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作物系数法的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估算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武佳乐 李银坤 +3 位作者 张钟莉莉 刘美英 刘胜尧 贾丽娟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目的】基于单作物系数法估算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方法】通过2021—2022年温室秋季生菜试验,根据各生育期影响因素修正FAO-56推荐作物系数值,即生育前期根据ET0值和灌溉频率修正,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根据气象因素和株高修正,并采用... 【目的】基于单作物系数法估算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方法】通过2021—2022年温室秋季生菜试验,根据各生育期影响因素修正FAO-56推荐作物系数值,即生育前期根据ET0值和灌溉频率修正,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根据气象因素和株高修正,并采用单作物系数法对温室生菜蒸散量进行估算,以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蒸散量ETcm为标准值对蒸散量估算值ETcs进行验证。【结果】不同试验年度逐日ET0均呈逐渐降低变化趋势,介于1.18~2.44 mm/d。温室生菜作物系数修正值(Kc adj)和实测值(K_(c loc))均在生育前期最高,2 a均值分别为0.74±0.13和0.76±0.13;进入快速发育期后二者均呈降低趋势,并在生育中后期逐渐稳定在0.5~0.6。各生育阶段的Kc adj较FAO推荐值(Kc FAO)更接近实测值(K_(c loc)),Kc adj和K_(c loc)相对误差介于-6.7%~5.4%。应用修正单作物系数法估算温室秋季生菜ETcs与实测ETcm的日均值分别为1.310 mm/d和1.283 mm/d,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一致性指数(d)分别为0.975、0.176 mm/d、0.222 mm/d、0.955。【结论】修正单作物系数法能够较为准确的估算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生菜 单作物系数 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称重式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华北平原夏玉米土壤水分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银坤 梅旭荣 +2 位作者 夏旭 郝卫平 陈敏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0,共7页
为实现华北平原夏玉米的高产及水氮的高效利用,基于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氮肥(CK)、习惯施氮(CN,228kgN/hm^2)、氮肥减量(ON,152kgN/hm^2)以及氮肥减量与有机肥等氮配施(ONM,152kgN/hm^2)对夏玉米土壤贮水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 为实现华北平原夏玉米的高产及水氮的高效利用,基于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氮肥(CK)、习惯施氮(CN,228kgN/hm^2)、氮肥减量(ON,152kgN/hm^2)以及氮肥减量与有机肥等氮配施(ONM,152kgN/hm^2)对夏玉米土壤贮水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期间的0—160cm土壤贮水量受降雨和灌水的影响大,而在夏玉米拔节—成熟期生长耗水是引起土壤贮水变化的重要原因。处理ONM增加了0—160cm土壤贮水量,相比处理CN可提高8.8%~10.5%(p<0.05)。在2012夏玉米收获时,处理ONM和CN的0—40cm土壤含水量相比播前分别降低了14.5%(p<0.05)和5.7%。说明处理ONM消耗了更多的土壤水分。夏玉米的播种—苗期和拔节—抽雄期耗水量大,占到全生育期耗水量的55.1%~66.0%。相比处理CK和CN,处理ONM减少了播种—苗期的耗水,增加了拔节—成熟期的耗水,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均值也分别提高了8.9%和7.4%(p<0.05)。与处理CN相比,处理ONM的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1.8%(p<0.05)和58.9%(p<0.05)。综上所述,在华北平原高产粮区,比习惯施氮减量1/3且与有机肥等氮配施不仅具有较高的土壤贮水,且增加了夏玉米产量,显著提高了水氮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有机肥 夏玉米 土壤贮水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用量对设施栽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银坤 武雪萍 +1 位作者 武其甫 吴会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957,共9页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设施黄瓜-番茄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设常规灌溉(W1)和减量灌溉(W2)2个灌溉水平,每种灌溉水平下设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和常规施氮(N2)3个氮水平,共6个处理组合(W1N0、W1N1、W1N2、W2N0、W2N1、W2N2)。采用通气法监测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动态,分析与土壤氨挥发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设施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表层(0—10 cm)土壤铵态氮受施肥的影响波动较大,与常规施氮(N2)相比,相同灌水条件下减量施氮(N1)处理的0—10 cm土层铵态氮浓度最高值降低了25.1%30.3%(P<0.05)。减量施氮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在黄瓜季和番茄季内的氨挥发速率均值分别降低了21.1%22.8%(P<0.05)和16.5%17.9%(P<0.05)。整个黄瓜-番茄轮作周期内,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7.8 48.1 kg/hm2和1.23%1.44%。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的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及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9.3%20.0%(P<0.05)和0.85 0.92个百分点。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土壤氨挥发的重要驱动因子。与常规灌溉(W1)相比,减量灌溉(W2)条件下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损失量略有增加(P>0.05)。适宜减少氮肥及灌溉量不仅能够维持较高的蔬菜产量,而且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减量施氮处理(N1)的氮肥农学效率比常规施氮(N2)提高了95.4%146.4%;减量灌溉(W2)的灌溉水农学效率比常规灌溉(W1)提高了27.7%54.0%。【结论】通过合理的节水减氮措施可达到抑制氮肥氨挥发损失、增加产量以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的目的。在供试条件下,节水30%左右、减施氮量25%的水氮组合(W2N1)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菜地 铵态氮浓度 氨挥发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条件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银坤 梅旭荣 +4 位作者 武雪萍 郝卫平 陈敏鹏 夏旭 李昊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3-1419,共7页
