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黑土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瑞平 谢瑞芝 +7 位作者 罗洋 隋鹏祥 郑洪兵 明博 王浩 刘武仁 郑金玉 李少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2,共12页
实施保护性耕作对保护东北黑土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东北典型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因素,开展了连续3年大田定位试验,设常规垄作秸秆不还田(CK)、免耕秸秆全量粉碎覆盖(T1)、免耕留高茬全量秸秆覆... 实施保护性耕作对保护东北黑土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东北典型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因素,开展了连续3年大田定位试验,设常规垄作秸秆不还田(CK)、免耕秸秆全量粉碎覆盖(T1)、免耕留高茬全量秸秆覆盖(T2)、少耕秸秆全量条带覆盖(T3)共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T1、T2和T3)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播种至出苗期耕层土壤含水量,T1、T2和T3处理分别提高7.8%~30.4%、9.0%~18.7%和17.3%~20.0%,但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分别降低2.56~3.11℃、2.02~2.27℃、0.94~1.93℃;分别延迟玉米出苗时间5~7 d、4~6 d和2 d;T3处理3年平均出苗率较CK增加3.2%,T1和T2处理出苗率分别降低4.3%和4.7%;T1、T2和T3处理均降低了苗期株高整齐度和植株干物质积累,但T3处理降低幅度明显小于T1和T2处理,6叶期之后干物质积累降低幅度逐渐减小;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玉米产量,降幅分别为7.5%~15.6%和5.5%~12.9%,T3处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保护性耕作通过调节土壤含水量和温度,间接影响玉米出苗时间、出苗率、穗数和百粒重,进而影响产量,也可通过直接影响出苗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而影响产量。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少耕秸秆全量条带覆盖(T3)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还有利于平衡土壤水分和温度矛盾,缩短出苗时间、提高出苗质量、高产稳产,是该区域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保护性耕作 玉米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少昆 涂华玉 +1 位作者 张旺峰 杨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3期99-103,共5页
采用双向切片法挖根观察表明,早熟玉米石单早和中晚熟玉米Sc704根系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里指数函数关系,横向分布呈S形曲线.78%以上的根系集中分布在距植株0—20cm、深40cm的柱状土体内,但石单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Sc704集中,两品种单... 采用双向切片法挖根观察表明,早熟玉米石单早和中晚熟玉米Sc704根系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里指数函数关系,横向分布呈S形曲线.78%以上的根系集中分布在距植株0—20cm、深40cm的柱状土体内,但石单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Sc704集中,两品种单株根系最大重量分别出现在吐丝期和乳熟末期.根量与地上部分的绿叶面积、生物产量、基部茎粗及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分布 地上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陆早4号与新陆早7号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少昆 马富裕 +3 位作者 李蒙春 闫洁 慕自新 张旺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13-117,共5页
以北疆棉区推广面积较大的新陆早4号和新陆早7号两个高产棉种为试材,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光强下,新陆早7号光合速率比新陆早4号高38.1%,蒸腾速率也略高,叶片水分利用率比新陆早4号高20.8%。新... 以北疆棉区推广面积较大的新陆早4号和新陆早7号两个高产棉种为试材,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光强下,新陆早7号光合速率比新陆早4号高38.1%,蒸腾速率也略高,叶片水分利用率比新陆早4号高20.8%。新陆早7号叶片光合速率高与其叶片较厚,密度大、叶绿素含量高及同化效率大有关;(2)新陆早4号单叶光补偿点低于新陆早7号,耐阴能力强,暗呼吸速率也低;(3)新陆早7号单株叶面积小,群体通风透光性好,基部成铃率高。新陆早4号叶片大,尤其上部叶片大,群体易荫蔽,某部成铃率低于新陆早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基因型 光合特性 新陆早7号 新陆早4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健壮素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少昆 涂华玉 张旺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6期243-246,共4页
于5c704玉米13—14片叶全展时喷施玉米健壮素,可控制其茎节伸长,使叶片变短,雄穗变小,株型紧凑、矮健,支持根增多,单株叶面积增加,叶片功能期延长,群体结构改善,因而利于植株提高光合能力和抗倒能力。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健壮素 形态效应 生理效应 化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组合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少昆 赵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0,15,共4页
