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徽某含镓斑岩型铜矿石选矿新工艺研究
- 1
-
-
作者
杜淑华
袁晓玲
夏亮
朱国庆
余长军
吴磊
李凡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
出处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技项目(编号:2022-k-9)。
-
文摘
安徽铜陵某斑岩型低品位铜矿石Cu、S、Ga含量分别为0.30%、2.99%、22.05 g/t,主要有价矿物黄铜矿呈细脉浸染状嵌布,黄铁矿呈自形—他形粒状、条带浸染状、细脉状嵌布。为了高效回收该资源中的有价组分,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棒磨至过80目筛后,采用1粗2精2扫选铜、1粗2精2扫选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18.12%、含镓8.80 g/t、铜回收率84.68%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43.80%、含铜0.20%、含镓3.82 g/t、硫回收率70.91%的硫精矿;铜硫尾矿脱泥后采用捕收剂XK04浮选石英,再经过酸洗可得到SiO2含量达99.96%的低端高纯石英精矿;镓含量为22.96 g/t的浮铜、硫、石英尾矿经800℃煅烧2h,再用浓度50%的H2SO4溶液+浓度20%的HF溶液(体积比2:1)浸出,在液固比为5:1、100℃恒温磁力搅拌(300 r/min)浸出时间3.5 h的情况下,镓浸出率达92.36%,取得了理想的综合回收效果。
-
关键词
镓
斑岩型铜矿
浮选
熟化
煅烧
浸出
综合利用
-
Keywords
gallium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flotation
ripening
calcination
leach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
分类号
TD925.7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皖南黏土型锂矿中石英的高效回收利用研究
- 2
-
-
作者
朱国庆
夏亮
吴磊
余长军
杜淑华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非金属矿》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
基金
安徽省地矿局地质科技项目(340000242432401900001)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科技项目(AHDS 2023K02)。
-
文摘
皖南某黏土型锂矿含0.23%Li_(2)O,锂元素主要赋存于热液蚀变矿物内,以锂绿泥石形式存在。由X射线衍射(XRD)分析可知,该矿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正长石、斜绿泥石、白云母、钠长石。由于该锂矿品位低,提锂尾矿产率大,为优化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本试验对该黏土型锂矿中石英进行了回收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筛分-磨矿-擦洗脱泥-磁选-浮选的工艺流程,获得的浮选石英精矿产率为8.42%,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99.16%;对浮选石英精矿进行热压酸浸后,SiO_(2)含量为99.973%,杂质总含量为266.84μg/g,达到了低端高纯石英砂标准。通过试验研究,该黏土型锂矿中的石英得到有效回收,减少了提锂工艺入选量和尾矿排放量,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锂矿中石英资源的高效回收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石英
浮选
热压酸浸
综合利用
-
Keywords
clay-type lithium ore
quartz
flotation
hot pressing and acid leach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
分类号
TD97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某难选氧化铜矿分步优先浮选和中矿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杜淑华
戈保梁
潘邦龙
师伟红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出处
《矿冶》
CAS
2007年第1期28-29,49,共3页
-
文摘
某难选氧化铜矿石氧化率和结合率高,原矿品位低,选别指标不理想。为了提高铜精矿指标,提出了分步优先浮选工艺流程方案。比较了中矿不磨、再磨再选和中矿浸出三种方案,其中以中矿浸出效果最好。新工艺的特点是,采用分步优先浮选可尽早回收易选的硫化铜和氧化铜,又可防止过磨;铜精矿品位达26.35%,回收率达70%。
-
关键词
氧化铜矿
分步优先浮选
中矿
再磨
浸出
-
Keywords
oxidized copper ore
step - by - step preferential flotation
middling ore
regrinding
leaching
-
分类号
TD92
[矿业工程—选矿]
TD952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某高硫含砷碳低品位难处理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 4
-
-
作者
杜淑华
潘邦龙
夏亮
朱国庆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94,共5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708085MD90)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KJ2017A500)。
-
文摘
某低品位金矿石原矿含金1.68 g/t,砷0.43%、碳0.40%、硫3.20%,金以显微或次显微形式浸染于毒砂、黄铁矿、褐铁矿中,具有载金矿物粒度细、砷和碳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砷碳极难处理金矿石,严重影响金的浮选指标。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重选、浮选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率仅5%,重选金精矿回收率不足10%,浮选可获得金品位15.04 g/t、回收率77.13%的金精矿。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碳、硫有害元素均较高,浮选尾矿含金0.42 g/t,损失较高,因此试验采用焙烧预处理以脱除金精矿和尾矿中的有害元素,然后焙砂氰化浸出回收金。最终试验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得到金总回收率70.66%的较好指标,有效地回收了矿石中的金。
-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高硫含砷碳
焙烧
浸出
-
Keywords
refractory gold ores
arsenic and carbon containing with high sulfur
roasting
leaching
-
分类号
TD925.5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富砷锑金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 5
-
-
作者
杜淑华
骆振福
