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现状分析
1
作者 丁勇 李子玉 +3 位作者 李旭毅 欧阳裕元 朱从桦 刘佳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随着用工成本逐渐增高,传统的依靠劳动力精耕细作的种子生产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向更具效率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发展。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小、规...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随着用工成本逐渐增高,传统的依靠劳动力精耕细作的种子生产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向更具效率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发展。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小、规模化困难、机械化程度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旨在丰富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的理论基础,为杂交水稻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磷配施对低磷土壤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从桦 张嘉莉 +4 位作者 王兴龙 张頔 康云海 孔凡磊 袁继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5-735,共11页
以玉米品种‘正红2号’和‘正红115’为材料,通过2014年和2015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低磷土壤条件下,硅磷肥配施对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及... 以玉米品种‘正红2号’和‘正红115’为材料,通过2014年和2015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低磷土壤条件下,硅磷肥配施对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施硅及硅磷配施的增产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不施磷肥和硅肥)相比,施磷、施硅和硅磷配施处理均可提高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增加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和灌浆期茎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和收获指数,降低秃尖长度,增加穗长,最终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其中施用磷肥增加或降低上述指标的效应明显大于施用硅肥,硅磷配施增加或降低上述指标的效应又明显大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硅和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和配合效应。2014年和2015年玉米籽粒产量均与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施磷肥相比,硅磷配施处理分别增产1 288.57 kg·hm^(-2)(2014年)和1 313.61 kg·hm^(-2)(2015年),且2015年的增幅明显大于2014年,硅、磷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应。综上所述,在四川丘陵低磷土壤条件下,合理进行硅磷肥配施,既能提高玉米生育前期物质生产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又能改善生育后期干物质在玉米各器官中的分配,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土壤 玉米 硅肥 磷肥 光合生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磷肥配施提高四川春玉米的氮磷钾吸收和产量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从桦 张嘉莉 +4 位作者 郭翔 王兴龙 姚发玲 孔凡磊 袁继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3-1611,共9页
【目的】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低磷棕紫泥土上不同硅、磷肥料组合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和利用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利用硅肥提高该地区肥料的效应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 【目的】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低磷棕紫泥土上不同硅、磷肥料组合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和利用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利用硅肥提高该地区肥料的效应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设2个品种,即正红2号和正红115;肥料组合为副区,设4种硅、磷肥组合,即:不施用磷肥和硅肥对照、单施硅(Si_ O2)75 kg/hm^2、单施磷(P_2O5)60 kg/hm^2、P_2O5 60 kg/hm^2加Si_ O2 75 kg/hm^2,分别记为P_0Si_0、P_0Si_75、P_60Si_0和P_60Si_75。在拔节期、吐丝期和收获期取0—20cm和20—40 cm土壤土样,测定速效磷含量,取植株样品测定氮、磷、钾吸收量、产量。【结果】两个玉米品种收获期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四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2014年正红2号产量明显高于正红115,2015年两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硅、磷以及硅、磷肥配施均能提高0—20和20—4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籽粒产量,其中以硅、磷配施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吐丝期、收获期,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之间亦相互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籽粒产量与吐丝期和收获期玉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施磷肥相比,硅、磷肥配施处理氮、磷和钾肥的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3.30%和10.25%、24.77%和10.25%、8.58%和10.25%,同时两品种2014年和2015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8.34%和12.12%。