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鱼类行为识别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建军 陈杰鑫 +3 位作者 林丽君 孔壹右 叶俊伟 许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62,共12页
对鱼类的行为进行识别有利于养殖管理,能够为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识别领域中发展迅速,为鱼类行为识别提供了非接触式的机器检测方法。该技术融合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先进技术,通过对捕获的鱼... 对鱼类的行为进行识别有利于养殖管理,能够为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识别领域中发展迅速,为鱼类行为识别提供了非接触式的机器检测方法。该技术融合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先进技术,通过对捕获的鱼类行为视频进行帧分析处理,提取关键帧图像信息,实现对鱼类行为模式的自动识别与量化分析。本文期望为未来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并推动相关技术在鱼类行为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行为识别 水产养殖 鱼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磁瓦裂纹缺陷边缘检测算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林丽君 殷鹰 +1 位作者 何明格 尹湘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为了准确提取磁瓦表面缺陷的边缘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加权信息熵和小波模极大值相结合的磁瓦表面裂纹缺陷的边缘检测算法。针对磁瓦表面缺陷对比度低、背景纹理对边缘提取干扰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改变截止频率的BHPF滤波器。利... 为了准确提取磁瓦表面缺陷的边缘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加权信息熵和小波模极大值相结合的磁瓦表面裂纹缺陷的边缘检测算法。针对磁瓦表面缺陷对比度低、背景纹理对边缘提取干扰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改变截止频率的BHPF滤波器。利用图像梯度方差加权信息熵对背景纹理的清晰程度和复杂程度进行定量描述,拟合出信息熵同截止频率的非线性函数关系,自适应改变滤波器参数。为避免在多尺度下将缺陷的边缘信息丢失,采用分解尺度判别函数获取小波变换的最优分解尺度。为保证裂纹缺陷边缘连续性和定位准确性,采用双阈值对小波模极大值进行判定求得边界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磁瓦裂纹缺陷边缘的检测优于传统的Canny和Sobel边缘检测算子,可用于磁瓦其他缺陷的提取,为实现缺陷的自动识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边缘检测 磁瓦 纹理处理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内向整流通道蛋白基因多态性对格列美脲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糖调脂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林丽君 罗玮 +6 位作者 范培云 宋康 王淑琼 范晓霞 谢延玲 李亚楠 姚勇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钾离子内向整流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ll)E23K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表达意义及其对格列美脲降糖调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糖尿病组125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合并... 目的探讨钾离子内向整流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ll)E23K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表达意义及其对格列美脲降糖调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糖尿病组125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175例,同期纳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KCNJ11 E23K基因型,合并组根据降糖效果进一步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良好组)107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不良组)6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E23K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合并组K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63.14%vs 54.80%和47.50%,P<0.05)。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HDL-C偏低、K等位基因是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良好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C、TG水平明显低于不良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不良组(P<0.05,P<0.01)。合并组患者KK基因型及K等位基因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C、TG治疗前后差值的绝对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KCNJ11 E23K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关,携带K基因不利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等位基因 降血糖药 KATP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芒硝外用辅助干预用于重症胰腺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丽君 周春姣 +2 位作者 何军明 刘明 蔡炳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芒硝外用辅助干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程度、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7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 目的探讨吴茱萸+芒硝外用辅助干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程度、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7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吴茱萸+芒硝外用辅助干预。入院即刻、治疗1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炎症指标含量,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肠黏膜屏障指标含量。