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北正常人骨密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立兵 刘刚 +3 位作者 李伏燕 裴之俊 陈宇 王卫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使用DTX-200骨密度仪进行前臂尺桡骨骨密度人群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鄂西北地区本地人群的骨密度(BMD)正常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并对资料的年龄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 目的通过对使用DTX-200骨密度仪进行前臂尺桡骨骨密度人群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鄂西北地区本地人群的骨密度(BMD)正常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并对资料的年龄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对鄂西北地区的本地籍人群1957人(男性959人,女性998人)进行前臂尺桡骨远端的BMD检查,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根据30~39岁年龄组计算男女骨峰值。结果①男性前臂远端骨峰值为(0.572±0.037)g/cm^2;女性为(0.502±0.041)g/cm^2。男女BMD均在30~39岁组达到高峰。②各年龄组均值显示:女性15~19岁组BMD达到峰值的93%,而男性15~19岁组只达到79%;女性60~69岁组BMD降到峰值的76%,而男性降到88%;20岁以前,男女BMD差别较小;在达到峰值的年龄组,男女BMD差别较大。结论①按30~39岁年龄组统计计算骨峰值比较合理。②2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BMD增加的快一些;而中老年以后女性BMD降低得也更早、更快。③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OP)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诊断标准 正常值 骨质疏松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131)I治疗前后前臂骨密度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立兵 刘刚 +1 位作者 李伏燕 王卫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前后对前臂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02例甲亢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分别检测其血清TT3、TT4、FT3、FT4、TSH以及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无机磷...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前后对前臂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02例甲亢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分别检测其血清TT3、TT4、FT3、FT4、TSH以及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无机磷(P)的含量,治疗前后均采用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其前臂骨密度(BMD)值。结果 1、甲亢131 I治疗后痊愈组、好转组和甲低组3个月至6个月前臂骨密度值呈上升趋势,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的BM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亢治疗无效组BMD与治疗前BM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甲亢131 I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BGP、ALP、血清C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亢治疗无效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亢患者经131I治疗后前臂骨密度及其骨代谢指标均有较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1I 前臂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检测技术
3
作者 吴立兵 刘刚 李伏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40-843,共4页
测量椎骨和股骨骨密度(BMD)的中央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DXA扫描并不适合所有可能获益的患者。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是以测量前臂为主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准确性和精确性均较好,非优势前臂桡骨33%(1/3)处的... 测量椎骨和股骨骨密度(BMD)的中央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DXA扫描并不适合所有可能获益的患者。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是以测量前臂为主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准确性和精确性均较好,非优势前臂桡骨33%(1/3)处的骨密度可以用于临床骨质疏松诊断;由于前臂骨折较常见,以及有些影响髋部和脊柱骨密度测定的疾病如脊柱内固定术后、脊柱侧弯、严重退行性变,多节段椎体骨折,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或肥胖等,pDXA测定骨密度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影响;pDXA还具有仪器体积小,设备费用低,辐射剂量低,便于携带和搬运等优点。因此pDXA测量骨密度对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XA 骨质疏松症BMD 骨量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瑰及乳膏联合TDP灯照射治疗Ⅰ期、Ⅱ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王俊杰 李薇 +1 位作者 李伏燕 王刚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1期3890-3891,共2页
[目的]观察瑰及乳膏治疗Ⅰ期、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住院的92例Ⅰ期、Ⅱ期压疮病人,使用瑰及乳膏局部外敷后用TDP灯照射,记录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瑰及乳膏联合TDP灯照射治疗Ⅰ期压疮的有效率为95.... [目的]观察瑰及乳膏治疗Ⅰ期、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住院的92例Ⅰ期、Ⅱ期压疮病人,使用瑰及乳膏局部外敷后用TDP灯照射,记录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瑰及乳膏联合TDP灯照射治疗Ⅰ期压疮的有效率为95.2%,对Ⅱ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为87.7%。[结论]瑰及乳膏联合TDP灯照射可用于治疗Ⅰ期、Ⅱ期压疮,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瑰及乳膏 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