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量对垄沟二元覆盖夏玉米农田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申胜龙 李援农 +2 位作者 银敏华 张敏 方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6,共7页
于2015—2016年通过两年夏玉米大田试验,设置4个秸秆覆盖量水平2 500、5 000、7 500、10 000 kg·hm^(-2)(分别记为M1、M2、M3、M4),以不覆盖秸秆为对照(CK),探索了垄沟二元覆盖下不同秸秆量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干物... 于2015—2016年通过两年夏玉米大田试验,设置4个秸秆覆盖量水平2 500、5 000、7 500、10 000 kg·hm^(-2)(分别记为M1、M2、M3、M4),以不覆盖秸秆为对照(CK),探索了垄沟二元覆盖下不同秸秆量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处理均增大了玉米生育期耗水量,2a中各处理夏玉米成熟期平均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93、5.23、9.47 mm和11.54 mm,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增大0.51、3.37、8.78 mm和11.01 mm,其中,M2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及生育期耗水量在2016年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M3、M4与对照2 a均差异显著(P<0.05);干物质量在苗期覆盖处理小于对照,中后期显著大于对照,2 a平均增加4.67%、16.58%(P<0.05)、21.99%(P<0.05)和23.36%(P<0.05);M3处理2 a平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表现较优,分别较CK增加18.80%(P<0.05)、14.80%(P<0.05),较M1增加14.13%(P<0.05)、10.92%(P<0.05),较M2增加8.14%(2016年,P<0.05)、5.11%(2016年,P<0.05),虽然较M4处理2 a平均减少1.77%、0.26%,但均差异不显著。综合而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垄膜沟播条件下,7 500 kg·hm^(-2)为合理的秸秆覆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量 垄沟二元覆盖 产量 土壤水分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现代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初探
2
作者 廉华玲 李援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156,共5页
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目前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制约山西省农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改变这一问题的关键。非工程节水是农业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从农艺节水、覆盖保墒、化学节水和管... 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目前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制约山西省农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改变这一问题的关键。非工程节水是农业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从农艺节水、覆盖保墒、化学节水和管理节水等四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环节中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非工程节水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尿素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东萍 卢识宇 +4 位作者 谷晓博 杜娅丹 宋慧 蔡文璟 李援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为优化旱地小麦高效施氮管理,实现高效生产目标,通过2 a(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不施氮(T1)、300 kg·hm^(-2)尿素N(T2,常规施氮处理)、300 kg·hm^(-2)缓释尿素N(T3)、195 kg·hm^(-2)缓... 为优化旱地小麦高效施氮管理,实现高效生产目标,通过2 a(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不施氮(T1)、300 kg·hm^(-2)尿素N(T2,常规施氮处理)、300 kg·hm^(-2)缓释尿素N(T3)、195 kg·hm^(-2)缓释尿素N(T4)和90 kg·hm^(-2)缓释尿素N(T5)6个处理,分析不同缓释尿素减施量对农田土壤硝态氮分布及累积、氮素吸收与转运、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减施处理(T4和T5)显著降低收获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NO-3-N累积量,同时提高0~40 cm土层NO-3-N占比。施用缓释尿素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吸收量,T3处理较当地常规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2.9%和13.6%。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随缓释尿素减施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T4处理最大,较其他施氮处理提高0.2%~50.0%。施用缓释尿素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提高产量;T4处理两年产量分别为8 434、9 060 kg·hm^(-2),2019—2020年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提高19.7%和13.9%,2020—2021年度分别提高17.3%和10.4%,其经济效益2019—2020年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提高33.3%和34.0%,2020—2021年度分别提高26.8%和23.2%。缓释尿素减施显著降低氮素表观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通过拟合分析发现,缓释尿素施用量为208.7 kg·hm^(-2)时,两年产量分别为8 054、8 806 kg·hm^(-2),净效益分别为6 890、8 475 CNY·hm^(-2),NHI分别为78.2%和78.9%,可实现西北旱区冬小麦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土壤硝态氮 氮素转运 氮素利用效率 冬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溉条件下入渗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援农 范兴科 马孝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重粉质粘土进行了 4种孔径的膜孔灌水及垂直一维入渗试验 ,观测了膜孔点源入渗过程中的累积入渗水量、水平湿润范围及速度、点源下渗速度等。结果表明 ,膜孔点源累积入渗水量符合考斯加可夫模型 ,并且得出了膜孔直径与入渗系数、入渗... 对重粉质粘土进行了 4种孔径的膜孔灌水及垂直一维入渗试验 ,观测了膜孔点源入渗过程中的累积入渗水量、水平湿润范围及速度、点源下渗速度等。结果表明 ,膜孔点源累积入渗水量符合考斯加可夫模型 ,并且得出了膜孔直径与入渗系数、入渗指数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点源入渗 重粉质粘土 入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沟灌条件下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援农 李方红 +1 位作者 雷雁斌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7,共4页
