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6期5-9,共5页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现象、趋势、原因。研究显示 :在经济的成长阶段 ,两岸的农地非农化率随经济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变化 ;未来两岸农地非农...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现象、趋势、原因。研究显示 :在经济的成长阶段 ,两岸的农地非农化率随经济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变化 ;未来两岸农地非农化都有加速的趋势 ,但原因不一样 ;与台湾地区相比 ,大陆的农地承担着更重的就业压力 ,如何协调经济快速增长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仍然是今后大陆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的重点问题。大陆农地非农化高昂的社会成本 ,无疑增加了这一问题解决的难度。为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成长 农地非农化 土地利用 中国 台湾省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产权安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曲福田 陈海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1-16,共6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内容。在诸多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当中,土地产权是至关重要的因子。土地产权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土地资源稀缺是它们共同的形成基础;另一方面,土地...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内容。在诸多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当中,土地产权是至关重要的因子。土地产权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土地资源稀缺是它们共同的形成基础;另一方面,土地产权通过其特有的功能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保护 资源稀缺 土地产权 土地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土地产权制度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粮食分区耕地占用动态与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曲福田 朱新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40,共7页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1996年至2005年耕地占用状况及土地产出效率,为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量化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粮食分...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1996年至2005年耕地占用状况及土地产出效率,为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量化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粮食分区耕地都呈减少的趋势,但各区耕地减少速度不一,粮食主产区耕地非农化速度慢于产销平衡区,产销平衡区慢于主销区;(2)经济增长与耕地占用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的粮食分区经济增长对耕地占用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3)粮食主销区耕地占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单位土地面积的GDP产出效率都明显高于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研究结论:根据不同粮食分区耕地占用的区域差异,在协调经济发展与占用耕地二者矛盾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所差别的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提高非农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减缓经济发展所引致的对耕地保护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粮食分区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农地法的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西方农地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力的法律基础。本文立足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系统总结西方,尤其是欧洲农地法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法律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政府对农地最... 西方农地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力的法律基础。本文立足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系统总结西方,尤其是欧洲农地法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法律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政府对农地最终处置权的享有、区域规划的突出地位、农地转让及农场规模的控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是西方农地法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给了我们以下一些启示:①应加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关系的研究;②积极探索农地管理的市场机制及其实现形式;③重视我国农地取得方式问题和农地细碎化现象;④及时将农地保护以数量保护为主转变为农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三维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管理 农地保护 西方国家 中国 土地合并 土壤保护 农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峡两岸土地利用策略——2001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6期17-18,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台湾省 土地利用 策略 土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可持续发展对策
6
作者 曲福田 黄贤金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72-74,共3页
在剖析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持续性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调整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推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加强产权制度建立,通过明晰... 在剖析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持续性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调整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推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加强产权制度建立,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实现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加速科技进步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农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企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问题
7
作者 曲福田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89年第5期42-43,共2页
生态农业,是依据农业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具有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并且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一切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是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农业生产所涉及到整个自然界(各种自然条件和自... 生态农业,是依据农业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具有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并且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一切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是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农业生产所涉及到整个自然界(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农业生态 发展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麦的农地改革
8
作者 曲福田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9-9,17,共2页
丹麦农地制度改革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目前,丹麦是标准的自耕农国家,以中、小农场为全国农业的躯干。在封建制度时期,丹麦的耕作方式是“三圃制”农耕。这使土地破碎,土地和劳力浪费严重。 丹麦近代农地制度改革始于18世纪的后期,分两... 丹麦农地制度改革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目前,丹麦是标准的自耕农国家,以中、小农场为全国农业的躯干。在封建制度时期,丹麦的耕作方式是“三圃制”农耕。这使土地破碎,土地和劳力浪费严重。 丹麦近代农地制度改革始于18世纪的后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改革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以使佃农的耕地化零为整。政府通过法令,准许农民脱离“三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丹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村庄调查数据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1 位作者 陆华良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9,62,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村庄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村庄经济发展对农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村庄整体非农就业水平提高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但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抑制了农地规...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村庄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村庄经济发展对农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村庄整体非农就业水平提高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但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村庄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委员会可以保障农地规模经营的顺利推进,但行政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村领导来自大宗大族不利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村干部"年轻化"对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行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以及规范村干部在农地流转中的行为来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规模经营 影响因素 TOBIT模型 村庄调查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110
10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孙卫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宅基地 流转 公平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60
11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80,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地流转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最高,而苏北地区的农地流转增速最快,且已超过苏中地区的农...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地流转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最高,而苏北地区的农地流转增速最快,且已超过苏中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2)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都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鼓励和扶持农地流转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紧张的农村人地关系和与种植面积(承包面积)挂钩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该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并逐步探索农地流转专项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流转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67
