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附2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坤成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8年第3期7-9,共3页
本文报告2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原发心包间皮瘤,莸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并经手术病理证实。MRI显示肿瘤在T1WI上呈中等度低信号与高信号混杂,在T2WI上为均匀一致的高信号或高信号内部有大块低信号,异常信号团块的周围由弧线状低信号包绕... 本文报告2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原发心包间皮瘤,莸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并经手术病理证实。MRI显示肿瘤在T1WI上呈中等度低信号与高信号混杂,在T2WI上为均匀一致的高信号或高信号内部有大块低信号,异常信号团块的周围由弧线状低信号包绕,为特征性所见。MRI能待心包间皮瘤与心肌或纵隔肿瘤准确鉴别开来,心包向外局限性变出时.提示肿瘤为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诊断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 高信号 低信号 诊断效果 病理证实 T1WI T2WI 异常信号 纵隔肿瘤 MRI 特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9
2
作者 刘亚欧 杨延辉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包含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的三维、高分辨、完全流速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对静脉结构和血液代谢物十分敏感。本文就其原理和及其在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包含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的三维、高分辨、完全流速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对静脉结构和血液代谢物十分敏感。本文就其原理和及其在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效应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畸形 脑肿瘤 脑外伤 神经变性疾病 静脉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对Ⅶ~Ⅸ对颅神经成像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梁长虎 柳澄 +4 位作者 李坤成 黄杰 乌大尉 王海燕 赵振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891-894,共4页
目的:通过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对Ⅶ-Ⅸ对颅神经成像质量的比较,确定3D-CISS序列对脑脊液包绕的Ⅶ-Ⅸ对颅神经和淋巴液充盈的内耳迷路成像显示的优势。方法:应用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分别对第Ⅶ-Ⅸ对颅神经及内耳迷路进行MR成... 目的:通过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对Ⅶ-Ⅸ对颅神经成像质量的比较,确定3D-CISS序列对脑脊液包绕的Ⅶ-Ⅸ对颅神经和淋巴液充盈的内耳迷路成像显示的优势。方法:应用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分别对第Ⅶ-Ⅸ对颅神经及内耳迷路进行MR成像,在MPR图像及MIP重建图像上最大程度的显示颅神经及内耳迷路,并对两种序列的成像质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面神经的脑池段、内听道近段及远段、前庭蜗神经的脑池段及内听道近段、耳蜗、前庭及半规管在两个序列中全部以100%的几率显示;蜗神经、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及舌咽神经在3D-CISS序列、3D-TSE序列的显示几率依次分别为:100%、81.2%;100%、51.4%;100%、42.0%;100%、57.1%;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的内听道段、内耳迷路、舌咽神经的3D-CISS序列成像质量明显优于3D-TSE序列成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脑池段3D-CISS序列成像质量略优于3D-TSE序列。结论:对于被脑脊液包绕的颅神经和淋巴液充盈的内耳迷路的成像,3D-CISS序列是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3D-CISS序列 3D-TSE序列 多平面重组 颅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肿瘤成像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亚欧 李坤成 +4 位作者 杨延辉 安靖 于春水 赵澄 王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内肿瘤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5月~9月共21例颅内占位,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岁。应用西门子3.0TMR扫描仪(Trio Tim),头部表面线圈... 目的:初步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内肿瘤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5月~9月共21例颅内占位,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岁。应用西门子3.0TMR扫描仪(Trio Tim),头部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序列和SWI序列,其中常规序列包括FLASH序列T1WI、TSE序列T2WI和FLAIR序列,扫描包括横断位和矢状位。全部病例均在静脉注射Gd-DTPA后,进行轴位和矢状位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体重。将SWI图像与常规序列比较,并与CT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1例颅内肿瘤中脑膜瘤7例、胶质母细胞6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大脑胶质瘤病1例。与CT及病理对照,SWI较常规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确定边界、显示瘤内出血、血管结构及钙化,显示瘤周水肿及静脉受压情况。结论:SWI可以作为颅内肿瘤显像的重要补充序列,结合其他序列对肿瘤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桥梗死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苗 卢洁 +6 位作者 林起湘 戎冬冬 赵志莲 马青峰 舒妮 贺永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梗死区下方的延髓、上方的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后回皮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病例组各时间点梗死侧与对侧以及对照组各部位FA值的差异,计算FA比值(rFA),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桥梗死灶同侧的延髓、大脑脚、内囊后肢以及中央前后回皮质FA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这种降低的趋势在发病15 d时最为显著,180 d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发病15d时的rFA与90d、180d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能够早期检测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的Wallerian变性。