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戊乙奎醚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8及核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董兰 李树人 +6 位作者 韩曙君 臧运金 雷志礼 马宁 杨国山 李长燕 刘多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8(IL-8)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以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移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无肝期30 min 开始,Ⅰ、Ⅱ组分别恒速泵入盐酸戊乙奎醚0.1、0.2 mg/...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8(IL-8)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以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移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无肝期30 min 开始,Ⅰ、Ⅱ组分别恒速泵入盐酸戊乙奎醚0.1、0.2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速率1.5 ml/min),C 组等容量生理盐水等速泵入。三组分别于无肝期30 min(T_0)、再灌注后60min(T_1)、120 min(T_2)、180 min(T_3)及24 h(T_4)上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 IL-8的水平。T_3时取移植肝组织,测 NF-κB蛋白表达量、与靶基因的结合活性,观察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C 组 IL-8T_2时开始升高并达峰;Ⅰ、Ⅱ组 T_2~T_4时明显低于 C 组(P<0.05或 P<0.01)。Ⅰ、Ⅱ组 NF-κB蛋白表达及其与靶基因的结合活性较低,且 T_3时与 IL-8水平呈线性正相关。Ⅰ、Ⅱ组肝病理组织学改变较轻。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 NF-κB蛋白表达量及其结合活性、降低 IL-8水平、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中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肝移植 白细胞介素-8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hIP-seq技术研究转录因子EDAG在全基因组的结合谱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小明 郑巍薇 +3 位作者 尹荣华 詹轶群 杨晓明 李长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8-584,共7页
为揭示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EDAG)在造血中的作用机制,利用ChIP-seq分析EDAG的全基因组结合谱.首先从产妇脐带血分离CD34+细胞,EPO诱导CD34+细胞培养5 d.利用EDAG抗体进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ro... 为揭示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EDAG)在造血中的作用机制,利用ChIP-seq分析EDAG的全基因组结合谱.首先从产妇脐带血分离CD34+细胞,EPO诱导CD34+细胞培养5 d.利用EDAG抗体进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实验、Western印迹法检测EDAG抗体的富集情况.将富集到的DNA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成功富集染色体DNA,经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得到1 292个EDAG结合位点的Peaks数目,代表了975个结合的基因且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小于0.0001.EDAG Peaks主要分布在基因间区和内含子区.进一步利用Q-PCR对ChIP-Seq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EDAG可结合在检测的靶基因调控区上.将EDAG结合的基因进行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注释,表明EDAG参与了细胞周期、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及信号通路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综上,利用ChIP-seq技术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诱导分化的CD34+细胞中鉴定了1 292个EDAG结合的peaks对应975个基因,并对该结果进行了随机验证,提示EDAG广泛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该研究为揭示EDAG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DAG)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ChIP-seq) CD34+细胞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AG-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周颖 许望翔 +6 位作者 郑红 李菲菲 詹轶群 李长燕 徐诚望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研究EDAG 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 4种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分别通过NorthernBlot、PCR、WesternBlot、SouthernBlot了解EDAG 1基因在mRNA、蛋白以及其基因组结构表达情况 ;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分析选用白血病... 目的 研究EDAG 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 4种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分别通过NorthernBlot、PCR、WesternBlot、SouthernBlot了解EDAG 1基因在mRNA、蛋白以及其基因组结构表达情况 ;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分析选用白血病细胞系NF 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发现向红系分化的K 5 6 2、HEL在mRNA、蛋白水平均高表达EDAG 1基因 ,但未发现突变、扩增和重排。