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Bohr速度129Xeq+离子入射Ta靶发射近红外光谱线
1
作者 王益军 张颖 +9 位作者 张小安 周贤明 梅策香 梁昌慧 曾利霞 李耀宗 柳钰 向前兰 孟惠 张艳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1,共8页
用动能一定的高电荷态^(129)Xe^(q+)(17≤q≤27)离子,分别入射洁净的Ta靶表面,测量中性化的激发态Xe原子从组态5p^(5)(^(2)P°_(3/2))nl退激到组态5p^(5)(^(2)P°_(3/2))ml’过程中辐射的近红外光谱线.实验结果表明:多激发态的... 用动能一定的高电荷态^(129)Xe^(q+)(17≤q≤27)离子,分别入射洁净的Ta靶表面,测量中性化的激发态Xe原子从组态5p^(5)(^(2)P°_(3/2))nl退激到组态5p^(5)(^(2)P°_(3/2))ml’过程中辐射的近红外光谱线.实验结果表明:多激发态的空心原子退激发射其特征光谱线,部分典型的跃迁按照阶梯方式退激.Xe原子发射的谱线的单粒子荧光产额和激发的Ta原子发射谱线的单粒子荧光产额随入射离子电荷态的增加而增加,其增加的趋势与入射离子携带的势能随电荷态增加的趋势一致.证明在近Bohr速度的能区,经典过垒模型是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尔速度 高电荷态离子 经典过垒模型 近红外光谱线 空心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气阀阀盘结构对密封锥面微滑移的影响
2
作者 朱峰 李耀宗 刘梦雨 《柴油机》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针对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气阀密封锥面因微滑移带来的磨损下陷问题,建立气阀-阀座密封锥面微滑移仿真模型,并通过平台试验验证其仿真精度,探索密封锥面角度、阀盘厚度和颈部圆角对密封锥面微滑移幅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封面锥角对锥... 针对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气阀密封锥面因微滑移带来的磨损下陷问题,建立气阀-阀座密封锥面微滑移仿真模型,并通过平台试验验证其仿真精度,探索密封锥面角度、阀盘厚度和颈部圆角对密封锥面微滑移幅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封面锥角对锥面滑移幅值的影响最大,滑移量随密封面锥角增大而显著增大;阀盘厚度对微滑移的影响次之,滑移量随阀盘厚度增大而减小;颈部圆角对锥面微滑移的影响最小,在一定范围内滑移量随颈部圆角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阀 磨损下陷 微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MeV的Xe^(30+)入射Au靶引起XeL、M壳层电子的多重激发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1 位作者 梁昌慧 赵永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9,共5页
探测了7.0MeV动能的129 Xe30+离子入射Au靶激发的Xe L-X射线谱.研究了Xe L、M壳层空穴的形成机制及Xe的M、N、O壳层伴存空穴对L-X射线能量与半高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大量伴线的产生,Xe的Lα、Lβ、Lβ2,15、Lγ1-X射线峰中心能量与... 探测了7.0MeV动能的129 Xe30+离子入射Au靶激发的Xe L-X射线谱.研究了Xe L、M壳层空穴的形成机制及Xe的M、N、O壳层伴存空穴对L-X射线能量与半高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大量伴线的产生,Xe的Lα、Lβ、Lβ2,15、Lγ1-X射线峰中心能量与无伴线的文献数据相比变大,峰的半高宽相对探测器的分辨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动能 空穴 X射线能量 多重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26+)入射Au靶离子L壳层空穴的产生与退激辐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3 位作者 马晴 马峰全 梁昌慧 赵永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两体碰撞过程的能量与角动量守恒,推导出Xe26+离子与Au原子碰撞过程,单离子的L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动能的理论关系.实验测定了动能2.4-3.6Me V的Xe26+离子入射Au靶,产生的Xe的L-X射线谱,获得了射线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的实验关系.结... 基于两体碰撞过程的能量与角动量守恒,推导出Xe26+离子与Au原子碰撞过程,单离子的L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动能的理论关系.实验测定了动能2.4-3.6Me V的Xe26+离子入射Au靶,产生的Xe的L-X射线谱,获得了射线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的实验关系.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产生Xe L壳层空穴的同时,产生了一定数目的 M壳层空穴,导致L壳层空穴平均荧光产额显著变大,在实验能量范围,空穴产额的理论值与射线产额的实验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动能 空穴产额 荧光产额 X射线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9)Xe^(20+)入射Au表面X射线产额与离子动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9 位作者 梁昌慧 赵永涛 程锐 周贤明 王兴 雷瑜 孙渊博 徐戈 李锦玉 肖国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801,共7页
