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康市烤烟大豆套种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鹏 胡颖梅 +5 位作者 李小芳 王竹云 柯美福 李世平 刘开平 蒲秀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探索适宜安康山地的烤烟大豆套种栽培模式,设置烤烟垄沟隔沟套种一行大豆模式(模式1,大豆密度3.13万株/hm^(2)、4.17万株/hm^(2)、6.25万株/hm^(2)、12.50万株/hm^(2))、烤烟垄沟隔沟套种两行大豆模式(模式2,大豆密度10.00万株/hm^(2)... 为探索适宜安康山地的烤烟大豆套种栽培模式,设置烤烟垄沟隔沟套种一行大豆模式(模式1,大豆密度3.13万株/hm^(2)、4.17万株/hm^(2)、6.25万株/hm^(2)、12.50万株/hm^(2))、烤烟垄沟隔沟套种两行大豆模式(模式2,大豆密度10.00万株/hm^(2))、烤烟垄面套种两行大豆模式(模式3,大豆密度20.00万株/hm^(2))等3种烟豆套种栽培模式,开展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1(3.13万株/hm^(2)、4.17万株/hm^(2))和模式2的大豆底荚高、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和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单株经济性状极显著好于其他处理。(2)模式2和模式3的大豆单位面积纯收入无显著差异,极显著高于模式1。研究结论:模式2为安康市最优烟豆套种模式,大豆群体结构合理,个体生长势强、群体经济效益高,单位面积产量为1399.96 kg/hm^(2)、纯收益5033.11元/hm^(2),该模式有效化解了模式1大豆密度增加有限、产量低的问题,也避免了模式3大豆受烤烟遮阴影响大、受烤烟农事操作破坏大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大豆 套种 安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小芳 李军 +3 位作者 王学春 赵玉娟 程积民 邵明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建立固原半干旱丘陵区WinEPIC模型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修订柠条作物参数,验证模型的精度及在该区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林地水分生产力和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进行30 a长期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10 a柠条生长... 建立固原半干旱丘陵区WinEPIC模型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修订柠条作物参数,验证模型的精度及在该区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林地水分生产力和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进行30 a长期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10 a柠条生长主要依靠土壤储水和降水,水分生产潜力稳定且无水分胁迫,但已出现土壤干层;生长10 a以后随着柠条根系的下伸,土壤水分亏缺加剧,水分生产力随降水量变化呈波动性下降趋势。9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模拟柠条生长初期(1-10 a)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以101.0 mm/a的速度递减,此后长期在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由此得出,固原丘陵区柠条水分持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10 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灌木林地 水分生产潜力 土壤水分动态 EPIC模型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双琥珀酸正辛醇双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小芳 陈爱明 +2 位作者 姚志钢 夏湘 李跃文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1-424,441,共5页
采用马来酸酐、正辛醇、乙二醇和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双琥珀酸正辛酸双酯磺酸钠(GMI-03)。对各步合成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出各步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如下:正辛醇与马来酸酐的单酯化反... 采用马来酸酐、正辛醇、乙二醇和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双琥珀酸正辛酸双酯磺酸钠(GMI-03)。对各步合成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出各步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如下:正辛醇与马来酸酐的单酯化反应(酯化反应Ⅰ),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70°C,正辛醇和马来酸酐摩尔比为1.00∶1.05;磺化反应,反应温度为90°C,反应时间为4 h,马来酸酐与NaHSO3摩尔比为1.00∶1.05;中间体正辛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与乙二醇的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Ⅱ):反应温度为150°C,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物料总量的1.0%(质量分数),中间体正辛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为2.50∶1.00。对终产物GMI-03的性能进行测定,表面张力σ(γCMC)为:32.8 mM/m,CMC为:5.8×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磺化 酯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山地烤烟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研究
4
作者 赵鹏 李小芳 +6 位作者 柯美福 陈昌海 李茜 王玥 丁茂强 杨松 黄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92-196,共5页
为了明确适宜山区农村现状的烤烟家庭农场生产组织模式,以农场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程度和农场主职能差异为标准,将山地烟区烤烟家庭农场分为4类,分别为模式1(投资管理务工型家庭农场)、模式2(投资管理带工型家庭农场)、模式3(投资管理型... 为了明确适宜山区农村现状的烤烟家庭农场生产组织模式,以农场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程度和农场主职能差异为标准,将山地烟区烤烟家庭农场分为4类,分别为模式1(投资管理务工型家庭农场)、模式2(投资管理带工型家庭农场)、模式3(投资管理型家庭农场)、模式4(投资型家庭农场);采用随机调查法进行布点追踪调研,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对4种模式的经营效益、投入结构、生产效率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山地家庭农场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程度越高,经营纯利润率和生产效率越低。从模式1到模式4,经营纯利润率依次为26.14%、21.29%、14.75%、9.51%,综合技术效率依次为0.78、0.53、0.36、0.21,单位面积经营纯收益依次为18082.82、13570.52、10084.05、4740.42元。利用前沿分析测算出各模式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路径:模式2是山地烟区当前最佳生产组织模式,模式3为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山地烤烟农场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是与农场职业经理、带工组长建立利益链接机制,与物资供应商签订稳定的供销协议,对普通工人实施分类差异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家庭农场 组织模式 DEA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体材料及其组合对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6