HL 6 0细胞缺失EDAG 1基因。 4种白血病细胞株NF κBDNA结合活性是增强的 ,以高表达EDAG 1基因的细胞株明显。结论 红系白血病细胞株高表达EDAG 1基因 ,该基因的激活可能与编码区结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表达 EDA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截短体的构建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敏 王晓辉 +6 位作者 唐刘君 李长燕 董晓明 周扬帆 杨晓扬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截短体,鉴定TRAF6截短体及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区域。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RAF6 4个截短体(N1、N2、N3、C1)编码基因,分别将其构建在pFlag-CMV2重组载体,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截短体,鉴定TRAF6截短体及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区域。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RAF6 4个截短体(N1、N2、N3、C1)编码基因,分别将其构建在pFlag-CMV2重组载体,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对TRAF6 4个截短体功能活性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将TRAF6截短体编码基因构建至pFlag-CMV2载体,截短体命名为N1、N2、N3、C1,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TRAF6N3对NF-κB信号通路有增强效应。结论 TRAF6通过截短体N3区域对NF-κB信号通路产生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TRAF6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EDAG加强NPM1蛋白的降解并增加AML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巍薇 杨扬 +9 位作者 张美江 董小明 唐刘军 王晓辉 詹轶群 于淼 葛常辉 宁红梅 李长燕 杨晓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7-886,共10页
Nucleophosmin(NPM1或B23.1)是在细胞核内广泛表达的蛋白磷酸酶,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核糖体合成、中心体复制、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增殖及转化.NPM1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红系分化... Nucleophosmin(NPM1或B23.1)是在细胞核内广泛表达的蛋白磷酸酶,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核糖体合成、中心体复制、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增殖及转化.NPM1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EDAG)是在造血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在造血细胞的增殖与谱系分化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AML病人中,高表达的EDAG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联.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显示,EDAG与NPM1相结合并调节NPM1稳定性,但在AML病人体内EDAG与NPM1的关系,及EDAG与NPM突变体(NPMc+)的关系尚未明确.在本文中发现:在AML病人骨髓CD34+细胞中,敲低EDAG表达导致NPM1蛋白稳定性降低并提高了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EDAG虽不与突变体NPMc+相互作用,但在蛋白出核抑制剂(leptomycin B,LMB)作用下,过表达EDAG提高NPMc+蛋白稳定性;表达突变NPMc+的AML病人与表达NPM1蛋白的病人相比,其骨髓CD34+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且敲低EDAG能微弱提高其敏感性.上述结果表明,EDAG在AML病人药物治疗中发挥的可能作用以及NPMc+"逃脱",使EDAG无法保护其稳定性,这提示了在AML病人药物治疗过程中EDAG的潜在作用,同时也提示,携带NPMc+蛋白的AML患者具有较好预后,可能与NPMc+蛋白"逃脱"出EDAG对其稳定性的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AG NPMl NPMc’ 柔红霉素 A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CPK的初步克隆及功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思应 陈兵 +4 位作者 许望翔 詹轶群 崔玉芳 李长燕 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298,共7页
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分离到一种cDNA ,推测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可能编码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命名为CPK ,cellproliferationassociationkinase) .CPKmRNA全长约3 0kb .RT PCR检测表明CPKmRNA在增殖... 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分离到一种cDNA ,推测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可能编码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命名为CPK ,cellproliferationassociationkinase) .CPKmRNA全长约3 0kb .RT PCR检测表明CPKmRNA在增殖活跃组织或细胞如人胚胎组织、肿瘤细胞株中呈高丰度表达,在成人组织则呈低丰度或不表达.利用PCR技术扩增大鼠同源cDNA ,以此为探针,Northern杂交发现CPK表达于多种成年小鼠组织,以脑组织丰度最高.小鼠2 3肝部分切除可迅速诱导CPKmRNA的表达,在术后2 4~4 8h达高峰,与2 3肝部分切除后细胞增殖期吻合.