报道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kV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上,用2.4~6.0MeV动能的高电荷态离子^(129)Xe^(20+)轰击Au表面,探测X射线谱的实验结果.当离子动能较大时,相互作用不仅激发出了Au的M—X射线,还激发出了Xe的L—X射线,... 报道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kV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上,用2.4~6.0MeV动能的高电荷态离子^(129)Xe^(20+)轰击Au表面,探测X射线谱的实验结果.当离子动能较大时,相互作用不仅激发出了Au的M—X射线,还激发出了Xe的L—X射线,且X射线产额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对碰撞导致X射线产生的微观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X射线 离子动能 单离子X射线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耀宗 王锐 张灿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253-255,共3页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反应原料,采用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酰水杨酸,考察了超强酸的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5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min,水杨酸...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反应原料,采用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酰水杨酸,考察了超强酸的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5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min,水杨酸与乙酸酐摩尔比为1:2.0,催化剂用量为0.8g时,乙酰水杨酸收率可达82.4%。重复使用6次仍具有良好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乙酰水杨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耀宗 《都市快轨交通》 2005年第4期83-85,共3页
以亲身经历回顾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40年的坎坷发展历程,通过实例总结有关规划与规模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中国 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 规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轨道交通规划 反思 发展历程 良性发展 交通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核体积和质量效应对较轻元素及同位素类氢离子能级的修正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类氢离子电子束缚能一级相对论修正的基础上,计算了原子核的体积效应及质量效应对较轻元素及同位素类氢离子能级的修正量,结果显示,原子核的体积及质量效应不仅导致同位异核氢及类氢离子精细结构能级出现分裂,还会导致类氢离子精细结... 在类氢离子电子束缚能一级相对论修正的基础上,计算了原子核的体积效应及质量效应对较轻元素及同位素类氢离子能级的修正量,结果显示,原子核的体积及质量效应不仅导致同位异核氢及类氢离子精细结构能级出现分裂,还会导致类氢离子精细结构能级的简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相对论修正 核体积修正 核质量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屏蔽法计算较轻元素原子的高次电离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考虑到离子的相对论效应,依据屏蔽方法,给出了原子第2、1壳层电子电离能的一种表达式.依据较轻元素原子低次(小于13)电离能实验数据,总结出原子(离子)电离第2、1壳层不同电子态电子时,相应的屏蔽系数与电子态及原子序数的函数关系,根据... 考虑到离子的相对论效应,依据屏蔽方法,给出了原子第2、1壳层电子电离能的一种表达式.依据较轻元素原子低次(小于13)电离能实验数据,总结出原子(离子)电离第2、1壳层不同电子态电子时,相应的屏蔽系数与电子态及原子序数的函数关系,根据该函数关系,可求出相应原子的高次电离电子的屏蔽系数.计算了原子序数13至23的元素高电荷态离子基态电离能,计算结果与文献可提供的实验数据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屏蔽系数 电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氢离子电离能的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2,47,共4页
在类氢离子电子束缚能一级相对论及电子自旋-轨道作用修正的基础上,考虑到原子核的质量效应及体积效应,计算了类氢离子的电离能,计算结果与文献提供的实验数据相符合,弥补了其他方法的不足.
