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磷水平对晋南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3 位作者 洪坚平 冯倩 孙丞鸿 王志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8-665,共8页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磷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部分抗性指标、产量、磷素利用率以及1 m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抗逆性、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在0-120...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磷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部分抗性指标、产量、磷素利用率以及1 m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抗逆性、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在0-120 kg(P2O5).hm 2施磷范围内,小麦生育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穗数和产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磷量达到180 kg(P2O5).hm 2时,旗叶中MDA、Pro含量降低幅度较小,甚至会升高;NR活性除抽穗期外不再有显著变化,穗数和产量变化亦不显著。磷素施入土壤后易固定,导致磷肥利用率偏低,当季回收率仅为9%~13%,以施磷60-120 kg(P2O5).hm 2为最高。1 m土壤各土层Hedley形态磷分布特征表现为:HCl-Pi〉Residual-P〉HCl-Po〉NaOH-Pi〉NaHCO3-Pi〉NaOH-Po〉H2O-Pi〉NaHCO3-Po〉H2O-Po,其中以HCl-P和Residual-P为主,分别占全磷的75%和20%左右,H2O-P、NaHCO3-P和NaOH-P含量共占全磷的5%左右。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当季主要被固定在0-20 cm土层,不同Hedley形态磷增加量总体在0-39.11 mg.kg 1之间,且施磷越多,被固定磷素就越多。综合考虑冬小麦抗逆性、产量及磷素利用率,当地旱作冬小麦施磷量(P2O5)以120 kg.hm 2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施磷水平 抗逆性 产量 磷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洪坚平 刘丽萍 孟会生 邓树元 单杰 孙丞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0-1308,共9页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占到最大累积量的20%~46%和29%~57%。追施氮的利用率高于基施氮的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为硝态氮积累的峰值区,垄膜沟播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但增加了氮的表观损失量;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氮输出以表观损失为主,氮肥表观损失率在40.87%~76.29%之间,且主要发生在播前至返青期。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氮素吸收累积、土壤残留、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等因素,旱地冬小麦应采取氮肥后移顶凌追施和垄膜沟播相配套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追氮 垄膜沟播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晋南旱塬麦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廷亮 李顺 +4 位作者 谢英荷 高志强 王瑞昕 马红梅 栗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3-49,共7页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碳氮库的变化情况,为旱地小麦化肥定量减施及土壤肥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7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FF)、监控施肥(MF)和不施肥(NF)3种施肥处理,研究了连续5 a不...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碳氮库的变化情况,为旱地小麦化肥定量减施及土壤肥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7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FF)、监控施肥(MF)和不施肥(NF)3种施肥处理,研究了连续5 a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麦田耕层土壤总有机碳氮、有机碳氮组分及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晋南黄土旱塬麦田,在秸秆还田基础上,连续5 a不施肥(NF)耕层土壤总有机碳较2012年试验前提高了24.7%,而单施化肥处理(FF、MF)下土壤总有机碳下降了2.4%~8.2%。连续单施化肥较不施肥显著提高了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以及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其中传统农户施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贡献率显著高于监控施肥处理的。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轻组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为17.9%~31.3%;不施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土壤重组有机碳量,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不同施肥处理对轻组有机氮和重组有机氮均没有显著影响。传统农户施肥处理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高达426.0 kg/hm^2,且67%集中在100~200 cm土层,具有淋失风险。而监控平衡施肥在累计氮肥投入量减少36.9%基础上,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农户施肥低51.4%。【结论】黄土旱塬麦区,由于前期农户过量施氮,不施肥种植结合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总有机碳量,主要增加了矿物紧密结合态的重组态有机碳量。