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囊泡生物学特性分析与免疫效果评价
1
作者 高洁 李晓成 +3 位作者 穆杨 张慧 魏荣 李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8-2175,共8页
旨在探究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利用超高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取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V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旨在探究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利用超高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取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V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观察OMVs的形态及大小,采用SDS-PAGE、LC-MS/MS分析OMVs主要蛋白,以蛋白定量试剂测定其蛋白浓度以及鲎试剂法测定其内毒素含量,然后以新西兰白兔为动物模型,开展免疫保护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Vs呈完整规则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108.3 nm,其中的蛋白质主要集中在33、40、53 ku处,内毒素含量为3.31×10^(6) EU·mL^(-1),用制备的OMVs以50μg·只^(-1)免疫新西兰白兔2次后,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可达1∶405 600,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和IL-4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对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攻击的保护效率为75%。综上表明,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囊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有作为候选疫苗的潜质,本研究为外膜囊泡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外膜囊泡 生物学特性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贝氏体钢SDP1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晓成 郑亚风 吴晓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2,共7页
采用热膨胀仪测量了150μm和20μm大小两种晶粒尺寸的SDP1贝氏体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热力学计算及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晶粒尺寸对相变过程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晶粒材料在低冷速相变过... 采用热膨胀仪测量了150μm和20μm大小两种晶粒尺寸的SDP1贝氏体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热力学计算及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晶粒尺寸对相变过程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晶粒材料在低冷速相变过程中出现了片状珠光体,最低硬度为305HV,贝氏体转变对应冷速区间较小;大晶粒材料在各冷却条件下无珠光体产生,且贝氏体转变区较大,最低硬度为423HV。150μm和20μm晶粒材料的贝氏体相变激活能分别为124kJ·mol^(-1)和134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晶粒尺寸 相变 贝氏体 CC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成 孟宪平 费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21-24,69,共5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DWI联合血...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24例直肠癌患者中,T_(1)期16例、T_(2)期14例、T_(3)期46例、T_(4)期48例;N_(0)期54例、N_(1)期40例、N_(2)期30例。T_(4)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T_(1)、T_(2)、T_(3)期,T_(3)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T_(1)、T_(2)期,T_(2)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T_(1)期(P<0.05)。N_(2)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N_(0)、N_(1)期,N_(1)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N_(0)期(P<0.05)。血清CYFRA211诊断直肠癌术前T_(1)、T_(2)、T_(3)、T_(4)、N_(0)、N_(1)、N_(2)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744、0.805、0.897、0.791、0.813、0.821。MRI-DWI对术前T_(1)、T_(2)、T_(3)、T_(4)期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452、0.587、0.672、0.720,P<0.01);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对术前T_(1)、T_(2)、T_(3)、T_(4)期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68、0.785、0.827、0.839,P<0.01)。MRI-DWI对术前N_(0)、N_(1)、N_(2)期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473、0.598、0.682,P<0.01),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对术前N_(0)、N_(1)、N_(2)期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95、0.821、0.834,P<0.01)。结论 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YFRA211 直肠癌 术前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猪群疫病流行动态分析报告及2011年猪群疫病流行动态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晓成 《北方牧业》 2011年第2期12-12,共1页
1 2010年猪群疫病调查、检测结果 1.12010年部分规模猪场发病猪群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各地区猪场发病猪群主要感染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 1.2规模猪场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见表2)由... 1 2010年猪群疫病调查、检测结果 1.12010年部分规模猪场发病猪群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各地区猪场发病猪群主要感染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 1.2规模猪场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规模猪场中,以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流行 猪群 动态预测 流行动态 圆环病毒2型 蓝耳病病毒 规模猪场 检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_7-ELISA检测牛、羊血清蓝舌病抗体的研究Ⅱ应用VP_7-ELISA检测蓝舌病抗体
5
作者 李晓成 李云岗 +10 位作者 张燕霞 卢伟东 洪军 李同山 魏振英 袁玉田 马红英 曲红丽 洪涛 王健伟 赵同兴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0年第10期23-24,共2页