结合膜孔灌溉技术的特点,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实验方案,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春玉米膜孔沟灌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分消耗规律,并相应得出春玉米地膜覆盖条件下各个生育期的水分消耗系数,为膜孔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 结合膜孔灌溉技术的特点,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实验方案,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春玉米膜孔沟灌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分消耗规律,并相应得出春玉米地膜覆盖条件下各个生育期的水分消耗系数,为膜孔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沟灌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消耗系数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灌水对土壤水分变化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援农 范兴科 +1 位作者 樊惠芳 周亚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45-47,共3页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和保墒的作用 ,是旱作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渠灌区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 ,试验表明 ,地膜覆盖灌水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区域内土壤温度 ,而且 ,具有节水、灌水均匀度高和增产等特点 ,研究得出 ,田间土壤水分利用率呈现出冬...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和保墒的作用 ,是旱作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渠灌区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 ,试验表明 ,地膜覆盖灌水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区域内土壤温度 ,而且 ,具有节水、灌水均匀度高和增产等特点 ,研究得出 ,田间土壤水分利用率呈现出冬灌露地小麦 <无冬灌露地小麦 <旱地小麦 <覆盖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节水 水分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膜覆盖膜孔沟灌技术要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援农 张晓鹏 +1 位作者 费良军 李方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5,186,共4页
膜孔灌溉技术是一种集农业节水与灌溉节水于一体的节水灌溉技术,但该灌水技术的技术要素研究还不甚完善。根据目前该技术应用情况,选择了开孔直径、开孔率、单宽流量和地面坡度四因素、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得出了对于适宜垄膜... 膜孔灌溉技术是一种集农业节水与灌溉节水于一体的节水灌溉技术,但该灌水技术的技术要素研究还不甚完善。根据目前该技术应用情况,选择了开孔直径、开孔率、单宽流量和地面坡度四因素、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得出了对于适宜垄膜覆盖的中等入渗强度区域较为合理的技术要素组合为:孔径5 cm,开孔率为3%,单宽流量为3 L/(s.m)和地面坡度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膜覆盖 膜孔灌水 技术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田灌溉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援农 范兴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48-50,共3页
畦灌法灌水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 ,设计中存在较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应用该项灌水技术 ,本文提出了目前畦灌法应用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畦灌灌水技术 考斯加可夫模型 入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援农 王丙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5,共3页
地膜覆盖可有效改善作物根部生态环境、减少地面糙率和地面蒸发。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雨、蒸发和作物种植等条件,提出长城风沙线以北高蒸发、少雨区,较为适宜的灌水方法有膜下滴灌技术、平膜覆盖膜孔灌水技术等;长城风沙线以南小麦适生... 地膜覆盖可有效改善作物根部生态环境、减少地面糙率和地面蒸发。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雨、蒸发和作物种植等条件,提出长城风沙线以北高蒸发、少雨区,较为适宜的灌水方法有膜下滴灌技术、平膜覆盖膜孔灌水技术等;长城风沙线以南小麦适生区为中等降雨和蒸发强度地区,条播作物适宜的地膜灌水方法有垄膜覆盖膜缝灌水和膜孔灌水、平膜覆盖膜孔灌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膜下滴灌技术 膜孔灌水技术 垄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渗灌防堵塞处理技术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援农 康绍忠 王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
微孔渗灌具有节水、节能、节省投资等优点,不断被农民在果园中自发应用。但是,该灌水技术存在着堵塞这一致命弱点,使其推广受到制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这一灌水技术更具发展潜力,我们在大田内进行了微孔管防堵塞处理技术研究,... 微孔渗灌具有节水、节能、节省投资等优点,不断被农民在果园中自发应用。但是,该灌水技术存在着堵塞这一致命弱点,使其推广受到制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这一灌水技术更具发展潜力,我们在大田内进行了微孔管防堵塞处理技术研究,初步得出开孔直径为10m m 、孔口采用加垫加双套的处理方法,有利于防止孔口产生物理性及化学性堵塞,孔口出流为缝隙式出流,其出流能力稍大于土壤的入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渗灌 防堵塞 缝隙式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入渗中气相对水流运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援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2,共2页
土壤孔隙中的流体包括土壤空气和水分两部分 ,由于地面积水限制了土壤空气的排出而使得土壤空气被禁锢 ,被禁锢的土壤空气阻碍水流运动。恒定土壤空气压力对累积入渗水量的影响约为 0 .4 %~ 3% ;到入渗稳定阶段 ,湿润土壤区域水分含量... 土壤孔隙中的流体包括土壤空气和水分两部分 ,由于地面积水限制了土壤空气的排出而使得土壤空气被禁锢 ,被禁锢的土壤空气阻碍水流运动。恒定土壤空气压力对累积入渗水量的影响约为 0 .4 %~ 3% ;到入渗稳定阶段 ,湿润土壤区域水分含量相差 1.5 %。正常入渗不同于恒压入渗情况 ,12 0 min时 ,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减渗量约为 1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恒压入渗 正常入渗 减少入渗 土壤入渗 水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灌溉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援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浑水灌溉及暴雨径流形成时,泥沙沉积所形成的致密层改变了土壤入渗的性状,土壤入渗能力将主要由表面土壤致密层控制。伴随入渗土壤中空气被禁锢,含沙量不同时,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对入渗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浑水入渗试验及入渗... 在浑水灌溉及暴雨径流形成时,泥沙沉积所形成的致密层改变了土壤入渗的性状,土壤入渗能力将主要由表面土壤致密层控制。伴随入渗土壤中空气被禁锢,含沙量不同时,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对入渗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浑水入渗试验及入渗过程中影响机理分析,对考斯加可夫入渗模型进行修正,归结为浑水入渗泥沙含量直接影响入渗指数与入渗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灌溉 入渗模型 性状 致密层 试验 泥沙含量 泥沙沉积 含沙量 暴雨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制度对覆膜春玉米的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刘玉洁 李援农 +2 位作者 潘韬 翟禄兴 杜子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2,共6页
