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种植机对甘蔗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陈建国 张顺生 +3 位作者 刘高源 罗志明 元欣 李如丹 《甘蔗糖业》 2025年第2期76-80,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种植机对甘蔗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实时切种式和预切种式2种不同类型的甘蔗种植机进行种植作业,并以人工种植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机作业下甘蔗生长相关性状、作业效率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 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种植机对甘蔗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实时切种式和预切种式2种不同类型的甘蔗种植机进行种植作业,并以人工种植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机作业下甘蔗生长相关性状、作业效率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种植出苗时间较人工种植早4~5天,但机械种植出苗率不如人工种植,人工种植出苗率达48.57%,预切种式种植机出苗率达48.33%,实时切种式种植机出苗率为42.97%;3种种植模式在分蘖率、株高、茎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人工种植有效茎为83160条/hm^(2),显著多于预切种式的74250条/hm^(2)和实时切种式的72270条/hm^(2);而各处理间单茎重表现与有效茎相反;产量表现人工种植最高,各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机械种植作业效率是人工种植的25~27.5倍,预切种式种植机作业成本比人工种植减少了1340元/hm^(2),而实时切种式种植机减少了1462元/hm^(2)。实时切种式种植机较预切种式种植机辅助人工投入更少,工效更高,收益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植机 产量 作业成本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生理生化特性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2
作者 王禹童 刀静梅 +3 位作者 杨绍林 李如丹 艾静 邓军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52-63,共12页
【目的】随着甘蔗种植区域向旱坡地转移,干旱胁迫已对甘蔗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抗旱品种的筛选与评价是应对干旱胁迫、提高植物耐旱性和产量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方法】本研究以13个“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甘蔗区试品种和4个甘蔗主栽品... 【目的】随着甘蔗种植区域向旱坡地转移,干旱胁迫已对甘蔗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抗旱品种的筛选与评价是应对干旱胁迫、提高植物耐旱性和产量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方法】本研究以13个“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甘蔗区试品种和4个甘蔗主栽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浇水为对照,干旱胁迫和复水3 d为处理,通过测定叶绿素、H_(2)O_(2)、MDA、SOD、POD、CAT、APX、脯氨酸、SP、SS等生理生化指标,运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甘蔗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和鉴定,为抗旱育种和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支撑。【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甘蔗的叶绿素总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浇水处理,复水3 d后指标恢复正常;干旱胁迫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浇水处理,并在复水3 d后恢复;不同甘蔗品种的SOD、POD、CAT、APX活性,H_(2)O_(2)、MDA、SP、SS含量在干旱胁迫处理和复水3 d处理后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甘蔗响应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显著;甘蔗品种‘云瑞14662’和‘桂糖14811’推荐于云南开远等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干旱胁迫及复水 生理生化指标 抗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甘蔗生产技术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如丹 张跃彬 +2 位作者 刘少春 郭家文 王炎炎 《中国糖料》 2009年第3期54-56,64,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甘蔗育种、健康种苗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蔗田覆盖技术、甘蔗间套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还涉及了甘蔗栽培管理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向。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生产 高产栽培技术 研究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云南蔗区甘蔗控释肥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如丹 张跃彬 +1 位作者 苏火生 刘少春 《中国糖料》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劳动力成本较高是制约云南蔗区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云南蔗区气候、土壤肥力状况和甘蔗需肥特点,追踪国内外控释肥的研究进展,研发甘蔗控释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种植甘蔗劳动力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种植甘蔗的效益。
关键词 甘蔗控释肥 云南蔗区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印度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如丹 郭华春 +3 位作者 董志渊 谭文星 傅志成 陆晓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2-324,329,共4页