发病早期病灶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的程度可预示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慢性颈内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1 位作者 焦立群 凌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对单侧慢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单侧慢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计算出有关脑灌注参数图,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对单侧慢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单侧慢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计算出有关脑灌注参数图,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达峰时间(TTP)图。其中14例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治疗后复查MR脑灌注成像,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例I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PWI均发现病变侧脑灌注异常,表现为TTP、rMTT明显延迟,而rCBF正常轻度下降,rCBV正常或轻度增高。病变侧rMTT、TTP、rCBV、与对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无显著差异(P<0.05)。40例患者TTP、rMTT延迟累及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和分水岭区,22例仅累及分水岭区。14例患者外科或介入治疗后TTP、rMTT图灌注异常区较治疗前减小(P<0.01),病变侧TTP、rMTT值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PWI检查能够提供单侧I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受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为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局部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戴艳芳 卢洁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6-777,共2页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技术,采用高分辨三维梯度回波序列进行扫描,并应用完全流动补偿、射频脉冲扰相等技术,在对其生成的磁矩图像及相位图像进行相应处理后,可明显增强静脉的显示,其强调的是不同组织和...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技术,采用高分辨三维梯度回波序列进行扫描,并应用完全流动补偿、射频脉冲扰相等技术,在对其生成的磁矩图像及相位图像进行相应处理后,可明显增强静脉的显示,其强调的是不同组织和物质的磁敏感性差异,对于静脉血管内的脱氧血红蛋白和血管外血液成分极其敏感。SWI技术早期主要着重应用于显示脑内小静脉。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高场强磁共振仪的应用,其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都有了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障碍 颅内血栓形成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鹏雨 李坤成 +4 位作者 杜祥颖 李永忠 姚新宇 杨延辉 曹丽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65岁)的影像资料,在15段分段法的基础上,评价每段冠状动脉CT造影的图像质量;以传统X线冠...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65岁)的影像资料,在15段分段法的基础上,评价每段冠状动脉CT造影的图像质量;以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的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90/91)、98.2%(426/434)、91.8%(90/98)和99.8%(426/427)。冠状动脉MSCTA与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对血管狭窄程度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老年人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320mgI/ml替代370mgI/ml对比剂的可行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祝小莲 李文欢 +3 位作者 王慧霞 陈楠 杜祥颖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比较320 mg I/ml及370 mg I/ml两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对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CCTA中较低浓度对比剂替代高浓度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00例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体重指... 目的比较320 mg I/ml及370 mg I/ml两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对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CCTA中较低浓度对比剂替代高浓度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00例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相当,高浓度组对比剂采用370 mg I/ml碘普罗胺,注射流速5.0 ml/s;低浓度组对比剂采用320 mg I/ml碘佛醇,注射流速5.8 ml/s;两组碘流速均为1.85 g I/s,碘负荷均为0.34 g/kg。测量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CT值及右冠状动脉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主干、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两组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强化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冠状动脉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评估者对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3,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7,P>0.05)。结论在双源CCTA中,保持碘流速和总碘负荷一致,320 mg I/ml及370 mg I/ml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所得图像质量相似,320 mg I/ml可以替代370 mg I/ml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浓度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检测对检出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段云云 李坤成 +1 位作者 杜祥颖 梁志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检出乳腺X线钼靶摄影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乳腺X线钼靶片上疑有簇状钙化灶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140张乳腺钼靶X线片,经专业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应用CAD软件标记其中的微钙...