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处理下覆膜玉米的耗水规律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定额相同时,灌水次数的变化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灌溉次数较多的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波动幅度较小,土壤水分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相同的灌水次数下... 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处理下覆膜玉米的耗水规律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定额相同时,灌水次数的变化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灌溉次数较多的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波动幅度较小,土壤水分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相同的灌水次数下,适当增加灌溉定额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作物产量,但超过一定值之后,产量并无显著提高。玉米的耗水量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在拔节-抽雄、抽雄-乳熟期的耗水量最大,对水分亏缺最敏感,是需水关键期。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玉米 灌溉制度 耗水规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返青期水分胁迫下冬油菜补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谷晓博 李援农 +4 位作者 杜娅丹 吴国军 周昌明 任全茂 杨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2-581,共10页
为确定甘蓝型冬油菜在返青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及其对水分胁迫的补偿效应,本文采用桶栽试验方法,在返青期设置每桶施纯氮0 g(N0)、0.2 g(N1)、0.4 g(N2)、0.6 g(N3)和0.8 g(N4)5个施氮水平(折合为0 kg·hm^(-2)、30 kg... 为确定甘蓝型冬油菜在返青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及其对水分胁迫的补偿效应,本文采用桶栽试验方法,在返青期设置每桶施纯氮0 g(N0)、0.2 g(N1)、0.4 g(N2)、0.6 g(N3)和0.8 g(N4)5个施氮水平(折合为0 kg·hm^(-2)、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及水分亏缺(D,土壤含水率为50%~55%田间持水率)和充分供水(W,土壤含水率为70%~80%田间持水率),研究施氮量对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冬油菜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补偿效应,并对不同处理下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N3达到最大。返青期干旱胁迫后复水,各施氮处理冬油菜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补偿效果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3施氮量下补偿效果最好。在N3施氮水平下,D处理冬油菜的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均与W处理无显著差异,表现为等效补偿效果;而D处理冬油菜初花期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W处理,表现为超补偿效果。N3D处理的产量比N3W处理降低2.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8%。氮肥偏生产力和油菜籽粒的含油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油菜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2种水分处理下N3的平均氮肥偏生产力降低6.2%,籽粒含油率降低13.0%,但产量提高87.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9%,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24.6%。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N3D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由此可见,N3D处理对促进冬油菜生长,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保证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返青期 施氮量 水分胁迫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蚁群算法的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智韬 刘俊民 +2 位作者 陈俊英 汪志 李援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针对农业种植结构与水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以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特点和区域降水特点吻合性为基础,建立了考虑灌区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并以宝鸡峡五泉灌区为例,利用遥感快速获取灌区种植结构信息,... 针对农业种植结构与水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以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特点和区域降水特点吻合性为基础,建立了考虑灌区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并以宝鸡峡五泉灌区为例,利用遥感快速获取灌区种植结构信息,并以不同口粮面积约束为条件建立2种优化方案,采用蚁群算法对模型在不同约束下的2种优化方案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方案1,2的灌区需水总量为现状的85.4%和83.4%,纯收入比现状在平水年低5.4%和高7.1%,在干旱年低5.9%和高7.3%,降雨耦合度分别在平水年高12.6%和15.6%,干旱年高17.5%和28.6%,对2种不同约束方案优化结果比较得出,方案2为最优调整方案.该研究在未改变原有灌区种植面积的条件下,经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既可保持灌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使灌区经济收入有很大的提高.这对农业节水规划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遥感 蚁群算法 优化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揭膜时期和施氮量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蒋耿民 李援农 周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5-1072,共8页