结果入院即刻,两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碱性磷酸酶(AKP)、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的含量低于入院即刻,且观察组血清中IL-6、IL-8、MCP-1、ALT、TBi L、AKP、D-乳酸、DAO、内毒素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芒硝外用辅助干预可缓解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保护靶器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吴茱萸 芒硝 全身炎性反应 靶器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预测模型进一步拓广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丽君 王宏楠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80-48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函数c-shx(c>1)对灰色预测模型的原始离散数据列{x(0)(k)}进行变换的方法.提高了离散数据列的光滑度,拓广了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比"指数函数"法、"对数函数"法及&q... 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函数c-shx(c>1)对灰色预测模型的原始离散数据列{x(0)(k)}进行变换的方法.提高了离散数据列的光滑度,拓广了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比"指数函数"法、"对数函数"法及"幂函数"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函数 灰色预测模型 原始离散数据 光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林丽君 张琳琳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电视广播大学 远程开放教育 对策 试点项目工作 教学模式 学习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生产过程温控系统的灰色预测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丽君 王宏楠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54-257,共4页
提出了利用灰色预测控制对纺织生产过程中温控系统进行控制.该算法采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系统输出值进行预测,并采用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对控制量进行调整,使输出尽快达到设定值.以工业水浴锅温度控制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 提出了利用灰色预测控制对纺织生产过程中温控系统进行控制.该算法采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系统输出值进行预测,并采用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对控制量进行调整,使输出尽快达到设定值.以工业水浴锅温度控制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系统较快达到稳定,并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控系统 预测控制 灰色模型 单神经元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香调味粉在热环境下的稳定性分析及掺假鉴别 被引量:6
8
作者 林丽君 彭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93,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研究了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在空气中的热性质,加热温度范围为25~650℃,加热速率分别为5,10K/min。实验发现: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的热分解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其分解特征峰明显,快速地分析辣椒粉...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研究了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在空气中的热性质,加热温度范围为25~650℃,加热速率分别为5,10K/min。实验发现: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的热分解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其分解特征峰明显,快速地分析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的热稳定性和储存条件。同时通过热分析方法可以科学地对不同价格的市售产品进行热图谱扫描,可以判断其纯度和掺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热重法 热稳定性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有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林丽君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电大工作实际,从电大开放教育办学特点、社会功能、培养目标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 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电大工作实际,从电大开放教育办学特点、社会功能、培养目标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集中实践 毕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自整定PID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丽君 王宏楠 李书臣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17-820,共4页
针对非线性滞后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自整定PID控制.采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与灰色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作为预测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参数自学习PID控制器,根据目标函数E调整Δu,使系统输出最优化.仿真结果证明,该预... 针对非线性滞后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自整定PID控制.采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与灰色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作为预测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参数自学习PID控制器,根据目标函数E调整Δu,使系统输出最优化.仿真结果证明,该预测控制具有较好的跟踪效果,且有效地克服了误差及干扰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滞后系统 四阶龙格-库塔法 灰色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成人教育应向更高层次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丽君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发展 中国 农民 素质 成人高等教育 教材建设 远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拟合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
12
作者 林丽君 李书臣 +1 位作者 王宏楠 翟春艳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48-52,共5页
