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空间站污水特性与水再生技术研究
1
作者 杨松林 丁平 +8 位作者 刘向阳 李英斌 程冬建 刘相 熊涛 褚厚娟 高郁晨 张震 王俊峰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在空间站长期有人任务中,对站内产生污水的高效循环再生是实现空间站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空间站水再生系统由水处理、尿处理和CO_(2)还原子系统构成。尿处理子系统可将化学预处理之后的尿液蒸馏获得尿蒸馏水,CO_(2)还原子... 在空间站长期有人任务中,对站内产生污水的高效循环再生是实现空间站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空间站水再生系统由水处理、尿处理和CO_(2)还原子系统构成。尿处理子系统可将化学预处理之后的尿液蒸馏获得尿蒸馏水,CO_(2)还原子系统从CO_(2)和H2的还原反应中取得还原水,与冷凝水一并被水处理子系统深度净化为再生水,可以满足空间站内饮用、电解制氧、平台运营等所有净水使用需求。在长期在轨监测关键水质指标电导率和TOC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载人飞行任务下行站内的各种污水和再生水水样,开展了全面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尿液、尿蒸馏水、还原水和冷凝水的主要污染成分在地面试验污水模型范围内,但种类、浓度存在一定的天地差异;站内再生水在有人任务期间可以保持在电导率≯1μS/cm,TOC≯1 ppm的纯水标准。研究表明:水再生系统在轨运行稳定、高效,综合污水回收比例≮85%,大幅降低了水资源上行的需求,为乘组在轨饮水、用水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为空间站长期经济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污水特性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水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离子电化学检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迪 陈松民 +4 位作者 许文慧 张茜瑶 胡琼 杨松林 牛利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7-955,共9页
鉴于银在日常生活与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且释放到环境中的银离子(Ag^(+))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Ag^(+)的定量分析对于生命健康、饮用水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相较于其他方法,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响应时间短、仪器设备简单、... 鉴于银在日常生活与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且释放到环境中的银离子(Ag^(+))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Ag^(+)的定量分析对于生命健康、饮用水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相较于其他方法,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响应时间短、仪器设备简单、易于微小型化、成本低廉、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便携性好等优良特性,在Ag^(+)的检测中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基于伏安法、电位法以及阻抗法检测Ag^(+)的相关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相关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含电极材料)与分析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了Ag^(+)电化学检测实际应用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潜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传感器 银离子检测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舱内微量有害气体状态评价和流转分析
3
作者 杨润泽 王传增 +4 位作者 卞强 周国栋 刘向阳 吴志强 杨松林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文章聚焦于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微量有害气体的整体状态和控制情况,阐述了微量有害气体随舱内物质循环向冷凝水回收净化以及CO_(2)去除和还原等环节流转的规律。通过在轨状态分析、地面比对评估试验结果和流转特性分析,说明中国空... 文章聚焦于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微量有害气体的整体状态和控制情况,阐述了微量有害气体随舱内物质循环向冷凝水回收净化以及CO_(2)去除和还原等环节流转的规律。通过在轨状态分析、地面比对评估试验结果和流转特性分析,说明中国空间站各净化系统对舱内微量污染物成分进行了有效控制,舱内空气中微量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旨在为后续微量有害气体净化环节的运行和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舱内环境控制 微量有害气体 空气净化 评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全站仪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及分析预报系统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松林 刘维宁 +2 位作者 王梦恕 黄方 崔年治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3-97,共5页
论述用自动全站仪结合计算机组成隧道围岩变形量测及分析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开发应用,提出全站仪双站自由设站三维坐标非接触量测、单站独立坐标测线、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等围岩变形量测的理论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平差模型,使围... 论述用自动全站仪结合计算机组成隧道围岩变形量测及分析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开发应用,提出全站仪双站自由设站三维坐标非接触量测、单站独立坐标测线、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等围岩变形量测的理论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平差模型,使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精度。简述全站仪机载软件、数据后处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在机载软件控制下,无需进行对中、量仪高,全站仪可自动完成对目标点的监测,由计算机进行所有的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和预报,为隧道施工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变形 自动全站仪 非接触监测 数据处理 分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站仪自由设站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杨松林 刘维宁 +1 位作者 师红云 黄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钢尺收敛计隧道围岩变形量测由人工拉尺读数,效率低,与施工相互干扰,测量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为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需求,提出全站仪围岩变形非接触量测单站、双站自由设站三维坐标法和单站、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的概... 钢尺收敛计隧道围岩变形量测由人工拉尺读数,效率低,与施工相互干扰,测量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为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需求,提出全站仪围岩变形非接触量测单站、双站自由设站三维坐标法和单站、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的概念和方法,推导围岩变形监测全站仪自由设站坐标转换数学模型。阐述自动全站仪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系统的组成、开发及其特点。以北京东直门地铁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监测为例,说明系统的数据处理、精度评定、图形分析和预报功能,该系统以其高精度、自动化、简便实用的优点在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站仪 自由设站 非接触监测 围岩变形 数据处理 分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在节理中的加固作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松林 徐卫亚 朱焕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4-607,共4页
