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1
作者 颜明娟 陈玉真 +3 位作者 林诚 吴一群 郑向丽 王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9-2973,共15页
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 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对酸性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类群及共现性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处理降低了土壤pH,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全磷含量,而OF和OFM处理在提高土壤pH的同时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CF和CFC处理降低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O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Sobs、Ace、Chao1和Shannon指数(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措施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2)=0.4421,P=0.001),OF处理富集了有益于土壤碳氮循环和抑制病原菌的物种。FAPROTAX细菌功能预测表明,茶园土壤细菌生态功能类群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和硝酸盐还原作用功能类群为主,OF处理提高了捕食性或外寄生作用、光异养作用、光养作用、光合自养硫氧化、光能自养功能及氮循环功能细菌种群丰度。施肥措施均增加了细菌共现性网络边数、平均连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细菌网络的规模增大,细菌群落间互相作用更复杂。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为主(比例为58.03%~77.78%),施肥后物种间竞争作用进一步加强。施肥处理下细菌分子网络平均路径距离较长,平均聚类系数降低、细菌群落作用的响应速度变慢、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中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优于CF处理。冗余分析和Mantel test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而言,有机肥配施化肥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了土壤细菌碳氮循环功能,提高了细菌网络规模和群落互作,有机肥替代使细菌群落网络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土壤细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有机肥配施化肥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功能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发展初探
2
作者 林诚 邱天 张文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下体育文化传播呈现双向传播、媒介融合的新趋势,体育文化传播将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通过规划设计凝聚精神内核,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下体育文化传播呈现双向传播、媒介融合的新趋势,体育文化传播将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通过规划设计凝聚精神内核,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注重营造体育文化传播品牌。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的传播将结合新质生产力,通过体育和康养融合等增强体育文化的吸引力,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体育文化 体育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轨迹滑轨连杆机构的移栽机投栽配合研究
3
作者 李文灏 姬江涛 +3 位作者 金鑫 林诚 李鹏飞 李明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7,共6页
针对移栽机在高速作业过程中投栽配合不当出现的伤苗、漏苗等问题,利用定轨迹滑轨连杆机构将取投苗机构与接栽苗机构联立,设计了一种定轨迹滑轨连杆式投栽一体式机构,并通过单一动力源实现投栽过程耦合,提高了栽植稳定性。根据机构的工... 针对移栽机在高速作业过程中投栽配合不当出现的伤苗、漏苗等问题,利用定轨迹滑轨连杆机构将取投苗机构与接栽苗机构联立,设计了一种定轨迹滑轨连杆式投栽一体式机构,并通过单一动力源实现投栽过程耦合,提高了栽植稳定性。根据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运动学模型,通过ADAMS运动学仿真,找出了移栽机取栽机构的3组配合位置。此机构满足取投作业与接栽作业要求,为进一步研究移栽作业的投栽配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移栽机 定轨连杆机构 投栽配合 最佳投苗点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磷库及其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诚 王飞 +3 位作者 何春梅 李清华 李昱 林新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1-549,共9页
基于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效磷、全磷演变及磷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年份,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与全磷含量呈年际上升趋势,单季稻年份则呈年际下降趋势,而不施肥(CK)则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有效磷,... 基于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效磷、全磷演变及磷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年份,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与全磷含量呈年际上升趋势,单季稻年份则呈年际下降趋势,而不施肥(CK)则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有效磷,较试验前土壤下降了64.9%。试验第26年,与CK相比,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处理的土壤总无机磷(TIP)含量增加了46.2%114.2%、总有机磷(TOP)含量增加了16.0%41.8%、全磷(TP)含量增幅为29.2%73.8%,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均以NPKM处理增幅最大。与试验前土壤相比,CK处理的土壤无机磷总含量降低,但有机磷总含量增加,其中无机磷以Al-P组分的耗竭速率相对最大,而有机磷以中等稳定性组分增幅相对最大;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提高了Al-P与Ca-P在全磷中的比例,而降低了各有机磷组分在全磷中的比例;与试验前土壤相比,各处理总无机磷/总有机磷(TIP/TOP)的比值均呈下降趋势,但施肥的降幅较低,尤其是NPKM处理,TIP/TOP比值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黄泥田不论施肥与否,土壤中有机磷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NPKM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效磷、无机磷、有机磷库含量最为明显,但NPKS与NPK处理的无机磷库与有机磷库组分含量无明显差异。拟合方程显示,双季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7.56 mg/kg、单季稻栽培模式下有效磷含量为16.94 mg/kg时,作物产量可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黄泥田 全磷 有效磷 无机磷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南方黄泥田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林诚 王飞 +2 位作者 李清华 何春梅 张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5-1183,共9页