在云南省永胜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木豆,研究了种植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耐旱、耐瘠,出苗后在较干旱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酸碱度有较广的适应性,作为先锋植物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云南省永胜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木豆,研究了种植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耐旱、耐瘠,出苗后在较干旱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酸碱度有较广的适应性,作为先锋植物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植木豆后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都有较大增加,表明种植木豆可以取到固氮,培肥地力的作用;同时种植木豆使土壤中全磷含量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增加,说明木豆根释放的有机酸可分解土壤中的固态磷为速效磷,提高磷的利用效率,这些是木豆能够耐瘠薄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干热河谷 木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技术对促进云南甘蔗增产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如丹 苏火生 +1 位作者 张跃彬 苏云松 《中国糖料》 2010年第4期75-77,共3页
介绍了智能化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肥水耦合灌溉技术及其在甘蔗上的应用效应,展望了应用这些灌溉技术对促进云南省甘蔗生产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甘蔗 节水灌溉 智能化灌溉 肥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有机糖发展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如丹 张跃彬 +3 位作者 尹兴祥 陈学宽 冯璐 苏云松 《中国糖料》 2009年第4期70-72,共3页
评述了国内外有机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指出:目前在我国食糖供给能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在条件适合的甘蔗产区采用对农业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发展有机甘蔗及有机糖,能确保食糖供给的安全性,也是甘蔗糖业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食糖安全 有机甘蔗 有机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雨干旱地区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量和糖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少春 张跃彬 +5 位作者 郭家文 刀静梅 邓军 高欣欣 李如丹 方志存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3-45,共3页
采用地膜进行不同覆盖抗旱栽培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地膜全覆盖蔗田、覆盖播种墒面、不覆盖处理对旱地土壤保水及其对甘蔗种苗萌发出苗、产量和糖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膜盖膜的中后期,全膜覆盖蔗田处理0~20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 采用地膜进行不同覆盖抗旱栽培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地膜全覆盖蔗田、覆盖播种墒面、不覆盖处理对旱地土壤保水及其对甘蔗种苗萌发出苗、产量和糖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膜盖膜的中后期,全膜覆盖蔗田处理0~20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覆盖播种墒面和不盖膜处理,出苗率以全覆盖蔗田处理最优,显著高于覆盖播种墒面处理,其次为覆盖播种墒面处理,极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苗高和甘蔗产量均以全覆盖蔗田处理最高,极显著高于覆盖播种墒面,其次为覆盖播种墒面处理,极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地膜不同覆盖处理对蔗糖分的作用效果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雨干旱地区 旱地甘蔗 地膜全覆盖蔗田 抗旱栽培 产量和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樊仙 郭家文 +4 位作者 邓军 张跃彬 高欣欣 杨绍林 李如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5-254,共10页
【目的】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 【目的】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结果】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N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_2O 175~225 kg/hm^2,N∶P_2O_5∶K_2O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2、81.73 t/hm^2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N)、磷(P_2O_5)和钾(K_2O)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和95.86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基肥+追肥)和一次施肥(追肥)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月份至6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结论】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不同生态蔗区 施肥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蔗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pH值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刀静梅 刘少春 +7 位作者 张跃彬 郭家文 樊仙 李如丹 高欣欣 邓军 方志存 彭秋连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4期298-303,共6页
为明确海拔高度对云南省山地甘蔗土壤有机质、全氮及p H的变化影响,研究了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临沧市甘蔗生产区1 740份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和p H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海拔呈极显著相关关系(γ=0.156*... 为明确海拔高度对云南省山地甘蔗土壤有机质、全氮及p H的变化影响,研究了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临沧市甘蔗生产区1 740份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和p H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海拔呈极显著相关关系(γ=0.156**,p<0.01),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土壤全氮含量、p H值与海拔无显著相关关系,不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临沧市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5.6 g·kg^(-1),变幅为0.3 g·kg^(-1)~79.1 g·kg^(-1),变异系数为41%;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0.120 g·kg^(-1),变幅0.117 g·kg^(-1)~0.122 g·kg^(-1),变异系数为44%;土壤p H值平均5.3,变幅3.6~8.6,变异系数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甘蔗 土壤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成熟期蔗叶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志存 李如丹 +6 位作者 刘少春 高欣欣 樊仙 刀静梅 邓军 张跃彬 郭家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以自然脱叶性状不同的甘蔗栽培品种为材料,测定成熟期甘蔗叶片、叶鞘、叶痕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调查甘蔗自然脱叶率,探讨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甘蔗不同成熟阶段,自然易脱叶型品种云蔗03–194的叶片、叶鞘、叶痕... 