提出了定量评价锚杆对节理加固作用的理论公式,并利用提出的公式研究了影响锚杆加固作用的一些重要因素,探讨了提高锚杆加固作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锚杆 节理 应力 位移 加固作用 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中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的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 被引量:40
7
作者 杨松林 荣冠 朱焕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4,共4页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混凝土中锚杆受张拉荷载时的传力机理,指出了两者结果产生明显差别的原因以及理论的适用范围。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阐明了锚杆表面形态对混凝土与锚杆交界面抗剪强度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锚杆 混凝土 应力 传力机理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竖井冻结壁“窗口”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松林 王梦恕 周晓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7-471,共5页
根据测温孔和冻结器的纵向测温,提出采用灰色关联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孔与孔的关联度计算来评价各冻结器的工作效果,确定薄弱的冻结器方位,然后根据关联度离差和总关联度随深度的变化,确定冻结壁在深度方向的薄弱环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测温孔和冻结器的纵向测温,提出采用灰色关联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孔与孔的关联度计算来评价各冻结器的工作效果,确定薄弱的冻结器方位,然后根据关联度离差和总关联度随深度的变化,确定冻结壁在深度方向的薄弱环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竖井冻结壁“窗口”事故实例进行了对照分析,验证了理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凿井 关联度 灰色系统 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锚层状岩体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松林 朱焕春 刘祖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7-430,共4页
将加锚层状岩体作为等效连续介质推导了加锚层状岩体的本构方程 ,新的本构模型考虑了节理的剪胀扩容现象和锚杆作用 ,弥补了以往分析中的不足 。
关键词 层状岩体 节理 锚杆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机器视觉的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松林 马帅 +2 位作者 丁朝鹏 范红丽 薛欢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目前织物表面绒毛含量大都采用人工方式检测,存在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应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套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原理,包括织物表面绒毛率检测数学模型、检测算法和阈值的确... 目前织物表面绒毛含量大都采用人工方式检测,存在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应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套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原理,包括织物表面绒毛率检测数学模型、检测算法和阈值的确定方法,并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采用该测试系统检测了5种织物的表面绒毛率,并与人工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高效地测定织物表面绒毛率,且与人工检测结果呈现高度正相关;系统重复检测偏差范围为1.18%~7.25%,可满足织物表面绒毛率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表面绒毛率 机器视觉 图像分析 绒毛率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航行性能最佳的大型船舶船型参数的一种设计方法(英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松林 陈淑玲 +1 位作者 朱仁庆 王志东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2,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复杂航态条件下基于船舶综合航行性能最佳的船型参数确定方法,编制了计算软件。大量计算结果表明:软件运行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该软件能方便地得到各设计变量的航行性能综合最优可能性分布函数,该函数直观地反映...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复杂航态条件下基于船舶综合航行性能最佳的船型参数确定方法,编制了计算软件。大量计算结果表明:软件运行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该软件能方便地得到各设计变量的航行性能综合最优可能性分布函数,该函数直观地反映了船舶最佳综合航行性能随单个设计变量的变化规律,为解决设计变量间对于性能综合贡献量化比较和船舶多航态情况下船舶综合航行性能最佳的船型参数确定提供了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为船舶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估、船舶参数的综合决策和提高船舶设计效率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设计 航行性能 可能性分布函数 综合优化 遗传算法 模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松林 张建民 黄启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25-1228,共4页
在已知岩石和节理蠕变规律的前提下,推导了节理岩体蠕变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假定岩石体积变形和节理法向压缩变形为弹性变形,忽略节理的剪胀现象,认为只有岩石畸变和节理剪切滑移与时间有关,从而推导了含三组相交节理的岩体蠕变模型及其... 在已知岩石和节理蠕变规律的前提下,推导了节理岩体蠕变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假定岩石体积变形和节理法向压缩变形为弹性变形,忽略节理的剪胀现象,认为只有岩石畸变和节理剪切滑移与时间有关,从而推导了含三组相交节理的岩体蠕变模型及其参数。根据反演出的岩石和节理蠕变模型,计算了含三组相交节理的岩体在单轴应力作用下一些节理参数对岩体单轴蠕变的影响。分析表明,节理间距、剪胀系数以及节理夹角都对岩体的单轴蠕变变形有明显影响。节理间距越大,剪胀系数越大,节理夹角越小,节理岩体的单轴蠕变柔量也就越小,岩体的蠕变变形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蠕变模型 蠕变柔量 畸变 体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蠕变的稳定性准则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松林 徐卫亚 张贵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3-427,共5页
