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中药材区新型党参专用肥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杨君林 冯守疆 +3 位作者 谢丽华 赵欣楠 张旭临 王婷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73-477,共5页
通过探究新型党参专用肥在甘肃党参主产区渭源县党参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新型党参专用肥推广和科学种植党参提供科学依据。2022—2023年在渭源县进行了党参专用肥与常规施肥推荐用量的大区对比试验,测定分析对党参干根生长指标、干根产... 通过探究新型党参专用肥在甘肃党参主产区渭源县党参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新型党参专用肥推广和科学种植党参提供科学依据。2022—2023年在渭源县进行了党参专用肥与常规施肥推荐用量的大区对比试验,测定分析对党参干根生长指标、干根产量、浸出物含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党参专用肥1050 kg/hm^(2)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基施N 144 kg/hm^(2)、P2O5150 kg/hm^(2),追施N 126 kg/hm^(2))处理相比较,党参干根长、干根直径无显著差异,但平均党参干根单重显著提高了13.59%,平均干根产量显著提高了13.23%,平均党参浸出物含量显著提升了3.373个百分点,纯收益增加93416元/hm^(2)。因此,建议在甘肃省党参主产区党参生产中宜推广施用新型党参专用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专用肥 党参 生长指标 干根产量 浸出物含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赵欣楠 杨君林 +2 位作者 谢丽华 张旭临 冯守疆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探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最佳施用量,为当地马铃薯合理施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5号为材料,设置300、600、900、1200 kg/hm2不同梯度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与其等养分量的N、P、K传统化肥及... 探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最佳施用量,为当地马铃薯合理施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5号为材料,设置300、600、900、1200 kg/hm2不同梯度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与其等养分量的N、P、K传统化肥及对照不施肥等9个处理,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植株性状、产量、养分吸收率的变化,并在试验区进行连续2 a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90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较等养分量传统施肥(尿素289.8 kg/hm2、普通过磷酸钙450.0 kg/hm2、氯化钾138.6 kg/hm2)提高12.0%;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数、大中薯重、大中薯率较等养分传统施肥分别增加43.14%、8.27%、13.04%、9.34%、18.40%,养分吸收效率增加6.8个百分点。连续2 a田间试验验证表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900 kg/hm2处理的产量较等养分量传统全化肥施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分别显著提高20.6%、16.4%、12.9%;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蛋白质、粗淀粉、还原糖含量。综上所述,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适宜施用量为900 kg/hm2,可提产增效,是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马铃薯种植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生物炭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绿洲干旱灌区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君林 马忠明 +2 位作者 张立勤 徐生明 连彩云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小麦玉米间作种植是甘肃省河西一熟制灌区的主要种植模式,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种作物间作时,除了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外,单位面积养分和水分的充足供应也是保证高产的关键。河西地区主要依赖祁连山雪水灌溉,水资源量少,... 小麦玉米间作种植是甘肃省河西一熟制灌区的主要种植模式,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种作物间作时,除了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外,单位面积养分和水分的充足供应也是保证高产的关键。河西地区主要依赖祁连山雪水灌溉,水资源量少,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河西干旱灌区小麦玉米间作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小麦带土壤中的含水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较小,而玉米带土壤中的含水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无论小麦产量还是玉米产量都是先增加而后降低,施氮375 kg·hm^(-2)时小麦玉米间作产量都达到最高,施氮562.5 kg·hm^(-2)时产量反而有所降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变化趋势,施氮量超过37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 施氮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干旱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下适宜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君林 马忠明 +4 位作者 张立勤 徐生明 王智琦 连彩云 强郁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河西干旱灌区垄作节水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5年进行了8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春小麦垄作适宜品种筛选结果表明,96123产... [目的]筛选出适合河西干旱灌区垄作节水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5年进行了8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春小麦垄作适宜品种筛选结果表明,96123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7 257.00 kg/hm2,分别比其他品种高805.50-1 906.50 kg/hm2,其次为陇辐2号,折合产量6 451.50 kg/hm2,其余品种产量在5 341.50-6 135.00 kg/hm2,其中西旱1号产量表现最差,折合产量只有5 341.50 kg/hm2,暂不宜垄作栽培。[结论]96123可作为垄作栽培的适宜品种推广应用,陇辐2号和宁鉴210可作搭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品种(系) 垄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元素水溶肥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君林 冯守疆 +2 位作者 车宗贤 赵欣楠 张旭临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18-21,共4页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玉米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在底施磷酸二铵450.0 kg/hm^2、尿素300.0 kg/hm^2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分别随滴灌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96.0 kg/hm^2的处理可有效地促进玉米的生长...