5
作者 李小芳 陈青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利用热反应系数法和日光温室热环境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日光温室墙体得热量、墙体温度以及室内气温,比较了墙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厚度砖墙聚苯板隔热材料的厚度以0.10m为宜;相同厚度隔热材料在砖墙厚度... 利用热反应系数法和日光温室热环境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日光温室墙体得热量、墙体温度以及室内气温,比较了墙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厚度砖墙聚苯板隔热材料的厚度以0.10m为宜;相同厚度隔热材料在砖墙厚度较薄时保温效果优于较厚的砖墙;砖墙厚度较薄时材料的排列秩序对保温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保温性 热响应系数法 红砖墙 聚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8-153,共6页
体外抑菌法研究壳聚糖对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同时,对细菌表面的亲水性和负电荷进行研究,以阐述革兰氏阴性菌表面性质与壳聚糖对其抑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大肠杆菌作为代表性菌株,考察了壳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 体外抑菌法研究壳聚糖对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同时,对细菌表面的亲水性和负电荷进行研究,以阐述革兰氏阴性菌表面性质与壳聚糖对其抑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大肠杆菌作为代表性菌株,考察了壳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机理。通过测定菌液中加入疏水性荧光探剂1-N-苯萘胺(NPN)后荧光强度的改变,考察壳聚糖对外膜渗透性的影响。此外,采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壳聚糖和大肠杆菌的作用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的亲水性越好,所带的负电荷越多,壳聚糖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性能;壳聚糖可增加细胞外膜的渗透性,壳聚糖与细胞膜间发生静电作用而使细胞膜破坏,最终导致菌体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革兰氏阴性菌 抑菌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WO_3薄膜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小芳 张亚利 孙典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56-59,共4页
综述了纳米WO_3,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电致变色、气敏材料、共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和作用原理。
关键词 纳米WO3薄膜 制备工艺 真空蒸发法 溅射法 阳极氧化法 电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负载壳聚糖季铵盐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6,共3页
利用硅藻土负载壳聚糖季铵盐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考察了季铵盐取代度、添加量、温度、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和作用时间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的季铵化取代度为55.6%时,硅藻土/HACC2对甲基橙的脱色效果最好。当pH... 利用硅藻土负载壳聚糖季铵盐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考察了季铵盐取代度、添加量、温度、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和作用时间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的季铵化取代度为55.6%时,硅藻土/HACC2对甲基橙的脱色效果最好。当pH值为2.6,20℃下搅拌90min,硅藻土负载壳聚糖季铵盐添加量为350mg时,对50 mL质量浓度为0.05mg/mL的甲基橙染料去除率达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壳聚糖 季铵盐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酰化壳寡糖稀土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及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王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62-1666,共5页
采用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丁二酰化壳寡糖稀土配合物(BCS-La、BCS-Nd)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BCS-La、BCS-Nd的存在导致Fe(CN)3-/4-6探针分子峰电流下降,式量电位正移,表明BCSLa、BCS-Nd和探针分子与DNA之间存在竞争性作用;... 采用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丁二酰化壳寡糖稀土配合物(BCS-La、BCS-Nd)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BCS-La、BCS-Nd的存在导致Fe(CN)3-/4-6探针分子峰电流下降,式量电位正移,表明BCSLa、BCS-Nd和探针分子与DNA之间存在竞争性作用;BCS-La和BCS-Nd分子都是通过插入方式与DNA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扫描速率范围内(0.01~0.2 V/s),在BCS-La或BCS-Nd参与的条件下,Fe(CN)3-/4-6在Au/DNA电极上的反应受吸附控制。BCS-La和BCS-Nd分别使得鲱鱼精DNA的特征峰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最大吸收峰峰位红移,进一步表明BCS-La和BCS-Nd分别以插入方式与鲱鱼精DNA发生相互作用,导致DNA分子的构象变化。BCS-La与DNA的结合比为:n(BCS-La)∶n(DNA)=2∶1;n(BCS-Nd)∶n(DNA)=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酰化壳寡糖 稀土 配合物 鲱鱼精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甲醛和甲酸在碳载纳米Pt电极上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小芳 张亚利 +1 位作者 孙典亭 焦奎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1期47-54,共8页
将纳米Pt/玻碳电极应用于甲醇、甲醛和甲酸的电催化氧化,发现所制备的催化剂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探讨了甲醇、甲醛和甲酸在纳米Pt/玻碳电极上的催化机理。
关键词 甲醇 甲醛 甲酸 碳载纳米铂电极 电催化氧化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抑菌性能及对细胞膜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3-145,共3页