12
作者 姜海 夏燕榕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共5页
研究目的:应用1999—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 研究目的:应用1999—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5、0.274和0.083;(2)初级产品阶段地区、工业化阶段地区、发达经济阶段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0.068和0.066;(3)地区技术效率和土地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发展阶段演进逐渐减小;(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理策略与绩效考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建设用地扩张 计量分析 经济增长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53
13
作者 顾湘 王铁成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指标反映的行业间差距明显(;2)江苏...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指标反映的行业间差距明显(;2)江苏省的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均低于上海,具有提升空间(;3)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为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论:将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实现产业的优化调整与布局,有利于发挥地区产业比较优势,促进江苏生态大省的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工业用地 土地集约利用 产业结构调整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计划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姜海 徐勉 +2 位作者 李成瑞 王博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3,共9页
研究目的:在中国现有土地产权和行政体系下,探寻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2007—2010年不同省(市、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评价平均分值分别为64.16、64.90、61.54、62.... 研究目的:在中国现有土地产权和行政体系下,探寻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2007—2010年不同省(市、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评价平均分值分别为64.16、64.90、61.54、62.63,地区间标准差为5.74、5.85、7.47、8.30,土地计划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且呈扩大趋势;(2)Ⅱ类、Ⅲ类地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评价分值较高,Ⅰ类、Ⅳ类地区分值较低;(3)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应重视耕地保护、土地供应方式、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应重视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土地集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违法用地控制等问题。研究结论:(1)应融合土地发展权计划内和计划外双轨配置,建立土地利用计划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将计划考核结果与计划内指标奖惩、计划外指标竞争分配相挂钩,提升土地宏观调控绩效;(2)选择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供应管理、土地收益分配(民生保障)、土地行政执法等因素,构建土地利用计划考核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计划 考核体系 激励机制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两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41
15
作者 顾汉龙 冯淑怡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6,24,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重庆市指标周转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共性及差异,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为全国其他试点区域进行模式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两...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重庆市指标周转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共性及差异,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为全国其他试点区域进行模式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两种"挂钩"模式的设计机理相同,但具体运作形式和实施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两种模式是在重庆市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背景下出现的,并均围绕着"挂钩"指标的产生、使用和农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模式设计。在指标周转模式中,政府主导整个模式的运作,是一种趋于层级制的治理结构,而在地票交易模式中,市场则起主导作用,是一种趋于市场制的治理结构。指标周转模式中,"挂钩"指标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但伴随着较高的耕地保护风险并容易造成农民权益受损,而地票交易模式则在耕地保护和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但受限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挂钩"指标利用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周转指标 地票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性及其约束条件分析——以湖北与江苏的试点为例 被引量:35
16
作者 黄惠春 曹青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0,共7页
研究目的:辨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的约束条件,为农地抵押试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湖北天门和江苏新沂的典型案例,从经济条件、职能分工、试点政策与进展等方面对两地试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辨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的约束条件,为农地抵押试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湖北天门和江苏新沂的典型案例,从经济条件、职能分工、试点政策与进展等方面对两地试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性受到法律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制约;在相同的法律制度下,其可抵押性更多地由农业生产水平、土地流转市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经济条件决定。研究结论:试点应选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土地流转市场相对完善的地区开展,相关法律政策也应在此类地区有选择地放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贷款 可抵押性 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基于与固定资本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海 王博 +1 位作者 李成瑞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0,共8页
研究目的:利用1999—2008年分省固定资本存量、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和建设用地面积统计数据,估计、比较不同生产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近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研究方法:应用空间计量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建设... 研究目的:利用1999—2008年分省固定资本存量、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和建设用地面积统计数据,估计、比较不同生产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近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研究方法:应用空间计量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研究结果:(1)2000—2008年建设用地扩张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0.3023,显著高于固定资本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说明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区域间建设用地规模差异持续扩大;(2)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关系时,需考虑空间变量的影响;(3)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扩张显著地表现为中部、北部地区低—低集群和东部地区高—高集群。研究结论:(1)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比较优势差异、土地要素的不可流动性和以国家计划为主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是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与固定资本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2)国家应重视土地发展权集中配置可能引发的区域发展过度失衡、局部地区生态压力过大等潜在风险,改进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固定资本 二三产业就业人数 增长率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考察土地征用补偿价格构成 被引量:81
18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根据资源环境经济总价值理论 ,阐述了农地资源的功能特征以及相应的价值构成 ,认为随着农地被征用 ,原有的许多功能和价值构成将消失或者随着土地产权的转移而被新的土地使用者所享有。根据受益者付费的原则 ,土地征用补偿价格应该由征... 根据资源环境经济总价值理论 ,阐述了农地资源的功能特征以及相应的价值构成 ,认为随着农地被征用 ,原有的许多功能和价值构成将消失或者随着土地产权的转移而被新的土地使用者所享有。根据受益者付费的原则 ,土地征用补偿价格应该由征用土地后的使用者支付 ,包括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全部价值 ,被补偿的对象既包括农村土地所有者 ,也包括因农地征用后的其他利益受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经济 经济价值 土地征用 补偿价格 价值补偿 农地资源 价值构成 土地产权转移 土地功能 选择价值 存在价值 遗赠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 被引量:22
19
作者 唐鹏 石晓平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21,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影响机理,为理解和应对土地财政问题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结果:政府管制对土地违法、土地财政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影响机理,为理解和应对土地财政问题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结果:政府管制对土地违法、土地财政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政府对农转非的产权管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土地财政,只是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提供了权利依据。政府对农转非、土地出让环节的价格管制,以及主导收益分配是形成土地财政的根源。为了追逐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显著的土地违法冲动,但考虑土地违法查处的风险,土地违法并不必然带来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财政 政府管制 土地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开发区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4
20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金晶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探讨提高市场化程度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整体水平较高...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探讨提高市场化程度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差异;土地有偿使用率、政府的干预程度和地价的敏感度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几大因素。研究结论:应从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设、政府行为的规范以及地价的市场化形成、土地市场的培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以提高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化水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化程度 开发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