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田构造研究的史实概览、主要进展与前景展望
1
作者 曹代勇 琚宜文 +9 位作者 夏玉成 姜波 宁树正 魏迎春 王安民 李小明 占文锋 李焕同 王路 蔡卓程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共23页
【背景】煤田构造是煤田地质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中国煤田构造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经历了探索、学习、创新的发展历程,取得众多研究成果,为保障我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煤田地质转型升级的时间节点,梳... 【背景】煤田构造是煤田地质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中国煤田构造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经历了探索、学习、创新的发展历程,取得众多研究成果,为保障我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煤田地质转型升级的时间节点,梳理煤田构造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思考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并结合作者团队的长期科研实践,讨论煤田构造研究的学科性质,回顾国内外煤田构造研究历程,总结我国煤田构造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煤田构造研究的发展趋势。【进展和展望】体现中国特色的煤田构造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学习国外先进地质科学理论,立足于我国煤田地质工作实践逐步建立起来的。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深化了对中国煤田构造特征和时空差异性的认识、煤田区域构造和煤盆地构造研究持续深入、构造控煤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煤田滑脱构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煤变形–变质作用研究成果显著、煤系矿产的构造控制受到关注、矿井构造研究成为热点方向。我国煤田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决定了构造研究在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将紧密追踪当代地质科技进展、面向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深化和拓宽研究领域,坚持特色、突出创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煤田构造理论与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构造 构造控煤 史实概览 研究进展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放废物处置库屏障材料膨胀性能演化研究
2
作者 张明 胡栋科 +4 位作者 谢敬礼 王赵明 李小明 周方亮 赵留义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周期长且地质条件复杂,常规手段无法直接获取膨润土缓冲屏障膨胀性能演化趋势,本文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展开预测。利用在材料性能预测方面比较成熟的9种算法训练模型,探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膨润土膨胀性能的可行性,... 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周期长且地质条件复杂,常规手段无法直接获取膨润土缓冲屏障膨胀性能演化趋势,本文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展开预测。利用在材料性能预测方面比较成熟的9种算法训练模型,探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膨润土膨胀性能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其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遴选出神经网络算法为最优.引入我国北山候选处置库地球化学条件,预测出高庙子膨润土在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期间膨胀力呈“S”型演化;考虑蒙脱石含量、初始含水率、温度以及Na+浓度影响,缓冲屏障初始干密度建议值不小于1.58 g/cm^(3);若进一步考虑铁质储存罐Fe(Ⅱ)释放的影响,缓冲屏障初始干密度应进一步增大。本研究可为我国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库地下试验室原位试验开展和缓冲屏障性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高放废物处置库 缓冲屏障 膨胀性能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橄榄石高温矿相重构协同富集NiO
3
作者 杨永坤 申雯婷 +4 位作者 王冠杰 周欣 王伟安 王国华 李小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0-281,共12页
镍渣中富含Fe、Ni等有价金属,其中Fe主要以橄榄石形式存在,对其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可实现Fe的高效回收,但对渣中其他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利用关注较少。对此,本文以实验室制备的铁橄榄石和NiO为原料,通过添加CaO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并结合X... 镍渣中富含Fe、Ni等有价金属,其中Fe主要以橄榄石形式存在,对其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可实现Fe的高效回收,但对渣中其他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利用关注较少。对此,本文以实验室制备的铁橄榄石和NiO为原料,通过添加CaO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Ni在铁橄榄石高温矿相重构过程中的富集行为及对重构产物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含量的增加有利于铁橄榄石在高温矿相重构过程中生成磁铁矿相,NiO不单独存在于重构产物中,主要以NiFe_(2)O_(4)的形式富集于磁铁矿相中;随着NiO添加量由0%增加16%,磁铁矿相产出量逐渐增加,Ni^(2+)同质替换了Fe^(2+),样品磁选率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晶粒粒径逐渐减小;当NiO添加量为8%时,磁选率最高达57.24%,饱和磁化强度最高达23.70 A·m^(2)/kg,利于后期磁选协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高温矿相重构 磁铁矿相 镍渣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ley光栅跟瞄系统指向误差分析
4
作者 董云冲 李小明 +2 位作者 陈希来 杨盛 付越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9,共14页