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玉米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在底施磷酸二铵450.0 kg/hm^2、尿素300.0 kg/hm^2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分别随滴灌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96.0 kg/hm^2的处理可有效地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该处理折合产量最高,为16173.30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增产38.09%,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1.23%;产值和净产值也均为最高,分别为27495、14745元/hm^2,分别较对照不施肥增加7585、3835元/hm^2,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777、179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绿洲灌区 大量元素水溶肥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旱地小麦群体生长特性的调控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君林 车宗贤 +2 位作者 冯守疆 赵欣楠 张旭临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65-68,共4页
以氮肥为变量,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群体结构参数、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群体结构、分蘖、水分利用率和产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用量增加到一定量时,反而不利于群体... 以氮肥为变量,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群体结构参数、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群体结构、分蘖、水分利用率和产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用量增加到一定量时,反而不利于群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因此,在旱作农业生产中,水肥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肥料的增产作用不仅在于肥料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与土壤水分的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群体结构 氮肥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县3种垄作甜瓜套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君林 车宗贤 +2 位作者 冯守疆 赵欣楠 张旭临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56-58,共3页
针对民勤县普遍采用的甜瓜与棉花、食用向日葵和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产量、吸氮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瓜棉复合种植对棉花和甜瓜产量影响较小,对甜瓜和棉花间的空间优势影响较小。甜瓜套种棉花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甜瓜套种食用... 针对民勤县普遍采用的甜瓜与棉花、食用向日葵和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产量、吸氮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瓜棉复合种植对棉花和甜瓜产量影响较小,对甜瓜和棉花间的空间优势影响较小。甜瓜套种棉花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甜瓜套种食用向日葵和甜瓜套种玉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棉花 食用向日葵 玉米 套种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斯美液体氮肥在制种玉米上的膜下滴灌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君林 崔云玲 +3 位作者 张立勤 冯守疆 赵欣楠 张旭临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23-25,共3页
以垦玉30为指示制种玉米品种,在条山农场进行了优斯美液体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施尿素130.5 kg/hm2的基础上,膜下滴灌优斯美液体氮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当用量为120 kg/hm2时,产量达5 358.3kg/hm2,产投比14.7。从经济效益和环... 以垦玉30为指示制种玉米品种,在条山农场进行了优斯美液体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施尿素130.5 kg/hm2的基础上,膜下滴灌优斯美液体氮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当用量为120 kg/hm2时,产量达5 358.3kg/hm2,产投比14.7。从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的角度考虑,优斯美液体氮肥的适宜用量为120~180 kg/hm2。建议高肥力地块和早熟品种用低量,低肥力地块和晚熟品种用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斯美液体氮肥 制种玉米 膜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与针叶豌豆套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君林 马忠明 +3 位作者 曹诗瑜 张立勤 王智琦 连彩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12期32-34,共3页
在榆中、民乐、山丹3地对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模式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产值,其中水分利用效率较单种马铃薯高8.35~11.86kg/(hm^2·mm),较单种针叶豌豆高16.81~21.3kg/... 在榆中、民乐、山丹3地对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模式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产值,其中水分利用效率较单种马铃薯高8.35~11.86kg/(hm^2·mm),较单种针叶豌豆高16.81~21.3kg/(hm^2·mm);产量较单种马铃薯增产44.3%~55.0%,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132.4%~216.8%;产值较单种马铃薯增加10269.0~11870.0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加7857.0~11484.3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针叶豌豆 套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基肥在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上的应用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君林 车宗贤 +2 位作者 冯守疆 赵欣楠 张旭临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33-36,共4页