单施化肥则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提高了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氮量。传统农户施肥模式促使0~200 cm土层产生大量硝态氮残留,具有较高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旱塬 施肥 有机碳 有机氮 硝态氮残留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菜园土壤磷素积累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田东方 韩旭 冯国良 吕伟 贾澜 任苗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0-873,共4页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区域菜园土壤磷素积累以及流失情况,本文分析了菜园土壤磷饱和度(DPS)、Mehlich3-P、Olsen-P与水溶性磷(Pw)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各地菜园土壤4种磷素(土壤全磷、水溶性磷、Olsen-P和Mehlich3-P)积累明显,已经远...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区域菜园土壤磷素积累以及流失情况,本文分析了菜园土壤磷饱和度(DPS)、Mehlich3-P、Olsen-P与水溶性磷(Pw)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各地菜园土壤4种磷素(土壤全磷、水溶性磷、Olsen-P和Mehlich3-P)积累明显,已经远远超过作物需求量;土壤表层水溶性磷含量随着土壤磷饱和度(DPS)、Olsen-P、Mehlich3-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Mehlich3-P与Olsen-P、水溶性磷与Olsen-P、水溶性磷与Mehlich3-P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6、0.9232、0.9620(P<0.01);当磷饱和度大于46.64%、Olsen-P大于81.88mg·kg-1、Mehlich3-P大于164.59mg·kg-1时,水溶性磷含量上升幅度迅速增大,由此将土壤磷饱和度为46.64%、Olsen-P为81.88mg·kg-1、Mehlich3-P为164.59mg·kg-1和水溶性磷为8.05mg·kg-1初步确定为山西省菜园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该结果将为探讨山西农田土壤磷素的养分管理和环境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菜园土 磷素积累 磷流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廷亮 洪坚平 +2 位作者 谢英荷 冯倩 李金岚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0,共4页
通过2008—2010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晋南雨养区冬小麦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构成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显著促进旱地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作用,提高生育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和... 通过2008—2010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晋南雨养区冬小麦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构成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显著促进旱地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作用,提高生育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进而显著增加产量。但施钾量(K2O)在75~225kg/hm2范围内时,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均无显著变化。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以施钾(K2O)75kg/hm2最高。综合考虑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钾素利用率,当地旱作冬小麦施钾量以75kg/hm2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施钾量 生理特性 产量 钾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锰对春小麦生长及锰吸收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曾建国 李廷亮 +3 位作者 文涛 王伟华 左玉环 李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9,共5页
为了解决平衡施肥中基施锰肥有效性偏低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锰肥对部分生理指标、小麦产量以及锰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小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 为了解决平衡施肥中基施锰肥有效性偏低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锰肥对部分生理指标、小麦产量以及锰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小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2%~0.5%的Mn SO4溶液可不同程度提高旗叶中POD、CAT活性以及叶绿素的质量分数;在孕穗期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05%~0.2%的Mn SO4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提高小麦产量,且提高幅度随喷施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叶面喷施锰肥能提高小麦各器官的锰的质量分数,且随所施Mn SO4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小麦体内锰分布规律为:叶>颖壳>根>籽粒>茎,其中拔节期叶面喷施外源锰主要向小麦根系转移,孕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外源锰主要向颖壳转移,籽粒中锰的质量分数在41.8~81.1 mg/kg。