潘邦龙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09210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003607)
-
文摘
对某富砷锑金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在弱酸性条件下,以硝酸铅作活化剂,以丁基铵黑药作捕收剂,采用浮锑抑砷工艺,最终获得含锑63.18%、回收率95.05%的锑精矿和含金9.02 g/t、含砷9.32%、金回收率为65.06%、砷回收率为64.97%的金砷混合精矿。
-
关键词
浮选
砷锑金矿石
活化剂
砷锑分离
浮砷抑锑
-
Keywords
flotation
arsenic-bearing and gold-containing antimony ore
activator
arsenic-antimony separation
floating antimony while depressing arsenic
-
分类号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某石英脉型微细粒嵌布低品位金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杜淑华
陈利民
廖力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3-66,75,共5页
-
文摘
为了给某石英脉型微细粒嵌布低品位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浮选精矿焙烧后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可获得金品位为61.88 g/t、砷含量为4.21%、金回收率为77.57%的金精矿和作业金浸出率为75.85%、对原矿金回收率为17.02%的尾矿浸出液,两者的金回收率合计达到94.59%。金精矿经焙烧预处理,焙砂砷含量降到0.38%、金品位提高到88.40 g/t;焙砂氰化浸出的作业金浸出率达93.28%、对原矿金回收率为72.36%,金精矿焙砂和浮选尾矿氰化浸出的综合金回收率为89.38%。
-
关键词
石英脉型微细粒嵌布低品位金矿石
浮选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
浮选精矿焙烧—氰化浸出
-
Keywords
Quartz vein-type micro-fine disseminated low-grade gold ore, Flotation, Cyanide leaching of flotation rail-ings, Roasting-cyanide leaching of flotation concentrate
-
分类号
TD952.7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某低品位钨钼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 7
-
-
作者
杜淑华
廖力
胡劲松
王勇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
-
文摘
某低品位钨钼矿含钨0.26%,钼0.022%。为综合回收钨和钼,试验采用先浮硫化矿后浮白钨矿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钨品位66.10%、钨回收率86.74%的钨精矿,钼品位45.31%、钼回收率65.78%的钼精矿,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
关键词
钨钼矿
浮选
综合回收
回收率
-
Keywords
wolfram-molybdenum ore
flotation
comprehensive recovery
recovery rate
-
分类号
TD954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某低品位钾长石矿提纯工艺研究
被引量:5
- 8
-
-
作者
杜淑华
陈利民
廖力
夏亮
胡劲松
吴国祥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
-
出处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09210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003607)
-
文摘
分析了某低品位钾长石矿的主要矿物成分,K2O+Na2O含量为7.47%。针对该钾长石矿的性质,进行了单一磁选、脱泥-磁选、浮选、脱泥-磁选-浮选四个除铁流程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法除铁效果较佳。试验首先采用阴离子捕收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钠反浮选除去长石矿中细粒的含铁矿物,再经HF法用十二胺捕收剂对长石-石英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可得产率43.57%、含Fe2O30.25%、K2O13.10%、Na2O0.21%、SiO266.77%的长石精矿和产率41.33%、含Fe2O30.18%、SiO297.66%的石英精矿。
-
关键词
钾长石
石英
铁
浮选
-
Keywords
Potash feldspar
Quartz
Iron
Flotation
-
分类号
TD973.5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安徽某铁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 9
-
-
作者
杜淑华
潘邦龙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08年第6期39-42,共4页
-
文摘
安徽某铁矿全铁含量30.14%,其中磁性铁13.40%,硅酸铁13.87%。通过详细的选矿工艺研究,试验最终确定采用-2mm原矿预选抛尾单一弱磁流程,得铁精矿品位65.60%、对全铁回收率47.42%的指标。进一步将铁精矿通过反浮选方法探索生产超级铁精矿,最终获得部分品位70.61%、回收率17.63%的超级铁精矿和部分品位64.16%、回收率29.79%的普通铁精矿。
-
关键词
预选抛尾
单一弱磁
反浮选
超级铁精矿
-
Keywords
preconcentration for tailing discarding
single low intensity magnetic
reverse flotation
super-iron-concentrate
-
分类号
TD951.1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云南某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9
- 10
-
-
作者
杜淑华
潘邦龙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08年第6期15-18,共4页
-
文摘
云南某氧化铜矿有用矿物嵌布不均匀,且与脉石共生关系复杂,多呈细粒状、微细粒状包裹或镶嵌于石英中。本文对含铜1.04%、氧化率52.94%的原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铜精矿含铜20.54%、回收率80.57%的技术指标。若进一步对浮选尾矿进行酸浸处理,可使铜总回收率达到89.27%。
-
关键词
氧化铜矿
浮选
回收率
-
Keywords
Oxidized copper ore
Flotation
Recovery
-
分类号
TD952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安徽某钼矿浮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杜淑华
骆振福
胡劲松
夏亮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1年第3期13-17,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0921002)