Risley光栅跟瞄系统主要由两片旋转的偏振光栅组成,光源经过偏振光栅衍射后实现在圆锥形范围内的光束指向,进而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而指向精度作为Risley光栅跟瞄系统的重要指标,不仅受伺服与光学系统影响,还受Risley光栅跟瞄系统中... Risley光栅跟瞄系统主要由两片旋转的偏振光栅组成,光源经过偏振光栅衍射后实现在圆锥形范围内的光束指向,进而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而指向精度作为Risley光栅跟瞄系统的重要指标,不仅受伺服与光学系统影响,还受Risley光栅跟瞄系统中双光栅转台的天线安装位置精度以及轴系装配误差等系统误差影响。为此,本文主要对Risley光栅跟瞄系统中的各系统误差源及其造成的指向误差进行分析,首先建立系统误差数理模型并利用ZEMAX对数理模型进行验证,随后利用MATLAB分析各系统误差源对Risley光栅跟瞄系统指向误差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指标要求对某双光栅跟瞄系统误差源进行误差分配,指导双光栅转台的设计、装调。对双光栅转台指向误差进行实验测试,经多次实验测试后得到双光栅转台实际最大指向误差δe=7.2″,满足双光栅转台指向误差设计指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ley光栅 跟瞄系统 指向误差 误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对高温固相制备(Fe,Ni,Co,Cu)Fe_(2)O_(4)磁性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杨永坤 周欣 +4 位作者 申雯婷 王冠杰 王伟安 王国华 李小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867,共9页
利用高温氧化法回收镍渣中铁资源时,回收产物中存在富集Fe、Ni、Co、Cu等元素的磁性晶体。首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磁性晶体(Fe,Ni,Co,Cu)Fe_(2)O_(4);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了冷却方式对... 利用高温氧化法回收镍渣中铁资源时,回收产物中存在富集Fe、Ni、Co、Cu等元素的磁性晶体。首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磁性晶体(Fe,Ni,Co,Cu)Fe_(2)O_(4);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了冷却方式对样品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最后,讨论了Co物质的量对磁性晶体结构和磁性能参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空冷和水冷制备的样品相比,缓冷制备的样品晶体化程度高,多面体结构特征明显;Co物质的量对磁性晶体的结构形貌影响并不大,但随着Co物质的量增加,磁性晶体的晶粒粒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则逐渐增大,而其矫顽力呈现出先增大随后减小最后增大的波动变化规律。通过元素掺杂得到的磁铁矿相晶体具有软磁铁氧体特性,拥有独特的结构和磁性能,这表明通过合理控制镍渣回收产物中元素掺杂,可以实现其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尖晶石铁氧体 磁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精矿焙烧过程中杂质化合物对烧结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明 翟钰华 +2 位作者 邹冲 王伟安 李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60,共12页
在钼精矿焙烧过程中,伴生元素转化及其与二硫化钼的相互作用会引起粉体部分熔化、结块、团聚等烧结现象,严重影响钼焙砂质量和炉子寿命。本文研究了钼精矿焙烧时赋存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以及焙烧温度对其烧结行为的影响,对其烧结程度进... 在钼精矿焙烧过程中,伴生元素转化及其与二硫化钼的相互作用会引起粉体部分熔化、结块、团聚等烧结现象,严重影响钼焙砂质量和炉子寿命。本文研究了钼精矿焙烧时赋存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以及焙烧温度对其烧结行为的影响,对其烧结程度进行定量化计算,并观察烧结物中各成分黏结形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钼精矿中SiO_(2)和Al_(2)O_(3)对钼精矿焙烧烧结行为影响很小,而CaO、MgO、Fe_(2)O_(3)、CuO和K_(2)CO_(3)会强化烧结行为;增大反应温度达到MoO_(3)与钼酸盐共晶的临界温度后会加剧团聚现象;增大CaO、CuO和K_(2)CO_(3)含量,对钼精矿烧结行为影响最大。烧结物中各组分之间的黏结形态分为三类,即加SiO_(2)或Al_(2)O_(3)后呈孤立型,加CaO或MgO后呈交叉型,以及加Fe_(2)O_(3)、CuO或K_(2)CO_(3)后呈包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精矿 热力学 焙烧 杂质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二次镍渣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明 张欣华 邢相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3,共8页
镍渣作为有色冶炼过程产生的冶金废渣,以堆存形式处理,环境影响突出,但含铁量高,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二次利用资源。以二次镍渣为原料制备微晶玻璃,采用响应曲面法并结合Box-Behnke原理设计探讨了核化温度、核化时间、晶化温度、晶化... 镍渣作为有色冶炼过程产生的冶金废渣,以堆存形式处理,环境影响突出,但含铁量高,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二次利用资源。以二次镍渣为原料制备微晶玻璃,采用响应曲面法并结合Box-Behnke原理设计探讨了核化温度、核化时间、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微晶玻璃抗折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抗折强度与各因子间的模型。通过模拟优化,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分别为845℃和955℃、核化时间和晶化时间均为80 min。采用最优工艺参数试验验证发现,微晶玻璃主晶相为铁硅灰石和钙长石,抗折强度均值达到126.78 MPa,与模型预测值偏差较小,表明该预测模型可靠有效及工艺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镍渣 微晶玻璃 热处理制度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节段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估新指标
8
作者 张静 黄钟轶琛 +3 位作者 文冬琳 章瑶 王怡 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3-640,共8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稳定性的影像评估指标及其诊断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动态X线、CT和MRI图像,根据雅加达失稳评分分为稳定组、潜在失稳组和失稳组。研究影像指标包括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及...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稳定性的影像评估指标及其诊断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动态X线、CT和MRI图像,根据雅加达失稳评分分为稳定组、潜在失稳组和失稳组。研究影像指标包括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及椎旁肌等亚结构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指标的多重共线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与节段稳定性的关系,计算优势比和95%置信区间,并通过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椎小关节间隙、黄韧带厚度及棘间韧带水肿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小关节间隙增大、黄韧带增厚及邻近节段椎小关节积液增多为潜在失稳和失稳的危险因素。区分节段稳定与否的最佳临界值为椎间关节间隙<0.99 mm和黄韧带厚度<3.54 mm。