【目的】黄泥田为南方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南方黄泥田土壤磷素累积盈亏与有效磷的关系,为黄泥田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33年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 【目的】黄泥田为南方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南方黄泥田土壤磷素累积盈亏与有效磷的关系,为黄泥田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33年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牛粪(NPKM)、化肥配施秸秆(NPKS)四个处理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规律及土壤磷累积盈亏状况,计算有效磷–磷盈亏响应系数。【结果】各施肥处理双季稻年份(1983~2004年)土壤有效磷与全磷含量呈年际上升趋势,以NPKM增幅最为明显,改为单季稻后(2005~2015年)则呈下降趋势,也以NPKM降幅最为明显。试验至2015年,NPK、NPKS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为9.7 mg/kg、8.7 mg/kg,较试验初期分别下降8.3 mg/kg、9.3 mg/kg,NPKM处理与试验初期持平。CK、NPK、NPKM、NPKS处理的磷素活化系数(PAC)总体呈年际下降趋势,其多年平均磷素活化系数值(PAC)分别为2.9%、3.5%、4.7%、4.1%,其中NPKM与NPKS处理显著高于NPK与CK处理。除双季稻NPKS处理外,不同施肥模式下双季稻与单季稻年份的土壤有效磷增减与土壤累积磷盈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双季稻年份土壤磷素(P)每盈余100 kg/hm2,NPK、NPKM处理有效磷分别增加4.5 mg/kg与11.2 mg/kg,而单季稻年份土壤磷素每亏缺100 kg/hm2,NPK、NPKM、NPKS处理有效磷分别减少14.6 mg/kg、23.9 mg/kg、25.9 mg/kg。双季稻磷肥年施用量(P)为26.2kg/hm2时,土壤磷素呈盈亏持平状态。【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黄泥田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有效磷含量与磷素累积盈亏密切相关,等磷素盈亏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有效磷响应系数要高于单施化肥,而磷累积亏缺下,有效磷降幅响应比磷累积盈余下有效磷增幅响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有效磷 磷盈亏 磷素活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诚 郑祥洲 +3 位作者 郭宝玲 丁洪 解钰 张玉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0-1566,共7页
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变化规律,探究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分布变化特征,旨在为亚热带地区果园土壤肥力形成和变化规律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林地土壤(0a)和不同种植年限(2、10、20、30a)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 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变化规律,探究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分布变化特征,旨在为亚热带地区果园土壤肥力形成和变化规律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林地土壤(0a)和不同种植年限(2、10、20、30a)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年限与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林地土壤相比,开垦为果园后的土壤中>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果园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而降低,其中>2 mm和0.25~2 mm粒级分别占40.1%~64.9%和30.6%~46.4%;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但C/N值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的土壤有机碳或全氮主要分布于0.25~2 mm粒级团聚体。亚热带地区林地开垦为果园可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但开垦为果园后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各粒级的分布无显著影响。虽然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可显著提高各粒径下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C/N降低,建议果园管理过程中应适当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深窄沟排水对冷浸田土壤脱潜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林诚 李清华 +4 位作者 王飞 刘启鹏 林丽红 何春梅 钟少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冷浸田为江南稻区广泛分布的一种中低产田。以福建省顺昌县持续运行约30年的石砌深窄沟为监测平台,通过田间土壤速测与室内检验,研究长期深窄沟排水对离沟不同距离冷浸田土壤脱潜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浸田经过长期深窄沟排... 冷浸田为江南稻区广泛分布的一种中低产田。以福建省顺昌县持续运行约30年的石砌深窄沟为监测平台,通过田间土壤速测与室内检验,研究长期深窄沟排水对离沟不同距离冷浸田土壤脱潜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浸田经过长期深窄沟排水,在离沟25 m范围内,与典型冷浸田(离沟75 m位点)土壤相比,土壤Eh提高幅度为288.2%~323.4%,土壤水分下降幅度为7.5%~36.2%,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Fe^(2+)、Mn^(2+)等含量均有不同降低,并表现为离沟越近,提高或降幅越大的趋势。