以小鼠同源cDNA片段为模板,合成RNA探针,原位杂交显示在胚胎发育期CPK低丰度表达在大多数组织,以神经系统组织变化最大,在第8d胚胎神经管内皮细胞中即出现表达,11~13d在端脑、脑膜、间脑、脊神经节表皮细胞、海马、小脑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细胞中表达且丰度较高,16d后这些组织的表达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表明CPK可能与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关联.利用信号通路检测技术,观察到CPK的表达对MAPK ,p38MAPK途径的激活有明显的影响,并可显著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对这两条途径的激活,提示该激酶可能参与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苏氨酸激酶 细胞增殖 肝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浪胁迫对松墨天牛繁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谭玉珊 李慧 +4 位作者 杨华磊 赵培渊 李长燕 许丹雯仪 郝德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4-963,共10页
【目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南方松林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探究热浪(heat wave)事件对松墨天牛繁殖特性的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其种群动态和松材线虫病流行... 【目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南方松林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探究热浪(heat wave)事件对松墨天牛繁殖特性的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其种群动态和松材线虫病流行规律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松墨天牛16日龄成虫进行模拟热浪处理(40℃持续72 h),随后将其置于室温(25℃)交配产卵,每周为1个观测周期,统计成虫的单雌日均产卵量、卵长、卵历期和孵化率等生殖参数及子代幼虫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热浪处理组单雌日均产卵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热浪处理组卵长在第1个观测周期内比对照组短0.09 mm,第2个观测周期以后反超并一直长于对照组。热浪处理组卵历期在第1个观测周期内比对照组长1.16 d,第2个观测周期内即与对照组相同,并在此后短于对照组。热浪处理组卵孵化率由91.83%下降至63.04%,直至第4个观测周期才恢复至与对照组水平。从子代幼虫体重来看,无论初孵幼虫体重如何变化,饲养28 d后热浪处理组与对照组子代幼虫体重均会达到同一水平。【结论】实验室内模拟单次热浪事件短期会对松墨天牛的生殖参数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热浪胁迫解除松墨天牛成虫的繁殖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通常在7 d后即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甚至得到一定的促进,对热浪胁迫表现出“毒物兴奋”响应。推测在气候变暖条件下,松墨天牛仍能在原分布区保持较高的种群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气候变暖 热浪 繁殖力 子代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1磷酸化转录因子HTF4 Ser559位点并调控其活性(英文)
8
作者 王磊 于淼 +4 位作者 詹轶群 李长燕 葛常辉 杨晓明 李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7-447,共11页
AKT(即也称蛋白激酶B,PKB)通过磷酸化其下游底物发挥多种生理功能.我们利用串联亲和纯化联合质谱技术发现一个新的由HEB基因编码的AKT候选相互作用蛋白HTF4(helix-loop-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s 4,也称transcription factor 12,TCF1... AKT(即也称蛋白激酶B,PKB)通过磷酸化其下游底物发挥多种生理功能.我们利用串联亲和纯化联合质谱技术发现一个新的由HEB基因编码的AKT候选相互作用蛋白HTF4(helix-loop-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s 4,也称transcription factor 12,TCF12).通过免疫共沉淀、GST-pull down、共定位实验验证了HTF4与AKT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体内体外实验表明,AKT1磷酸化HTF4的Ser559位点依赖于PI3K途径.突变Ser559位点不改变HTF4的细胞核定位,但降低了HTF4转录活性.这些结果证明HTF4是AKT新的磷酸化底物.进一步研究发现,HTF4表达增强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的迁移,Ser559位点突变进一步增强了HTF4对HepG2细胞迁移的抑制能力.AKT磷酸化HTF4的具体功能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1 HTF4 肝癌细胞 磷酸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β(PPP2Cβ)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对K562红系分化的影响
9
作者 李敏 赵珂 +4 位作者 董小明 詹轶群 尹荣华 杨晓明 李长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构建蛋白磷酸酶2A的催化亚基PPP2Cβ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较高滴度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建立稳定株,检测过表达PPP2Cβ对K562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将PPP2Cβ的CDS序列插入到第二代慢病毒表达载体FUGW,并与包装质粒p MD2G和ps P... 目的:构建蛋白磷酸酶2A的催化亚基PPP2Cβ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较高滴度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建立稳定株,检测过表达PPP2Cβ对K562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将PPP2Cβ的CDS序列插入到第二代慢病毒表达载体FUGW,并与包装质粒p MD2G和ps PAX2共转染293T细胞,36、48h分两次收集慢病毒上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滴度。