结论:椎小关节间隙、黄韧带厚度和棘间韧带水肿与节段稳定性显著相关,有助于识别适合单纯减压手术的稳定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节段稳定性 椎小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铵铁矾渣热分解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崔雅茹 李邓 +4 位作者 王国华 李小明 赵俊学 王正民 桂海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2462,共11页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Fe)Fe_(2)O_(4)及硫酸铅PbSO_(4)、CaSO_(4)(H_(2)O)_(2)等硫酸盐。在热分解过程中,铵铁矾在380℃左右发生了脱氨、脱羟反应,生成各种硫酸盐,其机理函数为减速型α−t曲线;Fe_(2)(SO_(4))3在610℃时发生了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E为153.07 kJ/mol,强化气体产物的扩散有助于推进反应进程;硫酸铅在1080℃左右发生分解,其反应机理遵循三维扩散,表观活化能较高(555.90 kJ/mol);硫酸铅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分解产物PbO在渣中的扩散,可通过降低渣系的熔点及黏度促进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铵铁矾渣 热分解 反应机理 动力学特性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明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为保证澳洲坚果的种植质量与产量,种植人员需要掌握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该文首先介绍了澳洲坚果的特性与种植优势,并从种植园地选择、科学种植、幼树管理、结果树管理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了澳洲坚果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其病... 为保证澳洲坚果的种植质量与产量,种植人员需要掌握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该文首先介绍了澳洲坚果的特性与种植优势,并从种植园地选择、科学种植、幼树管理、结果树管理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了澳洲坚果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其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澳洲坚果种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明 张才旺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本文系统探讨牛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概述不同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养殖业的影响,引发对疫病防控的重视。并分析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控原则,强调及时防控和全面控制的重要性。提出场区环境管理、动物检疫监测... 本文系统探讨牛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概述不同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养殖业的影响,引发对疫病防控的重视。并分析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控原则,强调及时防控和全面控制的重要性。提出场区环境管理、动物检疫监测、疫苗接种与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的防控策略,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针对常用技术,探讨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监测技术及防控措施评估优化技术的应用,为提高防控效率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规模养殖场 动物疫病 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 人工智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李小明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85-87,共3页
本文探讨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介绍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在牛群生产中的重要性。随后分析雌牛个体、雄牛个体和人工授精操作等因素对受胎率的影响。提出了健全雌牛生殖健康管理、提升雄牛精液质量与数量、规范人工授... 本文探讨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介绍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在牛群生产中的重要性。随后分析雌牛个体、雄牛个体和人工授精操作等因素对受胎率的影响。提出了健全雌牛生殖健康管理、提升雄牛精液质量与数量、规范人工授精操作流程与技术培训等对策。并讨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综合治理与全过程监控以及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等综合提升策略。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得出一系列提高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有效措施,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受胎率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综合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精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设计及试验研究
13
作者 谢文超 崔永存 +2 位作者 李小明 董帅豪 周勇勇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89,共10页
针对某数控机床主轴轴承低极限转速及低DN值(轴承内径和轴承转速的乘积)的问题,为解决机床主轴轴承高极限转速的问题,满足高DN值、高极限转速及精度P4级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款高速电主轴精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并进行了轴承温升和振动试... 针对某数控机床主轴轴承低极限转速及低DN值(轴承内径和轴承转速的乘积)的问题,为解决机床主轴轴承高极限转速的问题,满足高DN值、高极限转速及精度P4级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款高速电主轴精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并进行了轴承温升和振动试验。首先,根据轴承的使用环境选取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主参数,并为降低高转速下轴承发热量选取了合适的轴承材料;然后,利用建立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并联立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以摩擦力矩为目标函数对轴承球径和内外沟曲率半径系数进行了正交优化选取,还进行了动力学和疲劳寿命分析;最后,开展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极限转速试验,进行了温升和振动分析,验证了该轴承温升和振动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轴承的球径D w为6.35 mm、内沟曲率半径系数f i为0.55、外沟曲率半径系数f e为0.52;计算优化后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最大接触应力不超过2100 MPa,滚动体与保持架的最大作用力不超过3 N,保持架受到的等效应力及极限转速下轴承疲劳寿命为84.5 h左右,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且优化后的角接触陶瓷球轴承最小摩擦力矩为102.0331 N·mm;优化后轴承的最高温度为56℃,振动加速度不高于19.6 m/s^(2)。