蓝舌病VP7抗原包被板在-20℃保存期为6个月,4℃保存1个月。抗原批内重复性试验CV<10%,批间重复性试验CV<10%。VP7-ELISA与AGID对420份血清平行检测结果:VP7-ELISA较AGID试验多检... 蓝舌病VP7抗原包被板在-20℃保存期为6个月,4℃保存1个月。抗原批内重复性试验CV<10%,批间重复性试验CV<10%。VP7-ELISA与AGID对420份血清平行检测结果:VP7-ELISA较AGID试验多检出了 13份阳性样品, VP,-ELISA检出的阳性样品对AGID阳性样品的覆盖率为97.4%,对采自陕西等省1816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数为257份阳性检出率为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VP7-ELISA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牛流行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成 杨承谕 +3 位作者 陈忠国 李保家 沈瑜 蔺光璞 《动物检疫》 1993年第2期9-12,共4页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酸类型及中和试验结果均与标准BEFV相一致,证实该分离病毒为牛流行热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流行性感冒 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VP_(7)-ELISA检测牛、羊血清蓝舌病抗体的研究I:VP_(7)-ELISA检测蓝舌病抗体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李晓成 李云岗 +10 位作者 张燕霞 卢伟东 洪军 李同山 魏振英 袁玉田 马红英 曲红丽 洪涛 王健伟 赵同兴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0年第9期24-25,共2页
将表达有蓝舌病毒 VP7蛋白的 Sf21细胞超声波处理制备 VP7抗原,建立了 VP7— ELISA检测蓝舌病抗体的方法,确定阴阳性判定临界值及最佳反应条件:待检牛血清阳性下限为3.0,羊血清阳性下限为2.4,VP7抗原... 将表达有蓝舌病毒 VP7蛋白的 Sf21细胞超声波处理制备 VP7抗原,建立了 VP7— ELISA检测蓝舌病抗体的方法,确定阴阳性判定临界值及最佳反应条件:待检牛血清阳性下限为3.0,羊血清阳性下限为2.4,VP7抗原包被浓度为 1: 800,用含5%健康鸡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封闭液,待检血清 1:100稀释,豚鼠抗牛羊IgG-HRP结合物1:500稀释,37℃避光显色4 min~6 min。试验结果表明:VP7可与23个不同血清型BTV抗体反应,具有较高的群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BIV)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流行性出血病诊断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成 《动物检疫》 1990年第2期1-4,共4页
鹿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e hemorrhagic disease of deer—EHD,国内有人译为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一个群,该群病毒迄今已经分离和鉴定出12个型(包括茨城病病毒—[baraki Virus)。EHDV主要感染家养和野生的... 鹿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e hemorrhagic disease of deer—EHD,国内有人译为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一个群,该群病毒迄今已经分离和鉴定出12个型(包括茨城病病毒—[baraki Virus)。EHDV主要感染家养和野生的反刍动物,鹿特别是白尾鹿最为敏感,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出血病 流行性 诊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协同发酵中草药渣工艺优化研究
9
作者 刘倩 罗国良 +3 位作者 郭利 李晓成 宋庄 钟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69,共7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适宜的酶菌发酵制剂并建立优化发酵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中草药渣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含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三个变量分别为初始含水量(45%、50%、55%)、发酵温度(35、37、40℃)和发酵时间(24、48、72 h)... 本研究旨在筛选适宜的酶菌发酵制剂并建立优化发酵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中草药渣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含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三个变量分别为初始含水量(45%、50%、55%)、发酵温度(35、37、40℃)和发酵时间(24、48、72 h),研究纤维素酶、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协同混合发酵对药渣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含量变化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酶菌协同发酵咽炎片药渣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水分含量55%,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72 h。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均符合我国饲料卫生生产标准。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有助于提升发酵药渣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渣 生物发酵 酶菌协同 工艺优化 饲料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原野库蠓中分离到一株RNA病毒
10
作者 李晓成 张燕霞 +8 位作者 普淑英 杨承谕 马洪超 陈忠国 孟广校 梁成珠 卢晓中 周维翰 苏培元 《动物检疫》 1994年第1期9-10,共2页
1992年9月从安徽省某地黄牛体表采集的原野库蠓雌虫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无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24~25nm。分离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对Vero细胞系、C6/36细胞系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1992年9月从安徽省某地黄牛体表采集的原野库蠓雌虫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无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24~25nm。分离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对Vero细胞系、C6/36细胞系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药物抑制试验结果证明该分离毒林为RNA病毒。分离病毒能引起1-2日龄乳鼠发病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库蠓 RNA病毒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董志强 张志 +4 位作者 李晓成 陈德坤 洪军 张燕霞 黄保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0,共3页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可快速和远距离传播。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主要包括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FMD也可感染人。但病例很...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可快速和远距离传播。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主要包括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FMD也可感染人。但病例很少。表现轻微。FMD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因病毒株而异.严重时可达100%。鉴于FMD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15个A类动物疫病之首.我国政府也将FMD列为14个动物传染病之首。由于口蹄疫对畜牧业的危害和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的影响.