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直流电场下PET薄膜的电致发光及其可靠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家齐 杨文龙 +1 位作者 王玮 雷清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用自制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测量装置测试了直流高电场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EL的光强和光谱。实验表明:PET的发光光强随所加电场而增大,在4.00MV/cm附近发生预击穿。EL光谱... 用自制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测量装置测试了直流高电场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EL的光强和光谱。实验表明:PET的发光光强随所加电场而增大,在4.00MV/cm附近发生预击穿。EL光谱在300~400nm、400~460nm、500~600nm和680nm附近存在发射峰,其中500~600nm峰带相对较强,预击穿信号出现后680nm附近的峰带增加很快。为了评价PET的介电性能,本文对实验数据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解析法计算,得出了该薄膜在(24±1)℃,阶跃加压条件下的寿命和击穿电场的累积失效概率和可靠度方程,Weibull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服从Weibull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电致发光 WEIBULL分布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电致发光研究
2
作者 林家齐 钟志白 +1 位作者 李彩霞 雷清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9-1011,共3页
采用自制电致发光测量装置测试了高直流电场作用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的光强和光谱.实验表明:PET的发光光强随所加电场而增大,在4.0 MV/cm附近发生预击穿,预击穿信号出现后,在450 nm和680 nm附近出现光谱带.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电致发光 电老化 预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彩霞 林家齐 倪海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6,共5页
测量了氙灯辐照后聚酰亚胺(PI)薄膜的光致发光(PL)强度、PL谱和氙灯辐照后直流高电场下PI薄膜的电致发光(EL)强度、EL谱、XRD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其EL、PL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PI薄膜的PL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EL强度随... 测量了氙灯辐照后聚酰亚胺(PI)薄膜的光致发光(PL)强度、PL谱和氙灯辐照后直流高电场下PI薄膜的电致发光(EL)强度、EL谱、XRD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其EL、PL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PI薄膜的PL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EL强度随场强呈指数增长;辐照39 h后,PI的预击穿场强为2.56MV/cm,低于原始PI的2.8 MV/cm;EL和PL光谱均在320,395,443,585,656,752 nm附近出现发光峰;辐照时间增长,PL强度明显增大,衰减变慢,PL峰数减少且红移,吸收边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场强增加,EL峰数减少且发生蓝移;由吸收边算得PI的光能隙约为2.76 eV,比由PL光谱算得的结果小0.38 eV。这些结果由光老化和电老化的综合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吸收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杂化PI薄膜击穿孔区形貌及元素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景华 范勇 +2 位作者 王暄 林家齐 雷清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6,211,共4页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PI)薄膜具有优良的耐电晕特性,通过观察击穿孔区形貌研究薄膜击穿机理及纳米颗粒的作用,利用SEM观察阶梯式升压强电场击穿无机纳米杂化PI薄膜孔区形貌,能谱仪测试孔区附近元素分布.研究表明:杂化薄膜严重...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PI)薄膜具有优良的耐电晕特性,通过观察击穿孔区形貌研究薄膜击穿机理及纳米颗粒的作用,利用SEM观察阶梯式升压强电场击穿无机纳米杂化PI薄膜孔区形貌,能谱仪测试孔区附近元素分布.研究表明:杂化薄膜严重破坏区域仅局限在孔洞附近10~50μm范围内,随半径增加,其表面由颗粒大小不均匀、表面粗糙不平,逐渐过渡到颗粒均匀的微观结构状态;Cu含量逐渐减少,Au含量逐渐增加,正常区域电极表面没有损伤;氧化铝纳米颗粒在杂化薄膜中起到阻止电极破坏的作用,薄膜击穿机理属热击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聚酰亚胺 薄膜 击穿孔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电流及热释光联合测量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熊艳玲 王暄 +2 位作者 林家齐 雷清泉 徐传骧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介绍利用热激电流与热释光先进测量技术研究高聚物中载流子陷阱结构的联合装置、样品室的建立、特别是用于热释光检测的单光子计数器的研制.