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对合成的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壳聚糖及O-羧甲基壳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此外,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O-羧甲基壳聚糖对细胞膜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的O-... 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对合成的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壳聚糖及O-羧甲基壳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此外,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O-羧甲基壳聚糖对细胞膜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对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性能较壳聚糖更强,对粪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稍弱,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罗伯杆菌和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O-羧甲基壳聚糖对细胞膜蛋白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抑菌性能 细胞膜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镧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张宏伟 杨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6-1410,共5页
合成了配合物La(C4H6O2)2(hq)(C4H6O2=甲基丙烯酸,hq=8-羟基喹啉),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此外,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配合... 合成了配合物La(C4H6O2)2(hq)(C4H6O2=甲基丙烯酸,hq=8-羟基喹啉),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此外,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7.59×103L·mol-1,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摩尔比为1∶1,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 Ⅲ)配合物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菲啰啉和水杨酸构筑铜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朱元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4-750,共7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铜配合物[Cu(phen)(SA)_2]·H_2O(phen=1,10-邻菲啰啉,SA=水杨酸),并以鲱鱼精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DNA粘度滴定实验,探讨了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SA的羧酸...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铜配合物[Cu(phen)(SA)_2]·H_2O(phen=1,10-邻菲啰啉,SA=水杨酸),并以鲱鱼精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DNA粘度滴定实验,探讨了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SA的羧酸根离子与Cu^(2+)单齿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与Cu^(2+)呈双齿配位,形成的配合物在0.489 V/0.050 V处呈现一对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并且中心Cu^(2+)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可观察到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但是红移现象不明显,氧化还原峰的电流减小,峰电位发生正移,并且DNA的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大。结论认为,配合物以嵌插方式与DNA发生作用形成1∶1的复合物,但插入程度较弱(结合常数为1.55×10~4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1 10-邻菲啰啉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7-80,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合成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进行表征,研究壳聚糖及OCMC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OCMC,作用第1天时,可以有效的抑制黑曲霉菌落的生长;当OCMC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对黑曲霉生长的抑制能力最强;壳聚...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合成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进行表征,研究壳聚糖及OCMC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OCMC,作用第1天时,可以有效的抑制黑曲霉菌落的生长;当OCMC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对黑曲霉生长的抑制能力最强;壳聚糖和OCMC能与ct-DNA发生相互作用,导致ct-DNA双螺旋结构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黑曲霉 抑制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心脏术后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芳 程国栋 +2 位作者 朱春磊 张金明 陈乃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早期诊断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后细菌感染及判断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脏外科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197例,测定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2、3天血PCT浓度。根据...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早期诊断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后细菌感染及判断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脏外科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197例,测定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2、3天血PCT浓度。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细菌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观察两组患者PCT浓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比较。结果无细菌感染组PCT在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为(1.50±1.26)ng/ml,第2、3天逐渐下降;细菌感染组PCT浓度高于无细菌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术后早期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5.0ng/m1)。7例全身细菌感染患者的PCT峰值均〉10ng/ml。结论PCT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细菌感染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如患者术后PCT〉5.0ng/ml或术后早期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再次升高,则高度提示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感染严重程度与PCT增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体外循环 心脏术后 细菌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2 位作者 杨声 马治军 徐本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81,共3页