该轴承满足超精密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的应用需求,同时提高了国内现有高速电主轴的极限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床电主轴 滚动轴承 摩擦力矩 动力学分析 极限转速 滚道接触性能 保持架碰撞力 疲劳寿命 轴承温升和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银渣混配铅精矿直接还原熔炼成渣特性及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国华 杨建军 +4 位作者 崔雅茹 李小明 杨泽 赵俊学 李邓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利用铅火法熔炼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等含铅固废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原料结构明显差异导致常规高铅渣直接还原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混配铅银渣的反应过程。为此,在原料赋存状态及热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还原实验对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的直... 利用铅火法熔炼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等含铅固废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原料结构明显差异导致常规高铅渣直接还原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混配铅银渣的反应过程。为此,在原料赋存状态及热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还原实验对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的直接还原过程成渣特性及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初期及还原后期(>30 min)均受界面反应控制,还原20~30 min内受外扩散控制,可通过增大反应界面及降低黏度来强化还原反应效率。随还原过程进行,渣中含铅相不断减少,锌黄长石相和铁锌尖晶石不断增加,硅酸盐结构由简单SiO_(4)^(4-)变为Si_(2)O_(7)^(4-),还原渣熔化温度及黏度均有所增加;控制终渣FeO/SiO_(2)=1.6,CaO/SiO_(2)=0.6,ZnO≤20 wt.%,可满足还原熔炼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化消纳 铅银渣 直接还原熔炼 动力学 反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桥山群变质砂岩区含软层滑坡机理
15
作者 刘清 甘建军 +2 位作者 陈浩 李小明 刘玉伟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3,共9页
双桥山群地层在华东地区广泛揭露,岩性与地层复杂,断层及褶皱发育,常形成软弱夹层斜坡,在降雨入渗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为揭示其在降雨条件下变形演化机理,以江西省修水县一典型含粉质黏土软弱夹层堆积体滑坡为例,分析了该软弱夹层滑... 双桥山群地层在华东地区广泛揭露,岩性与地层复杂,断层及褶皱发育,常形成软弱夹层斜坡,在降雨入渗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为揭示其在降雨条件下变形演化机理,以江西省修水县一典型含粉质黏土软弱夹层堆积体滑坡为例,分析了该软弱夹层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变形破坏特征,建立了堆积体滑坡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GeoStudio数值分析软件模拟了该滑坡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滑坡后缘EW向断层与韧性断裂带共同作用,发育了4组控制坡体稳定性的裂隙,在滑床之上形成厚达8.8 m的船形软弱夹层。(2)降雨入渗到碎屑和黏土物质组成的滑带,使滑体经历前期蠕变-中期滑动面贯通-后期剪切变形3个变形破坏阶段。(3)当降雨强度达9.9 mm/d时,滑坡坡体开始蠕变;当降雨强度增加到40 mm/d时,坡体沿着软弱结构面剪切变形增大;当降雨强度上升至120 mm/d时,坡体沿着软层结构面产生贯通性破碎面,最终加速失稳破坏。研究结果对今后该类似岩群的滑坡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桥山群 岩质滑坡 软弱夹层 降雨入渗 数值模拟 变质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机器学习的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国兴 蔡明冲 +3 位作者 张毅 苏炳瑞 杨永坤 李小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2-257,共6页
高炉铁水硅含量通常被用作表征“炉温”和高炉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建立及时准确的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模型,对于高炉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考虑时间延迟及灰色关联分析(GRA)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了一... 高炉铁水硅含量通常被用作表征“炉温”和高炉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建立及时准确的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模型,对于高炉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考虑时间延迟及灰色关联分析(GRA)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首先,从硅的还原氧化行为角度出发,选出高炉生产中与铁水硅含量相关的操作参数、状态参数和结果参数。其次,通过GRA确定各参数与铁水硅含量的关联度大小,筛选出硅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某3200 m^(3)级高炉一年共计8544组生产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模型输入变量由降维得到的13个主成分组成,以铁水硅含量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具有合理的泛化能力、鲁棒性和准确性。预测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297,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0012和0.0254,实现了对高炉铁水硅含量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灰色关联分析 机器学习 硅含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番茄果实成熟度检测方法
17
作者 谭荣英 李小明 +1 位作者 李军辉 宋一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193-195,共3页