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施氮处理,采用通气法研究了温室土壤施肥带与非施肥带的氨挥发特征,探讨了节水灌溉、减量施氮处理与传统水氮处理土壤氨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春季温室黄瓜土壤在氮肥基施7 d后出现氨挥发峰值,减施氮25... 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施氮处理,采用通气法研究了温室土壤施肥带与非施肥带的氨挥发特征,探讨了节水灌溉、减量施氮处理与传统水氮处理土壤氨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春季温室黄瓜土壤在氮肥基施7 d后出现氨挥发峰值,减施氮25%处理的氨挥发峰值比传统施氮处理降低18.2%~34.3%;追肥后,施肥带和非施肥带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分别在第1 d和第5 d出现,减施氮25%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相比,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12.3%~37.2%;节水灌溉处理与传统灌水处理相比,氨挥发峰值则提高3.9%~47.0%。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以及温度的升高可促进土壤的氨挥发,而土壤含水量则与氨挥发速率呈负相关。在黄瓜花期和初瓜期,施肥带的累计氨挥发量显著高于非施肥带,而初瓜期之后,施肥带与非施肥带的氨挥发无显著差异。整个黄瓜生育季的累计氨挥发量为11.4~26.6 kg.hm 2;与传统施氮和灌水处理相比,减施氮25%处理的累计氨挥发量可降低20.8%~22.2%,但节水灌溉处理的累计氨挥发量却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0~4.51%。适宜减少灌水和氮肥用量不会降低黄瓜产量,且可大幅度提高灌水和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冬春季黄瓜 灌溉 氮肥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温室黄瓜光合特征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银坤 武雪萍 +6 位作者 吴会军 武其甫 张彦才 王丽英 李若楠 蔡典雄 王小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0-1175,共6页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水氮互作对黄瓜叶片不同生育期光合特征与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各生育期黄瓜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盛瓜期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初瓜期达最高。习惯灌水条件下,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光合...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水氮互作对黄瓜叶片不同生育期光合特征与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各生育期黄瓜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盛瓜期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初瓜期达最高。习惯灌水条件下,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提高,其中以灌水7470m3·hm-2、施氮1200kg·hm-2时(W1N1200)最高,但与灌水5190m3·hm-2、施氮600kg·hm-2时(W2N600)无显著差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以减量灌水、减施氮50%处理(W2N600)为最高,是习惯水氮处理(W1N1200)的1.08倍,对照(W1N0)的1.24倍。水氮互作对黄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减量灌水30%左右、减施氮50%的处理组合(W2N600)最优,黄瓜产量最高可达17.06×104kg·hm-2。黄瓜的光合速率与产量、瓜条数、单果重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其中盛瓜期的拟合方程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互作 日光温室 黄瓜 光合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温室生菜适宜灌溉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银坤 詹保成 +3 位作者 郭文忠 梁熠 李亮 柏敏战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9,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_(p))的温室生菜适宜灌溉策略。【方法】设置5个灌溉处理:0.3E_(p)(I1)、0.5E_(p)(I2)、0.7E_(p)(I3)、0.9E_(p)(I4)和1.1E_(p)(I5),利用直径20cm的称质量式标准蒸发皿自动记录冠层水面蒸发量(E_(p))... 【目的】探究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_(p))的温室生菜适宜灌溉策略。【方法】设置5个灌溉处理:0.3E_(p)(I1)、0.5E_(p)(I2)、0.7E_(p)(I3)、0.9E_(p)(I4)和1.1E_(p)(I5),利用直径20cm的称质量式标准蒸发皿自动记录冠层水面蒸发量(E_(p)),开展了连续2茬温室生菜灌溉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溉处理对温室生菜蒸散量、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温室生菜适宜的灌溉量及其对应的蒸发皿适宜灌溉系数(K;)。【结果】试验期间,E_(p)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二茬累积水面蒸发量为96.0 mm,相比第一茬增加了33.3%;太阳辐射是影响E_(p)的重要环境因子,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第一茬和第二茬各处理的累积蒸散量波动范围分别为43.4~70.4mm和58.3~73.6 mm,累积蒸散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生菜地上部生物量随灌溉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I3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最高,相比I1处理和I5处理分别提高了17.5%~38.2%和4.2%~13.2%。