开沟后0~25 m范围内,土壤p H降低0.13~0.69个单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66.0%~99.0%、77.0%~275.1%,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耕性得到明显改善,离沟15 m以内位点可以实现机耕。开沟后,25 m范围内作物产量可提高6.6%~20.7%,且离沟越近增幅越大。在冷浸田特殊的环境下,土壤还原强度大小是制约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长期开沟排水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产量提升明显。从综合改造效果看,距沟15~20 m以内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与产量提升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沟排水 冷浸田 还原性物质 脱潜育化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诚 陈子聪 +1 位作者 吴一群 颜明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86,187-193,共8页
对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10个乡镇38个茶园表土及相邻的林地进行调查,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每年平均下降0.031个单位,由林地土壤的4.81下降到茶园的4.1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与林... 对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10个乡镇38个茶园表土及相邻的林地进行调查,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每年平均下降0.031个单位,由林地土壤的4.81下降到茶园的4.1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与林地相比,茶园土壤pH在4.0~4.5区间的样本比例增加27.0%,pH<4.0样本比例增加36.8%,并显著提高交换性酸、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含量。林地转为茶园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0.29 g·kg-1、33.39 mg·kg-1、59.06 mg·kg-1、29.75 mg·kg-1,土壤C∶N下降5.67,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随着茶园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pH变化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pH若下降1个单位,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平均可累积63.92、52.45、55.84 mg·kg-1,其中茶园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已达到环境临界值,存在对环境造成磷素污染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并进行针对性配方施肥,可减缓茶园土壤酸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茶园 土壤酸化 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酸钾镁肥对琯溪蜜柚产量、品质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林诚 李清华 +2 位作者 何春梅 王飞 李昱 《福建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64-65,共2页
在蜜柚上连续3年进行施用不同钾肥品种及进口复合肥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蜜柚连续配施不同的钾肥品种或单施进口复合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蜜柚产量,3年产量均以配施硫酸钾镁肥处理的最高,较对照年平均增产31.0%;施用硫酸钾镁肥的蜜柚果... 在蜜柚上连续3年进行施用不同钾肥品种及进口复合肥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蜜柚连续配施不同的钾肥品种或单施进口复合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蜜柚产量,3年产量均以配施硫酸钾镁肥处理的最高,较对照年平均增产31.0%;施用硫酸钾镁肥的蜜柚果实Vc、可溶性总糖含量、固酸比均较其他钾肥品种高;配施硫酸钾镁肥处理的经济效益较对照增加1117.9元/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钾镁 蜜柚 产量 品质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浸田种植茭白经济效益分析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诚 王飞 +1 位作者 李清华 林新坚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5-35,15,共2页
在冷浸田进行种植茭白与水稻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种植茭白每667 m2净收入增加2 850元,并总结冷浸田茭白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冷浸田 茭白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林诚 王飞 +2 位作者 何春梅 李清华 李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21-423,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长期施肥条件下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概况以及环境因素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并就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甲烷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田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研究
12
作者 林诚 王飞 +2 位作者 何春梅 李清华 李昱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35-37,共3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稻田甲烷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分蘖期。施肥促进稻田甲烷排放,与对照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甲...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稻田甲烷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分蘖期。施肥促进稻田甲烷排放,与对照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甲烷季节累积排放增加22.3~74.2 kg/hm2,增幅达17.4%~58.0%,其中化肥+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化肥NPK,但NPKM、NPKS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达1.18~1.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南方黄泥稻田 甲烷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翻压紫云英对福建单季稻产量与化肥氮素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王飞 林诚 +5 位作者 林新坚 何春梅 李清华 李昱 黄功标 钟少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6-904,共9页
