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确保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实现"一种两收、高产高效",依据自贡近年来试验研究结果与示范应用效果,创新集成"头季优选良种、适期早播、再生高粱控制留桩高度、就地砍秆覆盖、适时抹芽留苗、抢时收获归仓"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指导自贡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者加快推广"高粱+再生高粱"种植模式,从而提高高粱种植效益。
作者
但旭平
范昭能
曾荣耀
曹可疑
机构地区
四川省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
四川省自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18-19,共2页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高粱
再生高粱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1
丁国祥,赵甘霖.
强再生力糯质酿酒高粱泸糯8号[J]
.中国种业,2007(4):24-24.
被引量:13
2
赵甘霖,丁国祥,熊洪.
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双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229-232.
被引量:14
3
任健,朱建忠,宋其龙,梁明清,郭声楷,魏新琦,罗莹,夏万国.
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引种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50-51.
被引量:4
4
杨乾华,曾富言,丁国祥,刘大荣.
四川高梁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及评价利用研究[J]
.绵阳农专学报,1994,11(2):10-1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丁国祥,曾庆曦,陈国民,刘兴全.
四川糯高粱品种的酿酒品质及其育种目标[J]
.绵阳农专学报,1994,11(2):14-16.
被引量:34
2
杨乾华,曾富言,丁国祥,刘大荣.
四川高梁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及评价利用研究[J]
.绵阳农专学报,1994,11(2):10-13.
被引量:5
3
丁国祥,赵甘霖.
杂交高粱栽培技术要点[J]
.四川农业科技,2007(3):25-25.
被引量:6
4
丁国祥,赵甘霖.
强再生力糯质酿酒高粱泸糯8号[J]
.中国种业,2007(4):24-24.
被引量:13
5
丁国祥 曾庆曦 陈国民等.粳襦型高粱杂交种几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13-16.
6
丁国祥,曾庆曦,陈国民,刘兴全,曾富言.
糯高粱杂1代酿酒品质性状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1):62-65.
被引量:10
7
赵甘霖,丁国祥,熊洪.
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双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229-232.
被引量:14
8
杨乾华,丁国祥.
古蔺叙永山区高粱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畜牧市场,1994(2):25-2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4
1
赵甘霖,丁国祥,熊洪.
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双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229-232.
被引量:14
2
毛思根,罗利,潘世江,刘灏,张正荣,杨齐.
川南地区杂交高粱泸糯8号1种2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29-30.
被引量:1
3
毛思根,罗利,杨齐,刘灏,李德辉.
杂交高粱泸糯8号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2):146-147.
被引量:4
4
朱建忠,宋其龙,任健,魏新琦,徐超,张启宾,梁明清.
四川高粱良种繁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120-123.
被引量:8
5
任健,朱建忠,宋其龙,梁明清,郭声楷,魏新琦,罗莹,夏万国.
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引种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50-51.
被引量:4
6
任健.
泸糯8号一种两收吨粮攻关集成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4):158-161.
被引量:2
7
刘天朋,赵甘霖,倪先林,胡炯凌,陈国民,丁国祥.
播期和施氮量对杂交糯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5):3498-3500.
被引量:14
8
田新惠,唐玉明,任道群,姚万春,刘茂柯,刘向阳,任建波.
杂交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小曲白酒工艺初步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2013,32(11):51-54.
被引量:5
9
李永菊,刘兴美,刘萍.
施肥与留桩对泸糯8号高粱再生季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5):20-21.
被引量:2
10
丁国祥,赵甘霖,陈国民,倪先林,刘天朋.
Inven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lutinous Sorghum Male Sterile Line 45A with High Starch and High Combining Ability[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3):486-4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7
1
任金平,庞志超,吴新兰,张秀文,刘煜才.
多功能种衣剂防治玉米、高粱病害研究初报[J]
.吉林农业科学,1994,19(2):37-41.
被引量:16
2
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J]
.作物学报,2005,31(4):506-510.
被引量:30
3
徐秀德,赵廷昌,刘志恒.
我国高粱上一种新病害——黑束病的初步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5,22(2):123-128.
