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成鱼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绒 陈松林 +1 位作者 李伟 王志坚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抗菌肽hepcidin是由hepcidin基因编码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因子。本文利用RT-PCR的方法分析表明,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牙鲆成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普遍表达,但是表达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牙鲆 抗菌肽hepcidin基因 RT-PCR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7
2
作者 赵满兴 周建斌 +3 位作者 杨绒 郑险峰 翟丙年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旱地4个主要冬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累积总量,子粒氮素累积量在施氮量180 kg/hm2时最高,再增加氮肥用量子粒氮素累积量降低;...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旱地4个主要冬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累积总量,子粒氮素累积量在施氮量180 kg/hm2时最高,再增加氮肥用量子粒氮素累积量降低;施氮明显增加了收获时茎秆氮素的残留量。不同品种间氮素累积量差异显著,其中小偃22最高,其后依次为陕253、小偃503和陕229;小偃22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高于其它几个小麦品种。不同器官相比,开花前氮素主要累积在叶片中,茎秆的累积量在开花期达到最大。不同部位氮素转移效率为叶片>穗>茎秆;叶、茎、穗氮素转移效率存在基因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氮肥 氮素吸收与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不同冬小麦品种氮素营养的叶绿素诊断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满兴 周建斌 +2 位作者 翟丙年 杨绒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1-466,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绿素仪用于西北旱地主栽的10个冬小麦品种氮素营养诊断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小麦SPAD值与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以拔节期和开花期相关性较高。不同施氮量下的SPAD值有明显的不同,施氮量为180kg/hm...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绿素仪用于西北旱地主栽的10个冬小麦品种氮素营养诊断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小麦SPAD值与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以拔节期和开花期相关性较高。不同施氮量下的SPAD值有明显的不同,施氮量为180kg/hm2时,SPAD值达到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开花期的SPAD值均最高。拔节期之前冬小麦不同品种间SPAD值的差异较小,拔节期以后差异较大,最大可达9.2个SPAD单位。小偃22在每个时期的SPAD值都最高,并且与陕253、陕229和小偃503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陕253、陕229和小偃50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小偃22与其它3个品种对氮素反应分属于不同类型,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建立相应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 叶绿素仪 氮素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直觉决策提高管理效能
4
作者 杨绒 韩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Z期36-37,共2页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通过理性的分析,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可以在具体的有限的条件下作出稳定的、令人满意的选择,即作出理性决策。但是当环境条件复杂化,而且又很少有参考和借鉴的模式供选择时,直觉决策就成为一种能迅捷触及问题本质、寻...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通过理性的分析,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可以在具体的有限的条件下作出稳定的、令人满意的选择,即作出理性决策。但是当环境条件复杂化,而且又很少有参考和借鉴的模式供选择时,直觉决策就成为一种能迅捷触及问题本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决策 最佳解决方案 决策角色 作决策 管理决策 理性决策 问题本质 高层领导者 环境条件 直觉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娟萍 杨绒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5期52-52,51,共2页
虽然目前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的地位,但是农业发展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粮食种植的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小麦是农业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说小麦的产量直接影响我... 虽然目前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的地位,但是农业发展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粮食种植的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小麦是农业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说小麦的产量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对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改进有利于增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极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 技术分析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