通过对不同组合玉米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①开花后,随生育时期推延,玉米单叶光合速率逐渐下降,但不同组合间的变异增大;②玉米类型间光合速率高低次序为普通杂交组合>甜质玉米>姊妹交>自交系,但甜质玉米光合功能衰退得更快;③... 通过对不同组合玉米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①开花后,随生育时期推延,玉米单叶光合速率逐渐下降,但不同组合间的变异增大;②玉米类型间光合速率高低次序为普通杂交组合>甜质玉米>姊妹交>自交系,但甜质玉米光合功能衰退得更快;③玉米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优势率为30.47%~52.57%。④平均光合速率Pn(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平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组合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玉米石单早喷施乙烯利后的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少昆 张旺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0-12,共3页
于10片叶全展时对早熟玉米石单早亩喷施600mg/kg乙烯(?)22kg,其株高和穗位高分别降低15.0%和27.7%,叶面积减少8.98%,20—30cm耕层根重增加62.73%,气生根也增加,抗倒伏性增强,成熟期提前4—5天,但籽粒体积有所缩小。
关键词 玉米 早熟种 生理效应 施肥 乙烯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北疆棉花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少昆 王崇桃 +1 位作者 张旺峰 汪朝阳 《中国棉花》 2000年第5期12-13,共2页
在北疆大田条件下研究表明 ,棉花根系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根系开始发生调节的时间早于地上部 ;生育期间干旱胁迫后 ,根量减轻、地上部衰老加快 ,根系生产力下降 ,子棉产量降低 ;覆膜的棉花根系建成提前 ;
关键词 棉花 栽培措施 根系 地上部 生物量 产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的根系和光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朝巍 张恩和 +2 位作者 谢瑞芝 刘武仁 李少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探明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变化的原因,在2007—2008年设置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宽窄行和均匀垄两种耕作方式下玉米光合有效辐射和根系分布等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深松后(6月25日—9月20日),宽窄行处理的土壤紧实度低于... 为探明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变化的原因,在2007—2008年设置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宽窄行和均匀垄两种耕作方式下玉米光合有效辐射和根系分布等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深松后(6月25日—9月20日),宽窄行处理的土壤紧实度低于均匀垄处理,降低25.17%~52.04%,在0~45 cm不同土层间平均降低14.08%~53.16%,差异最大值出现在11~20 cm土层。在0~45 cm土层,均匀垄处理的根系干重在乳熟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宽窄行处理,分别高13.47%和29.62%;但在根系垂直分布中,宽窄行比均匀垄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在深层土壤所占的比例,在15~30 cm土层,宽窄行和均匀垄处理在吐丝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根系分布比例分别为6.59%、8.21%、9.00%和5.21%、7.48%、5.42%,在30~45 cm土层分别为2.30%、2.61%、3.24%和1.62%、2.53%、2.09%;不同品种和当年的降雨情况均会影响宽窄行模式下根系的生长。均匀垄处理中部透光率整体上低于宽窄行处理,6月18日、7月24日、8月29日宽窄行底部透光率分别比均匀垄处理高16.12%、5.15%、4.95%,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提高种植密度将有利于宽窄行处理截获更多的光合有效辐射,从而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保护性耕作 宽窄行种植 根系分布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冠层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兵 王克如 +5 位作者 李少昆 肖春华 王静 王方勇 潘文超 王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40-745,共6页
通过小区试验地病圃田和大田实验,不同时期对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冠层光谱分别进行测定,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其反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冠层光谱与正常冠层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冠层光谱均随严重度(SL)的... 通过小区试验地病圃田和大田实验,不同时期对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冠层光谱分别进行测定,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其反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冠层光谱与正常冠层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冠层光谱均随严重度(SL)的增加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可见光(620-7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SL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近红外(700-1300 nm)波段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近红外(760-1300 nm)尤为明显。黄萎病冠层光谱与SL相关后发现,806 nm附近SL(Y)与冠层光谱反射率(X)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为:Y=-11.64X+7.0722(R2=0.675)。研究为今后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黄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棉花其他病害遥感监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冠层光谱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朝巍 张恩和 +2 位作者 谢瑞芝 刘武仁 李少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42,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在5种施氮方式(无肥WN1、一次性施肥WN2、底肥+拔节期追肥WN3、底肥+拔节期追肥+穗肥WN4、缓释肥WN5)下(以常规均匀垄处理CK1、CK2、CK3、CK4、CK5为对照),对玉米产量、冠层透光率、光合...