被引量:3
4
任天举,蒋志成,王培华,李经勇,张晓春,鲁远源,刘贤双.
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4):613-617.
被引量:34
5
张凤芸,张建梅,任涛.
甜高粱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06,18(8):25-26.
被引量:5
6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侯志研.
旱作农田高粱垄膜沟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8(3):30-32.
被引量:8
7
管延安,张华文,杨延兵,秦岭,王海莲.
能源甜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7):107-108.
被引量:12
8
周开芳.
茅台酒用有机高粱标准化施肥及配套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47-49.
被引量:12
9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张志鹏.
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一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
.杂粮作物,2009,29(2):78-80.
被引量:91
10
徐晓艺,姜立东,高杰,王瑞侠,赵莉梅.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8):137-13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李继业,李浩然,王才贵,于志江.
耐密高粱品种龙杂1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22-22.
被引量:1
2
张春兰,张国兵,汪灿,张立异,徐燕,周棱波,邵明波.
贵州开发再生高粱的前景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J]
.农技服务,2018,35(2):45-46.
被引量:4
3
王春雷.
黑龙江省高粱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7):119-119.
被引量:8
4
李晓光.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8(34):134-135.
被引量:2
5
奚江,黄娟,周瑜,李泽碧,张亚勤,张龙,吴毓.
二十一个高粱品种的产量品质及再生力比较研究[J]
.南方农业,2019,13(13):1-5.
被引量:2
6
李彬.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9,13(35):15-16.
被引量:1
7
袁德志,陈怀.
高粱传统种植技术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21,15(33):8-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闫雅,刘涛,王颖,马晓霞,徐龙,李东宁,马建华.
宁夏灌区甜高粱主要虫害发生情况调查[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11):96-97.
被引量:1
2
金清.
早熟特用高粱品种的种植推广分析[J]
.种子科技,2019,37(6):12-12.
被引量:1
3
王芳,吴雪梅,宋朱军,刘红芸.
贵州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配置[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1):59-64.
被引量:3
4
李彬.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9,13(35):15-16.
被引量:1
5
南怀林,曹雄,梁晓红,刘静,张瑞栋,王颂宇.
高粱功能成分单宁的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21(4):7-9.
被引量:8
6
郑宏峰.
高粱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探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165-166.
被引量:1
7
杨时运,冯木彩,卢洁,张洪珍,樊娟,赵薇,胡安龙.
8种植物提取物对高粱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活性[J]
.世界农药,2021,43(11):53-57.
被引量:2
8
袁德志,陈怀.
高粱传统种植技术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21,15(33):8-10.
被引量:2
9
潘祖科.
仁怀市有机高粱育苗及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
.南方农业,2022,16(19):57-59.
被引量:3
10
于广宇,曹尚,张美琦,台莲梅,郭永霞,左豫虎.
黑龙江省高粱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6):1602-1611.
被引量:4
1
李卫青,陈旭东,马京波,李安东,马淑丽.
花生高效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69-69.
2
林玮.
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73-74.
3
赵国臣,齐春艳,侯立刚,马巍,隋鹏举,刘亮,郭晞明,孙洪娇.
吉林省苏打盐碱地水稻生产历史进程与展望[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6):673-680.
被引量:12
4
任丹华,冯晓琴.
四川丘区水稻机械化生产育秧技术集成[J]
.四川农业与农机,2014(2):40-41.
5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12年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J]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3):63-63.
6
陈灿,郑华斌,黄璜,王晓清,唐佰文,张佩,刘运娇.
新时期传统稻鱼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J]
.作物研究,2016,30(6):619-624.
被引量:11
7
王娟玲.
破解大面积旱地玉米增产难题是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3-5.
被引量:14
8
王拴俊,戴宝成.
顶水压式沼气池技术创新集成应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220-220.
9
全国农技中心2012年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J]
.中国农技推广,2012,28(4):15-17.
10
张鸿,郑家国,姜心禄.
创新集成培育先进成果 推广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J]
.四川农业科技,2009(10):13-14.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