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EMS技术的微桥制备与共振频率测量 被引量:3
1
作者 曾荣耀 丁喜冬 +1 位作者 刘志宇 傅刚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4-588,共5页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微机械性能测试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可用电容力驱动微桥面振动的新型微桥。通过实验选材和单晶Si的刻蚀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正面刻蚀成桥方法,获得了一种基于湿法刻蚀的低成本、易加工的实用微桥加工技术。利用SEM...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微机械性能测试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可用电容力驱动微桥面振动的新型微桥。通过实验选材和单晶Si的刻蚀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正面刻蚀成桥方法,获得了一种基于湿法刻蚀的低成本、易加工的实用微桥加工技术。利用SEM和AFM观察了微桥,证实微桥已制备成功且微桥桥面形貌比较平整。最后用改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测量了微桥振动的频率响应,测得的共振频率与理论估算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桥制备 湿法刻蚀 共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微桥机械特性测量
2
作者 郑显义 陈环 +2 位作者 傅刚 曾荣耀 丁喜冬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研究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微桥机械特性的测量方法。通过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备了可用静电力驱动进行机械振动的金属微桥。利用一套改进的商用AFM实验装置对测量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微桥的共振频率进行了测量,所得实验结果与理... 研究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微桥机械特性的测量方法。通过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备了可用静电力驱动进行机械振动的金属微桥。利用一套改进的商用AFM实验装置对测量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微桥的共振频率进行了测量,所得实验结果与理论估算和仿真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基于AFM的微桥机械特性的测量具有精度高和容易实现的特点,可作为测量平台扩展用于薄膜材料或微量液体的内耗、粘弹等性质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共振频率 微机电系统 微桥 机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施用烯效唑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曾荣耀 童小兰 +1 位作者 邓学东 范昭能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23-24,共2页
为了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产量,比较分析在大豆播种期、分枝期、始花期分别施用烯效唑对大豆植株形态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3个时期施用烯效唑均能够降低大豆株高,增加主茎节数,提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和产量,且播种期施用... 为了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产量,比较分析在大豆播种期、分枝期、始花期分别施用烯效唑对大豆植株形态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3个时期施用烯效唑均能够降低大豆株高,增加主茎节数,提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和产量,且播种期施用效果显著。综合考虑烯效唑拌种能提高大豆出苗率,又利于施用操作和控制浓度,可研究把烯效唑作成缓释剂,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简化烯效唑施用,便于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烯效唑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再生高粱”种植模式的适宜品种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荣耀 童小兰 +2 位作者 范昭能 杨航 何丽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7期166-169,共4页
为了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实现"一种两收、高产高效",引进6个具有优势潜力的高粱品种,在"高粱+再生高粱"模式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泸糯12号头季和再生季产量达11 566.... 为了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实现"一种两收、高产高效",引进6个具有优势潜力的高粱品种,在"高粱+再生高粱"模式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泸糯12号头季和再生季产量达11 566.8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引试品种,比对照(青壳洋高粱)增产103.6%,且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好,可作为"高粱+再生高粱"种植模式的优选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再生高粱 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燕梅 李慧 +4 位作者 范昭能 曾荣耀 谢君 刘佩雄 刘昆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为探究露地和覆膜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加单8号”品种为材料,开展露地和覆膜2种栽培方式3个种植密度对比试验,对生育进程、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为探究露地和覆膜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加单8号”品种为材料,开展露地和覆膜2种栽培方式3个种植密度对比试验,对生育进程、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相比露地玉米,覆膜栽培缩短玉米生育期7~9d,而相同栽培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生育周期基本相同,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无影响。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露地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均增加,而在相同栽培方式的3个种植密度下,随着密度增大,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随之降低或减少。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覆膜栽培产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在种植密度同为2600株/667m^(2)、2800株/667m^(2)、3000株/667m^(2)时,产量增幅分别为13.3%、19.4%和21.0%。在露地、覆膜2种栽培方式的3个密度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以覆膜栽培3000株/667m^(2)的处理获得产量最高,达602.3kg,较露地栽培2600株/667m^(2)的产量增加133.9kg,增幅达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种植密度 玉米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酿酒高粱品种筛选比较试验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慧 范昭能 +6 位作者 刘佩雄 谢君 郭燕梅 李杨 曾荣耀 陈伯利 徐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自贡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种植的优质酿酒高粱品种,引进6个酿酒高粱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系统的试验调查和实收测产。