以自然脱叶性状不同的甘蔗栽培品种为材料,测定成熟期甘蔗叶片、叶鞘、叶痕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调查甘蔗自然脱叶率,探讨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甘蔗不同成熟阶段,自然易脱叶型品种云蔗03–194的叶片、叶鞘、叶痕的P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桂糖02–467和云蔗99–91;在成熟前期、中期和后期,易脱叶型品种云蔗01–1413的叶片、叶鞘的POD活性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桂糖02–467和云蔗99–91;云蔗03–194、云蔗01–1413、桂糖02–467、云蔗99–91的自然脱叶率呈逐渐降低的的趋势;在成熟前期,叶片、叶鞘的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成熟中后期,叶片、叶鞘的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痕POD的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片 成熟期 过氧化物酶活性 自然脱叶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军 刀静梅 +7 位作者 樊仙 陈建国 李如丹 高欣欣 彭秋连 李复琴 沈石妍 张跃彬 《中国糖料》 2017年第4期11-13,17,共4页
采用施肥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模式,设置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糖分、产量和... 采用施肥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模式,设置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糖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植甘蔗桂糖32号采用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3种栽培模式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两次施肥+不盖膜栽培模式,且全覆盖3种栽培模式的甘蔗实收产量和新增纯收益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127.52 kg/667m^2、1234.11元/667m^2,7073.91 kg/667m^2、1010.31元/667m^2,7173.96 kg/667m^2、1046.06元/667m^2。在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下,无论是缓释肥一次施肥或复合肥两次施肥,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甘蔗轻简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地膜覆盖 缓释肥 轻简高效栽培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上甘蔗栽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跃彬 邓军 +3 位作者 杨绍林 樊仙 李如丹 全怡吉 《甘蔗糖业》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甘蔗高产高糖栽培领域,从甘蔗水分、甘蔗养分、甘蔗根系与生长、甘蔗持续丰产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际上主要甘蔗生产国的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国际上甘蔗持续丰产技术对我国甘蔗生产的启示,提出了我国蔗区要加强绿色甘蔗生产技术、... 针对甘蔗高产高糖栽培领域,从甘蔗水分、甘蔗养分、甘蔗根系与生长、甘蔗持续丰产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际上主要甘蔗生产国的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国际上甘蔗持续丰产技术对我国甘蔗生产的启示,提出了我国蔗区要加强绿色甘蔗生产技术、宿根根系促进技术和轻简高产高效技术等3个方面的研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栽培 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温度及甘蔗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樊仙 张跃彬 +5 位作者 郭家文 刘少春 刀静梅 李如丹 高欣欣 邓军 《中国糖料》 2015年第6期10-12,共3页
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光降解周期的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保持的效应及其对甘蔗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高于无覆膜对照,增温保水效果为普通地膜>光降解地膜1>光降解地膜2>不... 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光降解周期的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保持的效应及其对甘蔗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高于无覆膜对照,增温保水效果为普通地膜>光降解地膜1>光降解地膜2>不覆膜。且覆膜处理甘蔗出苗率均极显著高于不覆盖膜处理,光降解地膜1甘蔗出苗率最高,且与普通地膜间出苗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土壤含水量 地温 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间种马铃薯对产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刀静梅 刘少春 +4 位作者 樊仙 张跃彬 郭家文 李如丹 高欣欣 《中国糖料》 2013年第3期18-20,共3页
研究不同甘蔗种植行距:等行距、宽窄行,施用不同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后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综合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的甘蔗,间种和不间种马铃薯的甘蔗在高度和茎径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施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的甘... 研究不同甘蔗种植行距:等行距、宽窄行,施用不同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后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综合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的甘蔗,间种和不间种马铃薯的甘蔗在高度和茎径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施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的甘蔗高度和茎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甘蔗间种和不间种马铃薯,施用不同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对甘蔗品质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间作 马铃薯 品质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果蔗中有机氯农药残留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玲 樊仙 +7 位作者 李复琴 邓军 沈石妍 高欣欣 杨绍林 李如丹 张跃彬 刀静梅 《中国糖料》 2020年第4期57-61,共5页