关键词 相对论效应 质量效应 体积效应 电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车辆动力舱温度场及红外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耀宗 任登凤 韩玉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高原环境下,发动机、冷却系统等部件的运行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对动力舱室热环境产生影响,给目标的红外特性预测带来困难。对高原环境下动力舱及内部柴油机的运行状况进行仿真,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一维传热模型,对柴油机在西藏贡觉县运... 高原环境下,发动机、冷却系统等部件的运行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对动力舱室热环境产生影响,给目标的红外特性预测带来困难。对高原环境下动力舱及内部柴油机的运行状况进行仿真,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一维传热模型,对柴油机在西藏贡觉县运行时的状况进行模拟,并将结果与高原环境下三维目标温度场模型进行耦合,获得动力舱的三维温度场分布情况。基于此建立目标红外辐射特征模型,对动力舱的辐射特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平原地区,高原地区柴油机的燃烧状况较差,功率及扭矩分别降低160 kW和782 N·m,有效燃油消耗率增大46 g/(kW·h);动力舱室表面温度有不同程度降低;排烟及周围部位的温度场及红外特征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发动机 GT-POWER 温度场 红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Al表面等离子体温度的发射谱诊断
12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3 位作者 梁昌慧 周贤明 曾利霞 梅策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1,共8页
探测了脉冲能量0.3 J波长1064 nm的纳秒激光聚焦Al表面诱导的等离子体200-900 nm范围的发射谱.分析了线状谱的基本规律,根据谱线的强度,考虑到光谱仪与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的探测效率,通过线性拟合给出了等离子体... 探测了脉冲能量0.3 J波长1064 nm的纳秒激光聚焦Al表面诱导的等离子体200-900 nm范围的发射谱.分析了线状谱的基本规律,根据谱线的强度,考虑到光谱仪与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的探测效率,通过线性拟合给出了等离子体中AlⅠ、AlⅡ、NⅠ、OⅠ粒子的激发温度.根据谱线的半高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进而计算了等离子中AlⅠ的电离温度.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状态快速演化过程中,不同粒子的电离、激发与退激存在较大差异,AlⅡ、AlⅠ相对于NⅠ、OⅠ有较高的激发温度,并且等离子体中AlⅠ的电离温度高于所有粒子的激发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线状发射谱 激发温度 电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单体泵供油的重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开发
13
作者 李耀宗 强永平 +2 位作者 蔡忠周 李云广 徐春龙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2,共4页
采用单体泵供油系统改善喷油特性提高性能是重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在现有机型基础上,开发基于单体泵供油的柴油机燃烧系统,通过燃烧系统经验匹配计算,确定了转速、最高燃烧压力、活塞平均速度、进气压力、进气温度以及... 采用单体泵供油系统改善喷油特性提高性能是重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在现有机型基础上,开发基于单体泵供油的柴油机燃烧系统,通过燃烧系统经验匹配计算,确定了转速、最高燃烧压力、活塞平均速度、进气压力、进气温度以及喷孔方案等参数范围;经过一维性能计算分析,参数选取合理,性能满足指标要求;三维缸内过程仿真分析了两种喷孔方案的喷雾特性、燃烧反应率、放热率等的差异;最后试验验证了燃烧系统匹配是合理的,性能指标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单体泵 燃烧系统 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荷态离子^(129)Xe^(29+)与不同金属表面作用产生的X射线谱
14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1 位作者 梁昌慧 肖国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782,共6页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129~Xe^29+入射金属Au、M0、Be表面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入射离子的动能相同时,Au的M_α1-X射线产额比Mo的L_α1-X、L_α2-X、L_β1-X射线总产额高,特征X射线的产额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129~Xe^29+入射金属Au、M0、Be表面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入射离子的动能相同时,Au的M_α1-X射线产额比Mo的L_α1-X、L_α2-X、L_β1-X射线总产额高,特征X射线的产额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动能的Xe^29+入射金属Au、Mo、Be表面均未产生Xe的特征X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X射线 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在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李耀宗 张士祥 +1 位作者 郭天君 崔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并对比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方式在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46例行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A组及B组,每组23例。A组采用经腹膜后入路方式开展手术,B组采用经腹腔入路方式实施手术。... 目的分析并对比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方式在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46例行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A组及B组,每组23例。A组采用经腹膜后入路方式开展手术,B组采用经腹腔入路方式实施手术。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操作舒适度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病理诊断,46例患者均为肾上腺腺瘤,对两组患者开展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手术效果满意。两组术后无输血治疗情况,仅B组术中1例出现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转为开放手术。