【目的】紫云英翻压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提高后作水稻的产量,但是该机理是由于紫云英翻压矿化后提供的氮素还是由于与翻压紫云英后化肥氮素利用率的提高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本项目通过连续4年紫云英翻压还田的定位试验... 【目的】紫云英翻压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提高后作水稻的产量,但是该机理是由于紫云英翻压矿化后提供的氮素还是由于与翻压紫云英后化肥氮素利用率的提高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本项目通过连续4年紫云英翻压还田的定位试验与原状土柱模拟及15N示踪,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紫云英压青回田对水稻产量与化肥15N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季稻田间定位试验,设5个处理:1)对照,不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CK);2)不翻压紫云英,常规化肥施用量(100%H);3)紫云英+常规化肥用量(Z+100%H);4)紫云英+60%的常规化肥(Z+60%H);5)只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Z)。常规化肥用量(100%H)为施氮量N 135 kg/hm2,N∶P2O5∶K2O=1∶0.4∶0.7,每年紫云英翻压量为18000 kg/h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种植水稻为每小区20×15丛。于定位试验的第4年,在田间定位试验小区中,采用15N-尿素(丰度10%)示踪法与原状土柱模拟水稻植株的氮素吸收及分配情况。PVC管直径25 cm,长35 cm,其中压入田面下20 cm,每小区埋两个土柱,每个土柱中种植两株水稻。【结果】紫云英年翻压18000 kg/hm2并结合施用100%化肥(Z+100%H),水稻子粒4年平均产量比单施100%化肥(100%H)增产6.5%,同时在18000 kg/hm2的紫云英翻压量下,主作物水稻化肥减量40%(Z+60%H)的产量与100%H的处理基本相当。Z+100%H处理对提高水稻分蘖期植株氮含量最为明显,尤其是茎叶氮含量较100%H提高7.0%,差异显著。虽然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生育期的化肥氮素利用率无明显变化,但Z+100%H处理分蘖期与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分别较100%H提高23.0%与18.0%,说明绿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水稻植株吸收外源氮素,且植株吸收氮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紫云英矿化的氮源。Z+60%H与100%H处理的分蘖期与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则基本相当。不同施肥处理均有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的趋势;Z+60%H处理的耕层土壤化肥氮素的残留率最高,并显著高于Z+100%H处理。【结论】连续4年翻压紫云英明显提高了福建单季稻区黄泥田的农田生产力,在减少40%常规化肥用量的情况下仍可维持产量稳定。翻压绿肥减肥增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紫云英矿化的养分替代了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氮肥利用率 15N同位素 氮素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飞 林诚 +3 位作者 李清华 何春梅 李昱 林新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90,共8页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6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水稻子粒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较不施肥(CK)处理提高25.6%、16...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6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水稻子粒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较不施肥(CK)处理提高25.6%、16.1%、13.1%,差异显著;粗蛋白与淀粉含量则分别提高1.11~1.41与2.3~3.9个百分点,均以NPKM处理增效最为突出。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子粒氮、磷含量,升幅最高的NPKM处理分别比CK提高26.1%、31.1%,且提高了子粒钙、镁、硫中量元素含量。子粒氮、磷、镁、硫含量与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子粒氮、钙、硫含量与淀粉呈显著正相关。3个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有效养分含量,并以速效钾的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等肥力因子与子粒氨基酸、淀粉品质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氮和子粒氮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及子粒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施肥对水稻产量、品质性状与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NPKM处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水稻 品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飞 林诚 +4 位作者 李清华 何春梅 李昱 邱珊莲 林新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6-1063,共8页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6年,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子粒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水稻子粒Zn、B、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6年,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子粒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水稻子粒Zn、B、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尤以NPKM处理最为明显,三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提高14.3%、25.1%、465.2%,均达差异显著水平。NPKM与NPKS处理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子粒Mn含量,但各施肥处理的子粒Fe含量均显著降低。