为做好果蔗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我国果蔗主产地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等地随机采取80份果蔗样品,用乙腈提取果蔗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测定果蔗蔗汁中百菌清、乙烯菌核利、腐霉利3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结果,样品添加标准回收率为90%... 为做好果蔗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我国果蔗主产地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等地随机采取80份果蔗样品,用乙腈提取果蔗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测定果蔗蔗汁中百菌清、乙烯菌核利、腐霉利3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结果,样品添加标准回收率为90%~104%;根据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检出限为百菌清0.0003 mg/kg、乙烯菌核利0.0004 mg/kg、腐霉利0.002 mg/kg,本次采集的全部果蔗样品均未检测出3种农药的残留,说明采样区域市场上的果蔗百菌清、乙烯菌核利、腐霉利评估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果蔗 气相色谱 测定 有机氯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铅和铬胁迫在甘蔗伸长期的积累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刀静梅 王思媱 +7 位作者 邓军 高欣欣 李复琴 张跃彬 马娟 樊仙 李如丹 杨绍林 《中国糖料》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了解重金属胁迫下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用高、中、低浓度的镉、铅和铬处理土壤进行甘蔗盆栽试验,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蔗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的量比地上富集的量大,此差异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 为了解重金属胁迫下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用高、中、低浓度的镉、铅和铬处理土壤进行甘蔗盆栽试验,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蔗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的量比地上富集的量大,此差异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高浓度时,8月份,镉(Cd)地上部为44.750mg/kg,地下部的为299.250 mg/kg;铅(Pb)地上部为96.250 mg/kg,地下部339.250 mg/kg;铬(Cr)地上部为94.325 mg/kg,地下部为4 148.750 mg/kg;9月份,Cd地上部为94.000 mg/kg,地下部为803.500mg/kg;Pb地上部为199.500 mg/kg,地下部为686.500 mg/kg;Cr地上部为138.625 mg/kg,地下部为10 282.750 mg/kg。由此可看出甘蔗的Cd、Pb、Cr在地下部富集量大,地上部富集量小,它们的转运系数都小于1 (转运系数=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地下部重金属含量),故甘蔗可在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这样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率,还能对这些重金属土壤慢慢进行生物修复。另外,这样的土壤种植出的甘蔗可用于绿色能源——乙醇的生产,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自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镉、铅和铬胁迫 地上部 地下部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甘蔗产业智慧管理与生产大数据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璐 李如丹 +1 位作者 张跃彬 邓军 《甘蔗糖业》 2022年第1期60-66,共7页
虽然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发展多年,但由于数据通用性差、碎片化严重;数据采集、共享困难;数据处理深度不足等原因制约了数字化的发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针对云南甘蔗产业研发了智慧管理与生产大数据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共享... 虽然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发展多年,但由于数据通用性差、碎片化严重;数据采集、共享困难;数据处理深度不足等原因制约了数字化的发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针对云南甘蔗产业研发了智慧管理与生产大数据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共享、实用易用;运行稳定、安全保障;技术领先、扩展兼容的特点。该系统的运行可以为政府规划、企业决策和蔗农种植提供数据依据,促进云南省甘蔗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也可以为其他省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产业 数字化 数据库 遥感 智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品质自动分析系统V1.0版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璐 张跃彬 +2 位作者 杨华 李如丹 罗正明 《中国糖料》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通过对传统甘蔗品质分析方法弊端的研究,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研究开发了数据和图像相结合的甘蔗品质自动分析系统V1.0版,提高了甘蔗品质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 甘蔗品质 自动分析 系统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蔗区与甘蔗科技发展方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跃彬 李如丹 《中国糖料》 2009年第3期72-73,共2页
介绍了中国西南蔗区基本情况和甘蔗科技开展状况,讨论了西南蔗区今后的科技发展方向。
关键词 西南蔗区 种质资源 甘蔗栽培 科技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