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在5种施氮方式(无肥WN1、一次性施肥WN2、底肥+拔节期追肥WN3、底肥+拔节期追肥+穗肥WN4、缓释肥WN5)下(以常规均匀垄处理CK1、CK2、CK3、CK4、CK5为对照),对玉米产量、冠层透光率、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处理增加后期施肥比例(WN4、WN5)有利于产量的提高,WN4(11 709.33kg/hm2)最高,显著高于除CK3、CK2以外的其他处理,高7.05%~30.29%。在开花期和灌浆期,WN4和CK5光合速率较高,为29.65~34.16μmol/(m2.s),大体上,宽窄行增加后期施肥比例可以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宽窄行各施肥处理底部透光率比均匀垄处理高3.60%~10.64%,WN4透光率低于同种耕作方式其他处理,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除WN4和WN5外均低于对应的常规均匀垄处理。在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下增加后期施肥(WN4)有利于改善光合作用,延长叶面积持续期,减少漏光损失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 产量 光合 保护性耕作 施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朝苏 谢瑞芝 +3 位作者 黄钢 吴春 李少昆 汤永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8-535,共8页
2006-2008年在四川省广汉市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水稻氮肥调控试验,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0、6000、12000 kg/hm^2)、施氮量水平(0、1502、10 kg/hm^2)以及氮素分配比例(6∶2∶2、6∶3∶1、8∶2)。结果表明,和施N 150 kg/hm2相比,... 2006-2008年在四川省广汉市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水稻氮肥调控试验,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0、6000、12000 kg/hm^2)、施氮量水平(0、1502、10 kg/hm^2)以及氮素分配比例(6∶2∶2、6∶3∶1、8∶2)。结果表明,和施N 150 kg/hm2相比,N 210 kg/hm2处理水稻分蘖力、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的植株个体和群体质量均有升高,花后茎鞘贮藏物质的输出及光合物质积累量增加,子粒产量提高7.3%。在施N 150 kg/hm^2水平和基肥∶蘖肥∶穗肥=6∶2∶2分配比例下,与旋耕无麦秸还田处理相比,免耕秸秆还田与否对水稻茎蘖消长、干物质积累及子粒产量影响较小,但花后绿叶功能期延长,光合产物积累在产量形成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施N 210 kg/hm2水平和基肥∶蘖肥∶穗肥=6∶3∶1分配比例下,免耕还田麦秸量从6000 kg/hm^2增加至12000 kg/hm^2,水稻分蘖力明显增强,干物质积累量增大,开花期个体和群体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实粒数增多,产量增加4.1%;将氮肥分配比例由6∶3∶1变为8∶2,即增加基肥用量,减少中后期的氮素供应会导致分蘖高峰后分蘖大量死亡,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以上结果说明,氮素的充分供应是保护性耕作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适当提高麦秸还田量、增加中后期氮素供应,能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利于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区 保护性耕作 氮肥调控 水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光谱指数的棉花病害严重度估测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兵 李少昆 +5 位作者 王克如 苏毅 陈江鲁 金秀良 吕银亮 刁万英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1-457,共7页
通过获取多时相试验区TM影像和大田同步调查棉花黄萎病,将TM影像光谱指数与病害严重度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棉花病害严重度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病害严重度的增加,TM影像光谱指数B2,B4,SATVI,OSAVI,MSAVI,TSAVI,SVNSWI,SNSWIa,SNSWIb,SVN... 通过获取多时相试验区TM影像和大田同步调查棉花黄萎病,将TM影像光谱指数与病害严重度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棉花病害严重度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病害严重度的增加,TM影像光谱指数B2,B4,SATVI,OSAVI,MSAVI,TSAVI,SVNSWI,SNSWIa,SNSWIb,SVNI,DNSIa,DNSIb,NDSWIa,NDSWIb,RNSWIa,RNSWIb,DVNI,EVI,TVI,SAVI,DVI,NDVI,RVI和PVI逐渐减小,B1,B3,B7和RI逐渐增加,NDGI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而B5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病害严重度与TM影像光谱指数B1,B3和R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4,OSAVI,MSAVI,TSAVI,SVNSWI,SNSWIa,SNSWIb,SVNI,DNSIa,DNSIb,NDSWIa,NDSWIb,RNSWIa,RNSWIb,DVNI,EVI,TVI,NDGI,SAVI,DVI,NDVI,RVI和PV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ATVI呈显著负相关,与B2,B5和B7均未达显著相关.建立的8个TM影像光谱指数估算棉花黄萎病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以DVI和DNSIb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精度最高,表明利用多时相TM卫星影像光谱指数进行棉田病害定量诊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病害严重度 TM影像 光谱指数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产量潜力实现的限制因素的参与式评估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崇桃 李少昆 韩伯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59,共7页
