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甜菜害虫的发生现状
1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3 位作者 白微微 丁瑞丰 王锁牢 李广阔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新疆甜菜田常发害虫主要有筒喙象、象甲类、地老虎类、潜叶蝇、跳甲、叶螨、大龟甲、旋幽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偏重发生或大发生的害虫有叶螨、地老虎、甘蓝夜蛾、甜菜夜蛾,中等发生的害虫有筒喙象、甜菜跳甲,间歇性爆发害虫有旋幽夜蛾、草地螟、象甲,区域性偶发害虫有甜菜大龟甲、红头纹豆芫菁,零星或偶发害虫有甜菜潜叶蝇、白星花金龟、棉铃虫、牧草盲蝽、亚洲玉米螟等。【结论】掌握区域性甜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对靶标害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害虫 分布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析
2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2 位作者 白微微 丁瑞丰 李广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4,218,共8页
为探究植物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组分,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藜、甜菜和棉花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鉴定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 为探究植物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组分,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藜、甜菜和棉花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鉴定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藜挥发物中有6种活性组分,甜菜和棉花挥发物中各有5种,其中乙酸叶醇酯、1,2-二乙苯、对二乙苯、壬醛、二乙二醇丁醚为3种植物共有的挥发物组分,异佛尔酮仅在藜挥发物中发现。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显示,以上6种组分都能引起旋幽夜蛾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随浓度增加EAG相对反应值增大。雌雄成虫对壬醛和异佛尔酮的EAG反应最强烈,其次是乙酸叶醇酯和1,2-二乙苯。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雌雄成虫对同种化合物的EAG反应无性别特异性。本研究为探明旋幽夜蛾定位寄主机制及开发行为调控产品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幽夜蛾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GC-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幽夜蛾对寄主植物选择偏好和种群适合度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3 位作者 白微微 高海峰 李广阔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8-535,共8页
【目的】研究旋幽夜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和种群适合度,为旋幽夜蛾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和室内饲养试验,调查产卵选择率、幼虫取食选择率、生长发育指标和种群参数。【结果】旋幽夜蛾成虫产卵选择率为灰... 【目的】研究旋幽夜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和种群适合度,为旋幽夜蛾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和室内饲养试验,调查产卵选择率、幼虫取食选择率、生长发育指标和种群参数。【结果】旋幽夜蛾成虫产卵选择率为灰藜>棉花>甜菜>白菜,幼虫取食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甜菜>白菜>灰藜>棉花。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幼虫历期由长到短为棉花>甜菜>白菜>灰藜,蛹历期为棉花>甜菜>灰藜>白菜。饲喂白菜、棉花比饲喂灰藜、甜菜的蛹质量稍重。饲喂4种寄主植物的孵化率为81.97%~87.26%,饲喂灰藜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为82.93%,饲喂棉花的幼虫存活率最低,为22.50%,饲喂棉花的蛹存活率最高,为100.00%,饲喂甜菜的蛹存活率最低,为82.36%,饲喂灰藜的羽化率最高,为91.36%,饲喂甜菜的羽化率最低,为71.38%。饲喂白菜的产卵量最高,为367.30粒/雌,饲喂棉花的产卵量最低,为274.70粒/雌。【结论】棉花、白菜、甜菜、灰藜均可作为旋幽夜蛾的寄主。灰藜、白菜、甜菜均为旋幽夜蛾的适宜寄主。灰藜是旋幽夜蛾最偏好选择产卵的寄主,甜菜、白菜是幼虫最偏好取食的寄主,旋幽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偏好与取食选择偏好存在差异。参试4种寄主饲喂旋幽夜蛾,各寄主间对卵历期、成虫历期和繁殖力、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世代历期、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羽化率、蛹重存在显著影响,旋幽夜蛾对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幽夜蛾 寄主植物 选择偏好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安沛 李迎春 +6 位作者 孙桂荣 曹禹 段永辉 冯慧芳 托尔洪 郭庆元 马俊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摸清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发生动态以及气象因子与该病的关系,为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甜菜褐斑病发病初期开始,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方法.[结果]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时期为7月初至9月底.发生... [目的]摸清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发生动态以及气象因子与该病的关系,为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甜菜褐斑病发病初期开始,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方法.[结果]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时期为7月初至9月底.发生初期为7月上中旬,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整个发展过程包括三个时期,即从7上旬至7月底为病害发展平缓期,7月底至8月底为病害快速发展期,8月底以后为病害发展衰退期,病情逐渐下降.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的温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与甜菜褐斑病病情增长率相关性密切.[结论]摸清了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气温是影响该病的基本因素,平均气温在20~ 25℃,对病害发展有利,与病情增长率呈正相关,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在病害快速扩展期相关性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褐斑病 消长规律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安沛 马俊义 +1 位作者 陈卫民 孙桂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0-362,共3页
【目的】筛选出防治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 Sacc.)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种杀菌剂,进行防治甜菜褐斑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福星5 000倍液和氟硅唑.... 【目的】筛选出防治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 Sacc.)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种杀菌剂,进行防治甜菜褐斑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福星5 000倍液和氟硅唑.多菌灵(12.5%.27.5%)悬浮剂,防效分别为60.80%和58.37%。与其他杀菌剂有显著性差异。5种杀菌剂防治时应连续喷药,间隔期7 d,连续施药2次。【结论】5种杀菌剂均对甜菜褐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最高的杀菌剂是福星、氟硅唑.多菌灵,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褐斑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甜菜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4 位作者 白微微 田明昭 叶新宇 李广阔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9-725,共7页