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检出乳腺X线钼靶摄影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乳腺X线钼靶片上疑有簇状钙化灶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140张乳腺钼靶X线片,经专业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应用CAD软件标记其中的微钙化灶,由6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单独阅片,再结合CAD阅片,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6位放射科医师结合CAD阅片后,评价效果均优于未结合CAD时,其中3位低年资医师(有1年临床经验)和1位中年资医师(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两次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有助于提高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尤其对缺少诊断经验医师的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检测 乳腺X线片 微钙化灶 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戎冬冬 王佩佩 +6 位作者 张苗 郑莎莎 马青峰 曹燕翔 赵志莲 卢洁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893-896,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研究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关系,并随访观察受损纤维束的功能重组与代偿情况,探讨DTT技术对预测患者运动功能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左侧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19例,分别于发病<7、30、90天进...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研究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关系,并随访观察受损纤维束的功能重组与代偿情况,探讨DTT技术对预测患者运动功能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左侧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19例,分别于发病<7、30、90天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析脑梗死灶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DTT显示19例左侧内囊周围区梗死患者,根据患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分为3型,I型5例,皮质脊髓束位于梗死灶外,FM评分96.46±7.68;II型6例,皮质脊髓束部分位于梗死灶内,但受侵范围<1/3;或受压、迂曲、推移改变,FM评分94.20±6.84;III型8例,皮质脊髓束>1/3位于梗死灶内,FM评分82.37±22.14。19例患者发病<7天,皮质脊髓束损伤分型与FM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0,P=0.033)。DTT对患者皮质脊髓束的动态观察显示,8例III型患者中4例90天皮质脊髓束显示良好,患者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皮质脊髓束自身发生再生修复,90天后仅遗留部分运动功能障碍;2例未发现纤维再生修复,90天仍遗留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DTT能够直观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价其运动功能恢复提供重要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血管显示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艳 刘佳宾 +3 位作者 李鹏雨 李倩文 李坤成 杜祥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5-728,733,共5页
目的通过模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双扇区重建时心率变化可能导致的时相错位,评价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右冠状动脉垂直走行段行图像重... 目的通过模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双扇区重建时心率变化可能导致的时相错位,评价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右冠状动脉垂直走行段行图像重建,包括:①75%单扇区重建;②75%双扇区重建;③前一个心动周期以R-R间期75%为中心,后一个心动周期分别以69%、72%、78%、81%为中心进行双扇区重建。选择各次重建均包含的3个轴面,从血管中心密度、面积、形态(横、纵径比值)、边缘锐利度评价冠状动脉显示情况。结果①75%双扇区重建与75%单扇区重建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余各次双扇区重建分别与75%单扇区重建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随时相间隔增大而增大。结论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是保证重建图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心率变化导致的时相差可以改变所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而可能造成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莎莎 张苗 +6 位作者 卢洁 李坤成 戎冬冬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区的扩散张量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20例,分别于发病<7 d,1 5d.1、3、6个月进行5次DTI检查,测...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区的扩散张量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20例,分别于发病<7 d,1 5d.1、3、6个月进行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脑梗死区相对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rFA),应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脑梗死区rFA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20例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梗死灶rFA持续降低,3个月后开始缓慢上升,但始终低于发病早期(<7 d)病灶的rFA(F=6.410,P=0.000);与发病7 d内比较,1、3个月时梗死灶rFA的降低程度与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03,P<0.05;r=-0.517,P<0.05)。DTT显示,皮质脊髓束中断、移位、纡曲等改变,皮质脊髓束的受累程度与脑梗死后3个月Fugl-Meyer量表评分预后呈负相关(r=-0.71 6,P<0.05)。结论脑梗死区rFA随病程呈动态变化;rFA的降低程度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均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可为早期评价脑梗死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运动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判定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佩佩 卢洁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46,共2页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近年来MRI逐渐成为判定IP的主要手段。IP最早定义为不可逆脑组织损伤,周围电生理活动消失,但自身离子平衡尚维持的区域。此区域脑组织处于膜衰竭与电衰竭...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近年来MRI逐渐成为判定IP的主要手段。IP最早定义为不可逆脑组织损伤,周围电生理活动消失,但自身离子平衡尚维持的区域。此区域脑组织处于膜衰竭与电衰竭之间,具有可逆性及可变性,被认为“可以逆转”的缺血脑组织,可能恢复正常,也可能发展为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语义辨别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3 位作者 杨延辉 王晓怡 舒华 董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技术探讨汉字语义辨别任务时人脑的活动情况。