 位作者 顾宁 马骏 倪计民 《汽车科技》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建立了基于软件的热管理平台,整合了与整车热管理相关的子系统,并通过仿真模型分析了汽车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风扇、冷却水的相关参数,以及对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为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热管理平台 参数分析 灵敏度分析 汽车 冷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参数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倪计民 杨挺然 +2 位作者 杨健 梁乐华 任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Model-Based Calibration(MBC)工具箱对某款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电控系统参数进行经济性标定优化;详细说明了基于模型的标定优化方法的基本流程,包括试验设计、建模、优化等过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发动机在标定点油耗...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Model-Based Calibration(MBC)工具箱对某款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电控系统参数进行经济性标定优化;详细说明了基于模型的标定优化方法的基本流程,包括试验设计、建模、优化等过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发动机在标定点油耗降低了5%;通过整车道路试验验证了在满足欧三排放法规的前提下,装配该款发动机的公交客车在四、六循环工况下油耗分别下降了4.6%和5.3%。上述方法成功地优化了原机经济性并节约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电控参数 优化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结构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倪计民 杨健 +2 位作者 叶淑英 杨挺然 梁乐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定义了结构参数敏感度。以整车动力总成优化为例,对影响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的动力总成结构参数进行了敏感度数学分析。针对某车型,利用AVL Cruise模拟软件绘制了敏感度曲线,得到了不同参数对性能指标的敏感度排序,并对各参数敏感度... 定义了结构参数敏感度。以整车动力总成优化为例,对影响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的动力总成结构参数进行了敏感度数学分析。针对某车型,利用AVL Cruise模拟软件绘制了敏感度曲线,得到了不同参数对性能指标的敏感度排序,并对各参数敏感度变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而提出了动力总成优化方案。优化后该样车的NEDC百公里油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 结构参数 性能指标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仲韵 顾宁 +1 位作者 梁乐华 齐斌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利用AMESim软件为一台1.6L 4缸轿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发动机稳态工况点冷却性能的计算,评价各工况点的冷却能力。同时还对冷却系统各主要零件参数对于发动机冷却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为冷却系统的设计选型... 利用AMESim软件为一台1.6L 4缸轿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发动机稳态工况点冷却性能的计算,评价各工况点的冷却能力。同时还对冷却系统各主要零件参数对于发动机冷却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为冷却系统的设计选型提供了评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系统 AMESIM 轿车 冷却温度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仲韵 倪计民 +2 位作者 顾宁 梁乐华 齐斌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9,44,共5页
介绍了车用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冷却系统1D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将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计算结果与传统单循环冷却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的冷起动时间比传统冷却系统减少了87 s,... 介绍了车用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冷却系统1D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将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计算结果与传统单循环冷却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的冷起动时间比传统冷却系统减少了87 s,发动机的机体温度升高了5.5℃,油耗减少5%,发动机的经济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循环式冷却系统 数值模拟 温度控制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压水堆堆芯功率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文杰 姜庆丰 +3 位作者 李楚豪 梁乐华 赵守智 谢金森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4-1030,共7页
小型压水堆运行环境复杂、运行工况灵活多变,需要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快的负荷跟踪响应速度。为建立适用于全局的堆芯功率控制系统,基于堆芯模糊多模型,设计堆芯功率模糊控制器,建立堆芯功率模糊控制系统,并开展堆芯进口温度阶跃扰... 小型压水堆运行环境复杂、运行工况灵活多变,需要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快的负荷跟踪响应速度。为建立适用于全局的堆芯功率控制系统,基于堆芯模糊多模型,设计堆芯功率模糊控制器,建立堆芯功率模糊控制系统,并开展堆芯进口温度阶跃扰动、堆芯功率阶跃变化等工况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小型压水堆堆芯功率模糊控制系统适用于堆芯全局范围内的动态响应,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压水堆 堆芯功率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次临界堆堆芯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依诺 胡杨 +3 位作者 李楚豪 梁乐华 惠天宇 曾文杰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ADS次临界堆的功率控制与临界堆有本质的不同,临界堆大多以控制棒为控制手段来调节功率,而ADS次临界堆以控制棒和外中子源作为控制手段来调节功率。因此ADS系统的控制更为复杂且具有特殊性,有必要确定ADS次临界堆的控制策略。将控制棒... ADS次临界堆的功率控制与临界堆有本质的不同,临界堆大多以控制棒为控制手段来调节功率,而ADS次临界堆以控制棒和外中子源作为控制手段来调节功率。因此ADS系统的控制更为复杂且具有特殊性,有必要确定ADS次临界堆的控制策略。将控制棒反应性和外中子源强度同时设为受控对象,针对不同的堆芯相对功率偏差下,选择不同的受控对象,实现ADS堆芯功率控制。结果表明:采用切换受控对象的方案比单独以控制棒为受控对象的控制方案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次临界堆 堆芯功率控制 控制棒 外中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4.0之路——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文皓 王平 梁乐华 《上海汽车》 2018年第8期1-5,共5页
为全面了解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营运方面的现状,麦肯锡调查了130位来自各行业的企业代表,收集他们对"工业4.0"的看法,了解他们所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和计划(见图1)。有趣的是,调查显示中国制造商,尤其是私营企业,对"工业4.0"表现... 为全面了解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营运方面的现状,麦肯锡调查了130位来自各行业的企业代表,收集他们对"工业4.0"的看法,了解他们所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和计划(见图1)。有趣的是,调查显示中国制造商,尤其是私营企业,对"工业4.0"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和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中国工业 私营企业 数字化 制造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4.0之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4.0路径
10
作者 侯文皓 王平 梁乐华 《上海汽车》 2018年第9期1-3,共3页
据麦肯锡研究发现,尽管"先行者"企业有灵活和精益的运营模式、先进的生产开发与制造能力,但是很多中国制造企业依然缺乏基本的精益生产机制与理念,仍在整个价值链中进行着工业2. 0水平的生产运营。中国不同企业间能力悬殊,这意味着要... 据麦肯锡研究发现,尽管"先行者"企业有灵活和精益的运营模式、先进的生产开发与制造能力,但是很多中国制造企业依然缺乏基本的精益生产机制与理念,仍在整个价值链中进行着工业2. 0水平的生产运营。中国不同企业间能力悬殊,这意味着要从数字化投资中获取最大的价值,中国需要的不是"万金油"式的工业4. 0方案,而是对公司个体能力与需求的360°全方位评估,以及在评估基础之上为其量身定制的路线图(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中国工业 路径 制造能力 生产机制 制造企业 量身定制 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4.0之路——“中国制造”的机遇
11
作者 侯文皓 王平 梁乐华 《上海汽车》 2018年第7期1-3,共3页
工业4.0,又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工业4.0扎根于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和云计算三大技术,充分联合和调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的资源、人才和信息。工业4.0致力于打造适应性强、资源利用率高、注重人体工学... 工业4.0,又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工业4.0扎根于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和云计算三大技术,充分联合和调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的资源、人才和信息。工业4.0致力于打造适应性强、资源利用率高、注重人体工学的"智能工厂",实现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工厂、分销中心、零售店,最后到终端客户的连续实时信息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业 中国制造 资源利用率 产品开发设计 信息流通 工业革命 物理系统 现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