适量灌溉可显著提高温室生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I1处理和I5处理相比,I3处理的产量增加了36.6%~37.3%和6.1%~23.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9%~15.2%和12.6%~61.4%。生菜产量和蒸发皿灌溉系数(K;)之间具有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1),综合2茬产量,当K;为0.77时可获得生菜产量的最高值。【结论】I3处理(即0.7E_(p))是供试条件下温室生菜的适宜灌溉处理,在以获得温室生菜高产为目标时,推荐蒸发皿灌溉系数0为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生菜 称质量式蒸渗仪 水面蒸发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水头供液施肥对温室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银坤 徐凡 +3 位作者 薛绪掌 王利春 陈菲 郭文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2-45,共4页
为探讨日光温室番茄的日蒸散量变化规律,明确日光温室番茄合理的灌溉施肥模式,基于负水头供液系统研究了常规基追肥处理(F1)、按EC值调配的施肥处理(F2)和山崎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处理(F3)对日光温室番茄日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 为探讨日光温室番茄的日蒸散量变化规律,明确日光温室番茄合理的灌溉施肥模式,基于负水头供液系统研究了常规基追肥处理(F1)、按EC值调配的施肥处理(F2)和山崎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处理(F3)对日光温室番茄日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负水头供液系统可以实现0~20 cm土壤含水率的精确控制,各处理变异系数(CV)仅为5.92%~11.9%。日光温室番茄的日蒸散量变动幅度为0.43~5.90 mm,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开花坐果期为日光温室番茄蒸散量最大的时期,日均蒸散量达3.65~3.78 mm,蒸散量可占到全生育期的60%以上。处理F3的生育期蒸散量最大,与处理F1和F2相比,分别增加了3.72%和2.09%。温室番茄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处理F3为最高,与处理F1相比,分别提高了29.0%和24.1%以及16.4%和9.84%。综合分析,采用山崎大量元素配方的施肥处理(F3)不仅增加了番茄蒸散量和产量,而且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为供试条件下最优的水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水头供液系统 日光温室 番茄 日蒸散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增碳对华北地区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
8
作者 李银坤 夏旭 +2 位作者 陈敏鹏 王利春 梅旭荣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3,共4页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相同施氮水平下单施无机氮(CO)、50%无机氮+50%有机氮配施(CI)和单施有机氮(C2)对冬小麦一夏玉米体系土壤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体系内土壤水分周年变化规律明显,可分...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相同施氮水平下单施无机氮(CO)、50%无机氮+50%有机氮配施(CI)和单施有机氮(C2)对冬小麦一夏玉米体系土壤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体系内土壤水分周年变化规律明显,可分为:土壤水分调整期、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快速失墒期和土壤水分恢复期4个阶段。相同施氮水平下增碳可提高0~i60cm土壤贮水量0.52%~0.83%和底墒8.08~16.Imm,可降低茬口水分损失1.42~4.90mm。周年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碳用量的提高而增加,与CO处理相比,C1和C2处理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12%和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氮 碳用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对日光温室番茄磷营养和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彦才 李若楠 +4 位作者 王丽英 刘孟朝 武雪萍 吴会军 李银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3-1199,共7页
采用盆栽方法进行了不同施磷(P_2O_5)水平下,日光温室番茄产量、不同生育期番茄磷素分配、干质积累、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酶活性研究,并确定了适宜番茄生长的最佳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及... 采用盆栽方法进行了不同施磷(P_2O_5)水平下,日光温室番茄产量、不同生育期番茄磷素分配、干质积累、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酶活性研究,并确定了适宜番茄生长的最佳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番茄各组织含磷量相应增加;当施用P_2O_5达到0.53 g/kg(处理5),土壤速效磷含量在60~77 mg/kg时,较适宜番茄生长,番茄产量和单果重达最高,根系和茎叶干物质积累也达到最好水平。当施磷量超过0.53 g/kg时,造成土壤和植株磷累积过高,易引起土壤盐害,降低土壤酶活性,从而降低干物质积累和番茄产量,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番茄 产量 磷营养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武其甫 武雪萍 +7 位作者 李银坤 吴会军 闫鹏 张彦才 李若楠 王丽英 王小彬 蔡典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2-948,共7页