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5±0.56)d、住院时间(3.53±0.23)d短于B组的(4.63±0.89)、(6.75±0.5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操作舒适度评分(5.32±0.56)分、术后疼痛评分(4.01±0.12)分均低于B组的(8.34±1.03)、(6.67±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在开展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时,经腹膜后与经腹腔两种入路方式,均可发挥显著效果,但是经腹膜后入路方式能够提高术中操作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感,同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对保证手术操作安全具有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 经腹膜后入路 经腹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李耀宗 张士祥 郭天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5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为其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为其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这14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min^15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56.65±12.35)min。在这143例患者中,仅接受一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29例,其中结石被成功清除的患者有112例,结石的清除率为86.8%;接受一期手术后择期进行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4例,其中结石被成功清除的患者有12例,二期手术对结石的清除率为85.7%。手术后,出现高热症状的患者有9例,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有2例,发生肾动脉肿瘤出血的患者有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4%。结论: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提高结石的清除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复杂性肾结石 结石清除率 并发症 效果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燃式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
17
作者 何旭 丁昊宇 +3 位作者 李耀宗 符璐鑫 李海鹰 许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2S-OPCP)发动机是一种新型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凸轮转盘机构替代了传统发动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转盘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发动机两侧的凸轮转盘存在相对转角,通过改变凸...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2S-OPCP)发动机是一种新型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凸轮转盘机构替代了传统发动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转盘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发动机两侧的凸轮转盘存在相对转角,通过改变凸轮相对转角θ可以改变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及换气正时,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根据转盘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搭建了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并使用试验数据对模型的缸内压力曲线进行了标定.随着θ改变,发动机的扫气过程及性能表现都会发生变化.当θ在0°~10°内变化时,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有所改善,给气比在θ=7°时最高,提升了3.5%.同时,在θ达到4°后,指示燃油消耗率(ISFC)开始逐渐增加,ISFC最高增加了3.5%(θ=10°);而平均有效压力(IMEP)最高增加了3.3%(θ=4°),之后随着θ的上升,IMEP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发动机 压燃 压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多界面系统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18
作者 李耀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31-133,共3页
根据多界面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用自由能判据分析了自发的等温沾湿、湿润、铺展、毛细现象的不可逆性。
关键词 多界面系统 润湿现象 毛细现象 自由能 不可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羽肉鸡铜铁锰锌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基双 刘汉林 +10 位作者 梁琳 韩卫强 郭吉余 丁发源 阳会军 陈颖俊 郑兴隆 李耀宗 谭巨添 黄英林 区显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肉鸡 黄羽肉鸡 矿物元素 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流量系数与涡流比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子玉 李玉峰 +3 位作者 姜莉 李耀宗 尹艳君 王雷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3,99,共6页
通过对14组功率密度为40~60kW/L的柴油机进气道进行稳流气道试验,并采用数据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与流量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涡流比,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流量... 通过对14组功率密度为40~60kW/L的柴油机进气道进行稳流气道试验,并采用数据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与流量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涡流比,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比常规柴油机的明显偏低,而且偏差会随着涡流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在中低涡流情况下(涡流比〈1.5),降低的幅度大于3%;而当涡流比增加到2.0以上时,差距减小到1.8%以内。并通过对最大气门升程下的气道性能参数进行修正,获得了计算气道性能评价参数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 进气道 涡流比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