方法:对13名正常青年受试者进行视觉方式呈现汉字语义辨别任务的fMRI扫描,采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结果:fMRI显示左侧...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技术探讨汉字语义辨别任务时人脑的活动情况。方法:对13名正常青年受试者进行视觉方式呈现汉字语义辨别任务的fMRI扫描,采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结果:fMRI显示左侧顶下小叶、额中回、额下回、右侧小脑半球及双侧梭状回、舌回、枕中回、枕下回、辅助运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结论:多个脑区参与汉字语义辨别任务,fMRI对研究汉字语义加工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义辨别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戴艳芳 卢洁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913-915,共3页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作为非高斯扩散成像技术,在探测组织细微结构损伤方面优于传统扩散成像技术(包括DWI和DTI),并已被初步应用于临床研究,对脑肿瘤的评价、退行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果,具有广阔的...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作为非高斯扩散成像技术,在探测组织细微结构损伤方面优于传统扩散成像技术(包括DWI和DTI),并已被初步应用于临床研究,对脑肿瘤的评价、退行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DKI成像原理和在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峰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氙CT脑血流成像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苗 卢洁 +4 位作者 李坤成 高艳 殷敬喜 焦力群 李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成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价值。方法:1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术后均行氙CT检查,其中8例于术前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对药物负荷前后以及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成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价值。方法:1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术后均行氙CT检查,其中8例于术前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对药物负荷前后以及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0例患者术前病变侧CBF均有降低,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的8例患者用药后4例CBF降低更明显,其余4例CBF无明显变化或仅轻度增加。术后复查氙CT有8例患者CBF较术前增加,2例CBF较术前降低,手术前后病变区CB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氙CT脑血流成像能够定性、定量评价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血流情况和脑血管储备能力,对指导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血流 脑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颈髓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靖 段云云 +5 位作者 刘亚欧 任卓琼 刘峥 董会卿 陈海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通过颈髓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的颈髓病灶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视神经脊髓炎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常规MRI及DTI检查,分析颈髓常规MRI的影像特点,并测量C2... 目的通过颈髓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的颈髓病灶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视神经脊髓炎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常规MRI及DTI检查,分析颈髓常规MRI的影像特点,并测量C2~C5水平前索、后索、侧索及灰质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NMO患者的脊髓病灶可单纯位于颈髓(20%),或单纯位于胸髓(5%),或颈胸髓内均存在病灶(75%);可为单发(80%)或多发(20%),可呈中心性(70%)或偏心性分布(30%),病灶多呈条片状。在T1WI上,病灶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或稍高信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颈髓前索、侧索、后索及灰质的FA值降低,侧索、后索及灰质的MD值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常规MRI可以发现NMO患者脊髓病灶,明确病灶位置及信号特点,DTI能定量检测出其扩散指标的异常,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颈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中造影剂注射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丽珍 杜祥颖 +1 位作者 卢洁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17,共2页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领域,冠状动脉X线造影一直被公认为“金标准”,但它属于创伤性检查,有较大的X线辐射危害,检查耗时,费用也较高。在冠状动脉无创伤成像技术中,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领域,冠状动脉X线造影一直被公认为“金标准”,但它属于创伤性检查,有较大的X线辐射危害,检查耗时,费用也较高。在冠状动脉无创伤成像技术中,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技术发展最快,在过去的10多年中,MSCT经历巨大技术变革,探测器从4层发展到320层,应用MSCT诊断冠心病的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造影剂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隋昕 卢洁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464-1466,共3页
CT脑灌注成像(CTP)可以显示脑血流动力学信息,早期即可显示缺血的梗死灶和缺血性半暗带,预测可以存活的脑组织,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脑梗死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随着64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CT平扫、CTP和CT血管造影(C... CT脑灌注成像(CTP)可以显示脑血流动力学信息,早期即可显示缺血的梗死灶和缺血性半暗带,预测可以存活的脑组织,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脑梗死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随着64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CT平扫、CTP和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联合扫描20min内即可完成,而且利用CTA和平扫图像获得三维脑灌注血容量(perfused blood volume,PBV)成像,可以全面显示病灶范围,避免小病灶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急性期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