为研究保护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于2009年8~12月,在河北辛集不施氮(N0)、当地习惯施氮(N900)及减量施氮(N675)处理下的秋冬季番茄保护地土壤上使用静态箱采集、气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测定了土壤N2O排放通量。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为研究保护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于2009年8~12月,在河北辛集不施氮(N0)、当地习惯施氮(N900)及减量施氮(N675)处理下的秋冬季番茄保护地土壤上使用静态箱采集、气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测定了土壤N2O排放通量。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灌溉施肥后,各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溉施肥后7 d内是施氮处理土壤N2O主要排放期,其排放量占当季总排放量的55.9%~59.8%;高峰值一般出现在第3~5 d,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对硝化、反硝化作用都较适宜。8~10月份由于温度较高,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较冷的11~12月。8~10月份施氮是影响保护地土壤N2O排放的主导因素,减少施氮量显著降低了N2O排放量;之后温度是主导因素,此时N2O排放量受追施氮量的影响较小。经估算,保护地秋冬季番茄不同施氮处理N2O总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N900(N 5.304 kg/hm2)〉N675(N 3.616 kg/hm2)〉N0(N 0.563 kg/hm2),差异显著,N675比N900处理降低了31.8%的N2O排放量;N675和N900处理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0.45和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保护地菜地土壤 氮肥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闫鹏 武雪萍 +8 位作者 华珞 武其甫 李银坤 吴会军 王小彬 蔡典雄 张彦才 李若楠 王丽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5-653,共9页
于2010年3~7月,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农场研究了不同水氮用量对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不同生育阶段灌水量使黄瓜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7%~22.1%,不仅可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用水... 于2010年3~7月,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农场研究了不同水氮用量对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不同生育阶段灌水量使黄瓜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7%~22.1%,不仅可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用水量30%。不同处理中以节水灌溉+习惯施氮处理(W2N1)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习惯灌水+减量施氮处理(W1N2)最低。全生育期内,土体95 cm深度硝态氮淋失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以初瓜期和盛瓜期相关性系数最高。与农民习惯水氮处理(W1N1)相比,节水减氮处理(W2N2)在节水30%减施氮25%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量,整个生育期降低淋失量35.0%。3年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节水减氮处理(W2N2)与习惯水氮处理(W1N1)间黄瓜产量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河北省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目前农民习惯施氮和灌水量有很大的节水节肥空间,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需肥量和土壤含水量来合理分配水、氮可取得明显的节水节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黄瓜 硝态氮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昊儒 梅旭荣 +3 位作者 郝卫平 夏旭 刘琪 李银坤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4,98,共4页
在山东试验区,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传统沟灌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常规施肥3种处理对土壤水分布规律、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试验区夏玉米季滴灌与常规沟灌相比,60~160cm... 在山东试验区,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传统沟灌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常规施肥3种处理对土壤水分布规律、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试验区夏玉米季滴灌与常规沟灌相比,60~1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充分满足夏玉米开花期、蜡熟期深层根系吸收水分,而水肥一体化处理较之滴灌常规施肥呈现了夏玉米各项生长指标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特点,更好的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节水高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孟津冬小麦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志伟 武雪萍 +6 位作者 华珞 蔡典雄 逄焕成 吴会军 姜涛 郑妍 李银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4-991,共8页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6年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7...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6年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7571~10965kg·hm-2,平均9209kg·hm-2,此值可作为当地补灌区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光温水生产潜力为3957~7450kg·hm-2,平均5510kg·hm-2,仅占光温生产潜力的59.8%,此值可作为雨养冬小麦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降水量为226.29mm,不及需水量的一半,平均水分亏缺量占生育期降水量比例高达72.5%,平均水分满足率为66.4%,生育期水分亏缺成为影响洛阳孟津地区旱作冬小麦生产发展的首要障碍。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降雨年型冬小麦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变幅较大,波动范围为12.06~22.94kg·hm-2·mm-1,46年均值为16.94kg·hm-2·mm-1。近8年旱作冬小麦现实水分利用效率仅占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58.5%,平均光温水生产潜力开发度为60.5%。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冬小麦节水潜力较大,采用合理的节水农业措施,加强农田建设,改善地力,增强土壤储水蓄水能力,高效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今后提高冬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模型 冬小麦 生产潜力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 现实水分利用效率 开发度 洛阳孟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自动管理对叶用莴苣生长及灌溉水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友丽 赵倩 +3 位作者 代艳侠 李银坤 曾烨 郭文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50,共7页
