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姜自动收获装置的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建伟 梁惠萍 +1 位作者 李九余 李玉寒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在对生姜收获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松土、夹拾、裁剪、抖土功能于一体的生姜自动收获方法。首先进行了收获装置的总体设计,并以四杆机构及其演化机构完成了各执行机构的结构和传动设计,通过对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得出了松土... 在对生姜收获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松土、夹拾、裁剪、抖土功能于一体的生姜自动收获方法。首先进行了收获装置的总体设计,并以四杆机构及其演化机构完成了各执行机构的结构和传动设计,通过对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得出了松土铲的运动轨迹方程、裁剪刀的最大张角和抖土筛子的极位夹角。本装置的设计将为生姜自动收获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自动收获 机构设计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液压胀形试验及遗传算法构建薄壁管动态塑性本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玉寒 徐波 刘建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了准确构建冲击液压胀形真实环境下金属薄壁管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构建薄壁管本构关系的方法。首先,通过对冲击液压成形中金属薄壁管应力应变状态的分析,确定了薄壁管塑性本构模型及力学关系;然后,在冲击液压... 为了准确构建冲击液压胀形真实环境下金属薄壁管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构建薄壁管本构关系的方法。首先,通过对冲击液压成形中金属薄壁管应力应变状态的分析,确定了薄壁管塑性本构模型及力学关系;然后,在冲击液压胀形试验过程中,基于三维数字散斑相关法实时在线获取薄壁管胀形区塑性变形参数;接着根据试验变形数据,利用遗传算法确定了薄壁管的塑性本构关系;最后,将运用遗传算法和一般线性回归法确定的薄壁管材料参数分别用于DYNAFORM和ANSYS Workbench联合仿真,并将模拟得到的管材胀形轮廓曲线、最大胀形高度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用遗传算法获得的各项结果的偏差均最小,故基于遗传算法能更准确地预测薄壁管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液压胀形 遗传算法 动态塑性本构关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双金属薄壁管内压力与型腔体积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伟 孙昌迎 +2 位作者 李玉寒 姚馨淇 范祥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6-1152,共7页
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是在液压胀形与冲压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成形技术。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的双金属薄壁管成形所需内压力源自于管坯型腔体积的压缩,其大小随液体体积压缩量变化而变化,为此提出了基于冲击液压载荷作... 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是在液压胀形与冲压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成形技术。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的双金属薄壁管成形所需内压力源自于管坯型腔体积的压缩,其大小随液体体积压缩量变化而变化,为此提出了基于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双金属薄壁管的内压力形成机理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的成形原理;然后,通过对内外管轴向冲击液压预成形与径向冲击液压成形过程中内压力形成的理论分析,构建了管坯型腔内压力与体积变化之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模拟技术获得了内外管轴向冲击液压预成形与径向冲击液压成形过程的内压力,通过有限元模拟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模型误差优化了内压力数学模型,为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薄壁管 冲击液压成形 液压胀形 内压力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反光环清洗机器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玉频 李玉寒 +1 位作者 首照宇 赵晖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5-29,共5页
为解决隧道反光环清洗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隧道反光环自动清洗机器人。分别对机器人主框架、行走装置、清洗装置和智能检测系统等部分进行了规划与设计,确定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主框架进行静力学分析。... 为解决隧道反光环清洗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隧道反光环自动清洗机器人。分别对机器人主框架、行走装置、清洗装置和智能检测系统等部分进行了规划与设计,确定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主框架进行静力学分析。机器人样机真实隧道环境实验结果表明:该隧道反光环清洗机器人结构与控制设计合理,工作状况良好,在不影响隧道正常通车的情况下完成了反光环的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反光环清洗机器人 自主行走 智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技术的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思 黎清宁 +2 位作者 李玉寒 黄明毅 付书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69-72,共4页
以提升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缺陷检测水平为目标,设计基于超声技术的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缺陷检测方法。选取PXUT-395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作为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的超声检测装置,设置超声检测装置的超声波探头型号为Olympus V382-SU,采集船... 以提升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缺陷检测水平为目标,设计基于超声技术的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缺陷检测方法。选取PXUT-395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作为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的超声检测装置,设置超声检测装置的超声波探头型号为Olympus V382-SU,采集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的超声波信号;利用WVD变换方法处理超声检测装置采集的超声波信号,提取3D打印材料超声波信号的时域特征。选取极限学习机作为缺陷检测方法,设置所提取的超声波时域特征作为极限学习机的输入,输出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缺陷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检测船用零件3D打印材料的裂纹、气泡缺陷,缺陷检测误差在1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技术 船用零件 3D打印材料 缺陷检测方法 WVD变换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补料对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成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昌迎 刘建伟 李玉寒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75-179,共5页
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是在液压胀形与冲压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成形技术。为了获取更好的成形质量,在液压预成形与冲击液压成形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液压预成形的加载路径实现双金属薄壁管成形。介绍双金属薄壁管冲... 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技术是在液压胀形与冲压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成形技术。为了获取更好的成形质量,在液压预成形与冲击液压成形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液压预成形的加载路径实现双金属薄壁管成形。介绍双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成形原理及内管轴向补料方案;利用Dynaform有限元分析内管轴向补料距离对双金属薄壁管壁厚分布的影响,获得轴向补料距离对双金属薄壁管成形规律;同时,分析内管轴向补料距离对管材中截面的对角线长度变化影响规律,从而获得内管轴向补料距离对双金属薄壁管填充性的影响。通过液压预成形阶段加载路径的研究,探明了轴向补料对双金属薄壁管成形规律的影响,为冲击液压载荷作用下的双金属薄壁管成形提供理论与应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液压胀形 双金属薄壁管 轴向补料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船舶水线面视觉图像准确检测系统
7
作者 钟思 李玉寒 +3 位作者 罗笑南 唐宁 黄明毅 付书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为了保障航道及港口附近的海上交通安全,必须对航道或港口的大型船舶进行吃水线采集,一方面监测舰船的吃水深度,防止船舶出现搁浅等事故;另一方面监测港口和航道的使用状态,合理应对水位变化。目前最常用的大型船舶水线面检测方法为人... 为了保障航道及港口附近的海上交通安全,必须对航道或港口的大型船舶进行吃水线采集,一方面监测舰船的吃水深度,防止船舶出现搁浅等事故;另一方面监测港口和航道的使用状态,合理应对水位变化。目前最常用的大型船舶水线面检测方法为人工水尺检测,效率低、精度差。本文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大型船舶的水线面图像准确检测系统,从系统的基本构成、水线图像的采集、图像校正、图像分割以及软件程序开发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线检测 图像分割 软件程序 灰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