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评价
被引量: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出发,在两个不同层次上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评价。首先,围绕着保持不变(或增加)资本存量,分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理论,阐明了“持续收入”的计算方法。其次在微观上从持续性要求出发,系统阐述了投资项目如何进行持续性评价。
作者
曲福田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3,共4页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关键词
评价
环境价值
核算体系
可持续发展
衡量
分类号
F061.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6
引证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307
同被引文献
166
1
姜云,吴立新.
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矿业,2003,12(3):23-25.
被引量:28
2
薛惠锋,苗治平.
水域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理论研究[J]
.人文地理,1994,9(2):15-20.
被引量:20
3
曹利军.
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J]
.科技导报,1997,15(1):50-52.
被引量:20
4
吴伟,陈功玉.
高技术产业化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6):42-44.
被引量:5
5
王克忠.
试论城市级差地租Ⅲ[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1):31-33.
被引量:6
6
谷树忠.
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对自然资源问题的含义[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1):59-62.
被引量:20
7
张文红,陈森发.
混合指标层次模糊决策法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05,8(1):7-11.
被引量:17
8
杨开忠.
一般持续发展论(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1):11-15.
被引量:62
9
刘培哲.
可持续发展——通向未来的新发展观——兼论《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3):13-18.
被引量:59
10
杜伟.
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思考[J]
.农村经济,2005(6):37-39.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7
1
张文红,施建军,陈森发.
循环型工业发展能力评价与研究[J]
.科研管理,2006,27(4):7-12.
被引量:6
2
“基克兄妹”组合玩具即将面世,首创营销策划写入小说出版[J]
.玩具世界,2006(9):63-64.
3
陈宁.
论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与效率[J]
.江西化工,2007,23(2):42-44.
4
汪卫民,吕永龙,卢凤君.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及实现途径初探[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2):1-5.
被引量:4
5
朱文转,贾艳双.
试论环境资源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8,19(1):26-30.
6
匡耀求,孙大中.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探讨──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价[J]
.热带地理,1998,18(3):249-255.
被引量:24
7
陈勇,童作锋,蒲勇健.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中国软科学,2009(12):102-110.
被引量:20
8
蒲成毅,宋光煜.
嘉陵江小三峡两岸自然景观恢复的探讨[J]
.广东园林,1999,21(3):15-18.
9
姜和忠.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及土地收益分配:效率与公平[J]
.农村经济,2011(4):44-48.
被引量:13
10
姜和忠,徐卫星.
农地非农化配置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公平原则[J]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65-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07
1
韩尚富,蔡邦成,陆根法.
改进的熵值法在江苏省工业环境压力变化评价中的应用[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334-335.
被引量:4
2
卓慕宁,吴志峰,王继增,刘平,朱立安.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119-122.
被引量:5
3
姜世中.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55-58.
4
刘喜广,陶楚南,陈银蓉.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1):26-29.
被引量:16
5
罗驰,罗成德.
市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模糊评价[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3):34-38.
6
黄宝强,刘青,胡振鹏,钟菊芳.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S2):150-156.
被引量:29
7
朱尚林.
江苏省可持续性发展协调度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11):152-154.
8
胡希,虞力.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长三角为例[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12):50-51.
被引量:3
9
刘荣增.
美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认真度”评判与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1):23-27.
10
张婧,李强,周渊.
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448-453.
被引量:29
1
吕锋华.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J]
.北方经贸,2002(12):9-10.
2
童玉芬.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衡量与评价[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6(1):12-18.
被引量:5
3
蔡国栋.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09,0(7):58-59.
4
李林杰.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2):85-90.
被引量:1
5
李月强.
科技进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2):127-128.
被引量:3
6
黄宇.
品质升级的衡量与评价——基于对转型时期我国耐用品的实证分析[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08(3):103-114.
被引量:2
7
邵安兆.
区域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J]
.经济经纬,2003,20(3):55-58.
被引量:5
8
姜长云.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居民小康问题[J]
.消费经济,1993,9(1):38-44.
9
朱晔,叶民强.
区域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2-38.
被引量:4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