在河西绿洲灌区试验观察了生物质炭基肥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生物质炭基肥1200 kg/hm^2时制种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5004 kg/hm^2,较不施肥处理(CK)增产22.9%,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增产6.5%;籽粒品质指标最优,籽粒含水量... 在河西绿洲灌区试验观察了生物质炭基肥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生物质炭基肥1200 kg/hm^2时制种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5004 kg/hm^2,较不施肥处理(CK)增产22.9%,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增产6.5%;籽粒品质指标最优,籽粒含水量最低,为178.6 g/kg;籽粒蛋白质含量、粗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为99.9、679.0、42.8 g/kg。可见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可有效地促进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促进果穗增长增粗,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提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适宜在河西绿洲灌区及其他类似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基肥 制种玉米 产量 品质 河西绿洲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专用肥在娃娃菜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11
作者 杨君林 汤莹 +2 位作者 冯守疆 赵欣楠 张旭临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22-26,共5页
以娃娃菜品种金玉黄为指示品种,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进行了蔬菜专用肥在娃娃菜上的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较,各施肥处理均可有效地提高娃娃菜经济性状、折合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施蔬菜专用肥1500 kg/hm^(2)(纯养... 以娃娃菜品种金玉黄为指示品种,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进行了蔬菜专用肥在娃娃菜上的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较,各施肥处理均可有效地提高娃娃菜经济性状、折合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施蔬菜专用肥1500 kg/hm^(2)(纯养分总量720 kg/hm^(2))处理的娃娃菜折合产量最高,为132500 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39.47%。总产值、净产值也均以施蔬菜专用肥1500 kg/hm^(2)最高,分别为106000元/hm^(2)和60100元/hm^(2),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0000元/hm^(2)和26100元/hm^(2);产投比也最高,为2.31,较不施肥对照增加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菜 蔬菜专用肥 应用效果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胶囊肥中氮磷钾释放规律研究
12
作者 杨君林 车宗贤 +3 位作者 杨谋 张旭临 赵欣楠 冯守疆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40-42,共3页
研究了在盆栽条件下胶囊型花卉肥和粉状花卉肥氮、磷、钾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粉状花卉肥氮、磷、钾的释放周期较短,胶囊灌装后氮、磷、钾释放周期相对较长,即胶囊对氮、磷、钾的释放有延缓作用,有利于花卉的吸收利用,减少了养分损失。
关键词 胶囊 花卉 肥料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肥品种对甘肃中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龚成文 冯守疆 +3 位作者 赵欣楠 马忠明 范爱平 杨君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为了确定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合理施用钾肥品种及其用量,于2009年在甘肃省漳县进行了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钾肥的不同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株高、分枝数以及经济性状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 为了确定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合理施用钾肥品种及其用量,于2009年在甘肃省漳县进行了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钾肥的不同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株高、分枝数以及经济性状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有效提高马铃薯地上部分株高、分枝以及薯块产量和品质;同一钾肥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单株薯块、大中薯率、产量以及干物质、粗淀粉、Vc最高,而烂薯率和薯块还原糖含量最低,K2O 60 kg.hm-2时马铃薯粗蛋白含量最高;同一钾水平下施用硫酸钾马铃薯植株分枝数以及烂薯率明显低于施用氯化钾,单株结薯个数、大中薯鲜重、大中薯率及产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同时薯块干物质、粗淀粉、Vc、粗蛋白含量高于氯化钾,还原糖含量低于氯化钾,而株高差异不明显。研究得知,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施用硫酸钾优于氯化钾,在施纯N120 kg.hm-2、P2O560 kg.hm-2条件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纯收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钾 氯化钾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纯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土壤水分利用状况 被引量:24
14
作者 高亚军 杨君林 +4 位作者 陈玲 朱刚 者星毅 刘炜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50,共6页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栽培模式,冬小麦生长期间水分动态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播前贮存在土壤中的水分经过一个生长季后都会有大量消耗,消耗深度延伸...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栽培模式,冬小麦生长期间水分动态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播前贮存在土壤中的水分经过一个生长季后都会有大量消耗,消耗深度延伸到2 m及其以下土壤深层。小麦收获后,各种处理土壤在40-80 cm和120-160 cm深度均出现两个低水层。覆盖栽培措施对水分利用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年度变异性,原因可能主要与生育期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有关系: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可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地膜覆盖具有稳定的促进水分有效利用的作用;垄沟种植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增产增效的效果。施用氮肥显著促进土壤水分的消耗,这种作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这种作用在0-200 cm整个土壤深度都有反映,而且深层比表层更显著,低水土层(40-80 cm和120-160 cm)比其它深度土层更显著。施氮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适当增加小麦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旱地水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施氮量 种植密度 水分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返青前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 被引量:40
15
作者 刘炜 高亚军 +2 位作者 杨君林 杨学云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7-201,共5页
