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多重耐药定植菌调查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常洪美 张丕 +10 位作者 柴建华 黎宏 戴忠红 李建英 晏东 蒲奎江 马琳 高翔荣 凌冬 陈玲 陈开全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2月14日—3月13日入住该ICU的75例患者,经鼻前庭拭子和直肠拭子采集标本,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结果 75例住ICU患者中,27例(36.00%)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2月14日—3月13日入住该ICU的75例患者,经鼻前庭拭子和直肠拭子采集标本,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结果 75例住ICU患者中,27例(36.00%)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定植菌。送检标本中,鼻拭子91份,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肛拭子91份,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2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株,多重耐药荧光假单胞菌1株。多重耐药菌定植阳性率,住院时间≥3 d者和<3 d者分别为47.37%、32.14%;年龄≥60岁和<60岁者分别为37.29%、31.25%;患感染性基础疾病者和非感染性基础疾病者分别为39.22%、29.17%。21株多重耐药定植菌分离自第1天采集的标本,其中19株是院外定植,1株为其他医院内定植,1株为本院内科定植;5株分离自第3天采集的标本,定植时间为入ICU后72 h内,在ICU定植;1株分离自第7天采集的标本,定植时间为入ICU72 h后,在ICU定植。结论该院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以年龄≥60岁、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为主,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抗药性 微生物 多重耐药 定植菌 医院感染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癌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笑人 葛海良 +4 位作者 王颖 周光炎 蔡晓敏 谢毅 柴建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9-241,共3页
以polyA^+ mRNA提取试剂盒从卵巢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的polyA^+ mRNA,并以此合成第1、2链cDNA.cDNA两端补平后加EcoR Ⅰ接头,Xbo酶切,通过分级分离去除<400bP的片段.取100ng cDNA与噬菌体表达载体Uni-ZAP XR连接,体外进行噬菌体DNA包... 以polyA^+ mRNA提取试剂盒从卵巢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的polyA^+ mRNA,并以此合成第1、2链cDNA.cDNA两端补平后加EcoR Ⅰ接头,Xbo酶切,通过分级分离去除<400bP的片段.取100ng cDNA与噬菌体表达载体Uni-ZAP XR连接,体外进行噬菌体DNA包装,并立即进行文库的滴定和扩增,获得卵巢癌cDNA表达文库.该文库原始重组子为10~6独立克隆;重组率>99%;并以引物PUCⅠ、PUCⅡ扩增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为1.1kb.证实此cDNA表达文库合格.以PCR从此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HLA-DPB和β-actin基因,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DNA 文库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2 基因的连锁分析定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木根 魏勇 +5 位作者 黄达蔷 金磊 刘立 王莉丝 柴建华 周久模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9期46-49,共4页
为寻找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基因RP2所在的染色体位点,采用染色体Xp21.1-p11.2区段的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X-连锁RP(XLRP)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家系JG的RP相关位点被定位于X染色体位标DXS1068与... 为寻找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基因RP2所在的染色体位点,采用染色体Xp21.1-p11.2区段的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X-连锁RP(XLRP)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家系JG的RP相关位点被定位于X染色体位标DXS1068与DXS1126之间。该区间可能是RP2所在部位,其跨度约5—7cM。可以认为该家系之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与RP2基因相关。该家系对寻找和克隆RP2基因非常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RP2 连锁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线粒体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立隽 王华 +5 位作者 陈家伟 金卫新 刘立 沈捷 徐贤秀 柴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索中国人 2型糖尿病与线粒体变异的关系。方法 针对已经报道的线粒体基因的高发突变区(mt315 3~ 35 5 1)近 40 0bp的片段在中国人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群体及 12个母系遗传的 2型糖尿病家系中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 目的 探索中国人 2型糖尿病与线粒体变异的关系。