关键词 热激电流 热释光 载流子陷阱结构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外保温复合节能墙体的研制与应用
6
作者 朱卫中 潘雨 +2 位作者 林家齐 石海山 张志权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2-14,共3页
介绍一种节能率可达58%的新型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墙体的物理、热工性能及应用实例。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外保温 节能墙体 工程构造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砖墙岩棉板外保温饰面体系新旧墙节能改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光巨 林家齐 《新型建筑材料》 1994年第11期10-13,共4页
本文介绍用岩棉板外保温饰面体系对新旧砖墙进行节能改造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岩棉板的固定方法、水泥砂浆配方的选择、微膨胀剂、防水砂浆的配制及体系的施工程序等.结果表明,105mm厚的该外保温饰面体系的保温性能相当于7.4(B)级的砖... 本文介绍用岩棉板外保温饰面体系对新旧砖墙进行节能改造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岩棉板的固定方法、水泥砂浆配方的选择、微膨胀剂、防水砂浆的配制及体系的施工程序等.结果表明,105mm厚的该外保温饰面体系的保温性能相当于7.4(B)级的砖墙,而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仅比490mm砖墙增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棉板 粘土砖 保温 复合墙体 节能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智山 林家齐 《房材与应用》 2000年第3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墙体材料 建筑节能 轻板墙体 岩棉复合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节能评价方法
9
作者 黄智山 赵晶 林家齐 《建筑技术开发》 1999年第4期41-41,49,共2页
关键词 住宅 节能 评价方法 热负荷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复合墙体的湿过程
10
作者 林家齐 逄丽敏 石淑英 《低温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44,共2页
在严寒地区的冬季的建筑围护结构中存在着水分的迁移。笔者通过实验并采用湿度势理论计算得出了材料吸湿过程的一般性规律和经验公式,计算了在几种典型的外围护结构中的吸湿状况。给出了憎水材料以及空气间层的特殊性能。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轻质复合墙 保温 吸湿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应用技术
11
作者 林家齐 《低温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2-43,共2页
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砌块)在黑龙江省应用已有七、八年的历史。随着国家星火计划“北方寒冷地区村镇建设综合技术开发”项目的验收,砌块生产厂超过二百家,砌块建筑在黑龙江省遍地开花。在一九九一年又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 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砌块)在黑龙江省应用已有七、八年的历史。随着国家星火计划“北方寒冷地区村镇建设综合技术开发”项目的验收,砌块生产厂超过二百家,砌块建筑在黑龙江省遍地开花。在一九九一年又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推广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骨料 混凝土 空心砌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oelectronic characterisation of an individual ZnO nanowire in contact with a micro-grid template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威 高红 +4 位作者 徐玲玲 马佳宁 张锷 魏平 林家齐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16-419,共4页
Optoelectronic characterisation of an individual ZnO nanowire in contact with a micro-grid template has been studied. The low-cost micro-grid template made by photolithography is used to fabricate the ohmic contact me... Optoelectronic characterisation of an individual ZnO nanowire in contact with a micro-grid template has been studied. The low-cost micro-grid template made by photolithography is used to fabricate the ohmic contact metal electrodes. The current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bias, indicating good ohmic contacts between the nanowire and the electrodes. The resistivity of the ZnO nanowire is calculated to be 3.8 Ω·cm. We investigate the photoresponses of an individual ZnO nanowire under different light illumination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λ= 505 nm, 460 nm, 375 nm) as excitation sources in atmosphere. When individual ZnO nanowire is exposured to different light irradiation, we find that it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UV illumination; the conductance is much larger upon UV illumination than that in the dark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phenomen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surface oxygen molecule adsorbtion, which indicates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the optoelectronic switching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nanowire OPTOELECTRONIC micro-grid tem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村镇建筑节能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周运灿 林家齐 尹庆祥 《低温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37,共3页
本文概要的介绍寒地村镇建筑节能的几种类型,并经过典型建筑的热工实测分析,提出了节能建筑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 节能 建筑物 严寒地区 热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