为实现设施环境下准确识别番茄目标果实成熟度,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推进番茄果实智能采收。提出一种改进YOLOv7模型,对番茄目标果实进行成熟度检测。该方法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增强模型对输入数据中目标区域的关注度;借助Soft-NMS算... 为实现设施环境下准确识别番茄目标果实成熟度,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推进番茄果实智能采收。提出一种改进YOLOv7模型,对番茄目标果实进行成熟度检测。该方法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增强模型对输入数据中目标区域的关注度;借助Soft-NMS算法,能够有效避免因目标高密度重叠而被一次性抑制从而发生漏检现象,提高检测效果;优化原始损失函数,将EIOU替换为SIOU。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7模型检测精度为93.1%,召回率为90.8%,平均精度均值为94.8%,与原始YOLOv7模型和YOLOv5模型相比,在检测精度、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等方面均有提高,可为实现复杂环境下番茄采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YOLOv7 成熟度检测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米曲霉培养物的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胃肠健康的影响
18
作者 张涛 李小明 +4 位作者 王凯 张梦洁 熊辉 王娜 马贵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36,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米曲霉培养物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胃组织修复及肠道绒毛结构的影响。选取216头初始体重(50.78±1.66)kg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3%发酵饲料... 试验旨在探究米曲霉培养物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胃组织修复及肠道绒毛结构的影响。选取216头初始体重(50.78±1.66)kg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3%发酵饲料。试验期间系统测定两组猪的生长性能(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屠宰性能(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及肉品质分级),并同步评估胃组织健康状态(充血、糜烂及溃疡发生率)及十二指肠形态学特征(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隐比)。结果表明:试验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呈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及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胴体肉品质分级(一、二、三级肉占比)显著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胃充血、糜烂及溃疡发生率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提高(P<0.01),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明显改善。综上,含米曲霉培养物的固态厌氧发酵饲料可显著提升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胃肠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厌氧发酵饲料 米曲霉培养物 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胃组织损伤 肠道绒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NA2024骨骼肌肉影像学
19
作者 冉政 罗小龙 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2024年RSNA年会关于肌骨关节影像研究方面的科学报告共170余篇,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新技术的应用、双能CT和光子计数CT在骨关节的应用、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的发展,本文主要按照部位及特殊成像、后处理... 2024年RSNA年会关于肌骨关节影像研究方面的科学报告共170余篇,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新技术的应用、双能CT和光子计数CT在骨关节的应用、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的发展,本文主要按照部位及特殊成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关节 肿瘤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制剂菌种选择及其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王娜 李小明 +4 位作者 马贵军 梁鑫 田广杰 张梦洁 龚飞飞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1,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6株益生菌中筛选水体净化能力较强的4株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ICC 2343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ICC22060)、沼泽红假...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6株益生菌中筛选水体净化能力较强的4株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ICC 2343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ICC22060)、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CICC23812)、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6026)制备成复合微生物制剂。试验选择初重(86.58±0.81) g的大口黑鲈24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不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试验组在每667 m2水面泼洒1 kg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液(1次/10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60天,试验组养殖水体透明度提高70.03%,溶解氧含量增加16.78%,亚硝态氮含量下降91.96%,高锰酸钾指数下降43.36%,氨氮含量下降85.88%,总氮含量下降12.23%,总磷含量下降42.50%。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增加了7.33%,存活率提升6.48%,特定生长率增加4.44%(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91%、8.53%、29.74%、33.95%和7.89%(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加入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水质,调节大口黑鲈的免疫功能,提高成活率和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 大口黑鲈 复合微生物制剂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