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道哲 董顺文 +4 位作者 刘朝辉 王军 邱有荣 黄缨 李首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493-8496,共4页
[目的]为改良甘蓝型油菜品种与杂种优势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RAPD标记技术,分析甘蓝型油菜自交系相互间亲缘关系远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结果]华东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分属在6... [目的]为改良甘蓝型油菜品种与杂种优势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RAPD标记技术,分析甘蓝型油菜自交系相互间亲缘关系远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结果]华东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分属在6个类别中,其中西南地区的材料在6大类中都有归属,个别自交系材料单独归属在一个大类,与同地区的其他材料的遗传距离较大。[结论]自交后代选系中可能包含亲本的某些优良基因,有助于引入特异种质资源和丰富的变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自交系 RAPD标记 遗传多态性 聚类分析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廖丹 程江波 +3 位作者 聂风琴 李明 林道哲 符文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7,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份海巴戟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占总数的96.92%。在相似系数为0.63时,202份海巴戟种质分为5个类,表现出一定...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份海巴戟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占总数的96.92%。在相似系数为0.63时,202份海巴戟种质分为5个类,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04 2,基因多样性H=0.3 488,Shannon's信息指数I=0.520 6,说明202份海巴戟种质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良种‘万维1号’ 被引量:2
3
作者 邢诒旺 符传贤 +2 位作者 林道哲 李琼义 符文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189,共1页
‘万维1号’是从美国夏威夷大岛引种,采用选择育种方法经选株、选果、选种、选苗、实生苗繁殖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早产、高产、稳产、优质、抗递性强等特性。适于在海南岛的南部和西部、永兴岛等偏热带地区尤其是海岸线盐碱... ‘万维1号’是从美国夏威夷大岛引种,采用选择育种方法经选株、选果、选种、选苗、实生苗繁殖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早产、高产、稳产、优质、抗递性强等特性。适于在海南岛的南部和西部、永兴岛等偏热带地区尤其是海岸线盐碱地区营建果园兼海防林,生产果实供食品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果用 海防林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开花习性与授粉方式的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书奋 符洁 +2 位作者 林道哲 邢诒旺 符文英 《热带林业》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用了田间和室内相结合,固定植株跟踪观察的方法,对海巴戟(Noni)开花习性与授粉方式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在海南周年开花,开花的数量和质量一年四季有所不同,开花盛期为每年的4~7月。每朵花从开放到凋谢的时间平均2d,开花... 采用了田间和室内相结合,固定植株跟踪观察的方法,对海巴戟(Noni)开花习性与授粉方式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在海南周年开花,开花的数量和质量一年四季有所不同,开花盛期为每年的4~7月。每朵花从开放到凋谢的时间平均2d,开花高峰期在每天清晨9~10h,下午也有开花,授粉后花瓣掉落。单花序从初花至尾花开放持续时间平均42d,平均开花数20朵,海巴戟授粉方式为自花授粉。文中就双受精对海巴戟果实膨大的影响,花器结构对授粉方式的影响等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开花习性 授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