方法 针对已经报道的线粒体基因的高发突变区(mt315 3~ 35 5 1)近 40 0bp的片段在中国人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群体及 12个母系遗传的 2型糖尿病家系中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研究 ,发现异常构象再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正常人群中该区域DNA经PCR SSCP电泳后未见异常条带出现 ,2型糖尿病人群中该区域DNA经PCR SSCP电泳后第 81号患者出现异常条带 ,直接测序发现的点突变 3336T→C(ATT→ATC ,均编码Ⅰle) ,并没有引起ND1基因编码区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2 5 0 0 1家系是本研究中唯一通过PCR SSCP检测发现有电泳带型改变的家系 ,经过直接测序发现该突变发生在mtDNA32 85bp(T→C/T) ,为一杂合突变 ,且点突变位于tRNALeu(UUR) 基因的编码范围内。结论 线粒体DNA315 3~ 35 5 1bp间的突变不是本研究中国人群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家系 2 5 0 0 1中发现的点突变 32 85T→C/T位于tRNALeu(UUR) 基因高度保守的区域内 ,有可能通过影响tRNALeu(UUR) 的三级结构而致功能缺陷 ,不能执行正常的翻译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DNA 线粒体 基因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侯选基因的连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立隽 王华 +5 位作者 陈家伟 何戎华 陆卫平 郑力农 吴晓晖 柴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在12个中国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家系中对胰岛素受体、葡萄糖转运蛋白2、葡萄糖激酶3个基因的遗传标志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变异在所涉及的家系中不是中国人常见型NIDDM的主要原因。葡萄... 在12个中国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家系中对胰岛素受体、葡萄糖转运蛋白2、葡萄糖激酶3个基因的遗传标志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变异在所涉及的家系中不是中国人常见型NIDDM的主要原因。葡萄糖转运蛋白2基因或其附近的变异在部分中国人NIDDM家系中有一定致病倾向,而葡萄糖激酶遗传标志与NIDDM的连锁分析在6个家系中总LOD(logarithmofodds)值达3.15,说明葡萄糖激酶基因位点或其附近的变异在某些中国人NIDDM家系中具重要意义,可能代表着中国人常见型NIDDM的1个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遗传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定植菌筛查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丽红 柴建华 常洪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入住该院NICU的277例新生儿咽拭子、诱导痰、脐分泌物、血标本进行定植菌筛查或感染菌培养,其中无感染者仅作咽拭子培养。结果 ...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入住该院NICU的277例新生儿咽拭子、诱导痰、脐分泌物、血标本进行定植菌筛查或感染菌培养,其中无感染者仅作咽拭子培养。结果 277例新生儿中,29例送检标本检测到细菌,细菌检出率为10.47%;菌种包括19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阴沟肠杆菌。日龄≤2d的新生儿细菌分离率为2.20%,3~7d者为21.54%,8~28d者为36.67%;日龄≤2d与3~7d及8~28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分别为26.52、46.54,均P<0.01),日龄3~7d与8~28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42,P>0.05)。结论该院NICU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出生48h内新生儿细菌定植率低,开展定植菌筛查临床意义不大,建议对出生48h内的新生儿不再常规进行定植菌筛查,可对出生3d以上的新生儿进行定植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感染 定植菌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家系葡萄糖激酶和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缺陷的分子筛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立隽 卞茸文 +6 位作者 王华 陈家伟 金卫新 刘立 沈捷 华子春 柴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6-480,F002,共6页
目的 :探索包含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患者的 2型糖尿病家族中可能存在的 MODY基因的致病突变。方法 :选择 MODY基因中突变率最高的葡萄糖激酶 ( glucokinase,GCK,MODY2 )和肝细胞核因... 目的 :探索包含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患者的 2型糖尿病家族中可能存在的 MODY基因的致病突变。方法 :选择 MODY基因中突变率最高的葡萄糖激酶 ( glucokinase,GCK,MODY2 )和肝细胞核因子- 1α( hepatic nuclear factor- 1α,HNF- 1α,MODY3 )基因的微卫星多态遗传标志 ,在一个包含 2名 MODY患者的中国人 2型糖尿病家系中进行连锁分析 ,对可能与疾病连锁的基因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筛查—— DNA序列直接测定以明确具体的碱基突变和所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结果 :家系 5 0 0 0 1中 MODY3的最大 L OD( logarithm of odds)值达到 2 .3 75 93 0 (θ=0 .0 0 0 0 0 0 ) ,但未发现与MODY2连锁的依据。 DNA直接测序发现在家系 5 0 0 0 1中所有家族成员 MODY3基因外显子 7中存在一个杂合多态 Ser4 87Asn( AGC/ AAC) ,该多态在正常人中也可见到。结论 :GCK基因内或附近的基因变异不是本家系 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HNF- 1α基因的启动子和所有外显子内均未发现明确的致病突变 ,但无法否定内含子或其他调节区域的变异有可能的致病倾向 ;也不能排除HNF- 1α基因附近其他未知疾病基因的致病可能。