采用水肥一体化装备进行水肥自动管理有利于实现节水节肥和增产提效,是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方向。本试验基于自主研发的AWF型水肥一体化装备,进行水肥自动管理,并以常规管理为对照,测定叶用莴苣的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产量... 采用水肥一体化装备进行水肥自动管理有利于实现节水节肥和增产提效,是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方向。本试验基于自主研发的AWF型水肥一体化装备,进行水肥自动管理,并以常规管理为对照,测定叶用莴苣的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统计灌溉量,计算成本和效益,分析使用AWF型水肥一体化装备自动灌溉施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自动管理下3茬叶用莴苣的产量分别为2 593.85、1 168.80、1 900.00 kg·(667 m^2)^(-1),比常规管理分别增产25.00%、54.75%、11.76%;灌溉总量分别减少了23.84%、21.71%、28.91%;灌溉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64.13%、97.65%、57.24%。成本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使用AWF型水肥一体化装备,年收益可提高2 850元·(667 m^2)^(-1),增产、节水和增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自动管理 水肥一体化装备 节水灌溉 灌溉水生产效率 叶用莴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温室茄子蒸腾规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湛 李银坤 +1 位作者 郭文忠 韩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0,共5页
以茄子为试验对象,以直径20cm标准蒸发皿蒸发量为灌溉依据,通过设置I1(Kcp:0.6)、I2(Kcp2:0.8)和I3(Kcp3:1.0)3种灌水水平,借助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灌水量下温室秋茬茄子的蒸腾规律、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灌... 以茄子为试验对象,以直径20cm标准蒸发皿蒸发量为灌溉依据,通过设置I1(Kcp:0.6)、I2(Kcp2:0.8)和I3(Kcp3:1.0)3种灌水水平,借助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灌水量下温室秋茬茄子的蒸腾规律、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在各生育期的典型日蒸腾强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12∶00-13∶00出现。增加灌水量提高了日蒸腾强度的峰值,与处理I1相比,处理I2和I3在开花结果期的日蒸腾耗水强度的峰值分别增加了40.0%和55.0%。温室秋茬茄子在开花结果期的蒸腾量最高,为35.3~49.9mm,可占总蒸腾量的38.7%~42.0%,其次为结果盛期,而结果末期的累积蒸腾量最低。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到温室茄子日蒸腾量(P<0.01),其中日蒸腾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性最高,而与日均温度的相关性较低。温室茄子的全生育期蒸腾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升高,相比处理I1,处理I2和I3的总蒸腾量分别增加了24.9%和53.2%。增加灌水量能够提高温室茄子产量,但处理I2的产量相比处理I3并无显著差异,且比处理I1显著增加了44.7%。处理I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5.5kg/m^3,相比处理I1与I3分别增加了16.0%与13.3%。综合考虑温室茄子蒸腾耗水强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处理I2(Kcp2:0.8)在比处理I3减少20%灌水量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供试条件下较优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温室茄子 蒸腾强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旧溪大桥连续刚构梁合龙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银坤 薛继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8-52,共5页
介绍喜旧溪大桥连续刚构合龙梁段施工技术特点。
关键词 连续刚构梁 合龙 铁路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氮质量浓度对水培生菜营养液消耗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利春 郭文忠 +3 位作者 李友丽 宁松瑞 李银坤 魏晓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明供氮质量浓度对封闭式水培生菜营养液消耗量的影响规律,构建考虑供氮质量浓度及气象信息的水培生菜营养液消耗量模型。【方法】以“富兰德里”奶油生菜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营养液供氮质量浓度(12.25、24.5、49、98、196 mg/L... 【目的】探明供氮质量浓度对封闭式水培生菜营养液消耗量的影响规律,构建考虑供氮质量浓度及气象信息的水培生菜营养液消耗量模型。【方法】以“富兰德里”奶油生菜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营养液供氮质量浓度(12.25、24.5、49、98、196 mg/L)处理,开展了2茬水培试验,测定了温室内气象信息、生菜的叶面积指数(LAI)和营养液累积消耗量。【结果】水培生菜的营养液累积消耗量和LAI均随着供氮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菜LAI与营养液供氮质量浓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建立了考虑营养液供氮质量浓度影响的生菜LAI变化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营养液不同供氮质量浓度处理的生菜LAI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考虑营养液供氮质量浓度及气象信息的水培生菜营养液消耗量模型。【结论】利用构建的营养液消耗量模型对不同供氮质量浓度处理的水培生菜营养液消耗量进行模拟,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 营养液消耗量 叶面积指数 营养液供氮质量浓度 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宜丽宏 王丽 +8 位作者 张孟妮 毛平平 党建友 吴会军 李银坤 张永清 张晶 裴雪霞 武雪萍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9,共6页