按现实产量、理想条件产量和光温理论产量估算,我国玉米主产区每亩依次有290.45、966.06和2127.79公斤增产潜力,经专家参与式研讨评估,当前限制潜力实现的主要因素是耕作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到位率低等种植技术问题;其次是以干旱为主的自... 按现实产量、理想条件产量和光温理论产量估算,我国玉米主产区每亩依次有290.45、966.06和2127.79公斤增产潜力,经专家参与式研讨评估,当前限制潜力实现的主要因素是耕作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到位率低等种植技术问题;其次是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因素和玉米品种多乱杂。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和推进科技入户是近期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应考虑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能力 限制因素 参与式评估 玉米产量 中国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品种筛选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德芳 柴宗文 +7 位作者 徐喜俊 庄志扬 袁政祥 孔融 孙多鑫 王克如 李少昆 赵贵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48,181,共6页
为筛选适合河西灌区的机械粒收玉米品种,于2014、2015和2017年在凉州区和肃州区开展了6组适合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试验,共获得了72个品种122个品次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机械粒收的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以籽粒含水率与单产2... 为筛选适合河西灌区的机械粒收玉米品种,于2014、2015和2017年在凉州区和肃州区开展了6组适合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试验,共获得了72个品种122个品次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机械粒收的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以籽粒含水率与单产2个因素按双向平均作图法进行分析,获得籽粒含水率低于平均值、单产高于平均值的品种(次)33个,占比27.0%;其中在2个点次以上表现出稳定性较好的品种有7个,包括迪卡517、登海618、先玉335、迪卡519、农华101、农华106和联创808;进一步以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2个因素按双向平均作图法分析,筛选出破碎率低于平均值且籽粒含水率低于平均值的品种(次)有11个,包括破碎率低于5%的德单1002、中种8号、迪卡519和迪卡517(肃州区);破碎率在5%~8%之间的迪卡517(凉州区)、登海618、真金318、真金308、丹8201、M753和正德305。综合评价,推荐籽粒含水率低、耐破碎性能好和单产水平高的迪卡517、迪卡519和登海618为河西灌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粒收 玉米品种 籽粒含水率 破碎率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春华 李少昆 +2 位作者 刘景德 王文静 宋秋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97-401,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动态和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高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动态和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高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低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比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日期早。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均滞后于单作玉米,是套种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套种玉米生长前期养分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低于单作玉米,生长后期套种玉米氮素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玉米,而磷素利用效率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动态变化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CV的玉米株型骨架提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同海 白鹏 +2 位作者 李乃祥 何玉香 李少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63-165,共3页
作物株型形态参数,一直是作物栽培及育种中所关注的指标。以粮食作物玉米的株形图像为研究对象,基于Intel公司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综合运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应玉米株形... 作物株型形态参数,一直是作物栽培及育种中所关注的指标。以粮食作物玉米的株形图像为研究对象,基于Intel公司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综合运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应玉米株形骨架提取的简便算法,并开发了玉米株型骨架提取软件。实证检验表明,该软件能实现载入一张复杂背景的玉米株形图像,经过剪切、自适应窗口等前期处理及对原始彩色图像的灰度化处理、图像分割和噪声去除等一系列的预处理,最后采用基于C#版的OpenCV(EmguCV)的一个算法提取出玉米株形的简单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提取 玉米株型 图像处理 OPEN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光谱角算法的小麦氮素营养监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春华 吕银亮 +4 位作者 刁万英 李少昆 王克如 陈兵 王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7,172,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在测定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和叶片氮素含量基础上,提出小麦冠层光谱角算法,分析小麦冠层光谱角与氮素营养水平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对选择的3个小麦品种,光谱角均随氮素施用量增加而增...