【目的】筛选对甜菜田叶螨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及配比。【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田间喷雾的药效方法,于药后1、3和7 d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叶螨数量,评价供试药... 【目的】筛选对甜菜田叶螨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及配比。【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田间喷雾的药效方法,于药后1、3和7 d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叶螨数量,评价供试药剂处理对叶螨的防除效果及对甜菜的安全性。【结果】药后7 d,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处理、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 000倍液处理、10%阿维菌素可分散粒剂1 500倍液处理、73%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处理、240 g/L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处理对甜菜叶螨的防效分别达93.35%、93.51%、93.38%、91.80%和89.87%。【结论】筛选出5种对甜菜叶螨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螨剂,药后7 d防治效果均达89.87%以上,对甜菜安全,可在甜菜叶螨防治中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叶螨 杀螨剂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瓜白粉病的发生及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安沛 马俊义 +4 位作者 李新辉 马惠 祝青凤 王德奎 朱晓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0-1052,共3页
打瓜白粉病是打瓜上最严重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探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8年通过调查得出,福海县打瓜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为7月初,气候条件适宜时,7月底8月初病害达到高峰值,发病率可达100%,发生面积广... 打瓜白粉病是打瓜上最严重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探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8年通过调查得出,福海县打瓜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为7月初,气候条件适宜时,7月底8月初病害达到高峰值,发病率可达100%,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2007年通过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福星、敌力康,防治效果达77.02%、73.90%。因此,控制好打瓜白粉病的严重危害,必须抓住防治关键时期,于病害发生前期,即6月底7月初进行喷药预防,以后每隔7~10 d喷药防治一次,喷3~6次,可以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瓜白粉病 发生 杀菌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甜菜茎象甲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安沛 王锁牢 +2 位作者 张航 曹禹 孙桂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93-2096,共4页
【目的】筛选几种对甜菜茎象甲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为有效控制甜菜茎象甲的危害提供支撑。【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方法,室内试验采用药液浸泡方法。【结果】300 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 500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5 ... 【目的】筛选几种对甜菜茎象甲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为有效控制甜菜茎象甲的危害提供支撑。【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方法,室内试验采用药液浸泡方法。【结果】300 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 500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5 0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600倍液,药后12 d防治效果分别可达89.07%、85.52%、77.39%和75.88%。5种药剂对幼虫防治效果均较差。【结论】药剂喷雾防治甜菜茎象甲应在成虫期进行,在成虫高峰期用300 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80 g/L毒死蜱乳油进行喷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茎象甲 杀虫剂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幽夜蛾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2 位作者 白微微 王锁牢 李广阔 《中国糖料》 2023年第2期75-81,共7页
旋幽夜蛾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杂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该虫在我国甜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间隙暴发危害,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糖分积累。因此,本文综述了该虫在我国甜菜上的发生危害情况,生物学特性、生态... 旋幽夜蛾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杂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该虫在我国甜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间隙暴发危害,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糖分积累。因此,本文综述了该虫在我国甜菜上的发生危害情况,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植物-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这将是今后研究旋幽夜蛾防控策略的热点方向。基于介导植物-昆虫-天敌三者联系的化学通讯物质,研发旋幽夜蛾的行为调控剂,这不仅可以丰富旋幽夜蛾综合防控技术,而且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旋幽夜蛾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甜菜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安沛 曹禹 +1 位作者 孙桂荣 马俊义 《中国糖料》 2014年第4期48-49,52,共3页
2011—2013年对新疆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试验依据田间自然发病的抗性分析方法,对35个品种(品系)进行了抗性分析,发现发病前期有24个品种(品系)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的68.57%,其余均表现感病。但在病害高峰期该24个品... 2011—2013年对新疆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试验依据田间自然发病的抗性分析方法,对35个品种(品系)进行了抗性分析,发现发病前期有24个品种(品系)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的68.57%,其余均表现感病。但在病害高峰期该24个品种(品系)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病,其余11个品种抗性变化不明显仍表现感病。35个品种在病害高峰期时均表现为感病,但部分品种的病情指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高感和中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品种 褐斑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筒喙象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安沛 曹禹 +4 位作者 孙桂荣 陈卫民 马俊义 王锁牢 张航 《中国糖料》 2015年第6期28-29,32,共3页