综合考虑叶面喷施锰肥对小麦的生理指标、产量及锰吸收转移的作用效果,建议在春小麦孕穗期喷施质量浓度为0.2%的Mn 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锰肥 春小麦 产量 锰吸收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贺丽燕 李廷亮 +3 位作者 马红梅 谢英荷 文德泽 贺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通过山西南部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户、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全膜穴播4种种植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株高、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全膜穴播"覆膜种植有助于旱作冬小麦... 通过山西南部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户、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全膜穴播4种种植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株高、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全膜穴播"覆膜种植有助于旱作冬小麦的生长,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穗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较"测控施肥"模式分别增加19.7%和26.6%,且"全膜穴播"模式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种植模式 干物质积累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3种典型作物主产区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8
作者 刘洋 李廷亮 +2 位作者 栗丽 张晋丰 陈婷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目的】探明研究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试验分别在山西省小麦、玉米和谷子种植区,各选择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代表性县域,在每个县域选取100个采样点,分析其耕层土壤微量元素(Fe、Mn、Zn、Se)量,及其与pH... 【目的】探明研究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试验分别在山西省小麦、玉米和谷子种植区,各选择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代表性县域,在每个县域选取100个采样点,分析其耕层土壤微量元素(Fe、Mn、Zn、Se)量,及其与pH、有机质、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的关系。【结果】研究区耕层土壤Fe、Mn、Zn和Se分别为30.42 g/kg、626.55 mg/kg、78.06 mg/kg和0.283 mg/kg。各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量总体表现为:小麦种植区>玉米种植区>谷子种植区,尽管3个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整体处于中等(或适量)及以上水平,但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研究区整体Fe缺乏比例最大,谷子种植区整体微量元素缺乏比例最大。不同土壤类型中,石质土、潮土、粗骨土、褐土和红黏土的微量元素量,显著高于棕壤、黄绵土、栗褐土和风沙土(P<0.05),其中石质土微量元素量最高,棕壤和风沙土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4种微量元素均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4种微量元素均极显著正相关。种植制度、土壤类型、pH和有机质4种影响因素对土壤含Se量的综合解释率最高,为47.9%;含Mn量变化仅受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影响,其综合解释率为8.1%。【结论】尽管现阶段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耕层土壤Fe、Mn、Zn和Se的4种微量元素总体处于中等(适量)及以上水平,但仍然需要注重对Fe的补充,以及提升谷子种植区整体养分量。土壤含Se量受环境变化影响最大,而Mn在土壤中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主要粮食作物 耕层土壤 微量元素 含量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31串行口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下的信号隔离
9
作者 李廷亮 郭和平 史朝阳 《煤》 1999年第1期53-54,共2页
介绍8031串行口工作在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时的高频信号传输的一种光电隔离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例子。
关键词 煤矿监控 光电隔离 传输接口 寄存器 信号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水冷式大容量反并联可控硅组件
10
作者 李廷亮 石忠良 +1 位作者 郭和平 史朝阳 《煤》 1999年第4期24-25,共2页
介绍了矿用水冷式大客量反并联可控硅组件的原理及结构,给出了试验结果,并简述了其推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可控硅组件 散热性能 反并联 水冷 防爆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墒和磷肥对旱地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原亚琦 孙敏 +4 位作者 林文 曹碧芸 田欣 高志强 李廷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7,共11页
为分析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与水分消耗的关系,及其产量对底墒和磷肥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南部设3个播前0~100cm土壤底墒水平W1(248mm)、W2(233mm)、W3(205mm)和两个施磷量P1(75kg·hm-2)、P2(180 kg·hm-2),调查不同处理下... 为分析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与水分消耗的关系,及其产量对底墒和磷肥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南部设3个播前0~100cm土壤底墒水平W1(248mm)、W2(233mm)、W3(205mm)和两个施磷量P1(75kg·hm-2)、P2(180 kg·hm-2),调查不同处理下小麦总耗水、土壤水消耗、各生育阶段耗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浆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底墒水平提高小麦返青-拔节和拔节-开花阶段耗水、生育期总耗水、土壤水消耗及其占总耗水比例、产量、穗数、千粒重显著增加,且较W3,W1和W2产量分别显著高14.89%和8.66%。随磷肥增加播种-拔节耗水显著减少,而拔节-开花耗水、产量、千粒重显著增加。底墒和磷肥互作对小麦总耗水、土壤水消耗、播种-返青阶段耗水、拔节-成熟阶段耗水、千粒重有显著影响。通过小麦灌浆方程得,快增期持续时间随底墒的增加而增加、渐增期和快增期持续时间随磷肥的增加而增加、缓增期籽粒增加量及持续时间变异系数达25%。通过小麦水(磷)肥方程得,当0~100 cm底墒为253 mm时获得高产,且同底墒下产量随磷肥增加而提高。可见,旱地小麦拔节-开花阶段耗水对底墒和磷肥敏感,灌浆过程中的快增期持续时间对底墒和磷肥响应较好,缓增期变异对籽粒粒重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底墒 磷肥 耗水 灌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晋丰 郭雅飞 +5 位作者 栗丽 李廷亮 刘洋 陈婷 王嘉豪 吕卓呈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29,共7页
