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机主动架悬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霍文彪 黄彩虹 +2 位作者 胡晗达 杨震寰 郑彪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共12页
电机被动架悬转向架的电机悬挂频率无法跟随轮轨匹配等效锥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蛇行运动的动力吸振效果不佳。提出电机主动架悬方法,通过主动调节电机悬挂参数,使电机横移固有振动频率跟随轮轨匹配等效锥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时刻达到... 电机被动架悬转向架的电机悬挂频率无法跟随轮轨匹配等效锥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蛇行运动的动力吸振效果不佳。提出电机主动架悬方法,通过主动调节电机悬挂参数,使电机横移固有振动频率跟随轮轨匹配等效锥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时刻达到理想的动力吸振状态。建立电机架悬转向架动力学模型,研究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和转向架悬挂参数对电机最佳横移频率的影响。当电机横移阻尼比取0.5附近时,系统最小阻尼比达到最大。虽然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和转向架悬挂参数变化会引起电机最佳横移频率和转向架蛇行频率的改变,但蛇行频率和电机最佳横移频率的差值始终保持在1.0~1.5 Hz范围内。因此,通过实时检测转向架蛇行频率,减去1.0~1.5 Hz即可得到电机最佳横移频率,再结合电机和构架相对位移和速度信号,即可实现对电机架悬参数的自适应调节。为了补偿控制系统时滞的影响,给出时滞的实时补偿方法。利用Simpack-Simulink进行整车动力学联合仿真,分析电机主动架悬控制策略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动车组的蛇行稳定性和横向平稳性,对垂向平稳性与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转向架 电机悬挂 动力吸振 主动控制 蛇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通道内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永丰 王龙飞 +3 位作者 花仕洋 杨震寰 黄树和 成立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以高强化发动机缸盖材料蠕铁作为加热块材料,在矩形通道内开展了接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不同流动工况下过冷沸腾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流动工况取发动机常用范围:压力为0.10-0.25MPa,主流温度为60-95℃,流速为0.347-6m/s。研究结果表明:... 以高强化发动机缸盖材料蠕铁作为加热块材料,在矩形通道内开展了接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不同流动工况下过冷沸腾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流动工况取发动机常用范围:压力为0.10-0.25MPa,主流温度为60-95℃,流速为0.347-6m/s。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冷却液流速可以强化壁面对流换热强度,但是存在沸腾换热的低流速工况同样能够达到高流速工况下换热效果,系统压力和主流温度都会影响冷却液过冷度,进而影响沸腾传热效果。可视化结果表明:气泡直径增大、生长频率升高及气泡之间相互作用都会使气泡对边界层流体扰动增强,从而提高传热效率。在压力为0.2MPa、主流温度为95℃、流速为1m/s工况下,在壁温达到170℃以上时沸腾开始出现,在壁温达到210℃时,沸腾传热效率比单相对流换热提高了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冷却水腔 强制流动 过冷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缸内燃烧及壁面油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永丰 杨震寰 +5 位作者 成立强 王龙飞 黄树和 鲍通 薛赪 高英英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0,共4页
为了分析高原环境下缸内燃烧过程及壁面油膜生成规律,采用CFD方法对不同海拔条件下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着重分析了海拔对壁面油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过量空气系数降低,滞燃期延长,着火推迟,燃烧恶化,柴油机性... 为了分析高原环境下缸内燃烧过程及壁面油膜生成规律,采用CFD方法对不同海拔条件下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着重分析了海拔对壁面油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过量空气系数降低,滞燃期延长,着火推迟,燃烧恶化,柴油机性能下降;高原条件对壁面油膜生成有较大影响,壁面累计油膜质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4 500m海拔下壁面油膜累计质量最大可达19mg,约占总油量的8%;壁面油膜在燃油喷射弹着点处形成,随着时间推移,油膜向活塞边缘扩散,在高海拔条件下,燃烧结束时活塞边缘仍有油膜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柴油机 燃烧过程 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紧凑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志军 杨震寰 杨贵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高紧凑装甲车辆柴油机总体设计参数统计类比与计算分析,进行了基本柴油机紧凑性设计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研究了V形夹角、气缸直径、气缸数目对柴油机外廓尺寸的影响规律,建立气缸中心距、连杆长度、活塞压缩高度与气缸直...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高紧凑装甲车辆柴油机总体设计参数统计类比与计算分析,进行了基本柴油机紧凑性设计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研究了V形夹角、气缸直径、气缸数目对柴油机外廓尺寸的影响规律,建立气缸中心距、连杆长度、活塞压缩高度与气缸直径或活塞行程的近似关系,得到高紧凑柴油机最小外廓尺寸推荐估算公式。介绍了基于高强化热力过程大功率柴油机总体特征参数设计选取方法,总结出现代柴油机强化程度、紧凑性、先进性等的评价方法,对柴油机研发战略决策和总体设计参数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密度 单位排量功率 总布置紧凑性系数 外廓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变海拔性能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刚 汪陈芳 +1 位作者 杨震寰 张扬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1,21,共5页