针对不确定滞后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曲线拟合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用神经网络在线辨识过程时滞,采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与GM(2,1)灰色模型相结合作为预测模型,并应用单神经元控制器来克服误差及干扰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仿真... 针对不确定滞后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曲线拟合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用神经网络在线辨识过程时滞,采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与GM(2,1)灰色模型相结合作为预测模型,并应用单神经元控制器来克服误差及干扰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该预测控制算法的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滞后系统 四阶龙格库塔 灰色模型 单神经元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数控机床空间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邓聪颖 刘蕴 +2 位作者 殷国富 王玲 林丽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1-218,共8页
机床运动部件位置姿态在加工空间的变化,造成机床质量矩阵、刚度矩阵以及阻尼矩阵随之变化,导致机床动态特性预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加工空间机床动态特性的准确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理论的数控机床空间动态特性研究方... 机床运动部件位置姿态在加工空间的变化,造成机床质量矩阵、刚度矩阵以及阻尼矩阵随之变化,导致机床动态特性预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加工空间机床动态特性的准确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理论的数控机床空间动态特性研究方法。该方法以数控机床固有频率这一关键动力学性能指标为例,分析机床整机动态特性与机床位置姿态之间的数学关联关系;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方法理论,构建预测广义加工空间数控机床动态性能变化的响应面模型,揭示机床动态特性在加工空间的演化规律;并在该响应面模型基础上提出机床动态特性影响因子概念,计算各方向运动部件的位移变化对机床动态特性的影响程度,共同确定机床最优加工位姿和加工路线。将该方法应用于1台3轴立式加工中心,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移动部件的不同位置组合作为计算样本点,在ANSYS仿真软件中计算每个样本点的前5阶固有频率,建立反映位置特征与固有频率数值的2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通过计算响应面模型质量评价指标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以此分析机床前5阶固有频率在加工空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x、y、z向位移变化的灵敏度,阐明机床空间位姿对机床动态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为机床工艺规划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动态特性 加工空间 响应面方法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随钻测试数据降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泽 林丽君 +2 位作者 何明格 彭欣芸 刘慧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5-169,23,共5页
为消除随钻测试装置采集信号中的噪声,给工程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对随钻测试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首先,根据含噪声的随钻测试数据模型建立起小波变换降噪的基本流程。其次,在对含噪信号的小波变换特性分析的... 为消除随钻测试装置采集信号中的噪声,给工程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对随钻测试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首先,根据含噪声的随钻测试数据模型建立起小波变换降噪的基本流程。其次,在对含噪信号的小波变换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相关函数对其在小波变换尺度空间中进行白噪声检验,确定小波最优分解层数。在分析对比小波降噪阈值的不同选取方式后,采用广义交叉确认理论来计算最优降噪阈值,从而在对信号降噪的同时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信号的有效特征成分。最后给出了基于该方法小波变换的随钻测试数据降噪的详细步骤,对实测的钻压和扭矩数据进行了小波降噪,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为钻井工程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证明了本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试 小波变换 小波阈值 GCV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智能节流及智能节流器系统开发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明格 林丽君 +2 位作者 殷国富 马发明 陈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井下智能工具是支撑智能完井和数字化天然气田发展的一种关键基础设备装置。针对天然气井井下智能节流工艺技术需要,构建了适用于远程控制的井下智能节流体系结构及节流器系统,阐述了井下智能节流控制的算法原理;详细论述了基于CAN总线... 井下智能工具是支撑智能完井和数字化天然气田发展的一种关键基础设备装置。针对天然气井井下智能节流工艺技术需要,构建了适用于远程控制的井下智能节流体系结构及节流器系统,阐述了井下智能节流控制的算法原理;详细论述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基于CAD/CAE的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数字化井下温度压力采集与处理以及模块化分层软件设计等智能节流器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试验运行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发的智能式井下节流器系统具有实时监测节流参数和远程控制节流的特点,能为井下智能节流工艺技术的实施提供设备支撑,对相关智能化井下工具的研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井 井下节流 节流器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井下工具设计方案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明格 林丽君 +1 位作者 马发明 陈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63,共5页
