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NA-124、miRNA-221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吉博 刘文萍 +1 位作者 蒋佩琴 柳学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中的miRNA-221和miRNA-124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完全性卒中(CS)患者纳入A组(33例),进展性卒中(SIE)患者纳入B组(32例),另外选... 目的观察血清中的miRNA-221和miRNA-124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完全性卒中(CS)患者纳入A组(33例),进展性卒中(SIE)患者纳入B组(32例),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健康人纳入C组。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miRNA-221和miRNA-124的表达水平,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A组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收缩压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miRNA-221表达水平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A组和B组miRNA-124表达水平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的miRNA-221和miRNA-124水平为负相关性(r=-0.573、-0.582,P<0.05);miRNA-221和危险因素中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收缩压之间呈负相关性(r=-0.456、-0.463、-0.467、-0.466,P<0.05);miRNA-124和危险因素中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收缩压之间呈正相关性(r=0.522、0.513、0.501、0.509,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中miRNA-221、miRNA-124水平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判断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为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21 miRNA-124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水平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吉博 安娜 艾克热拜.买卖提 《北方药学》 2018年第5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钙(AC)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临床效果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sd 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钙(AC)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临床效果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sd 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ACI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正常剂量的AC(20mg/d)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强化剂量的AC(40mg/d)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占比45.10%(23/51),总有效率94.12%(4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3%(12/51)、78.43%(40/51);治疗后观察组血脂与炎症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IMT及斑块面积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sd LDL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个月后及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sd LDL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AC治疗ACI不仅疗效显著,还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与炎症因子指标,同时有效改善IMT值及斑块面积,sd LDL水平大幅度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脑梗死 血清sdLDL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德菌致骨髓炎的文献分析
3
作者 梁瑶 李吉博 蓝健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对巴斯德菌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巴斯德菌属引起骨髓炎的案例报道,提取文献中的病例资料如性别、年龄、既往史、动物接触史、合并感染、标本来源、感染途径、抗生素治疗方案与转归等进... 目的对巴斯德菌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巴斯德菌属引起骨髓炎的案例报道,提取文献中的病例资料如性别、年龄、既往史、动物接触史、合并感染、标本来源、感染途径、抗生素治疗方案与转归等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提出治疗建议。结果共22例患者纳入分析,均为国外文献报道,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以41-65岁居多(9例,40.9%)。13例有猫狗直接接触史,组织标本留取最多(13例,59.1%);多杀巴斯德菌是分离率最高的菌种(17例,77.3%);累及四肢骨最常见(12例,54.5%);通过细菌直接接种和邻近部位感染是巴斯德菌骨髓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目标治疗方案中青霉素类使用最多,其次为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疗程4周到6个月不等。17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转归未提及,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于有猫狗等动物抓咬史的骨髓炎患者,要注意巴斯德菌感染可能。抗生素治疗方案可选择青霉素类、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等,巴斯德菌骨髓炎预后一般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德菌属 骨髓炎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