-
文摘
根据安徽某钼矿的矿石性质,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针对该辉钼矿嵌布不均匀、解离比较困难的特点,试验采用了粗选磨矿细度-0.074mm75%,水玻璃分散抑制矿泥脉石,钼硫混合浮选的工艺流程。粗精矿分别经过一段再磨和两段再磨后五次精选对比,结果表明,粗精矿采用一段再磨精选后便可获得合格钼精矿。在优化多种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闭路试验,采用一粗二扫,粗精矿再磨,六次精选工艺便可获得钼品位50.30%、回收率81.18%的钼精矿。
-
关键词
辉钼矿
浮选
再磨
钼硫分离
-
Keywords
Molybdenite
Floatation
Regrinding
Mu-S separation
-
分类号
TD952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安徽某铜金铁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杜淑华
潘邦龙
夏亮
朱国庆
吴磊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安徽建筑大学
-
出处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708085MD90)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17A500)
重要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测与技术推广项目(121102000000160001)。
-
文摘
安徽某铜金铁矿含Cu、Au、Fe分别为2.09%、3.86g/t、24.60%,通过对原矿性质进行分析,确定采用优先浮选铜金银-磁选铁的工艺流程。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磨矿细度为-74μm粒级占90%,采用BK-404与1801组合作为捕收剂,通过闭路试验可以获得含Cu23.23%、Au40.81g/t、Ag91.50g/t的铜金银混合精矿,铜、金、银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5.72%、89.45%与87.79%;同时获得了Fe品位66.90%、Fe回收率26.71%的铁精矿,实现了该矿石的充分回收与利用。
-
关键词
浮选
铜金铁多金属矿
组合捕收剂
-
Keywords
flotation
Cu-Au Fe polymetallic ore
combined collectors
-
分类号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TD952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超贫白钨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9
- 13
-
-
作者
杜淑华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现代矿业》
CAS
2010年第9期78-80,共3页
-
文摘
某超贫斑岩型白钨矿储量大,WO3含量仅为0.1%左右,采用预先脱硫,常温粗选白钨矿,白钨粗精经三次空白精选脱除脉石矿物,然后加入水玻璃在高温、高浓度、高搅拌强度下解析-稀释后三次精选,最终可获得钨精矿品位60.31%、回收率83.91%的选矿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此选矿工艺可有效处理该大型超贫斑岩型白钨矿。
-
关键词
白钨矿
常温粗选
加温精选
-
分类号
TD954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皖南某铁铜硫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杜淑华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4年第5期22-25,共4页
-
基金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科技)工作项目(编号:2010-g-19)
-
文摘
皖南某铁铜硫多金属矿中铁矿物以磁性铁为主,伴生有少量黄铜矿和黄铁矿,矿物嵌布关系复杂、粒度粗细不均。根据矿石性质,试验采用优先浮铜—铜尾浮硫—硫尾弱磁选铁的工艺流程,针对含Fe44.55%、Cu 0.26%、S 2.73%的原矿,获得了Fe品位67.56%、回收率86.94%的铁精矿,Cu品位19.44%、回收率84.69%的铜精矿以及S品位37.85%、回收率62.12%的硫精矿,该流程较好地回收了铁、铜、硫矿物,为同类矿石的选矿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黄铜矿
磁铁矿
黄铁矿
优先浮选
铜硫分离
-
Keywords
chalcopyrite
magnetite
pyrite
selective flotation
Cu-S separation
-
分类号
TD951.1
[矿业工程—选矿]
TD952.1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运用品管圈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时间的实践
被引量:42
- 15
-
-
作者
方向华
王顺峰
魏晋才
杜金刊
杜淑华
-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泌尿外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
基金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2010ZHA-YZJ207)
-
文摘
目的: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开展以"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76例接台手术送病人耗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对策。结果:接台手术送病人所需时间从原来的11.3min缩短到7.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时间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品管圈
术前准备
时间
成效
-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
effectiveness
-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云南铁锰矿选矿试验
被引量:7
- 16
-
-
作者
师伟红
杨波
刘守信
杜淑华
田锋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出处
《矿冶》
CAS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
文摘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某铁锰矿的贫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并与该矿的富矿的选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在选矿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贫、富矿处理的原则:贫铁锰矿可生产中矿;对于富矿的选别,采用粗磨跳汰-摇床的技术方案,得到的锰精矿品位为40.41%,回收率为70.92%的选别指标。
-
关键词
选别效果
铁锰矿
跳汰
摇床
-
Keywords
selective effects
ferromanganese