应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思想,以某涡轮增压柴油机压气机的变海拔等熵效率和压比为优化目标,以惩罚函数的形式建立了目标函数。在原压气机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叶片进行几何参数提取,确定了几何约束条件并建立了相应性能数据库。优化结果显示,... 应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思想,以某涡轮增压柴油机压气机的变海拔等熵效率和压比为优化目标,以惩罚函数的形式建立了目标函数。在原压气机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叶片进行几何参数提取,确定了几何约束条件并建立了相应性能数据库。优化结果显示,在海拔0m和海拔2 500m工作条件下,等熵效率较原型机分别提高了3.95%和3.29%,变海拔性能得到显著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压气机 变海拔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力循环模拟对喷油器进行优化匹配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技峰 苏铁熊 杨震寰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利用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软件AVL BOOST对12缸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在原型机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的前提下,提出了综合考虑燃烧室形状、涡流比及喷孔配置等多因素的最优配置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是... 利用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软件AVL BOOST对12缸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在原型机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的前提下,提出了综合考虑燃烧室形状、涡流比及喷孔配置等多因素的最优配置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热力循环模拟 喷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装置推出刚度对轨道交通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寅虎 唐永明 +3 位作者 杨震寰 高浩 李文豪 曹云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电机械制动是采用电机控制丝杆驱动,实现推杆的推出动作使闸瓦与车轮接触,完成制动力传递与摩擦制动的一种制动方式。需要研究这种新型制动方式对轨道交通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方法]介绍了电机械制动器和空气制动器的基本结构组... [目的]电机械制动是采用电机控制丝杆驱动,实现推杆的推出动作使闸瓦与车轮接触,完成制动力传递与摩擦制动的一种制动方式。需要研究这种新型制动方式对轨道交通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方法]介绍了电机械制动器和空气制动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并对两种制动器进行了推出刚度测试和线路振动试验测试,分析了制动器推出刚度对车辆颤振的影响。[结果及结论]刚度测试发现,因电机械制动器采用了电机驱动方式,未采用空气制动器的气孔活塞,故电机械制动器的推出刚度在常工作区内远大于空气制动器且存在非线性特征。在制动器装车后的线路试验中发现,与装用空气制动器相比,装用具有大推出刚度的电机械制动器会加剧车辆的制动颤振现象,其关键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也会增大。综合各项研究结果,建议降低电机械制动器的推出刚度,保证车辆实现平稳安全的制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振动性能 推出刚度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段燃油喷射的LTC燃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娄林 宋晔 +3 位作者 刘胜 石磊 杨震寰 邓康耀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1,共7页
基于两段燃油喷射,利用主喷射产生均质混合气,并利用触发喷射来引燃,实现了低温燃烧(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LTC)。针对两段燃油喷射LTC燃烧模式,研究了主喷射和触发喷射的喷油量比例及主喷射提前角对LTC燃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基于两段燃油喷射,利用主喷射产生均质混合气,并利用触发喷射来引燃,实现了低温燃烧(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LTC)。针对两段燃油喷射LTC燃烧模式,研究了主喷射和触发喷射的喷油量比例及主喷射提前角对LTC燃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触发喷射可以有效地控制LTC的燃烧相位,并可以有效拓宽主喷射提前角范围。主喷射提前角对LTC燃烧有很大影响,喷射过早会导致过多的燃油附壁,且缸内的温度压力较低不利于混合气形成;喷射过迟会导致主喷射与触发喷射间隔太小,主喷燃油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均质混合气,排放增加。针对不同的喷油比例优化主喷提前角可以实现燃烧相位的有效控制,并能够降低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低温燃烧 两段喷射 触发喷射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变海拔稳态调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来涛 徐岩 +4 位作者 刘胜 利奇 石磊 邓康耀 杨震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6,共6页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V型柴油机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模拟计算了不同海拔条件下发动机全工况运行时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是通过发动机指示效率与泵气损失间...