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本地均能正常成熟,完成生育期,郎糯红19号产量为403.1 kg/亩,较对... 为筛选出适宜自贡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种植的优质酿酒高粱品种,引进6个酿酒高粱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系统的试验调查和实收测产。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本地均能正常成熟,完成生育期,郎糯红19号产量为403.1 kg/亩,较对照增产5.86%,居第1位;宜糯红4号产量为389.6 kg/亩,较对照增产2.31%,居第2位;泸州红1号产量为381.7 kg/亩,较对照增产0.24%,居第3位;宜糯红2号(CK)产量为380.8 kg/亩,居第4位。郎糯19号、宜糯红4号、泸州红1号这3个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宜糯红4号株高最矮,抗倒伏,更具推广前景。对比自贡市现在主栽品种宜糯红2号,上述3个品种适宜在本地示范应用推广,为本地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酿酒高粱品种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品种 产量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7
7
作者 但旭平 范昭能 +1 位作者 曾荣耀 曹可疑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18-19,共2页
为了确保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实现"一种两收、高产高效",依据自贡近年来试验研究结果与示范应用效果,创新集成"头季优选良种、适期早播、再生高粱控制留桩高度、就地砍秆覆盖、适... 为了确保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实现"一种两收、高产高效",依据自贡近年来试验研究结果与示范应用效果,创新集成"头季优选良种、适期早播、再生高粱控制留桩高度、就地砍秆覆盖、适时抹芽留苗、抢时收获归仓"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指导自贡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者加快推广"高粱+再生高粱"种植模式,从而提高高粱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再生高粱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东 曾荣耀 《南方农业》 2014年第10X期1-2,共2页
为了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的产量,应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不同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大豆产量的研究,设计玉米株型和幅宽为因素的随机裂区试验,株型为主因素,有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个处理水平,开厢中,玉米与... 为了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的产量,应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不同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大豆产量的研究,设计玉米株型和幅宽为因素的随机裂区试验,株型为主因素,有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个处理水平,开厢中,玉米与大豆间幅宽为副因素,有3个处理水平分别为1 m×1 m、1.15 m×0.85 m、1.55 m×0.45 m,比较各处理组合下大豆产量,分析其产值效益。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优选登海11号,玉米与大豆间的播幅调整到1.15 m×0.85 m时,玉米和套作大豆综合产值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幅宽 大豆 套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贡市塔罗科血橙农时农事管理技术要点
9
作者 童小兰 曾荣耀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19-20,共2页
塔罗科血橙新系是从塔罗科血橙珠心后代选育的优变无性系。该品种鲜食加工皆宜,果大无核,脆嫩浓甜,风味香浓,晚熟丰产(春节前后鲜果应市),能避开中熟品种集中上市高峰,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巨大。自贡市温、光、水、土资源适宜发展塔罗... 塔罗科血橙新系是从塔罗科血橙珠心后代选育的优变无性系。该品种鲜食加工皆宜,果大无核,脆嫩浓甜,风味香浓,晚熟丰产(春节前后鲜果应市),能避开中熟品种集中上市高峰,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巨大。自贡市温、光、水、土资源适宜发展塔罗科血橙新系,栽培上,由于该品种生长强旺,不宜密植,建议生产上采用(3~4)m×(4~5)m株行距栽植。一、12月至翌年1月1.幼树管理1整形修剪,以轻剪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橙 中熟品种 果树管理 珠心 轻剪 锈壁虱 留树保鲜 潜叶蛾 松碱合剂 炔螨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曹可疑 曾荣耀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1期4-6,共3页
为探索适合丘陵区的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不同土层厚度(40 cm、70 cm、100 cm)下秸秆整株还田、粉碎还田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延缓了后期干物质的下降速度,延缓了叶绿素的衰减,且以秸秆整株还田的效果最好;秸秆... 为探索适合丘陵区的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不同土层厚度(40 cm、70 cm、100 cm)下秸秆整株还田、粉碎还田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延缓了后期干物质的下降速度,延缓了叶绿素的衰减,且以秸秆整株还田的效果最好;秸秆还田后株高降低,千粒质量显著提高,增产显著,增幅为1%-49%,以70 cm土层下秸秆整株还田效果最明显;秸秆还田能弥补土层变薄导致产量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县引种栽培塔罗科血橙新系简析
11
作者 姜大东 曾荣耀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7期14-15,共2页
为调整优化荣县柑橘产业结构,实现平衡上市,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了塔罗科血橙新系引进适应性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技术依据。
关键词 塔罗科血橙新系 引种 四川省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阈下大豆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与举措经验--以西南Z市大豆产业为例
12
作者 王倩 杨航 曾荣耀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3-18,共6页
大豆作为兼具粮食与经济效益的战略性作物,在我国农业与食物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对中国粮食安全及油脂油料安全均有着特殊意义。以西南Z市大豆产业为例,剖析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总结其通过育繁推... 大豆作为兼具粮食与经济效益的战略性作物,在我国农业与食物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对中国粮食安全及油脂油料安全均有着特殊意义。以西南Z市大豆产业为例,剖析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总结其通过育繁推能力建设、现代种业园区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丘区农机研发推广、产业融合深化及政策体系优化等路径实现扩面增产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加快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大豆供给保障能力,在粮食安全视阈下以现代化转型升级推动大豆产业振兴,提供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业 粮食安全 扩面增产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