获得的病毒感染K56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采用联苯胺染色以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过表达PPP2Cβ对K562红系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PP2Cβ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慢病毒系统包装PPP2Cβ的慢病毒,获得了高滴度的慢病毒颗粒,并成功建立了PPP2Cβ的K562细胞稳定株,促进了K562向红系分化。结论:过表达PPP2Cβ能使K562细胞自发的向红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2Cβ 慢病毒载体 红系分化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AP11转基因线虫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线虫的制备
10
作者 杨帆 李长燕 +3 位作者 任长虹 赵娜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1-665,共5页
目的构建带有线虫组织特异启动子的含不同ployQ的THAP11转基因线虫载体,并制备转基因线虫,为进一步研究THAP11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引物,以THAP11-pcDNA3.1his/mycB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PCR法扩增含不同ployQ的THAP11基因,将其... 目的构建带有线虫组织特异启动子的含不同ployQ的THAP11转基因线虫载体,并制备转基因线虫,为进一步研究THAP11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引物,以THAP11-pcDNA3.1his/mycB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PCR法扩增含不同ployQ的THAP11基因,将其克隆至带有线虫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pFx-unc119(Gene Marker dsRed)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THAP11转基因线虫,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荧光表达并提取转基因线虫基因组DNA、RNA,PCR、RT-PCR方法检测其整合及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出含不同ployQ的THAP11-HIS片段,长度约1000bp,测序正确并构建pFx-unc119(THAP11)载体,THAP11转基因线虫的载体在线虫体内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转基因线虫基因组内有相应的THAP11插入及转录。结论成功构建的THAP11转基因线虫的载体能稳定转染线虫,将有助于THAP11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基因修饰 遗传载体 新小杆线虫 漂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K2参与TGFβ信号通路的调节
11
作者 王磊 李围 +4 位作者 于淼 詹轶群 李长燕 葛常辉 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7-891,共5页
SIK2是调节糖脂代谢最重要的激酶之一.前期研究表明SIK2的同源家族成员SIK1可调控TGFβ信号通路的活性,但SIK2对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尚无报导.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TGFβ通路对SIK2的调节作用以及SIK2对该通路活性的调控.结果表明,TG... SIK2是调节糖脂代谢最重要的激酶之一.前期研究表明SIK2的同源家族成员SIK1可调控TGFβ信号通路的活性,但SIK2对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尚无报导.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TGFβ通路对SIK2的调节作用以及SIK2对该通路活性的调控.结果表明,TGFβ刺激可诱导SIK2的mRNA表达上调;转染结合报告酶活性分析显示,SIK2可反式激活含TGFβ信号通路反应元件(CAGA)的人工启动子驱动的Luc报告基因的表达;在有TGFβ存在时甚至增强其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TGFβ1诱导下敲低SIK2使p2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SIK2可被TGFβ诱导表达,是一个新的TGFβ信号通路正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K2 TGFβ通路 正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人-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提高人红细胞产生效率条件的优化
12
作者 郑巍薇 徐菲菲 +3 位作者 尹荣华 詹轶群 杨晓明 李长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06-161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建立人-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提高人红细胞产生效率的条件。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条件优化:①受体免疫缺陷小鼠品系选择,分别对NOD/SCID和NOD/SCID/IL2rγnull两种小鼠品系进行移植,考察移植后不同品系小鼠嵌合率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建立人-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提高人红细胞产生效率的条件。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条件优化:①受体免疫缺陷小鼠品系选择,分别对NOD/SCID和NOD/SCID/IL2rγnull两种小鼠品系进行移植,考察移植后不同品系小鼠嵌合率和人红细胞发育情况;②考察照射剂量和照射方法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③优化人造血干细胞培养条件及感染方法,检测重建率及红细胞产生率。结果表明,移植后4周检测小鼠骨髓细胞显示,NOD/SCID/IL2rγnull小鼠人CD45比例可达(51.4±13.9)%,并能检测到人红细胞(5.98±3.46)%;利用X射线分2次对小鼠进行总剂量2.5 Gy的照射,照射后小鼠生存率可以达到100%;利用新鲜脐带血分离的CD34+细胞,不经过冻融和分选过程,在分离后72 h内完成转染和移植过程,移植后嵌合率可达(51.4±13.9)%,并且人红细胞产生的效率为(5.98±3.46)%。结论:利用X射线分两次照射NOD/SCID/IL2rγnull小鼠后通过尾静脉注射2×105个细胞,新鲜分离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在移植前缩短体外培养时间(≤72 h),有利于提高免疫缺陷小鼠体内人红细胞产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造血干细胞 红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腺胃炎的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