【结论】低磷棕紫泥土条件下,硅、磷肥配施能显著改善土壤供磷能力,增加玉米植株对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提高氮、磷和钾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硅肥 磷肥 棕紫泥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鸿 朱从桦 +4 位作者 李其勇 李星月 郭展 郑家国 李旭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2-1814,共13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的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水分利用和稻谷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品种:‘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副区因素为3种灌溉方式:浅水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的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水分利用和稻谷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品种:‘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副区因素为3种灌溉方式:浅水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副副区因素为4个施氮量:0 kg(N)·hm^(-2)、120 kg(N)·hm^(-2)、180 kg(N)·hm^(-2)、240kg(N)·hm^(-2),分析测定直播稻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与浅水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抽穗期剑叶净光合速率、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结实期茎叶氮素转运量、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积累量、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显著增加;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茎叶氮素积累量显著降低。施氮量对‘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浅水灌溉处理中,与无氮相比,‘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施氮后产量分别提高31.79%~48.77%和29.72%~45.36%;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德香4103’的产量显著下降,而‘金农丝苗’相应指标却无显著变化。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中,与无氮相比,‘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施氮后产量分别提高32.58%~61.10%和36.49%~48.45%;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德香4103’的产量无显著变化,氮肥回收效率、氮素农艺效率均显著下降,‘金农丝苗’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变化,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重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中,与无氮相比,‘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施氮后产量分别提高37.01%~42.88%和30.11%~42.63%;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德香4103’和‘金农丝苗’的产量无显著变化;但‘德香4103’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金农丝苗’氮素积累量却无显著增加,两个品种氮素农艺效率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轻干湿交替灌溉更适合于直播稻高产、节水、高效栽培,其中‘德香4103’产量在轻干湿交替灌溉下施纯氮240 kg·hm^(-2)处理最高,‘金农丝苗’产量在轻干湿交替灌溉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灌溉方式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利用 水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磷配施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磷钾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嘉莉 朱从桦 +4 位作者 豆攀 马晓君 王兴龙 孔凡磊 袁继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688,共12页
以‘正红2号’和‘正红115’玉米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设置3个纯磷水平[1.0 mmol·L^(-1)(正常磷水平,P_(1.0))、0.1 mmol·L^(-1)(中度缺磷,P_(0.1))和0.01 mmol·L^(-1)(重度缺磷,P_(0.01))]和3个纯硅水平[1.5 mmol·... 以‘正红2号’和‘正红115’玉米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设置3个纯磷水平[1.0 mmol·L^(-1)(正常磷水平,P_(1.0))、0.1 mmol·L^(-1)(中度缺磷,P_(0.1))和0.01 mmol·L^(-1)(重度缺磷,P_(0.01))]和3个纯硅水平[1.5 mmol·L^(-1)(Si_(1.5))、0.75mmol·L^(-1)(Si_(0.75))和0 mmol·L^(-1)(Si_0)],通过对玉米苗期干物质、叶面积、根系形态和氮磷钾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硅、磷配施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为磷、硅肥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缺磷抑制玉米苗期生长,降低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叶面积,减少磷和氮、钾的吸收以及干物质积累量,这种效应随磷浓度的降低而增强;玉米通过提高根冠比,增加磷、氮在根系中的分配率,提高氮、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来适应低磷环境;低磷胁迫对‘正红115’根系生长和磷吸收积累量的影响大于‘正红2号’,但‘正红115’在低磷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磷在根系中的分配率。在正常磷(P_(1.0))条件下加硅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磷和氮、钾积累量,提高其在地上部分配率,增加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中度缺磷(P_(0.1))条件下加硅也可增加玉米的磷和氮、钾积累量,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缓解低磷胁迫;在重度缺磷(P_(0.01))条件下,增施硅对玉米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无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会增加根系中磷、钾素积累量。由此表明,硅和磷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和配合效应,生产上硅和磷应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硅磷配施 养分积累 养分利用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苗期根系形态、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其勇 朱从桦 +4 位作者 李星月 易军 武丙琳 符慧娟 张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8-248,共11页