各施肥处理尤其是NPKM与NPKS均显著提高了子粒微量元素吸收量。NPK处理的土壤有效B、Fe、Zn、Cu含量与CK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且有效Zn、Mn含量较试验前土壤分别降低了36.4%与24.6%,而NPKM与NPKS处理缓解了下降趋势,且NPKM处理的土壤有效Zn、B、Mn含量分别较CK提高46.6%、52.0%、43.0%,均达差异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与子粒B、Cu、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子粒必需氨基酸、粗蛋白与子粒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长期化肥配施牛粪或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子粒Zn、B、Cu等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改善子粒营养品质,一定程度上又可缓解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下降,是适合南方黄泥田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水稻 微量元素 产量 子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飞 林诚 +3 位作者 李清华 何春梅 林新坚 李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9-324,共6页
在70%田间持水量以及近自然气温条件下,利用网袋法模拟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盛花期不同翻压量下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翻压量下紫云英干物质腐解速率均为前20d最高,至60d后进入缓慢腐解阶段。腐解至90d,低、中、高翻压量... 在70%田间持水量以及近自然气温条件下,利用网袋法模拟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盛花期不同翻压量下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翻压量下紫云英干物质腐解速率均为前20d最高,至60d后进入缓慢腐解阶段。腐解至90d,低、中、高翻压量下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8.7%,76.0%,71.2%。紫云英碳、氮、磷、钾累积腐解率与腐解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拟合方程分别为Y=13.4246 X0.4391(P<0.01),Y=14.0314 X0.4208(P<0.01),Y=3.5458 X0.7037(P<0.01),Y=15.7784 X0.4213(P<0.01)。紫云英有机碳与养分前20d累积释放率与全腐解期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碳>氮>磷,且随着翻压量增加,有机碳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腐解特征 有机碳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黄泥田耕层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3 位作者 林诚 钟少杰 何春梅 刘玉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7-1454,共8页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黄泥田不同施肥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促进区域农田固碳减排和作物高产。【方法】基于3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部稻草还田(NPKS)处理...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黄泥田不同施肥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促进区域农田固碳减排和作物高产。【方法】基于3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部稻草还田(NPKS)处理下,历年水稻产量、代表性年份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固碳速率的变化。【结果】NPK、NPKM、NPKS处理下水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较CK高67.1%、88.1%和84.2%,差异显著,且NPKM、NPKS处理与NPK处理间亦具有显著差异。NPK、NPKM与NPKS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历年平均含量比CK高8.9%-36.8%其中NPKM最高且亦显著高于NPKS与NPK处理。与初始土壤相比各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1.84~5.26g/kg。以每10年为评价周期,NPKM、NPKS处理的固碳速率与CK及NPK差异均显著,其中双季稻年份NPKM与NPKS处理固碳速率分别是CK的2.38倍和1.98倍,是NPK处理的1.59倍与1.32倍但NPK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稻田系统年均有机碳输入与有机碳固存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变化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南方黄泥田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稳步提升水稻产量。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碳仍可维持低幅度增长,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固碳效率逐步降低。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明显提高了土壤的固碳速率二者均是提高黄泥田生产力与固碳能力的双赢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土壤有机碳 固碳速率 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林新坚 王飞 +4 位作者 王长方 林诚 李清华 何春梅 李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3-577,共5页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7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春季稻田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杂草Shannon均匀度指数...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7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春季稻田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杂草Shannon均匀度指数(E)降低0.03~0.07个单位,NPKM与NPKS处理还同时降低了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而表征综合量度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则降低0.02~0.16个单位。各施肥处理的杂草生物量较CK增加89.6%~214.7%。不同施肥处理还提高了杂草N、P、K养分含量,尤其是NPKM处理,各施肥处理养分积累顺序表现为:NPKM〉NPKS〉NPK。此外,各施肥处理降低了杂草C/N与C/P计量比值。植株C/N、C/P、N/P与土壤C/N、C/P、N/P及生物量间呈一定的显著相关。不同施肥处理影响杂草多样性及其养分吸收,施肥处理的杂草养分储量可观,培肥潜力大。杂草的C、N、P计量比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C、N、P计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养分吸收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提高南方黄泥田供钾能力及钾素平衡的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飞 林诚 +2 位作者 李清华 何春梅 刘玉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9-677,共9页