13
作者 李长燕 贾东来 谷继林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73-75,共3页
鸡腺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为主要发病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发病诱因多种多样,各种品种、年龄的鸡只均具有易感性,由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显著,所以很难及时发现,后续随着病情发展,容易继发大肠杆菌、新城疫等其他疾病,死亡率大幅度增长。... 鸡腺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为主要发病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发病诱因多种多样,各种品种、年龄的鸡只均具有易感性,由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显著,所以很难及时发现,后续随着病情发展,容易继发大肠杆菌、新城疫等其他疾病,死亡率大幅度增长。本文首先分析鸡腺胃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治疗方法和综合防控,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腺胃炎 发病规律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墨天牛热激蛋白MaltHSP40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14
作者 杨华磊 李慧 +3 位作者 赵培渊 许丹雯仪 李长燕 郝德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0-940,共11页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蛀干害虫,也是我国重大林业外来入侵物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探究热激蛋白HSP40在松墨天牛抵御高温胁迫中的功能,基于松墨天牛转录组数据(GenBank...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蛀干害虫,也是我国重大林业外来入侵物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探究热激蛋白HSP40在松墨天牛抵御高温胁迫中的功能,基于松墨天牛转录组数据(GenBank登录号:PRJNA548205),通过RT-PCR技术克隆两条松墨天牛HSP40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松墨天牛HSP40系统进化树;利用RT-qPCR技术检测16日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各组织HSP40基因在不同温度与时间处理条件(35℃、37℃、40℃、42.5℃和45℃;0 h、1 h、2 h和3 h)下和高温42.5℃处理3 h后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克隆获得松墨天牛两条HSP40基因MaltHSP40-1(GenBank登录号:MW690168)和MaltHSP40-2(GenBank登录号:MW690169),其ORF长度分别为1206 bp和1059 bp,分别编码401个和35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分别约为45.24 kDa和39.25 kDa,等电点分别为6.73和9.07;两条序列中均存在含有保守的HPD基序以及DNA-J结构域;蛋白三维结构中均由N端的4个α螺旋和C端的底物结合域构成。系统进化树显示:MaltHSP40-1和MaltHSP40-2分别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AglaHSP40-1和AglaHSP40-2遗传距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高温胁迫可诱导松墨天牛HSP40基因的转录表达,雌雄成虫的MaltHSP40-1和MaltHSP40-2分别在35℃和37.5℃的条件下开始表达上调,在40℃或42.5℃时到达峰值,雄虫HSP40的相对表达量和上调倍数均高于雌虫;MaltHSP40-1及MaltHSP40-2在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42.5℃处理3 h后,MaltHSP40-1及MaltHSP40-2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精巢和卵巢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本研究表明MaltHSP40-1和MaltHSP40-2作为辅助分子伴侣,参与松墨天牛抵御高温胁迫。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热激蛋白在松墨天牛应对高温胁迫中的作用,也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松墨天牛及松材线虫病的流行成灾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高温胁迫 热激蛋白40 耐热性 辅助分子伴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相关蛋白11对染色质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扬 朱晨雁 +6 位作者 翟倩 丁丽华 叶棋浓 李长燕 詹轶群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11(THAP11)对染色质形态的影响。方法将THAP11与pRC-lac载体上lac的阻遏物融合表达于AO3-1细胞中,然后利用染色质形态检测技术检测THAP11对染色质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HAP11能使染色质更加浓缩。结论THA...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11(THAP11)对染色质形态的影响。方法将THAP11与pRC-lac载体上lac的阻遏物融合表达于AO3-1细胞中,然后利用染色质形态检测技术检测THAP11对染色质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HAP11能使染色质更加浓缩。结论THAP11可能具有转录抑制功能和作为白血病的抑癌因子,为进一步研究THAP11功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染色质 转录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3重组腺病毒促进表柔比星诱导的人成神经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卿 宋方洲 +4 位作者 易发平 卜友泉 王治东 李长燕 杨晓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0-1465,共6页
