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解法制备岩藻黄素及其对不同来源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奕葶 郭旭 +4 位作者 胡选生 王淋渤 徐梦莹 吴天辰 张泽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150,共7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岩藻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对不同来源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大连产海带为原材料,通过酶解辅助提取法及硅胶柱层析柱法制备岩藻黄素,并测定其对酵母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与大鼠肠来源的蔗糖酶和麦...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岩藻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对不同来源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大连产海带为原材料,通过酶解辅助提取法及硅胶柱层析柱法制备岩藻黄素,并测定其对酵母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与大鼠肠来源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抑制作用。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确定了岩藻黄素最佳的酶解制备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添加量分别为7.5%和3%(酶容积/海带干重质量),酶解pH为5.0,酶解温度为50.0℃,酶解时间1.5 h,提取溶剂为80%乙醇,液料比为1∶15,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24 h,岩藻黄素得率为1.471±0.063 mg/g(以干重计算)。经过大量提取、收集、硅胶柱层析纯化后的岩藻黄素纯度达到了92.33%,且其对酵母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与大鼠肠来源的蔗糖酶、麦芽糖酶均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说明岩藻黄素的虽具有体外降糖作用,但是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海带 酶解法提取 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威 周颐 +1 位作者 李奕葶 李万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11期298-298,共1页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及艺术设计人才就业与自主创业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创建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组织实施教学,培养师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方式,从而推动艺...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及艺术设计人才就业与自主创业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创建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组织实施教学,培养师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方式,从而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工作室 项目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菌糠对平菇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及产酶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霍心平 武雪娇 +3 位作者 高青云 熊翌辰 秦中杰 李奕葶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白灵菇菌糠和白玉菇菌糠为试验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平菇栽培基质中,探讨菌糠对平菇菌丝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两种菌糠后,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满瓶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胞外及胞内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 以白灵菇菌糠和白玉菇菌糠为试验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平菇栽培基质中,探讨菌糠对平菇菌丝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两种菌糠后,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满瓶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胞外及胞内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白玉菇菌糠添加量为45%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达最高值,为2.61 U/mL;白玉菇菌糠添加量为30%时,木聚糖酶活性最高,为9.02 U/g;白玉菇菌糠添加量为60%时,漆酶活性最高,为263.72 U/L;当栽培料中白灵菇菌糠添加量为60%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13.44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平菇 栽培基质 菌丝生长 酶活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菌丝体发酵藜麦产物中多糖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奕葶 王文振 +5 位作者 赵嘉伟 孙宁 黄亮 杨红澎 王玉 班立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7,共9页
利用真姬菇发酵藜麦,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物中多糖的提取条件,并将提取的多糖进一步分离纯化,分别测定多糖纯化前后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酶解辅助提取法较优,多糖提取量为(207.67±2.52)mg/g。对提取到的... 利用真姬菇发酵藜麦,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物中多糖的提取条件,并将提取的多糖进一步分离纯化,分别测定多糖纯化前后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酶解辅助提取法较优,多糖提取量为(207.67±2.52)mg/g。对提取到的多糖分离纯化后得到4种多糖组分。未纯化多糖(unpurified polysaccharide,UP)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其他组分显著,最高清除率达到28.95%与43.36%;中性多糖(neutral polysaccharide,NP)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为明显,最高值达到了51.22%。酸性多糖-0.1(acid polysaccharide-0.1,AP-0.1)对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强,最高抑制率为60.22%;酸性多糖-0.5(acid polysaccharide-0.5,AP-0.5)对猪胰腺来源的α-淀粉酶抑制能力较显著,最高抑制率为50.36%。