本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病 成年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遗传学 葡萄糖激酶 肝细胞核因子-1α 基因缺陷 分子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51号外显子的精确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成 柴建华 +1 位作者 刘悼霖 梁秀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9-19,47,共2页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大基因,长约2300kb,含有75个外显子。对该巨大基因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虽然抗肌萎缩蛋白基因Hind Ⅱ片段排序后就知道第51号外显子位于3.1kb的第40号Hind Ⅱ片段中,由...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大基因,长约2300kb,含有75个外显子。对该巨大基因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虽然抗肌萎缩蛋白基因Hind Ⅱ片段排序后就知道第51号外显子位于3.1kb的第40号Hind Ⅱ片段中,由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组DNA至今未被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肌萎缩蛋白 基因组DNA 外显子 巨大 克隆 精确定位 医学分子生物学 片段 人类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9名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常洪美 柴建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以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2011年11月,对该院739名在岗职工发放《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筛查表》,调查其1—10月是否发生职业暴露,筛查出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再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以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2011年11月,对该院739名在岗职工发放《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筛查表》,调查其1—10月是否发生职业暴露,筛查出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再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危害因素调查表》。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39名在岗职工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83例,107例次,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1.23%,例次率为14.48%。锐器伤职业暴露以护士的发生率最高,达17.23%;工作年限以5~10年的工作人员发生率最高,达24.68%;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将针头放入利器盒(26.17%)、双手回套针帽(18.69%);暴露场所居前3位的是普通病房(57.95%)、手术室(12.15%)和急诊科(10.28%);锐器伤涉及的主要医疗器具是针头(93.46%)。结论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了解其职业暴露情况,对建立和健全职业暴露的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NA缺失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成 柴建华 +1 位作者 刘焯霖 梁秀龄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8,共4页
用Genepro程序在计算机上对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失热区部分44号、50号和51号内含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缺失热区AT(腺嘌呤-胸腺嘧啶)含量高,呈聚集性分布。并存在多个同源顺序。该结果支持作者以前提出的“不同... 用Genepro程序在计算机上对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失热区部分44号、50号和51号内含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缺失热区AT(腺嘌呤-胸腺嘧啶)含量高,呈聚集性分布。并存在多个同源顺序。该结果支持作者以前提出的“不同内含子中AT富集区的同源顺序与DNA缺失有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遗传学 基因缺失 序列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抗肌萎缩蛋白基因酵母人工染色体物理图谱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成 柴建华 +1 位作者 刘焯霖 梁秀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0-80,共1页
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ttificial Chromosome,H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大容量克隆载体,可容纳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碱基对的DNA大片段,对克隆巨大基因和绘制大尺度物理图谱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大基因,... 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ttificial Chromosome,H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大容量克隆载体,可容纳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碱基对的DNA大片段,对克隆巨大基因和绘制大尺度物理图谱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大基因,长约:2300kb.该基因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肌萎缩蛋白 基因 巨大 克隆载体 酵母人工染色体 DNA 人类 物理图谱 碱基对 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人类遗传病基因的一种新策略——定位克隆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缪为民 柴建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3年第9期36-39,共4页