【目的】明确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为当地小麦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8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选取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县洪洞县、襄汾县和闻喜县为代表区域,每个县根据土壤类型、地形特征以及种植区划,采集耕... 【目的】明确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为当地小麦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8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选取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县洪洞县、襄汾县和闻喜县为代表区域,每个县根据土壤类型、地形特征以及种植区划,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以及6种微量元素Cu、Zn、Fe、Mn、Ni、Se全量水平。【结果】山西省典型小麦种植区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在1.9~115.2 mg/kg,平均值为35.14mg/kg;有效磷量在2.4~88mg/kg,平均值为26.9mg/kg;速效钾量在97.1~579.2mg/kg,平均值为297.9mg/kg,有机质量在5.61~64.28 g/kg,平均值为21.65 g/kg,总体较第二次土壤普查山西省耕层土壤对应养分数据提高了1.26%~109.4%。土壤中Cu范围在16.09~59.71 mg/kg,平均值为30.40 mg/kg;Zn范围为57.88~198 mg/kg,平均值为90.04mg/kg;Fe范围为2.30%~6.66%,平均值为3.76%;Mn范围在426~926.10mg/kg,平均值为660.7mg/kg;Ni范围在23.31~47.75 mg/kg,平均值为34.80 mg/kg;Se范围为0.017~1.354 mg/kg,平均值为0.434 mg/kg;对应较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提高10.82%~141.11%。6种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Fe>Mn>Zn>Ni>Cu>Se。当地土壤中有机质量与有效磷、Se全量呈极显著相关性。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县域空间分布差异性表现为3种大量元素上以襄汾县最高,Mn、Se、Zn以闻喜县最低。【结论】经过30多年土壤演化与施肥管理,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数据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数据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区 大量元素 有机质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闲覆盖和种植方式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柳玉凤 谢英荷 +5 位作者 杨福田 李廷亮 李超 黄涛 窦露 纪美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2,共7页
【目的】充分利用夏闲期降水,提高旱地麦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产增收。【方法】通过3 a田间试验,研究了夏闲期秸秆残膜二元覆盖+垄膜沟播(JCLG)、夏闲期黑网膜覆盖+露地条播(HWLT)与夏闲期秸秆覆盖+露地条播(JLT)3种栽培措施对黄土旱... 【目的】充分利用夏闲期降水,提高旱地麦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产增收。【方法】通过3 a田间试验,研究了夏闲期秸秆残膜二元覆盖+垄膜沟播(JCLG)、夏闲期黑网膜覆盖+露地条播(HWLT)与夏闲期秸秆覆盖+露地条播(JLT)3种栽培措施对黄土旱塬冬小麦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JCLG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生物量、降水生产效率,较JLT处理分别提高9.5%~35.1%,13.2%~42.2%,8.8%~35.6%。同时JCLG处理具有良好的休闲期蓄水效率,较JLT处理平均提高29.5%,平水年二者差异显著。HWLT处理也具有良好的水分休闲效率和增产效果,较JLT处理平均提高22.5%和18%。播前2 m土壤贮水量和耗水量、产量、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根据播前土壤贮水量来预测当地冬小麦产量。【结论】JCLG处理和HWLT处理2种覆盖种植方式均适宜在黄土旱塬乃至我国旱地麦区推广应用,且以夏闲期秸秆残膜二元覆盖+垄膜沟播(JCLG)方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闲覆盖 黄土旱塬 小麦 水分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继伟 谢英荷 +4 位作者 李廷亮 焦欢 李彦 何冰 李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2,共7页
