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强度及其演化阶段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宋小青
欧阳竹
柏林川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禹城综合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05B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B-1)资助
-
文摘
地域资源禀赋差异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决定了耕地资源开发强度理应存在结构演化的阶段性。基于粮食生产角度提出了涵盖开发广度、开发深度、开发频度的耕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方法。据此,通过评价分析全国及区域开发强度演化特征,论证了耕地资源开发强度阶段性结构演化假设。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能准确判断耕地资源开发状态;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已基本完成以提高开发广度为主要特点的外延式开发历程,当前正值以提高开发深度为主要特点,同时面临开发频度降低问题的内涵式开发阶段;2004年,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强度为25.064%,区域开发强度及其结构演化差异显著。最后,在明确耕地资源管理政策转型基本导向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差别化的开发强度管控政策。
-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开发强度
评价
演化
中国
-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exploitative intensity
evaluation
evolution
China
-
分类号
F29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山东省环渤海平原区粮食产出潜力与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武兰芳
柏林川
欧阳竹
王春晶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2-689,共8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D05B03)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课题(CXJQ120109)资助
-
文摘
为了给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基于山东环渤海平原区目前耕地资源、种植制度及其生产力现状,估算了该区域内30个县(市、区)的粮食产出潜力。结果表明: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具有新增粮食4.034 1×109 kg的潜力,具体技术途径为:①调整种植制度,通过将一年1熟种植棉花调整为小麦/玉米一年2熟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2.364 7×109 kg;②开发利用耕地资源,通过改造治理盐碱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7.755 5×108 kg;③实施均衡增产措施,通过提高现有粮田单产水平可增加粮食产出8.938 5×108 kg。无论是扩大种植面积,还是提高单产,增粮增产潜力较大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核心技术措施是进行洗盐排盐抑制耕层土壤返盐,改土培肥提高中低田地力,筛选配置耐盐作物品种、优化耕作制度,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标准化技术。
-
关键词
粮食产出
增长潜力
技术途径
山东省
环渤海平原区
-
Keywords
Grain output
Potential increase
Technology approach
Shandong Province
Plain area around the Bohai Sea
-
分类号
S36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