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在测定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和叶片氮素含量基础上,提出小麦冠层光谱角算法,分析小麦冠层光谱角与氮素营养水平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对选择的3个小麦品种,光谱角均随氮素施用量增加而增大,光谱角预测叶片氮素的最佳模型为y=0.3999x0.3989,其决定系数R2为0.6870,其预测的RE、RMSE和R2分别为1.63%、0.1609、0.7515。利用光谱角算法可以监测小麦冠层氮素营养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营养监测 高光谱 光谱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收获方式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银巧 柴宗文 +5 位作者 王克如 谢瑞芝 汤秋香 刘广周 明博 李少昆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8-11,共4页
比较不同玉米收获方式的用工环节和成本投入,分析机械收粒技术的推广效益,为进一步推广玉米子粒收获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在东北、西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4省(区)16个... 比较不同玉米收获方式的用工环节和成本投入,分析机械收粒技术的推广效益,为进一步推广玉米子粒收获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在东北、西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4省(区)16个市、县、48个村镇,调查了农户玉米收获方式和不同收获方式的收获成本情况,共获得465户有效样本。调研数据显示:玉米机械收获技术采用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黑龙江和新疆地区机收比例最高,农户采用率达到89.4%以上,河南次之,平均为58.1%;吉林最低,为21.5%。比较玉米不同收获方式的收获效率和经济效益发现,玉米子粒机械直收技术最为高效快捷,相比机械收穗和人工收获分别节约成本300~600元/hm^2和900~1380元/hm^2,是一项节省工序、省时省力、节本增效、适应玉米产业化发展需要的收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收获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期间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土壤风蚀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旭 李少昆 +1 位作者 王克如 路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285,289,共4页
为明确和田地区沙尘来源,本试验于2004年对和田主要地表类型起尘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不同地表类型的输沙量从大到小总趋势为:弃耕地、荒漠与农区过渡带、沙漠边缘活动沙丘输沙量最多,乡村道路次之,而覆膜棉田与苜蓿地输沙量较少... 为明确和田地区沙尘来源,本试验于2004年对和田主要地表类型起尘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不同地表类型的输沙量从大到小总趋势为:弃耕地、荒漠与农区过渡带、沙漠边缘活动沙丘输沙量最多,乡村道路次之,而覆膜棉田与苜蓿地输沙量较少;②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各地表类型,随着与沙漠间距扩大,输沙量满足于指数曲线形势下降,到400 m处输沙量已从原来的30 g/cm^2下降到1 g/cm^2,400 m之后各地表类型输沙量变化不大;③在有植被覆盖条件下,覆膜棉田和苜蓿地上风口处输沙量多于下风口,随着采样器高度增加输沙量呈增加趋势;而弃耕地、荒漠与农区过渡带、乡村道路和沙漠边缘活动沙丘在近地表20 cm处输沙量较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弃耕地、荒漠与农区过渡带、活动沙丘以及乡村道路的风蚀危害程度严重是和田地区沙尘天气的主要尘源。建议通过恢复弃耕地;有计划的对荒漠与农区过渡带采取保护和封育措施,保护天然沙生植被,禁止放牧及合理开垦;在农田扩大冬小麦、多年生牧草等冬春绿色覆盖作物种植,实行保护性耕作制;对乡村道路实现硬化等措施来减少土壤风蚀及沙尘暴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地表类型 风蚀物 沙尘暴期间 和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光谱角算法的小麦产量监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银亮 李少昆 +5 位作者 王克如 肖春华 陈兵 王方永 谢瑞芝 高世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近地面高光谱数据和收获实测产量数据,利用改进的光谱角算法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方法】选择2个小麦品种,设置4个氮素水平处理,根据氮素营养对小麦冠层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影响较大的特点,构建监测... 【目的】基于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近地面高光谱数据和收获实测产量数据,利用改进的光谱角算法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方法】选择2个小麦品种,设置4个氮素水平处理,根据氮素营养对小麦冠层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影响较大的特点,构建监测小麦冠层氮素营养的光谱角算法。【结果】氮素营养对小麦产量差具有比产量更明显的差别,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和氮素水平下光谱角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小麦生育前期的光谱角变化较小,生育后期光谱角增加,末期光谱角降低,不同氮素水平之间表现出N0-2>N0-3>N0-1。光谱角与小麦产量呈明显的二次线性关系,拟和方程决定系数为0.784 4,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利用光谱角进行小麦产量监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谱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