各国都积极采取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措施。口蹄疫的有效控制关键在于早期检测.准确的检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一旦暴发任何临床相似于口蹄疫的疾病都必须对其做出迅速的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紧急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本病.如果对其诊断滞后或者误诊都会导致疫情的大范围蔓延.给发病地区的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波及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检测技术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畜牧业生产 接触性传染病 经济损失 紧急预防 远距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菌株血清分型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建 邵卫星 +9 位作者 吕占军 王超 董雅琴 刘爽 王博扬 吴发兴 张志 刘自立 王佳 李晓成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掌握2012年我国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ps)感染的发病状况,在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的心包积液及发生纤维素性浆膜炎的肺脏等病料共168份,通过病原分离培养、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 为掌握2012年我国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ps)感染的发病状况,在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的心包积液及发生纤维素性浆膜炎的肺脏等病料共168份,通过病原分离培养、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定,最终分离出51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约为30.4%。对51株副猪嗜血杆菌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分型,得到4型的6株(11.8%),5型的9株(17.6%),13型9株(17.6%),12型、14型各2株,1型、6型、10型、11型各1株,未能确定血清型19株,4型、5型、13型占总比例的47.1%,占有毒力血清型(强毒和中等毒力血清型)比例80.0%,表明副猪嗜血杆菌4型、5型、13型菌株是我国的优势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 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小甫 李晓成 +4 位作者 陈德坤 吴旭锦 张志 洪军 张燕霞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7,共3页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确定为A类传染病.也是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传染病。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virus.CSr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确定为A类传染病.也是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传染病。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virus.CSr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诊断技术 黄病毒科 血清学诊断方法 间接血凝试验 荧光抗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发兴 郑辉 +5 位作者 亓传德 高许雷 张志 刘爽 张燕霞 李晓成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共5页
参考GenBank中收录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序列,应用Prim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632 bp。进行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符合性试验,建立了PRV的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临床疑似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PRV... 参考GenBank中收录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序列,应用Prim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632 bp。进行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符合性试验,建立了PRV的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临床疑似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PRV检出率为14.6%。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PRV的临床发病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精液中五种病毒的初步检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志 刘爽 +4 位作者 张燕霞 吴发兴 郑辉 李晓成 黄保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2-115,共4页
为探明猪精液在疫病传播中的作用,应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发病猪场和未发病猪场采集种公猪精液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检测。结... 为探明猪精液在疫病传播中的作用,应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发病猪场和未发病猪场采集种公猪精液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检测。结果发现,发病猪场的种公猪精液中CSFV、PRRSV、PRV、PCV-2的感染率分别为30.0%、50.0%、4.0%和30.0%,而未发病猪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0%、20.0%、0.0%和8.0%,这表明精液是多种猪病原传播的良好媒介,提示种公猪对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公猪 精液 病毒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我国部分猪群塞尼卡病毒回顾性监测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志 张丽丽 +6 位作者 张峰 刘爽 董雅琴 张慧 崔进 吴发兴 李晓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最近新出现的可引起猪水泡样病变的单股小RNA病毒。为了解SVA的流行状况,采集对2016—2018年从我国辽宁等省份猪群的164份病料和2018年从我国福建等7省份35个屠宰场的458份组织混合样品和95份血清样品,... 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最近新出现的可引起猪水泡样病变的单股小RNA病毒。为了解SVA的流行状况,采集对2016—2018年从我国辽宁等省份猪群的164份病料和2018年从我国福建等7省份35个屠宰场的458份组织混合样品和95份血清样品,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进行SVA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2016年的48份样品中,从3个省份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4.6%。2017年的32份病料中,从5个省份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占比为21.9%;2018年的84份病料中,从3个省份检测出19份阳性样品,占比为22.6%。屠宰场组织样品中,从6个省份检出55份SVA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2.0%;血清样品中,从1个省份检出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7.4%。结果表明,我国猪群SVA感染年份至少可追溯到2016年;SVA在我国流行面相对较广,且猪群中存在隐性带毒,因此须重视猪群的SVA监视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尼卡病毒 监测 荧光实时定量RT-PCR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志 孙启峰 +6 位作者 张美晶 吴发兴 刘爽 董雅琴 邵卫星 李晓成 王树双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11期6-10,13,共6页