设置田间试验,研究旱地麦田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采用微型温度纪录仪连续24 h观测,获得了小麦返青前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麦田冬前(11月21日-12月20日)和越冬前期(12月21日-1月20日)的昼夜... 设置田间试验,研究旱地麦田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采用微型温度纪录仪连续24 h观测,获得了小麦返青前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麦田冬前(11月21日-12月20日)和越冬前期(12月21日-1月20日)的昼夜平均温度显著升高;冬前和越冬前期,秸秆覆盖土壤10 cm温度在13∶00-17∶00之间低于无覆盖,其余时间高于无覆盖土壤,越冬后期,秸秆覆盖土壤10 cm温度在12∶00-23∶00之间低于无覆盖,其余时间则高于无覆盖;覆盖土壤20 cm温度在24 h内则始终高于无覆盖土壤(冬前和越冬前期);8∶00-10∶00覆盖与无覆盖温差最大。土壤20 cm昼夜平均温度均显著高于10 cm土壤;秸秆覆盖条件下20 cm与10 cm温差昼夜平均值在冬前显著低于无覆盖,在越冬期则稍高于无覆盖;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土壤温度的变幅,土壤的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也显著低于无覆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根区温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炜 杨君林 +3 位作者 许安民 张建平 田霄鸿 高亚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7-201,共5页
以Hoagland营养液为介质,采用自制的恒温培养系统研究了不同根区温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以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冬前至返青期低温处理明显抑制根系发育,根长、根体积、根系生物量、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养分累积量均... 以Hoagland营养液为介质,采用自制的恒温培养系统研究了不同根区温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以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冬前至返青期低温处理明显抑制根系发育,根长、根体积、根系生物量、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养分累积量均比常温处理显著降低,其中越冬前低温处理对地上部的影响大于对根系的影响,而返青期低温处理对根系的影响大于地上部;越冬前和越冬期高温促进了根系生长,但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呈降低趋势,返青期高温抑制了根长和根体积的增加,但有促进地上部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温度 冬小麦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月霞 杨君林 +5 位作者 刘炜 李龙 高亚军 肖玲玲 毛宁 田莲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3,共5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试验包括覆盖(不覆盖和秸秆覆盖4500 kg/hm^2)和施氮量(0,75,150,225和300 kg N/hm^2)两个因素,共10个处理,重复3次。3年结果表明:秸秆覆盖...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试验包括覆盖(不覆盖和秸秆覆盖4500 kg/hm^2)和施氮量(0,75,150,225和300 kg N/hm^2)两个因素,共10个处理,重复3次。3年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冬小麦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偏旱年份,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与不覆盖类似,秸秆覆盖冬小麦吸氮量在3年间呈持续增加趋势。不论秸秆覆盖还是不覆盖,施氮量小于等于150 kg/hm2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施氮量高于150 kg/hm^2时,土壤残留硝态氮量则显著增加,0-200 cm剖面出现明显的累积峰,秸秆覆盖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峰较不覆盖处理深40 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土壤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仁杰 芦俊俊 +6 位作者 刘炜 杨君林 张月霞 董明蕾 李文龙 翟丙年 高亚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38,共7页
通过9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不覆盖和秸秆覆盖4 500 kg·hm^(-2))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三要素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越冬期分蘖数和春季总茎数... 通过9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不覆盖和秸秆覆盖4 500 kg·hm^(-2))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三要素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越冬期分蘖数和春季总茎数,越冬期分蘖数最多降低24%,春季总茎数最大降幅为40.7%;秸秆覆盖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减少,平均降幅5.6%,但穗粒数有增加趋势,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的冬小麦籽粒产量略有降低。无论秸秆覆盖与否,小麦越冬期分蘖数、春季总茎数以及单位面积穗数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的关系,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使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增幅接近70%;在供试条件下,秸秆覆盖无增产效应。相比秸秆覆盖,同样小麦产量水平下,常规栽培需氮肥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冬小麦 施氮量 群体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群体生理变量对氮素供应量的响应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雷明 杨君林 上官周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N肥处理对旱作小麦群体结构参数、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N肥范围内小麦群体结构、分蘖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随施N肥量的增加而改善,但当N肥用量超过一定量时反而不利于... 试验研究不同N肥处理对旱作小麦群体结构参数、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N肥范围内小麦群体结构、分蘖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随施N肥量的增加而改善,但当N肥用量超过一定量时反而不利于群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旱作农业生产中水肥间有明显耦合关系,肥料对作物增产作用依赖于土壤水分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氮素 供应量 水分利用效率 群体结构 群体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水灌溉及覆膜对土壤水分及小麦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2 位作者 杨君林 连彩云 王智琦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 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及早覆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及播种至三叶期0~25cm土层地温。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适宜储水灌溉定额为600m3/hm2,覆膜时期为储水灌溉前覆膜,与对照相比,播种期及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7.36%和8.29%,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78%,基本苗及出苗率分别增加26.34万株/hm2和5.44%,节水900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全膜覆盖 覆土穴播 土壤水分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