智能化井下工具是未来油气田中工具研发和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而智能化井下工具的研发涉及多学科相结合,因此,工具研发设计过程中会形成设计方案的非唯一性。为选择最优方案,克服不确定语言型信息不宜进行量化分析且主观性较强的弱点,... 智能化井下工具是未来油气田中工具研发和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而智能化井下工具的研发涉及多学科相结合,因此,工具研发设计过程中会形成设计方案的非唯一性。为选择最优方案,克服不确定语言型信息不宜进行量化分析且主观性较强的弱点,将不确定语言多属性决策方法引入到智能化井下工具的方案设计和决策评价中。首先分析了设计方案多样化的原因,建立了针对智能化井下工具设计方案的多属性评价体系。然后,详细阐述了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语言集结算子的选择以及评价方法的步骤。最后,以智能化井下节流器的设计方案评价作为实例,在特定属性集条件下,对各方案进行语言型评价,得到方案集的多属性评估矩阵,再引入不确定拓展有序加权平均算子(UEOWA)和可能度公式,计算出方案的排序顺序,从而得到特定属性集综合影响下的相对最优方案。所提出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能够为井下工具以及其他开发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客观性评价提供科学的可操作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工具 智能化 设计方案 方案评价 智能完井 智能节流器 不确定语言 多属性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改善留置T管引流患者焦虑情绪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春姣 刘明 +4 位作者 林丽君 蔡仕霞 李淑芬 邹秀娟 蔡炳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改善留置T管引流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将60例T管引流患者分为实验组(2013年9月~2014年3月)和对照组(2013年3~8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法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改善留置T管引流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将60例T管引流患者分为实验组(2013年9月~2014年3月)和对照组(2013年3~8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法对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于术后第3天及出院后拔管前1d进行焦虑评分,采用科室医护人员设计的《留置T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3天评分分别为(46.25±9.49)、(51.08±10.6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拔管前1 d评分分别为(41.58±7.95)、(47.83±6.9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2)。实验组患者拔管前1 d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对照组患者拔管前1 d焦虑程度评分稍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实验组拔管前1 d满意度为96.67豫,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豫,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 T管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支持向量机原理的超声缺陷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明格 殷国富 +1 位作者 林丽君 赵秀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238,共7页
为了提高大型零件超声波探伤过程中的缺陷辨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支持向量机原理,结合经验模式分解和DS证据理论,采用多探头检测的一种超声缺陷识别模型。首先,对每个探头检测的含有缺陷的信号运用经验模式分解法提取信号特征;其次,... 为了提高大型零件超声波探伤过程中的缺陷辨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支持向量机原理,结合经验模式分解和DS证据理论,采用多探头检测的一种超声缺陷识别模型。首先,对每个探头检测的含有缺陷的信号运用经验模式分解法提取信号特征;其次,利用支持向量机来进行缺陷识别,并采用最大后验概率策略来处理传统支持向量机的输出,得到每个探头检测到的缺陷的概率支持度;最后,采用DS证据理论得出最终的缺陷类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克服了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多类问题时其硬判决输出限制后续数据处理的缺陷,同时避免了主观判断,提高了识别精度和准确率。与神经网络结合DS证据理论模型和单探头多级二类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本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支持向量机 缺陷辨识 DS证据理论 经验模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盐在SnO_2-Sb_2O_3/Ti电极上的选择性电化学合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存中 刘震 +2 位作者 林丽君 齐菲 吴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7-930,F008,共5页
合成了SnO2-Sb2O3/Ti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证实,在14mol/LNaOH水溶液中和完全避免析氧反应的条件下,Fe()物种在该电极上进行电化学氧化并生成FeO2-4.结果表明,Fe(OH)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酸式电离,形成可溶于水的FeO-2,该离子的浓度随着碱... 合成了SnO2-Sb2O3/Ti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证实,在14mol/LNaOH水溶液中和完全避免析氧反应的条件下,Fe()物种在该电极上进行电化学氧化并生成FeO2-4.结果表明,Fe(OH)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酸式电离,形成可溶于水的FeO-2,该离子的浓度随着碱溶液浓度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它还是发生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的反应物.在SnO2-Sb2O3/Ti电极上,FeO2-4的电化学还原起始电位为0.38V(vs.Hg/HgO,14mol/LNaOH),FeO-2电化学氧化起始电位为0.54V.结果还表明,用电化学方法氧化Fe()物种生成FeO2-4是个多步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电化学氧化 尺寸稳定阳极 循环伏安 二次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智能节流器的设计与节流阀流场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明格 马发明 +1 位作者 林丽君 殷国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89,共5页
为了满足智能完井和数字化油气田技术的发展需要,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远程控制的井下智能节流器。介绍了智能节流器的结构体系和控制机理。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井下智能节流器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采用流场分析方法对节流器的关键位置处... 为了满足智能完井和数字化油气田技术的发展需要,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远程控制的井下智能节流器。介绍了智能节流器的结构体系和控制机理。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井下智能节流器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采用流场分析方法对节流器的关键位置处流体的压力、速度以及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节流器结构满足要求,能为井下智能节流工艺技术的实施提供设备支撑,对相关智能化井下工具的研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流器 井下智能工具 流场分析 智能节流 ANSYS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