为明晰猪圆环病毒病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结合近年来的论文,回顾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史,整理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和监测情况,提出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具有感染率高、流行面广,表观健康猪群带毒率较高,感染率... 为明晰猪圆环病毒病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结合近年来的论文,回顾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史,整理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和监测情况,提出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具有感染率高、流行面广,表观健康猪群带毒率较高,感染率稳步上升以及经常与其他多病原共同感染的流行特点;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相对保守,流行的毒株类型逐渐从基因型2a转向2b,并已出现基因型2d的流行以及不同基因型之间经常发生基因重组等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了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病 流行 病原学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五省区部分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感染情况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许雷 吴发兴 +6 位作者 朱紫祥 李平 张燕霞 张志 刘爽 李晓成 黄保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2-36,共5页
对2008年-2009年我国五省区发病猪场235份、屠宰场的218份样品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RT-PCR检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HP-PRRSV阳性样品进行HP-PRRSV ORF5基因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这五个省区发病场蓝耳病的检出率平... 对2008年-2009年我国五省区发病猪场235份、屠宰场的218份样品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RT-PCR检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HP-PRRSV阳性样品进行HP-PRRSV ORF5基因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这五个省区发病场蓝耳病的检出率平均74.6%。屠宰场的检出率平均44%,混合感染主要以二重感染为主,且发病场较屠宰场严重。对获得的13株HP-PRRSV ORF5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序列长度均为603 bp,未见缺失或插入,仅在9 aa^29 aa存在点突变;序列比较发现,与普通株标准序列VR-2332株核苷酸同源性达85.9%~87.2%;与高致病性毒株的同源性JXA1-06核苷酸同源性达96.0%~99.0%。而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普通型、高致病性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7.1%~88.1%和97.5%~98.0%。从遗传进化以及变异情况看,获得的PRRSV ORF5序列均为与JXA1类似的高致病性PRRSV序列,与JXA1和HB-1同属美洲型中的一个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RT-PCR检测 ORF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ELISA检测犬细小病毒病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剑郁 李晓成 +3 位作者 陈德坤 张燕霞 陈杰 吴发兴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29,共3页
用犬肾细胞增殖犬细小病毒,经纯化﹑标化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犬细小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最佳包被浓度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1:40,反应时间45min;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度1:2000,反应时间45min;S/P≥0.240判为阳性,≤0.... 用犬肾细胞增殖犬细小病毒,经纯化﹑标化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犬细小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最佳包被浓度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1:40,反应时间45min;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度1:2000,反应时间45min;S/P≥0.240判为阳性,≤0.190判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为可疑。该抗原不与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冠状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原阳性血清反应;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0%,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5%;对20份免疫犬血清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5%,明显高于血凝抑制试验(65%),符合率为80%。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犬细小病毒抗体方法特异、灵敏、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ELISA 犬细小病毒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CR检测及其M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志 李岚 +4 位作者 董雅琴 王赛赛 刘爽 吴发兴 李晓成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8,共6页
为了解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流行情况,利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RT-PCR)技术,从表现腹泻症状的仔猪粪便中扩增出6份阳性样品,测序表明,一扩PCR产物的大小为854bp,涵盖PEDV的M基因。选择34个参考毒株基于M基因进行进化树分... 为了解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流行情况,利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RT-PCR)技术,从表现腹泻症状的仔猪粪便中扩增出6份阳性样品,测序表明,一扩PCR产物的大小为854bp,涵盖PEDV的M基因。选择34个参考毒株基于M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EDV可以分为G1和G2两个基因型7个基因亚型。G1型以2007年前的经典毒株为主,包括CV777、Br1/87、KPEDV-9、JMe2和CH/S株等;G2型则以近年分离的毒株为主,包括GDXS5、JS-2004-2、PFF188、KU06RB08等。其中G2.3亚型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主要的PEDV流行毒株,包括本次检测的6株PEDV、泰国的KU06RB08及GenBank中我国和韩国2011年的流行毒株。通过同源性比较发现,这6株PEDV之间的同源性为98.2%~100%,与经典毒株CV777的同源性为97.6%~98.2%。结果表明,尽管PEDV之间的同源性仍较高,但PEDV流行毒株已经逐渐形成独特的流行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M基因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