目的:构建人JNK3基因重组腺病毒,检测其对人成神经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表柔比星作为凋亡诱导剂,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pDBLeu-JNK3质粒为模板PCR扩增人JNK3基因全长,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CMV-JNK3,线性化后... 目的:构建人JNK3基因重组腺病毒,检测其对人成神经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表柔比星作为凋亡诱导剂,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pDBLeu-JNK3质粒为模板PCR扩增人JNK3基因全长,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CMV-JNK3,线性化后与骨架载体pAdEasy-1在细菌BJ5183内同源重组,在HEK293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经PCR方法鉴定后,用包装后的病毒上清感染人成神经细胞瘤SH-SY5Y细胞,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JNK3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表柔比星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核酸测序和PCR鉴定表明成功构建Ad-JNK3,终点稀释试验测定扩增的腺病毒滴度为6.5×1010pfu/ml;Ad-JNK3在SH-SY5Y细胞中表达JNK3蛋白;MTT检测结果表明Ad-JNK3可抑制SH-SY5Y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8.08%;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Ad-JNK3可明显促进表柔比星诱导的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DNA梯形条带。结论:重组腺病毒Ad-JNK3能显著抑制SH-SY5Y细胞增殖,促进表柔比星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为研究JNK3的作用机制及将其用于人成神经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重组腺病毒 表柔比星 人成神经细胞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3通过与RelA/p65相互作用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弱Bel-7402细胞的黏附能力(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强 韩卿 +9 位作者 虞东辉 唐留军 王建 王晓辉 许望翔 詹轶群 李长燕 葛常辉 于淼 杨晓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7-886,共10页
JNK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炎症、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发现转录因子p65是JNK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JNK3与p65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JNK3抑制TNFα诱导NF... JNK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炎症、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发现转录因子p65是JNK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JNK3与p65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JNK3抑制TNFα诱导NF-κB介导的转录激活.EMSA结果证明JNK3减弱NF-κB的DNA结合能力.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JNF3减少NF-κB靶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JNK3做为一个调节分子在体内发挥了抑制p65转录活性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NK3 NF-ΚB P65 细胞黏附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r-Met转化的Ba/F3稳定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术凌飞 李围 +3 位作者 詹轶群 许望翔 杨晓明 李长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51-1153,115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高通量筛选c-Met抑制剂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电转染将Tpr-Met表达载体导入Ba/F3细胞中并筛选出能够稳定表达Tpr-Met的细胞株。而后对这种稳定株的白细胞介素3(IL-3)非依赖性增殖、Tpr-Met的表达及下游通路的活化、c...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高通量筛选c-Met抑制剂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电转染将Tpr-Met表达载体导入Ba/F3细胞中并筛选出能够稳定表达Tpr-Met的细胞株。而后对这种稳定株的白细胞介素3(IL-3)非依赖性增殖、Tpr-Met的表达及下游通路的活化、c-Met抑制剂SU11274对细胞增殖和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行全面评价。