一、前言自从20年前DNA重组技术发明已来,已有数百个遗传病基因得到鉴定和克隆,其中绝大多数基因是根据其已知蛋白质水平的基本生化缺陷识别的。识别和克隆这些基因的通常方法是:1)纯化有关蛋白,测定氨基酸顺序,根据氨基酸顺序合成寡核... 一、前言自从20年前DNA重组技术发明已来,已有数百个遗传病基因得到鉴定和克隆,其中绝大多数基因是根据其已知蛋白质水平的基本生化缺陷识别的。识别和克隆这些基因的通常方法是:1)纯化有关蛋白,测定氨基酸顺序,根据氨基酸顺序合成寡核苷酸探针,用此探针从cDNA或基因组库中筛出编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克隆法 基因 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GT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华 陈家伟 +3 位作者 沈捷 叶岷伟 柴建华 顾杨洪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墨迹杂交对24例正常人及35例NIDDM患者的白细胞基因组DNAGT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了X_1 5.4kb、X_2 5.0kb 两个多态性的片段。统计学处理表明X_1、X_2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正常人及NIDDM 患者之间的分... 利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墨迹杂交对24例正常人及35例NIDDM患者的白细胞基因组DNAGT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了X_1 5.4kb、X_2 5.0kb 两个多态性的片段。统计学处理表明X_1、X_2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正常人及NIDDM 患者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此多态性尚不能作为NIDDM 患者的遗传标志,提示GT 基因和NIDDM 之间可能没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GT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X染色体2bA3-YAC克隆重叠群的构建及其与DMD-YAC的串联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勇 蔡倜 +2 位作者 吴晓晖 康毅滨 柴建华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4年第12期1-4,共4页
用Alu-PCR指纹图谱法分析了人Xp21.1一21.2上一系列的YAC克隆,发现其中的两个YAC克隆构成包含DXS166位点的重叠群,而且这一重叠群与以前构建的包含DMD基因全顺序的YAC重叠群相连接,YAC克隆未... 用Alu-PCR指纹图谱法分析了人Xp21.1一21.2上一系列的YAC克隆,发现其中的两个YAC克隆构成包含DXS166位点的重叠群,而且这一重叠群与以前构建的包含DMD基因全顺序的YAC重叠群相连接,YAC克隆未端探针杂交证实了这一重叠,使这一YAC重叠群至少延伸至DXS166位点,形成一个跨度为3.5Mb的YAC大重叠群。这一工作为这一区域进一步的图谱分析及DMD基因的5′远端调控和该区域未知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C重叠群 X染色体 DMD基因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D基因第50号和第51号内含子的克隆和测序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文利 刘焯霖 +1 位作者 柴建华 梁秀龄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45-250,共6页
用DMDcDNA8探针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基因的YAC克隆的cosmid亚克隆库中筛选到9个阳性cosmid克隆,Southern杂交鉴定cosmidC0... 用DMDcDNA8探针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基因的YAC克隆的cosmid亚克隆库中筛选到9个阳性cosmid克隆,Southern杂交鉴定cosmidC0461含DMD基因的第51号外显子,将该cosmid亚克隆于pVC118中,获得含DMD基因第50和51号内含子的3.1kb-HindⅢ片段的亚克隆,将亚克隆的插入片段分别用Sau3AⅡ完全和部分酶切克隆于pUC118中,Sanger法双链测序测出质粒克隆的序列并重叠所测出的序列,确定该片段的长度为3179bp。与Speer测出的该段序列(3159bp)比较相差20bp,有33处不同。并发现有重复顺序存在,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重组并可能导致第51号外显子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肌营养不良 外显子 内含子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体系中的应用——以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芬 柴建华 +2 位作者 严清高 江小均 孔志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2-1047,共16页