为减少材料遗传背景差异,快速鉴定水稻抗旱性和筛选鉴定指标,以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川香29B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于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苗期物质变化、形态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 为减少材料遗传背景差异,快速鉴定水稻抗旱性和筛选鉴定指标,以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川香29B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于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苗期物质变化、形态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抗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反复干旱胁迫导致6份供试材料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25.59%、45.60%(P<0.05),叶片中类胡萝卜素、丙二醛、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提高29.17%、6.03%、25.25%、40.74%(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提高9.77%,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吡咯碄-5-羧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平均值分别增加11.81%、37.43%、25.91%、32.65%、31.46%、29.07%(P<0.0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片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的平均值分别下降14.22%、9.00%、18.79%、55.32%、31.04%、19.29%、34.79%(P<0.05);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1)的第1次干旱存活率、第2次干旱存活率和反复干旱存活率分别为90.86%、82.86%、86.86%,均为最高,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3)和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川香29B(C4)的反复干旱存活率分别为71.51%、72.72%,均显著低于其他4份材料。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表明,根表面积、总根长及叶片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的相对值可作为水稻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可直接鉴定水稻苗期抗旱性。基于反复干旱存活率,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1)苗期抗旱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导入系 抗旱性 苗期 根系形态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鉴定评价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鸿 朱从桦 +3 位作者 谭杰 李星月 杨文钰 康海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为探索有效鉴定、评价及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的指标和方法,选择10个杂交籼稻新组合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正常水分和干旱处理。综合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差异,借助产量抗旱系数、模... 为探索有效鉴定、评价及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的指标和方法,选择10个杂交籼稻新组合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正常水分和干旱处理。综合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差异,借助产量抗旱系数、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对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M)、相关分析(CAM)和逐步回归分析(SRM)进行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籼稻新组合间抗旱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聚类分析得出C8—沪旱7A/成旱恢30241属于强抗旱型,C_1—沪旱7A/Z4R(Si)、C_2—沪旱7A/成恢177、C_7—沪旱7A/成旱恢30248、C_9—沪旱7A/成旱恢31708和C_(10)—沪旱7A/成旱恢30218属于抗旱型,C_3—沪旱7A/成恢178、C_4—沪旱7A/成旱恢31701和C_5—沪旱7A/成旱恢31704属于中间类型,冈优725(对照品种)和C_6—沪旱7A/成旱恢31621属于不抗旱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重和结实率的相对值可作为鉴定与评价杂交籼稻抗旱性的重要综合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构建水稻材料抗旱性预测模型D=(245.231+1.645X_2+2.712X_4+6.494X_6+19.401X_7-2.791X_(10))×10^(-3)能准确、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能力(其中:D为供试材料的抗旱综合评价D值,X_2、X_4、X_6、X_7和X_(10)分别为水稻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数、单穗总粒重、单穗实粒重和千粒重的相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抗旱性 评价 综合评价D值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优质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鸿 朱从桦 +3 位作者 李星月 李奇勇 杨文钰 任光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4-873,共10页
采用大棚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优质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叶片光合速率、穗部性状、谷粒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干旱胁迫下上述各项指标降幅与其抗旱能力的相关性,以期筛选出抗旱材料和耐旱鉴定指标。... 采用大棚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优质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叶片光合速率、穗部性状、谷粒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干旱胁迫下上述各项指标降幅与其抗旱能力的相关性,以期筛选出抗旱材料和耐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秧苗返青至成熟期,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剧,供试材料叶片净光合速率、穗长、穗颈节长、谷粒长、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关键生育期推迟;T1和T5处理中各供试材料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T2、T3和T4处理中,与其他材料相比,C2和C3的净光合速率、一次枝梗数、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T3和T4处理中水稻抗旱指数与穗长和穗颈节长的降幅呈正相关,与单株有效穗、结实率、水分利用率的降幅呈显著负相关。C2和C3抗旱指数明显高于其他4个材料,且在水分胁迫下能保持较高产量。综上所述,筛选耐旱材料时,秧苗返青至成熟期水分胁迫程度控制为T3(0~30cm土壤水势-0.040^-0.045 Mpa)或T4(0~30 cm土壤水势-0.060^-0.065 Mpa),同时,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应作为首要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位基因导入系 水分胁迫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烟草根结线虫危害及其综合防控对策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星月 余辉 +3 位作者 朱从桦 李其勇 郭展 张鸿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31-32,共2页