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V型柴油机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模拟计算了不同海拔条件下发动机全工况运行时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是通过发动机指示效率与泵气损失间接影响燃油消耗率。同一工况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按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分为示效率主导区、泵气损失主导区以及两者综合影响区。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影响发动机燃油消耗率的指示效率主导区域扩大,泵气损失主导区域减小。最后,以最佳燃油经济性为指标,得到变海拔全工况下涡轮旁通阀最佳阀门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原 两级增压 燃油消耗率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可调两级增压柴油机油气协同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立夫 刘胜 +3 位作者 张慧龑 石磊 邓康耀 杨震寰 《柴油机》 2017年第3期1-4,9,共5页
以某Ⅴ型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GT-Power软件开展高海拔可调两级涡轮增压柴油机油气协同控制研究。仿真模型的进气模块选用可调两级涡轮增压系统,燃烧模块的标定采用柴油机在低过量空气系数下的试验数据进行。采用该标定后的仿真模... 以某Ⅴ型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GT-Power软件开展高海拔可调两级涡轮增压柴油机油气协同控制研究。仿真模型的进气模块选用可调两级涡轮增压系统,燃烧模块的标定采用柴油机在低过量空气系数下的试验数据进行。采用该标定后的仿真模型开展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和喷油量工况下柴油机高原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海拔4 500 m,且满足最高燃烧压力和排温限制的条件下,采用可调两级增压并结合油气协同控制,柴油机扭矩和功率可达到100%恢复;研究同时获得了最大扭矩和最大功率恢复的油气协同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可调两级涡轮增压 油气协同 扭矩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耗后轮轨型面接触关系及线路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震寰 戴焕云 +2 位作者 石俊杰 魏来 干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6,共10页
在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试验中发现,车辆在跨线运行时构架横向谐波振动显著增大,该现象通常与车辆轮轨关系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对钢轨和车轮踏面进行测试来研究动车组实际轮轨接触关系,并基于不同线路钢轨和车轮踏面廓形存在的差异,分析轮... 在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试验中发现,车辆在跨线运行时构架横向谐波振动显著增大,该现象通常与车辆轮轨关系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对钢轨和车轮踏面进行测试来研究动车组实际轮轨接触关系,并基于不同线路钢轨和车轮踏面廓形存在的差异,分析轮轨接触关系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轮对横移量为0~3 mm范围内的等效锥度水平较大是造成车辆异常振动的原因;车轮踏面斜率的绝对值不同是造成不同车辆在匹配相同线路时接触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钢轨轨头圆角高度和轨顶位置不同是造成动车组在跨线运行时接触关系不同的原因。因此,不同线路应精确控制钢轨廓形,避免钢轨轨头圆角高度和轨顶位置差异过大,从而改善动车组跨线运行时的轮轨接触关系,提高动车组的线路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等效锥度 接触带宽 钢轨廓形 磨耗车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热解油基钻屑残渣路基填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焦艳军 唐春凌 +2 位作者 吴潇 何坤忆 杨震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目的为探索页岩气热解油基钻屑残渣路基填料的可行性,采用石灰和粉煤灰作为复合材料,进行油基钻屑改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矿物材料复配比例及掺量对改良残渣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污染物浸出特性的影响效果,探究了残渣替代天然土的比例对改... 目的为探索页岩气热解油基钻屑残渣路基填料的可行性,采用石灰和粉煤灰作为复合材料,进行油基钻屑改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矿物材料复配比例及掺量对改良残渣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污染物浸出特性的影响效果,探究了残渣替代天然土的比例对改性路基填料击实特性和CBR值的影响规律。结果残渣固化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7天)、CBR值分别可达3.93 MPa和15.5%,浸出液污染物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结论复合矿物材料水化生成的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矿物材料自身均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固化稳定作用,因此,对污染物可实施有效封堵和吸附,从而抑制污染物的浸出,同时可使固化体结构致密化,承载力得以提高,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油基钻屑 路基填料 浸出 无侧限抗压强度 C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缸盖模拟冷却通道内过冷沸腾传热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花仕洋 黄荣华 +2 位作者 陈琳 杨震寰 王龙飞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搭建一套试验台架用来模拟发动机鼻梁区冷却通道内的传热状况,采用与发动机缸盖相同的铸铁材料作为加热块,并且安装3块石英玻璃用来观察沸腾发生时气泡运动状态.