结果表明真姬菇与藜麦发酵产物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为其在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方向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酵 多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 α-淀粉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在白灵菇栽培试验上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奕葶 孙宁 +6 位作者 赵新海 黄亮 朱华玲 王玉 杨红澎 张怡 班立桐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利用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料进行白灵菇栽培试验。[方法]通过观测菌丝体与子实体生长状态,测定单瓶产量、总产量以及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综合评价杏鲍菇菌糠在白灵菇栽培试验中的应用前景。[结果]当菌糠添加比例为15%与30%时... [目的]利用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料进行白灵菇栽培试验。[方法]通过观测菌丝体与子实体生长状态,测定单瓶产量、总产量以及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综合评价杏鲍菇菌糠在白灵菇栽培试验中的应用前景。[结果]当菌糠添加比例为15%与30%时,单瓶产量、总产量以及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且对白灵菇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杏鲍菇菌糠添加比例为30%以下时,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菌糠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菌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白灵菇 栽培 农艺性状 生物学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在藜麦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奕葶 安琪 +3 位作者 刘禹良 孙宁 黄亮 班立桐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真姬菇在藜麦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条件。[方法]利用真姬菇菌丝体发酵藜麦,以多糖为目标产物,通过固体发酵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源,碳源、氮源添加量,含水量,时间等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最适条件为:糊精作为碳源,酵母粉作为氮源,... [目的]探讨真姬菇在藜麦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条件。[方法]利用真姬菇菌丝体发酵藜麦,以多糖为目标产物,通过固体发酵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源,碳源、氮源添加量,含水量,时间等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最适条件为:糊精作为碳源,酵母粉作为氮源,碳源、氮源添加量为5∶1,含水量为80%,发酵时间为20 d。并测定发酵前后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藜麦发酵前多糖含量为(5.24±0.11)mg/g,发酵后多糖含量为(204.71±3.6)mg/g;藜麦发酵前多酚含量(2.45±0.23)mg/g,发酵后提高了8倍;黄酮含量发酵前后分别为(0.12±0.04)、(1.37±0.12)mg/g,皂苷含量发酵前为(2.03±1.20)mg/g,发酵后提高了3倍;蛋白质发酵前含量为(159.52±5.01)mg/g,发酵后有所下降。[结论]真姬菇发酵藜麦可以提升藜麦的营养价值,为发酵产物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原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藜麦 固体发酵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浸泡时间对茶叶水中茶多酚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奕葶 杨鸿乐 +3 位作者 孙宁 班立桐 黄亮 童应凯 《现代食品》 202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本研究以7种茶叶为原料,探讨不同浸泡时间对茶叶水中茶多酚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7种茶叶水的茶多酚含量在24 h内均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7种茶叶水中茶多酚的最高溶出量不同,顺序依次为白毫花茶>... 本研究以7种茶叶为原料,探讨不同浸泡时间对茶叶水中茶多酚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7种茶叶水的茶多酚含量在24 h内均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7种茶叶水中茶多酚的最高溶出量不同,顺序依次为白毫花茶>普洱生茶>龙井>安吉白茶>滇红>铁观音>安化黑茶。铁观音和安化黑茶泡茶叶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在24 h内呈上升趋势,其他5种茶叶水中亚硝酸盐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浸泡24 h的7种茶叶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低依次为安化黑茶>滇红>普洱生茶>安吉白茶>龙井>铁观音>白毫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亚硝酸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侧耳属野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初步驯化栽培 被引量:3
8
作者 晚安琪 蔺晓云 +4 位作者 黄亮 班立桐 孙宁 王玉 李奕葶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8-30,34,共4页
从天津宝坻区采集了一株野生真菌,对其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提取供试野生菌株的基因组,对其18S rDNA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将所测的基因序列提交到GeneBank中进行BLAST比对,选取相似性较高的菌株,构建出系统发育树。利用18S rDNA序列分析... 从天津宝坻区采集了一株野生真菌,对其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提取供试野生菌株的基因组,对其18S rDNA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将所测的基因序列提交到GeneBank中进行BLAST比对,选取相似性较高的菌株,构建出系统发育树。利用18S rDNA序列分析法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该野生真菌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为平菇菌株。进一步采用瓶栽技术驯化栽培子实体获得成功,平均有效生物学转化率可达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18S rDNA鉴定 系统进化树 驯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生古巴栓孔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史维丽 班立桐 +5 位作者 黄亮 杨红澎 孙宁 王玉 李奕葶 张怡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1-35,共5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野生古巴栓孔菌(Trametes cubensis)菌丝的最佳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古巴栓孔菌菌丝的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碳源、氮源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 g/L,3 g/L,最适培养温度为35℃,培养...