通过酶标仪检测细胞MTS吸光度值判断细胞的增殖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Tpr-Met的表达及下游通路的活化、c-Met抑制剂SU11274对细胞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果:获得稳定表达Tpr-Met的Ba/F3细胞株,该细胞株呈现IL-3非依赖性生长;能够表达持续活化的Tpr-Met;下游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Er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提升;c-Met特异性抑制剂SU11274通过抑制Tpr-Met磷酸化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并抑制稳定株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Tpr-Met转化的Ba/F3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r-Met BA F3细胞 IL-3非依赖性生长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2-吲哚啉酮衍生物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恩东 张超 +3 位作者 王坤平 詹轶群 杨晓明 李长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2-吲哚啉酮衍生物(PMID)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用PMID 2,5和10μmol·L-1预处理HEK293T细胞2 h,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μg·L-1刺激8 h。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MID对TNF-α诱导的NF-κB报告... 目的探讨2-吲哚啉酮衍生物(PMID)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用PMID 2,5和10μmol·L-1预处理HEK293T细胞2 h,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μg·L-1刺激8 h。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MID对TNF-α诱导的NF-κB报告基因和ICAM启动子报告基因的影响;对照组HEK293T细胞单用TNF-α10μg·L-1处理,实验组用PMID 10μmol·L-1预处理细胞2 h,加入TNF-α10μg·L-1,分别在0,10,30,60 min后收取细胞,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MID对TNF-α诱导的IκBα降解和P65入核的影响;对照组用PMID 10μmol·L-1处理HEK293T细胞12 h,实验组用10μmol·L-1PMID处理4 h,后用TNF-α10μg·L-1刺激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MID对NF-κB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结果 TNF-α单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明显增加(P<0.01),ICAM报告基因活性增加(P<0.05)。PMID预处理细胞后再采用TNF-α刺激,与TNF-α单用组比较,PMID 2μmol·L-1时,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降低(P<0.05),ICAM报告基因活性无明显变化;PMID 5μmol·L-1时,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明显降低(P<0.01),ICAM报告基因活性降低(P<0.05);PMID 10μmol·L-1时,NF-κB,ICAM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TNF-α单用组比较,PMID预处理后再用TNF-α处理,在10,30和60 min 3个时间点,IκBα表达增高(P<0.05),细胞核中P65表达减弱(P<0.05),胞浆中的P65表达增加(P<0.05)。加入PMI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NF-κB下游靶基因IL-6和MCP的表达明显抑制(P<0.01),对IFN-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加入TNF-α刺激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6,MCP和IFN-γ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加入PMID处理后,与TNF-α单用组比较,IL-6,MCP和IFN-γ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PMID作为抗氧化剂,可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啉酮衍生物 NF-ΚB 抗氧化剂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HAP11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先红 李长燕 +4 位作者 詹轶群 王治东 许望翔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5-609,共5页
目的构建人死亡相关蛋白11(THAP1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其慢病毒表达系统。方法 PCR方法获得人THAP11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BPLV-THAP11-myc,并通过转染HEK293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以及Wes... 目的构建人死亡相关蛋白11(THAP1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其慢病毒表达系统。方法 PCR方法获得人THAP11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BPLV-THAP11-myc,并通过转染HEK293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以及Westernblot检测其表达。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与包装质粒pLP1和pLP2、包膜质粒pLP/VSVG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结果构建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该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获取的5.5×106TU/ml慢病毒滴度。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HAP11基因慢病毒载体质粒THAP11-myc-pBPLV,并建立了其慢病毒表达系统,为后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遗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