【目的】了解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随培肥年限的变化规律。【方法】依托山西省襄垣县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研究了不同复垦年限(1、3、7 a)下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MCF)4种配施措施... 【目的】了解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随培肥年限的变化规律。【方法】依托山西省襄垣县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研究了不同复垦年限(1、3、7 a)下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MCF)4种配施措施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可溶性有机碳(DS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OC)和轻组有机碳(LSOC)4种活性有机碳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各活性有机碳量显著提高,4种活性有机碳量之间的大小顺序总体表现为DSOC>LSOC>ROOC>WSOC。经7 a复垦,水溶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态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较复垦1 a土壤分别提高20%~100%、10.31%~68.29%、60%~186.83%和15.29%~141.28%。不同处理间,单施有机肥对WSOC、DSOC、ROOC和LSOC量的增加作用优于有机无机配施和单施化肥,与不施肥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8.33%~166.67%、19.78%~48.74%、23.7%~121.76%和38.24%~189.29%。4种活性有机碳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DSOC与ROOC和LSOC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952 4和0.901 8。【结论】总体上,采煤塌陷区表土剥离覆土型复垦土壤,在等养分量投入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增加和土壤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水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易氧化态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回路电控系统漏电闭锁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开林 石忠良 +1 位作者 李廷亮 卢正雄 《煤》 1999年第6期26-27,共2页
在对传统的采掘机械供电系统漏电闭锁保护装置的优缺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多回路电控系统中更简单、更可靠的漏电闭锁检测方法,即用一套漏电闭锁装置检测多回路漏电状况的方法。并以其在AM50 型掘进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为... 在对传统的采掘机械供电系统漏电闭锁保护装置的优缺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多回路电控系统中更简单、更可靠的漏电闭锁检测方法,即用一套漏电闭锁装置检测多回路漏电状况的方法。并以其在AM50 型掘进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其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电保护 漏电闭锁 多回路 电控系统 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K型矿用本质安全型先导控制器原理分析
16
作者 石忠良 李廷亮 +2 位作者 卢正雄 朱红霞 郭和平 《煤》 1999年第4期64-65,共2页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双线制本质安全型先导回路控制器。着重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线路故障的保护原理,并对其构成、功能特点及用途作了有针对性的介绍。该先导控制器克服了传统的三线制本质安全型先导控制器固有的缺点,其在EBJ—160型掘...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双线制本质安全型先导回路控制器。着重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线路故障的保护原理,并对其构成、功能特点及用途作了有针对性的介绍。该先导控制器克服了传统的三线制本质安全型先导控制器固有的缺点,其在EBJ—160型掘进机电控系统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其完全可替代防爆磁力启动器中的三线制本质安全型先导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安型设备 控制器 工作原理 矿用 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度市第十中学走出“双元制”办学新路
17
作者 窦炜 蒋召金 李廷亮 《开放教育研究》 1998年第1期36-36,共1页
山东省平度市第十中学更新观念,瞄准当地外资企业多的优势,大胆地改革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镇办市助、校企联合、普职并举、全面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新路,成为平度市唯一一所既为国家输送有用人材,又为当地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综合... 山东省平度市第十中学更新观念,瞄准当地外资企业多的优势,大胆地改革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镇办市助、校企联合、普职并举、全面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新路,成为平度市唯一一所既为国家输送有用人材,又为当地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综合性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制” 第十中学 平度市 校企联合 办学模式 外资企业 更新观念 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 普通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个人相关项目补偿标准公布时机的探讨
18
作者 李廷亮 邓益 李友元 《水电站设计》 2014年第1期88-89,93,共3页
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个人补偿是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移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广大移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现行规范"临控标准",即移民个人补... 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个人补偿是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移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广大移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现行规范"临控标准",即移民个人补偿标准公布时机可适当提前至项目预可研审批后、筹建准备工程开展前。本文分析了提前公布的主要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审查方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移民 个人补偿补助 标准 公布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