介绍了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建立材料强度准则的一般步骤,在强度准则通常为能量蓄积程度表达式这一前提下,从最小耗能原理出发,利用线粘弹性断裂理论推导了裂纹蠕变的稳定性准则。为对比起见,将线弹性断裂理论的应变能密度因子断裂判据直接... 介绍了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建立材料强度准则的一般步骤,在强度准则通常为能量蓄积程度表达式这一前提下,从最小耗能原理出发,利用线粘弹性断裂理论推导了裂纹蠕变的稳定性准则。为对比起见,将线弹性断裂理论的应变能密度因子断裂判据直接推广到粘弹性状态,得到了与最小耗能原理相同的稳定性准则表达式,并分析了几种流变材料中裂纹蠕变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蠕变 应变能密度 最小耗能原理 线粘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有效弹性模量估计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松林 徐卫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在裂隙随机分布和不考虑裂隙闭合效应的前提下,提出将单个裂隙置于Taylor介质中,以此为基础分析单个裂隙的力学行为,进而分析裂隙相互作用效应对岩体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根据Betti能量互等定理和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裂隙岩体有效弹性模... 在裂隙随机分布和不考虑裂隙闭合效应的前提下,提出将单个裂隙置于Taylor介质中,以此为基础分析单个裂隙的力学行为,进而分析裂隙相互作用效应对岩体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根据Betti能量互等定理和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裂隙岩体有效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和泊松比的理论表达式,探讨了3种有效模量随裂隙密度参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与Taylor方法和自洽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有效弹性模量 断裂力学 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松林 吴萱 吕晓寅 《高等建筑教育》 2002年第1期27-28,共2页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进行了改革 ,提出了自主认识实习的改革模式 ,并从着手设计、部署实施、反馈总结到逐步完善几个方面对这种实习模式进行了阐述。我们认为 ,这种实习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改革是一种有...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进行了改革 ,提出了自主认识实习的改革模式 ,并从着手设计、部署实施、反馈总结到逐步完善几个方面对这种实习模式进行了阐述。我们认为 ,这种实习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改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自主认识实习 综合素质 主动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滑艇可调桨智能推进系统最佳控制参数组合综合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松林 周玉龙 季加文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4,共5页
本文建立了以可调桨作为翼滑艇的推进器、综合考虑航行快速性和航速控制特性的智能推进系统最佳控制参数组合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在VC++平台上编制了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的计算软件。综合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运用遗传算法能很好地完成对... 本文建立了以可调桨作为翼滑艇的推进器、综合考虑航行快速性和航速控制特性的智能推进系统最佳控制参数组合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在VC++平台上编制了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的计算软件。综合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运用遗传算法能很好地完成对该数学模型优化计算,该软件也可应用于以可调桨作为翼滑艇的推进器、综合考虑航行快速性和航速控制特性的智能推进系统初步优化设计及其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滑艇 可调桨 推进系统 遗传算法 优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混沌算法及其在船舶性能或结构特性综合优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松林 陈淑玲 +1 位作者 奚炜 张火明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将限界搜索模糊优化与混沌算法复合构成限界搜索模糊混沌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大中型船舶性能或结构特性综合优化计算分析中。建立了以加权和形式为目标函数的综合优化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进行了大量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些优化... 将限界搜索模糊优化与混沌算法复合构成限界搜索模糊混沌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大中型船舶性能或结构特性综合优化计算分析中。建立了以加权和形式为目标函数的综合优化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进行了大量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些优化方法和计算软件界面友好、可靠性和计算效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运用于大中型船舶性能或结构特性综合优化是切实可行的;对于大中型船舶方案或初步设计也有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性能 结构特性 综合优化 模糊优化 混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中速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松林 朱仁庆 +1 位作者 王志东 张火明 《船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23,共6页
本文将遗传优化算法应用于大型中速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建立了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大量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和计算软件用于求解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问题是可行的。
关键词 遗传优化算法 大型中速船舶 快速性 操纵性 综合优化 数学模型 计算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图形图像集成管理系统开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松林 李国刚 孟尚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6-168,172,共4页
以网络为平台,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综合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CAD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图形图像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将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性能指标、技术关键、应用功能进行了介绍。其中所采用的组件技术... 以网络为平台,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综合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CAD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图形图像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将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性能指标、技术关键、应用功能进行了介绍。其中所采用的组件技术、带宽及路由优化技术、MD5加密算法、属性句柄技术成为该系统有别于其他同类系统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特网 CAD 图形图像集成管理系统 WEB 组件技术 MD5加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链条丝杠式音乐花瓣自动启闭装置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松林 李小龙 +1 位作者 张莉莎 曹朋贤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叙述了一种音乐花瓣自动启闭装置,它模拟莲花外形设计出机械花瓣,用机械化手段控制花瓣随音乐节奏轻快、自动启闭。确定了"链条+丝杠"双层花瓣混合传动方案;进行了整个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计算及机械花瓣结构形状设计;介绍了... 叙述了一种音乐花瓣自动启闭装置,它模拟莲花外形设计出机械花瓣,用机械化手段控制花瓣随音乐节奏轻快、自动启闭。确定了"链条+丝杠"双层花瓣混合传动方案;进行了整个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计算及机械花瓣结构形状设计;介绍了装置随音乐频率变化自动启闭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原有手动控制单层花瓣启闭相比,实现了双层花瓣随音乐节奏自动启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花瓣 自动启闭 传动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