对不同流速、不同入口温度和不同系统压力状况下的沸腾传热特性做了相应的... 搭建一套试验台架用来模拟发动机鼻梁区冷却通道内的传热状况,采用与发动机缸盖相同的铸铁材料作为加热块,并且安装3块石英玻璃用来观察沸腾发生时气泡运动状态.对不同流速、不同入口温度和不同系统压力状况下的沸腾传热特性做了相应的研究,为真实发动机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预测提供较为全面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沸腾起始点位置与通道流动参数有着直接关系,表现为速度越高、入口温度越低,沸腾起始壁面过热度越高;提高通道速度和降低冷却入口温度可以强化壁面对流换热程度,但对充分发展沸腾下的传热特性影响很小;增加系统压力,沸腾起始壁面温度越高,其增加幅度与饱和温度增幅大致相同.此外,控制系统压力是抑制沸腾过度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冷却系统 过冷沸腾 传热特性 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车辆柔性转向架蛇行频率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干锋 戴焕云 +1 位作者 罗光兵 杨震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推导了与轮对纵向、横向移动速度和摇头速度相关的三个一阶微分方程,并将其作为轮对蛇行运动的激励,代入考虑转向架纵向、横向和摇头运动的柔性转向架二阶微分方程中.使用该模型计算三种动车组在轮对初始横移量3 mm下的构架和轮对蛇行... 推导了与轮对纵向、横向移动速度和摇头速度相关的三个一阶微分方程,并将其作为轮对蛇行运动的激励,代入考虑转向架纵向、横向和摇头运动的柔性转向架二阶微分方程中.使用该模型计算三种动车组在轮对初始横移量3 mm下的构架和轮对蛇行频率及在构架1~8 mm横移量下的构架蛇行频率,计算结果表明:CRH2和CRH5型车的蛇行频率较为接近且低于CRH3型车的蛇行频率.使用推导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对国内某型时速350 km动车组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运行速度为350 km/h,轮对初始横移量为3 mm,等效锥度为0.14时的构架蛇行频率为3.0 Hz,说明该型动车组实测构架端部加速度出现的2.9 Hz振动频率为构架蛇行频率.研究结果表明:该二阶微分方程能够反映车辆在实际车轮踏面锥度的下蛇行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转向架 蛇行运动 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轮轨等效锥度管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戴焕云 杨震寰 干锋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1年第12期12-18,共7页
等效锥度是评价轮轨关系的重要指标,其数值与轨道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表明,当等效锥度过小时,动车组车体容易出现低频晃动;当等效锥度过大并出现“负斜率”特性时,动车组容易出现转向架失稳报警和车体抖动,但此时3 mm... 等效锥度是评价轮轨关系的重要指标,其数值与轨道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表明,当等效锥度过小时,动车组车体容易出现低频晃动;当等效锥度过大并出现“负斜率”特性时,动车组容易出现转向架失稳报警和车体抖动,但此时3 mm等效锥度数值往往较小,不能很好地反应轮轨接触状态,可采用轮对横移量为1.5 mm处的等效锥度作为评价轮轨关系的重要参考。文章建议采用轮轨检测监测设备进行全线路的轮轨廓形检测,实现轮轨交叉匹配运算并得到相应的等效锥度热力图;再结合车辆运行状态进行等效锥度健康管理及运用评价,从而实现对轨道车辆晃车、转向架失稳报警和抖车的诊断与预防,并对车轮镟修和钢轨打磨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实现铁路计划修转向状态修提供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等效锥度 蛇行失稳 晃车 抖车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高度对柴油机活塞温度及热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润伍 黄荣华 +3 位作者 代辉 杨震寰 王龙飞 徐岩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利用研制的存储式活塞稳态温度测量装置对变海拔高度下的活塞多个测点稳态温度进行了测量,以试验测量结果作为标定依据,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活塞温度场和热机耦合应力,研究活塞热负荷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工况一定时,活塞... 利用研制的存储式活塞稳态温度测量装置对变海拔高度下的活塞多个测点稳态温度进行了测量,以试验测量结果作为标定依据,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活塞温度场和热机耦合应力,研究活塞热负荷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工况一定时,活塞测点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升高,在海拔高度为3.0km处,关键测点的最高温度达292℃,比在平原海拔高度高了30℃以上;活塞第一环槽温度也由平原的225℃升高到高海拔处的261℃,已经出现润滑油结焦的情况.活塞应力值和变形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大,在高海拔时活塞热应力和热变形明显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高原工作的活塞设计、改进和热负荷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海拔高度 活塞 热负荷 存储式活塞温度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率和进气温度耦合作用下的低温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欣欣 石磊 +4 位作者 曲栓 刘胜 曹杰 邓康耀 杨震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3,共6页