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野生古巴栓孔菌(Trametes cubensis)菌丝的最佳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古巴栓孔菌菌丝的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碳源、氮源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 g/L,3 g/L,最适培养温度为35℃,培养基初始pH对古巴栓孔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古巴栓孔菌菌丝体生长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碳源>温度>氮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 g/L,酵母浸粉3 g/L,硫酸镁0.5 g/L,磷酸二氢钾1 g/L,VB10.01 g/L,琼脂18 g/L,pH自然,36℃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栓孔菌 菌丝生长 温度 碳氮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述海 孙宁 +3 位作者 班立桐 黄亮 王玉 李奕葶 《天津农林科技》 2021年第1期39-40,43,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天祝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东西部协作力度、着力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拓宽食用菌销售渠道、打造天祝食用菌精品品牌等发展对策,以期为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祝县 食用菌 产业发展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在藜麦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翁正杭 李照杰 +2 位作者 黄亮 李奕葶 班立桐 《天津农林科技》 2019年第6期3-6,共4页
为提高藜麦营养价值,本研究利用金针菇发酵藜麦,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碳源种类、氮源种类、碳氮源添加比例、时间等因素对发酵产物的影响。最终得出多糖最适发酵条件为:蔗糖、蛋白胨、碳氮源添加比例5:1、发酵时间15 d;多酚最适发酵条件... 为提高藜麦营养价值,本研究利用金针菇发酵藜麦,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碳源种类、氮源种类、碳氮源添加比例、时间等因素对发酵产物的影响。最终得出多糖最适发酵条件为:蔗糖、蛋白胨、碳氮源添加比例5:1、发酵时间15 d;多酚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蛋白胨、碳氮源添加比例15:1,发酵时间15 d。金针菇与藜麦的发酵产物中多糖、多酚含量分别为130.46±5.42 mg·g^-1和4.89±0.02mg·g^-1,与未发酵藜麦相比,均有显著提升。表明食用菌发酵可以有效提高藜麦营养成分,本研究为食用菌与藜麦发酵产物在食品行业的运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藜麦 多糖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固态化工艺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王焱 王竟夷 +4 位作者 黄亮 班立桐 李奕葶 党红慧 王玉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1期24-28,74,共6页
本试验以双孢蘑菇As2796为研究对象,对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固态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固态化菌种萌发时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机械强度,确定优化后包埋剂组成为:海藻酸钠3.5%、硅胶4.0%、脱脂乳粉2.0%、谷氨酸钠4.0%、羧甲基... 本试验以双孢蘑菇As2796为研究对象,对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固态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固态化菌种萌发时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机械强度,确定优化后包埋剂组成为:海藻酸钠3.5%、硅胶4.0%、脱脂乳粉2.0%、谷氨酸钠4.0%、羧甲基淀粉钠2.0%,滴落于2.5%CaCl2溶液中凝固。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态化菌种,萌发时间34 h,菌丝生长速度为4.9 mm/d。出菇数据表明,固态化菌种23 d即可满瓶,产量达到14.72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菌种固态化工艺 双孢蘑菇As2796 萌发时间 菌丝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菇新菌株TN01及保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3
作者 朱华玲 班立桐 +3 位作者 孙宁 李奕葶 黄亮 高晶琳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推广团队+种植大户+农户”模式在天津市蓟州区进行了白灵菇新菌株TN01示范种植,以及“PE膜+精油+减压”保鲜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果表明:与原主栽品种相比,优质高产早熟的TN01菌株能实现增产11.16%,生物学转化率提高8%,生长周... 采用“推广团队+种植大户+农户”模式在天津市蓟州区进行了白灵菇新菌株TN01示范种植,以及“PE膜+精油+减压”保鲜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果表明:与原主栽品种相比,优质高产早熟的TN01菌株能实现增产11.16%,生物学转化率提高8%,生长周期缩短15 d;“PE膜+精油+减压”保鲜新技术可有效保持白灵菇的商品性状,使货架期延长28 d。说明TN01菌株及“PE膜+精油+减压”保鲜技术均适合在天津推广,且“推广团队+种植大户+农户”模式能有效提高菇农试种新品种和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有效促进菇农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新菌株 保鲜技术 推广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纳豆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14
作者 康乐 高莹 +3 位作者 谭宇洋 李德宇 韩瑞雪 李奕葶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纳豆营养丰富,但是具有浓烈的臭味与苦味,难以被人们接受。小麦纳豆是在传统工艺制作纳豆的基础上,在原料里添加小麦,制作出氨味更小,营养价值更多,风味更佳的新品纳豆。该研究主要从纳豆的发酵工艺入手,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与最... 纳豆营养丰富,但是具有浓烈的臭味与苦味,难以被人们接受。小麦纳豆是在传统工艺制作纳豆的基础上,在原料里添加小麦,制作出氨味更小,营养价值更多,风味更佳的新品纳豆。该研究主要从纳豆的发酵工艺入手,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与最陡爬坡试验探究了小麦与黄豆的比例、蔗糖添加量、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小麦纳豆发酵品质的影响。以外观、黏度、气味、拉丝程度、口感为感官评价标准,确定了小麦纳豆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小麦纳豆发酵的最佳工艺为小麦与大豆比为1∶3,蔗糖添加量30%(干重,w/w),接种量0.2%(干重,w/w,固体发酵粉),发酵18 h,在此条件下,感官评价最高,组织形态最优,口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纳豆 正交试验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