为了确定山西省晋南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微喷灌(MSI)、滴灌(SDI)和传统漫灌(CK)3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生长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其中SDI处理和MSI处理生育... 为了确定山西省晋南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微喷灌(MSI)、滴灌(SDI)和传统漫灌(CK)3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生长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其中SDI处理和MSI处理生育期灌水3次,分别为越冬期(12月9日)、拔节期(4月1日)、灌浆期(5月20日),每次灌水量为600 m^3/hm^2;CK按当地灌水习惯,于越冬期和拔节期灌水,每次灌水量为2 250 m^3/hm^2。结果表明,各处理越冬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没有明显差异,灌浆期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表现为SDI处理>MSI处理>CK,MSI处理、SDI处理灌浆期灌水,可满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与CK相比,SDI处理与MSI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总茎数、促进群体生长,显著增加冬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因而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与CK相比,MSI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16.54%、5.21%,SDI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9.10%、11.78%,MSI、SDI处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2.79%、3.35%;同时,SDI处理与MSI处理冬小麦生育期的耗水总量分别减少43.88%和41.6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3.15%和77.09%。因此,在山西临汾盆地采用微喷与滴灌可以取得明显的节水高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方式 生长发育 水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氮素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湛 李银坤 +3 位作者 徐志刚 郭文忠 马丽 杨子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5-842,共8页
生物质炭因其具有的特殊理化性质施入到农田中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及促进作物生长,已经成为农业减排和土壤微生态系统生物氮素地球化学循环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质炭作为土壤的外来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土壤氮素的周转过程中... 生物质炭因其具有的特殊理化性质施入到农田中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及促进作物生长,已经成为农业减排和土壤微生态系统生物氮素地球化学循环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质炭作为土壤的外来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土壤氮素的周转过程中,进而对土壤中氮素的存在状态和供应能力等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后,氮素循环的变化及响应机制,重点分析了生物质炭施入农田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后由土壤微生物驱动的固氮反应、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及反硝化反应等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响应及相关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生物质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氮素循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宜 李银坤 +3 位作者 陶虹蓉 郭文忠 李海平 李灵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1,共4页
以"京秀"西瓜为试材,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旨在为温室秋茬西瓜精准灌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礼品西瓜全生育期蒸散量为114.79 mm,日均蒸散量为1.11 mm/d。礼品西瓜的需水规... 以"京秀"西瓜为试材,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旨在为温室秋茬西瓜精准灌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礼品西瓜全生育期蒸散量为114.79 mm,日均蒸散量为1.11 mm/d。礼品西瓜的需水规律表现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规律。其中:苗期、伸蔓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日蒸散强度分别为:1.04、1.20、1.34、1.08、0.81 mm/d。环境因子显著影响秋茬礼品西瓜的蒸散量变化,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饱和差、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均与西瓜日蒸散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813、0.777、0.742、0.618、0.434和0.290。而相对湿度与西瓜日蒸散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17。建立了基于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秋茬礼品西瓜日蒸散量经验模型,经检验R2达0.706,可对秋茬礼品西瓜的日蒸散量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渗仪 温室 礼品西瓜 蒸散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