四川是我国烟草的主要产地之一,随着烟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烟草种植地理条件和栽培方法的不断变化,烟草根结线虫病害日趋加重,给烟草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实现我省烟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我省烟草根结线虫危害现状,提... 四川是我国烟草的主要产地之一,随着烟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烟草种植地理条件和栽培方法的不断变化,烟草根结线虫病害日趋加重,给烟草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实现我省烟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我省烟草根结线虫危害现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种植 根结线虫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温室草莓生产现状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星月 许前贵 +3 位作者 朱从桦 李其勇 向运佳 张鸿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27-28,共2页
四川是我国草莓的主要产地之一,因草莓经济效益好等优势,近年来草莓规模化栽培发展迅速,但草莓种植存在问题较多,继而对草莓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我省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破解绿色草莓生产发... 四川是我国草莓的主要产地之一,因草莓经济效益好等优势,近年来草莓规模化栽培发展迅速,但草莓种植存在问题较多,继而对草莓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我省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破解绿色草莓生产发展的瓶颈,现针对我省温室草莓生产实际,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草莓 绿色防控 土壤修复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抗旱性鉴定的主要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鸿 李其勇 +4 位作者 朱从桦 李星月 郭展 向运佳 杨晓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7-9,共3页
干旱是对作物生产不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强抗旱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方法选择直接影响了评价作物抗旱能力的准确性。本文综述了作物抗旱性鉴定的主要评价方法,简略评述了各种评价方法优劣势。相比单指标评价... 干旱是对作物生产不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强抗旱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方法选择直接影响了评价作物抗旱能力的准确性。本文综述了作物抗旱性鉴定的主要评价方法,简略评述了各种评价方法优劣势。相比单指标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抗旱性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控技术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其勇 朱从桦 +2 位作者 李星月 郭展 张鸿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7期36-38,共3页
本文概述了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其为害,并提出了杂草稻的综合防控技术对策,即在提高对杂草稻的重视基础上,加强种子管理,强化用种安全意识,调整种植模式,综合运用田间管理、人工拔除、化学防控手段,多方面控制杂草稻的发生、扩散及危害。
关键词 杂草稻 发生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仓储害虫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星月 郭展 +2 位作者 朱从桦 李其勇 张鸿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仓储作为我省主要的储粮方式,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仓储害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的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储粮损耗、品质下降及农残污染。本文调查了水稻在仓储中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以及仓储水稻过程中的药剂使用情况,分析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 仓储作为我省主要的储粮方式,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仓储害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的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储粮损耗、品质下降及农残污染。本文调查了水稻在仓储中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以及仓储水稻过程中的药剂使用情况,分析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我省水稻仓储综合防控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害虫 综合防控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酿酒葡萄马蜂和鸟的为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14
作者 张鸿 陈晓娟 +2 位作者 刘伟 李星月 朱从桦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25-26,共2页
酿酒葡萄作为四川新兴特色产业,对于优化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在酿酒葡萄种植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的为害及其防控的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其中蜂害与鸟害已严重影响了酿酒葡萄的稳产高产。本文分析了马蜂和... 酿酒葡萄作为四川新兴特色产业,对于优化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在酿酒葡萄种植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的为害及其防控的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其中蜂害与鸟害已严重影响了酿酒葡萄的稳产高产。本文分析了马蜂和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酿酒葡萄的为害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我省酿酒葡萄产业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蜂害 鸟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农药减量化措施对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易军 符慧娟 +3 位作者 李星月 朱从桦 李其勇 张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13-1923,共11页