jigging
shaking - table
-
分类号
TD92
[矿业工程—选矿]
TD951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国外某含蛇纹石绿泥石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5
- 17
-
-
作者
朱国庆
杜淑华
夏亮
吴磊
余长军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
基金
国土资源部部门预算项目“重要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年度监测与技术推广项目”(编号:121102000000160001)。
-
文摘
国外某金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金、铜,银达到综合利用标准。脉石矿物中蛇纹石、绿泥石含量较高,导致现场浮选精矿的金品位不高,尾矿含金1.8~2.0 g/t。为优化现有浮选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基于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浸出工艺进行金矿提纯研究。结果表明:(1)试样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500g/t、1801+戊基黄药用量为40+70 g/t、松醇油用量10 g/t的条件下,采用2次粗选、3次扫选、1次精选闭路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158.6 g/t、金回收率73.40%的金精矿,金精矿铜品位8.79%、铜回收率73.75%,银品位321.8 g/t、银回收率74.22%。(2)采用环保提金剂圣的对闭路浮选尾矿进行浸出,当pH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000 g/t、圣的用量为3000 g/t、浸出时间为24 h时,金浸出率为80.00%。试验最终取得金综合回收率为94.68%的良好指标,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金矿资源的有效回收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微细粒金
泥化
浮选
环保提金剂
-
Keywords
micro-fine particle gold
sliming
flotation
gold extraction agent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分类号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TD953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某难选次生富集带含铜硫铁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朱国庆
吴磊
杜淑华
夏亮
余长军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3,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编号:2021-K-11)。
-
文摘
某次生富集带硫铁矿含S 28.73%、Cu 0.61%。该矿金属矿物以黄铁矿和白铁矿为主,含少量的铜蓝、辉铜矿、蓝辉铜矿、黄铜矿、黝铜矿、斑铜矿等含铜矿物;脉石矿物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对该矿进行铜物相分析,铜矿物以硫酸铜为主,其次为次生硫化铜及少量原生硫化铜。硫酸铜遇水易溶解,产生大量铜离子,在浮选过程中会活化黄铁矿造成铜硫分离困难。同时次生铜矿物不仅易于过磨而增加铜在尾矿中的损失,而且容易罩盖在黄铁矿表面造成铜硫分离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回收该矿中的铜,试验采取水洗+铜优先浮选的方案,通过水洗优先回收硫酸铜中的铜,再对水洗浸渣进行铜优先浮选,回收硫化铜矿物。研究结果表明:(1)对该矿进行水洗试验,能有效地回收硫酸铜中的铜,铜回收率为47.30%;(2)水洗浸渣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石灰用量为3 000 g/t、硫化钠用量为3 000 g/t、水玻璃用量为3 000 g/t、亚硫酸钠用量为1 800 g/t、BK404用量为30 g/t的条件下,进行闭路浮选流程处理,最终获得铜精矿Cu品位14.45%,Cu回收率46.94%;硫精矿S品位46.10%,S回收率96.22%。通过试验研究,该矿铜硫矿物均得到合理回收,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铜矿资源的有效回收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硫铁矿
硫酸铜
次生硫化铜
水洗
浮选
-
Keywords
pyrite
copper sulfate
secondary copper sulfide
washing
flotation
-
分类号
TD952
[矿业工程—选矿]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杜淑华
李峰
-
机构
大庆职工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中山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脑研究室
-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
-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基因调控
-
分类号
Q28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Q753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
-
题名安徽某硫化铜锌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夏亮
杜淑华
廖力
-
机构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105,共5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1700015000104)
-
文摘
安徽某硫化铜锌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锌、铜,金、银、硫具有综合回收价值。为了确定该矿石的选矿工艺,采用铜优先浮选—铜粗精矿再磨再选—选铜尾矿依次选锌硫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矿石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情况下进行1次铜粗选,粗精矿再磨至-0.043 mm占93.6%情况下进行2次精选,铜粗选尾矿2次扫选选铜、1粗2精2扫选锌、1粗1精1扫选硫,可获得铜品位为24.80%、铜回收率为80.81%,金、银含量分别22.00 g/t、169.20 g/t,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0.97%、63.65%的铜精矿,锌品位为45.48%、锌回收率为87.16%的锌精矿,硫品位为42.80%、硫回收率为59.19%的硫精矿。
-
关键词
硫化铜锌矿石
优先浮选
再磨再选
综合回收
-
Keywords
Copper-zinc sulfide ore
Preferential flotation
Regrinding and re-concentration
Comprehensive recovery
-
分类号
TD923.7
[矿业工程—选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