基于冷热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双回路系统,通过进气温度与EGR率解耦控制,研究了EGR率和进气温度对柴油低温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并在低温燃烧负荷上限探索EGR率和进气温度耦合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负荷上限时,进... 基于冷热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双回路系统,通过进气温度与EGR率解耦控制,研究了EGR率和进气温度对柴油低温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并在低温燃烧负荷上限探索EGR率和进气温度耦合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负荷上限时,进气温度升高对进气充量的稀释作用占主导地位,进气温度升高对燃烧起抑制作用。EGR率和进气温度的耦合作用在负荷上限时体现在:低EGR率、高进气温度时,燃烧始点提前、燃烧持续期增大;高EGR率、低进气温度时,指示功增加,平均有效压力增大。EGR率升高,NO_x排放量降低,进气温度升高,HC,CO排放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废气再循环 进气温度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蛇行状态下的车轮磨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祁亚运 戴焕云 +1 位作者 吴昊 杨震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45,76,共9页
随着运营里程和速度的不断增大,我国高速动车组车轮磨耗逐渐增大,同时对车辆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大量的线路试验表明,动车组运营中出现了大量的抖车问题,并且有些线路出现长距离的转向架蛇行失稳状态。针对以上现象,对高速动车... 随着运营里程和速度的不断增大,我国高速动车组车轮磨耗逐渐增大,同时对车辆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大量的线路试验表明,动车组运营中出现了大量的抖车问题,并且有些线路出现长距离的转向架蛇行失稳状态。针对以上现象,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蛇行状态下的车轮磨耗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建立某型动车组车辆动力学模型和Jendel车轮磨耗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分析车辆在转向架蛇行状态下的轮轨接触参数规律,最后对有无激励、不同蛇行幅值、线路参数对于车轮磨耗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蛇行状态下车轮磨耗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同时蛇行幅值越大,车轮磨耗越大,在长距离蛇行状态运行200000 km后,可以看出踏面磨耗主要集中在-40~30 mm之间,车轮最大磨耗深度为0.58 mm左右。因此,在动车组服役过程中需要关注车轮蛇行运动稳定性,避免转向架蛇行失稳后造成的车轮磨耗增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转向架蛇行 轮轨接触 车轮磨耗 磨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顶铝裙铰接活塞研究
19
作者 杨震寰 郭七一 《车辆与动力技术》 1997年第2期8-13,共6页
本文介绍了车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铰接活塞设计.在对钛顶铝裙式铰接活塞进行二维 和三维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改进设计,得到了试验应用的方案.由计算分析 和动态机械载荷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铰接活塞热负荷相... 本文介绍了车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铰接活塞设计.在对钛顶铝裙式铰接活塞进行二维 和三维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改进设计,得到了试验应用的方案.由计算分析 和动态机械载荷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铰接活塞热负荷相对水平并不高;在16MPa的爆发压 力条件下,自行设计加工生产的校接活塞相对应力水平没有增大,但应力幅较大;而活塞销座的比 压较大,是进一步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活塞 铰接活塞 钛合金 钛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柴油喷雾和附壁燃烧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胜 郑高翔 +3 位作者 黄荣华 蓝天凯 杨震寰 刘永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2-528,共7页
随着海拔升高,缸内气体密度减小,喷雾液相长度增加,高海拔环境下液态喷雾油滴会直接撞击活塞表面,形成柴油的附壁燃烧.结合具体的发动机参数,利用定容燃烧弹模拟发动机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通过高速摄像研究海拔对喷雾撞壁和燃油附壁燃... 随着海拔升高,缸内气体密度减小,喷雾液相长度增加,高海拔环境下液态喷雾油滴会直接撞击活塞表面,形成柴油的附壁燃烧.结合具体的发动机参数,利用定容燃烧弹模拟发动机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通过高速摄像研究海拔对喷雾撞壁和燃油附壁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3000 m以上会出现较明显的液态燃油撞壁,并发生燃油的附壁着火燃烧;海拔越高,附壁油雾面积越大,滞燃期越长,着火核心距离壁面越近.燃烧前期,在低海拔下,温度较低的壁面主要对碳烟氧化阶段起到了冷却作用;而在高海拔下,此冷却效果主要作用于滞燃期之前的蒸发和焰前反应过程.燃烧中期,壁面被喷雾火焰加热,冷却作用减弱;低海拔环境下的喷雾和燃烧过程在壁面附近不再形成低温碳烟层;高海拔环境下的喷雾过程则由于壁面附近的过浓混合气燃烧产生大量低温低亮度碳烟,且海拔越高,低亮度碳烟层越厚.燃烧后期,海拔的升高会导致壁面附近火焰的厚度和铺展范围增加,燃烧放热重心后移,对柴油机做功和热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海拔 定容燃烧弹 附壁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