为了探明陕西省关中地区覆膜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揭膜时期和施氮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关中地区覆膜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揭膜时期(拔节抽雄期揭膜、抽雄期揭膜、全生育期覆膜)和3个施氮... 为了探明陕西省关中地区覆膜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揭膜时期和施氮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关中地区覆膜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揭膜时期(拔节抽雄期揭膜、抽雄期揭膜、全生育期覆膜)和3个施氮量(N 0、120、240 kg/hm2),研究了揭膜和氮肥互作对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3 个施氮水平下,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相比,抽雄期揭膜可通过改善根际土壤气热条件,提高根系活力,从而增加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获得较优的穗部性状和较高的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而拔节抽雄期揭膜处理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当揭膜时期相同时,施氮处理的夏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均优于不施氮处理,而高氮和低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减少趋势,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产量、水氮高效利用、环境等综合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陕西关中地区覆膜玉米的适宜揭膜时期为抽雄期、适宜的施氮量为N120 kg/hm2,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1362 kg/hm2和34 kg/(hm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膜时期 施氮量 生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制度对梨枣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于金刚 王敏 +2 位作者 李援农 吴春森 高清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制度对梨枣抗氧化成分及活性的影响,为节水高产优质梨枣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北7~8年生矮化密植枣树所得枣果为材料,以无灌溉处理枣果为对照,比较3种滴灌制度(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枣果总酚、黄酮和VC含量...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制度对梨枣抗氧化成分及活性的影响,为节水高产优质梨枣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北7~8年生矮化密植枣树所得枣果为材料,以无灌溉处理枣果为对照,比较3种滴灌制度(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枣果总酚、黄酮和VC含量及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能力(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清除率)的影响。结果:在研究设计的滴灌制度下,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梨枣总酚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对梨枣黄酮和VC含量有显著性影响;梨枣主要的多酚物质: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均受到滴灌制度的显著影响;梨枣的抗过氧化能力(4种模型)在各处理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抗氧化能力与黄酮含量有显著相关性,但二者并没有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结论:适时适量的灌溉制度,是节水高产优质梨枣生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枣 滴灌制度 抗氧化能力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鑫 李援农 王纪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量化方法的研究程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涵义 ,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概念 量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与覆膜对春玉米土壤温度、生育期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银敏华 李援农 +2 位作者 谷晓博 马朋辉 张志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移动式遮雨棚内,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研究充分灌水(F)和调亏灌水(D)2种灌水模式与拔节期揭膜(A)、抽雄期揭膜(B)和全生育期覆膜(C)3种覆膜时长对春玉米整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地面下5、10 cm和15 cm深... 在移动式遮雨棚内,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研究充分灌水(F)和调亏灌水(D)2种灌水模式与拔节期揭膜(A)、抽雄期揭膜(B)和全生育期覆膜(C)3种覆膜时长对春玉米整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地面下5、10 cm和1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生育周期、干物质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温度的主导影响因子有差异;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大,覆膜的增温效应主要体现在0~10 cm土层;处理间(DB和FC)生育周期最大相差8 d;整个生育期中,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相比,拔节期揭膜处理和抽雄期揭膜处理累积降温对收获时春玉米干物质量的效应在2012年分别为16.3 g·℃^-1和60.2 g·℃^-1,2013年分别为18.4 g·℃^-1和61.8 g·℃^-1;同一灌水模式下,随覆膜时间的延长,蒸散量减少,与充分灌水处理相比,调亏灌水处理在3种覆膜时长(A、B、C)下蒸散量在2012年依次减少7.1%、6.6%和4.3%,2013年依次减少6.3%、6.2%和5.4%;调亏灌水和抽雄期揭膜均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两年中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的极差(DB处理和FA处理)分别为0.12 g·mm^-1和0.13 g·mm^-1。综合考虑土壤温度、生育周期和水分利用效率,调亏灌水+抽雄期揭膜(DB)组合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模式 覆膜时长 土壤温度 干物质量 蒸散量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配合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凡 李援农 尹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水时期(X1)、补灌定额(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为试验因素,采用5因素5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创建了马...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水时期(X1)、补灌定额(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为试验因素,采用5因素5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创建了马铃薯产量与补水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和灌水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作用顺序为:X5>X4>X3>X2>X1,各因子的交互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X4X5>X3X5>X2X4>X2X5>X2X3;在以产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产量为33.785t·hm-2时,补水时期为苗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25%、现蕾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25%、初花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50%;水肥耦合关系为灌溉定额为822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73.5kg·hm-2、224.4kg·hm-2、223.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补灌 钾肥 水肥耦合 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