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与典型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伟晶岩以及变质沉积岩的Li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花岗岩δ7Li值与变沉积岩变化... 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与典型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伟晶岩以及变质沉积岩的Li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花岗岩δ7Li值与变沉积岩变化范围基本一致,暗示了花岗岩起源于深部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作用。部分花岗岩δ7Li值比变沉积岩略高,指示了部分熔融过程中可能涉入了来自下地壳的脱挥发分流体。伟晶岩和花岗岩总体一致的Li同位素特征,表明伟晶岩与花岗岩具有亲缘性。在晚期花岗质岩浆流体出溶、富水伟晶岩熔/流体分离等演化过程中,7Li大量进入流体系统,可能是造成富Li伟晶岩相对贫Li伟晶岩δ7Li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尽管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上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随着高精度Li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Li同位素的推广应用,Li同位素将成为探索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重要的地球化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同位素 花岗岩 伟晶岩 稀有金属 松潘—甘孜—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及其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学军 柴建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FISH技术是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中期染色体的FISH可以进行SCP,Cosmid和YAC的染色体定位,嵌合克隆的鉴别;通过间期核的FISH可以在50kb的... FISH技术是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中期染色体的FISH可以进行SCP,Cosmid和YAC的染色体定位,嵌合克隆的鉴别;通过间期核的FISH可以在50kb的分辨率下进行基因作图;最新的研究进展已可以进行伸展的染色质丝(chromatinfibre)的FISH,直接测量基因的长度,从而达到高精度基因作图的目的。总之,随着FISH技术本身的发展,它将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人类 基因组 染色体定位 基因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人类基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柴建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8-62,49,共6页
人类的生、老、病、死,生命体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各种内在、外在特性都由各有关基因负责控制。人类的基因估计有约十万个。它们分布在24个不同染色体和线粒体上,共由约3×109bpDNA编码。已被认定的遗传病已有6678种,这些... 人类的生、老、病、死,生命体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各种内在、外在特性都由各有关基因负责控制。人类的基因估计有约十万个。它们分布在24个不同染色体和线粒体上,共由约3×109bpDNA编码。已被认定的遗传病已有6678种,这些病都至少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突变有关。研究并清楚地认识人类全部基因,特别是与疾病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种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是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任务,是生命科学家与医学家的使命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基因组 基因克隆 克隆 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从凝胶中回收YAC DNA的方法及其效果的比较
19
作者 朱冠山 缪为民 +3 位作者 周炜 姚玉河 焦炳华 柴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3-484,共2页
几种从凝胶中回收YACDNA的方法及其效果的比较*朱冠山缪为民△周炜▲姚玉河▲焦炳华△柴建华▲自1987年首次构建了人类基因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分子克隆库[1],目前YAC的克隆容量已达800~1000kb,由... 几种从凝胶中回收YACDNA的方法及其效果的比较*朱冠山缪为民△周炜▲姚玉河▲焦炳华△柴建华▲自1987年首次构建了人类基因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分子克隆库[1],目前YAC的克隆容量已达800~1000kb,由此而成为基因组作图和测序的一个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YAC 凝胶 PFGE 回收 DNA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扩增IgH基因诊断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研究
20
作者 魏锐利 缪为民 +3 位作者 叶廷军 楼月芳 奚寿增 柴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索某些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向恶性淋巴瘤转变的实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8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扩增。结果:3例良性淋巴增生病见IgH基因一... 目的:探索某些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向恶性淋巴瘤转变的实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8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扩增。结果:3例良性淋巴增生病见IgH基因一致性重排,电泳产物见一明显的扩增带(100~120bp),其余15例未见扩增产物或呈多克隆带。结论:某些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病例存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不能检测到的微小单克隆性病变。它提示临床为良性过程的病变可能包含着隐匿的单克隆B细胞亚群。PCR扩增IgH基因序列能更客观和敏感地鉴别眼眶淋巴增生病的克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眼眶 淋巴组织增生 基因 I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