为研究化学农药减量下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田间病虫草害发生及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减少化学农药施用与水稻产量的关系,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2种杂草防治方式[浅旋耕作+常规除草剂用量(浅耕)、深耕耕作+减少... 为研究化学农药减量下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田间病虫草害发生及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减少化学农药施用与水稻产量的关系,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2种杂草防治方式[浅旋耕作+常规除草剂用量(浅耕)、深耕耕作+减少30%除草剂用量(深耕)],副区因素为2种病虫防治方式[常规病虫害药剂用量(常规防治)、植物激活蛋白+减少30%病虫害药剂用量(喷施激活蛋白)],副副区因素为秧苗处理方式(未带药移栽、带药移栽),分析测定了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深耕下,分蘖期和灌浆期田间杂草株数和鲜重较浅耕显著降低,螟虫引起的植株白穗率也明显较浅耕低。浅耕方式下水稻植株带药移栽或喷施激活蛋白后叶瘟病发生情况明显降低。在水稻干物质生产方面,病虫防治方式和杂草防治方式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鞘干物质积累,且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鞘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化率;杂草方式、秧苗处理和病虫防治3种方式的互作显著影响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喷施激活蛋白后,齐穗期水稻植株的茎鞘干物质量增加4.0%~19.4%;深耕下,成熟期水稻植株的茎鞘干物质量平均增加7.1%,但在齐穗至成熟阶段的茎鞘干物质输出和转化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分蘖期和灌浆期杂草发生情况和叶瘟发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此外,在深耕、带药移栽或喷施植物激活蛋白方式下,减少30%的病虫草害药剂用量后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通过深耕、带药移栽或喷施植物激活蛋白等病虫草害防治方式,能有效减少水稻的化学农药用量,实现水稻稳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草害 农药减量 深耕 植物激活蛋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水稻—生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刁友 朱从桦 +6 位作者 史志明 任丹华 张小军 邱云桥 欧阳裕元 郑家国 李旭毅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9-20,共2页
稻米是重要的粮食,生菜是一种高营养的蔬菜,生菜—水稻—生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本文总结了生菜—水稻—生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旨在提升我省生菜—水稻—生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稻米是重要的粮食,生菜是一种高营养的蔬菜,生菜—水稻—生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本文总结了生菜—水稻—生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旨在提升我省生菜—水稻—生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水稻 全程机械化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川西平原粳稻产量及干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阳裕元 余俊奇 +3 位作者 朱从桦 刁友 郑家国 李旭毅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3-16,共4页
本文针对川西平原区粳稻产量较低的现状,通过开展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粳稻产量及干物质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川西平原粳稻丰产技术集成和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粳稻 播期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俊奇 朱从桦 +6 位作者 欧阳裕元 周虹 王永洪 刁友 兰吉莉 郑家国 李旭毅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8-9,共2页
机插秧技术在我省水稻主产区快速发展,为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发展,本文阐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的优势,介绍了该技术要点,包括机械设备、种子处理、秧田选择、苗床准备、育秧介质选择、精量播种、暗化催芽、秧田管理、... 机插秧技术在我省水稻主产区快速发展,为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发展,本文阐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的优势,介绍了该技术要点,包括机械设备、种子处理、秧田选择、苗床准备、育秧介质选择、精量播种、暗化催芽、秧田管理、秧盘搬运等,为种稻大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全程 机械化 规模化 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机直播生产技术在成都平原应用效果和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阳裕元 潘世江 +2 位作者 朱从桦 李旭毅 郑家国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72-73,共2页
本文针对四川盆地稻田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粳稻机直播生产技术,以实现稻田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根据近年来在成都平原粳稻机直播生产技术的实践,总结了该技术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建议,以期为成都平原区粳稻生产... 本文针对四川盆地稻田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粳稻机直播生产技术,以实现稻田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根据近年来在成都平原粳稻机直播生产技术的实践,总结了该技术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建议,以期为成都平原区粳稻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机直播 成都平原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品种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彬 李伟 +5 位作者 吕建群 朱从桦 刁友 欧阳裕元 林西允 李旭毅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9期21-24,共4页
文章研究了稻虾生态种养模式下,4个籼型中稻杂交稻品种在施用不同施氮方式(X1、X3高效施肥;X2、X4传统施肥)和不同氮肥(X1、X2,施用25-10-14复合肥;X3、X4,施用25-5-10复合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文章研究了稻虾生态种养模式下,4个籼型中稻杂交稻品种在施用不同施氮方式(X1、X3高效施肥;X2、X4传统施肥)和不同氮肥(X1、X2,施用25-10-14复合肥;X3、X4,施用25-5-10复合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5-10-14复合肥,“内6优”产量最高,施用25-5-10复合肥,“川康优丝苗”产量最高,但施用25-10-14复合肥的处理产量整体高于25-5-10复合肥,其原因是25-10-14复合肥显著促进了氮素积累,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及氮素偏生产力,并较其他处理获得了更高的结实率。稻虾生态种养模式下,施用同等足量的氮肥,采用高效施肥模式并不能提高水稻产量,且略有下降,其氮素农学利用率以及氮素偏生产力较传统施肥均有显著下降。可见,在稻虾生态种养模式中,施用足量氮肥的情况下,采用高效施肥方式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但采用高磷高钾的氮素复合肥有较显著的丰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稻-虾 生态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