目的:制备抑菌活性较壳聚糖强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方法: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和氯乙酸为接枝改性剂,制备水溶性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对大肠杆菌... 目的:制备抑菌活性较壳聚糖强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方法: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和氯乙酸为接枝改性剂,制备水溶性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黑曲霉(A.niger)的抑制作用。结果:水溶性的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对E.coli、S.aureus和A.niger均有显著的抑菌活性。结论:与壳聚糖相比,水溶性的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的抑菌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甲基 季铵盐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酰化壳寡糖铕配合物的合成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张玉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5-910,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丁二酰化壳寡糖铕配合物,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光谱表现出增色效应并伴有蓝移;配合物与BSA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BS... 合成并表征了丁二酰化壳寡糖铕配合物,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光谱表现出增色效应并伴有蓝移;配合物与BSA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BSA内源荧光,该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室温下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068 2×104L·mol-1和1.094 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酰化壳寡糖铕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2,共4页
采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式量电位正移;席夫碱Cu(Ⅱ)配合物使DNA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强,DNA使... 采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式量电位正移;席夫碱Cu(Ⅱ)配合物使DNA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强,DNA使席夫碱Cu(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表明席夫碱Cu(Ⅱ)配合物以嵌插模式与DN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Cu( II)配合物 鲱鱼精DNA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酸、1,10-菲啰啉构筑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朱元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623,共8页
首次合成丁二酸-1,10-菲啰啉稀土配合物,并运用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以1,10-菲啰啉(phen)和丁二酸(SA)为配体构筑了3种稀土(La3+,Nd3+,Eu3+)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及... 首次合成丁二酸-1,10-菲啰啉稀土配合物,并运用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以1,10-菲啰啉(phen)和丁二酸(SA)为配体构筑了3种稀土(La3+,Nd3+,Eu3+)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性质进行表征测试,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2(SA)(phen)·2H2O(RE=La,Nd,Eu)。同时,通过光谱法探讨了这3种配合物分别与DNA作用的机理以及稀土离子种类对作用强度的影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可观察到较明显的吸收峰红移和较大的减色效应现象,同时,中性红(NR)荧光竞争实验发现配合物都能不同程度地猝灭NR-DNA体系的荧光。这3种配合物对DNA均具有较强的插入作用,作用强度为:La(Ⅲ)>Nd(Ⅲ)>Eu(Ⅲ)。计算了DNA与配合物的结合比、结合常数及一些热力学参数,得出DNA与Eu配合物、Nd配合物、La配合物的结合比分别为4∶1,2∶1和8∶1,Δr Gm<0、Δr Sm>0,表明这3种配合物与DNA之间的反应均能够自发进行,且作用是熵驱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1 10-菲啰啉 稀土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稀土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朱元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3-880,共8页
以糠醛和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合成席夫碱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制得相应的稀土配合物,并运用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性质进行表征测试,确定其化学组成... 以糠醛和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合成席夫碱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制得相应的稀土配合物,并运用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性质进行表征测试,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OH),RE为La^(3+)、Nd^(3+)、Eu^(3+),L为去质子形式的希夫碱配体。此外,运用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EL(OH)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配合物在加入DNA后,特征吸收峰强度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不明显。配合物能够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Fe(CN)_6^(3-)/^(4-)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在配合物加入后减小,式量电位有正移趋势,表明配合物、Fe(CN)_6^(3-)/^(4-)与DNA的作用存在竞争。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席夫碱稀土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均属于嵌插,且含有不同稀土离子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强弱不同,作用大小次序为Eu配合物>La配合物>Nd配合物>席夫碱,这可能与DNA和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所发生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稀土 DNA 循环伏安法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