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统计甜菜筒喙象发生数量,明确该虫在新疆伊犁地区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疆伊犁地区,甜菜筒喙象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4月下旬产卵,产卵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 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统计甜菜筒喙象发生数量,明确该虫在新疆伊犁地区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疆伊犁地区,甜菜筒喙象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4月下旬产卵,产卵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甜菜筒喙象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在田间均有危害,危害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甜菜受害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筒喙象 危害规律 消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甜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安沛 孙桂荣 +1 位作者 曹禹 马俊义 《中国糖料》 2015年第2期56-57,共2页
采用田间喷雾的方法,筛选对甜菜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及合理的施药剂量,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325g/L苯甲·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250g/L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乙嘧酚水悬浮剂800倍... 采用田间喷雾的方法,筛选对甜菜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及合理的施药剂量,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325g/L苯甲·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250g/L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乙嘧酚水悬浮剂800倍液,防效分别为73.46%、70.59%、69.48%、6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白粉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晓华 马俊义 +3 位作者 帕提古丽 杨安沛 阿蔓古丽 沙达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2-286,共5页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粉病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6 位作者 陈利 杨安沛 张航 雷钧杰 黄天荣 李广阔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0-1678,共9页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自生苗 小麦条锈病 小麦白粉病 越夏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甜菜田杂草危害特点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广阔 张航 +2 位作者 杨安沛 白微微 王锁牢 《中国糖料》 2022年第2期64-68,共5页
甜菜田杂草是制约新疆甜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生态农业,甜菜从北到南在多个生态区均有种植,甜菜田杂草发生危害差异较大。总体上,天山以北的甜菜种植区(北疆)杂草种类较天山南部种植区(南疆)杂草种类丰富,种群结构复... 甜菜田杂草是制约新疆甜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生态农业,甜菜从北到南在多个生态区均有种植,甜菜田杂草发生危害差异较大。总体上,天山以北的甜菜种植区(北疆)杂草种类较天山南部种植区(南疆)杂草种类丰富,种群结构复杂。北疆甜菜田以灰绿藜、稗、反枝苋、田旋花、龙葵等一年生杂草危害为主,南疆甜菜田以灰绿藜、稗、芦苇、狗芽根、田旋花等一年生和越年生杂草混合危害为主。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田杂草治理研究相比,新疆甜菜田杂草种群演替、抗药性监测等研究系统性不足,难治理杂草、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除草剂药害等问题突出;甜菜田除草剂施用技术与甜菜机械化作业匹配度不高,综合防控技术有待进一步充实和提高。为此,应持续开展甜菜田杂草种群演替动态的系统性监测;加强甜菜田杂草抗药性监测及其抗性机理的研究;提升农机农艺与化学除草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应对难治理杂草及寄生性杂草的防控能力;加大对技术人员、种植户的培训;制定适宜本区域的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不断提升甜菜田杂草的综合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杂草 危害特点 群落结构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奇台大麦种植区主要杂草防除药效初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广阔 王仙 +6 位作者 杨安沛 白微微 向莉 任玉梅 李培玲 孔建平 方伏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7-1892,共6页
【目的】筛选对新疆啤酒大麦田杂草具有较好防除效果的除草剂,评价选用药剂对大麦的安全性,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处理对杂草的防... 【目的】筛选对新疆啤酒大麦田杂草具有较好防除效果的除草剂,评价选用药剂对大麦的安全性,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麦的安全性。【结果】选取的5%唑啉草酯乳油、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测定对大麦生长安全,两种药剂混用处理对大麦田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达到较好的防除效果。【结论】奇台等新疆大麦主产区大麦田狗尾草、稗草及灰绿藜、卷茎蓼等杂草混合发生的田块,选用水分散粒剂混用,用量为5%唑啉草酯乳油45~60 g a.i./hm^2加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12~15 g a.i./hm^2,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在大麦拔节前进行田间喷雾防治,可有效防除大麦田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杂草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种衣剂对冬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17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7 位作者 陈利 沈煜洋 杨安沛 张航 雷钧杰 刘恩良 王剑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18-2324,共7页
【目的】研究筛选开展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地区小麦雪腐(霉)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生情况及1 m双行内小麦总茎数、发病茎数,测量小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结果... 【目的】研究筛选开展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地区小麦雪腐(霉)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生情况及1 m双行内小麦总茎数、发病茎数,测量小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结果】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 kg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总茎数分别为(220.33±9.82)和(202.67±7.84)株/0.3 m^2,显著高于CK处理的返青总茎数,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返青总茎数。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小麦整株鲜重为(6.79±0.33)和(7.35±0.05)g/株,显著高于或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CK处理的小麦整株鲜重。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8.03%和79.63%,显著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返青总茎数,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生长,起到健苗壮苗的作用。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按照200~400 mL/100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新疆地区冬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衣剂 小麦雪腐(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苗期鞘翅目害虫诱捕器的制作
18
作者 韩英 马俊义 杨安沛 《中国糖料》 2014年第2期59-60,共2页
介绍了甜菜苗期鞘翅目害虫诱捕器的捕虫原理、制作方法,使用时间、地点等。
关键词 甜菜 苗期 黑绒金龟子 鞘翅目害虫 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利 沈煜洋 +6 位作者 崔燕华 张航 杨安沛 范贵强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麦区 小麦白粉病 危害程度 杀菌剂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