【目的】基于连续30年南方低产黄泥田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土壤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与钾素盈亏特性,明确钾肥投入量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黄泥田钾素肥力定向培育及水稻钾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监测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 【目的】基于连续30年南方低产黄泥田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土壤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与钾素盈亏特性,明确钾肥投入量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黄泥田钾素肥力定向培育及水稻钾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监测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部稻草还田(NPKS)四种施肥处理代表性年份耕层土壤钾素含量动态变化,分析各形态钾素间及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于相邻集中年份2010、2011、2013、2014年采集植株样品以评价土壤钾素水平、土壤钾素盈亏、植株养分对钾肥投入量的响应。【结果】30年施肥处理下,土壤全钾含量平均较CK增加2.2%~5.0%,且双季稻年份不同处理差异较单季稻年份大,速效钾含量历年平均较CK增加43.9%~102.4%,以NPKS增加最为明显,而不同处理的土壤缓效钾含量无明显差异。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与有机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施肥处理提高了收获期植株钾含量与累积量。NPKS处理每年盈余钾素(K2O)101.1 kg/hm2,其余处理每年亏缺幅度为–89.4~–18.6 kg/hm2。钾肥用量、速效钾含量、土壤钾素盈亏量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推算出外源钾肥(K2O)每年投入量达到161.8 kg/hm2时,土壤钾素处于持平状态,其对应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为95.3mg/kg。钾肥用量、速效钾含量、土壤钾素盈亏量及籽粒钾含量均与植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增产效果与土壤钾肥投入量、速效钾含量及钾素盈亏量有关。黄泥田土壤速效钾较缓效钾、全钾更直接反映生产力水平。长期施肥提高了黄泥田土壤全钾与速效钾含量,NPK化肥加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钾素盈余与提升速效钾效果要明显优于单施NPK化肥或NPK肥配合粪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供钾能力 钾素形态 速效钾 有机碳 钾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团聚体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清华 王飞 +4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李昱 钟少杰 林新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9-1606,共8页
【目的】黄泥田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主要的中低产田之一土壤微生物和团聚体组分是影响黄泥田土壤肥力及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研究长期施肥对其影响为黄泥田土壤肥力评价与培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黄泥田28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目的】黄泥田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主要的中低产田之一土壤微生物和团聚体组分是影响黄泥田土壤肥力及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研究长期施肥对其影响为黄泥田土壤肥力评价与培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黄泥田28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设4个处理为对照(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牛粪(NPKM)、氮磷钾肥+秸秆还田(NPKS)。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湿筛法测定了水稳性团聚体组分特征。【结果】与CK相比施肥增加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种类数16.67%-38.89%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26.71%-47.30%,其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数值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长期不施肥(CK)易导致土壤中放线菌缺乏而NPKM更有利于提升土壤微生物菌群种类与数量。土壤磷脂脂肪酸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分析综合了89.80%方差贡献率,提取出C17:1w8(细菌G-)、C12:0(细菌)、cy19:0w8(伯克霍尔德菌)、C17:0(节杆菌)、C18:1w7(假单胞杆菌)、C10Mel7:0(放线菌)等6种主要变异信息。此外,NPKM与NPKS可增加0.25-2.0 mm水稳性团聚体4.74-8.47个百分点,各施肥处理该粒径下C、N含量分别提高1.63%-32.58%和3.82%-13.74%。NPKS有利于促进〉0.25 mm大团粒结构形成而NPKM更有利于提升不同粒径下C、N含量。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与水稳性团聚体0.25-2.0 mm粒径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水稳性团聚体〈0.25 mm粒径呈显著的负相关细菌、微生物总量与不同粒径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黄泥田合理施肥可显著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含量,促进〉0.25 mm团聚体形成,增加不同粒径团聚体C、N含量,其中NPKM对黄泥田培肥地力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土壤微生物 团聚体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