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堆芯计算的框架方法及其原型软件NAC4R的设计
1
作者 明平洲 刘婷 +5 位作者 李治刚 尹强 芦韡 刘东 曾辉 余红星 《中国核电》 2020年第5期599-605,共7页
框架方法常常用于复杂软件的研制,为充分利用集群计算资源,减小堆芯并行计算软件的研制难度,该方法被引入至核动力工程软件的研发阶段。原型软件NAC4R被设计和编程实现,按照层次化结构提供串行环境和分布式内存环境下的基础数据操作、... 框架方法常常用于复杂软件的研制,为充分利用集群计算资源,减小堆芯并行计算软件的研制难度,该方法被引入至核动力工程软件的研发阶段。原型软件NAC4R被设计和编程实现,按照层次化结构提供串行环境和分布式内存环境下的基础数据操作、数值代数、图分区和线性方程组求解等功能,并使用解释型脚本语言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离散纵坐标法(SN)屏蔽输运程序Hydra-SN3D的并行算法在NAC4R内重新编程实现,通过统一的软件结构和共性计算的抽象来论证并行软件研制效率和计算效率的改善程度。数值实验表明,NAC4R使用之后样本程序的核心并行算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性能提升和更简洁的数值程序编写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计算 框架方法 抽象程序 中子输运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中子学屏蔽计算软件Hydra-SN3D的改进
2
作者 明平洲 唐松乾 +3 位作者 安萍 芦韡 刘东 余红星 《中国核电》 2020年第2期155-160,共6页
Hydra-SN3D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西安交大联合研制的辐射屏蔽输运分析计算软件,采用S N数值方法求解稳态粒子输运方程,并在多种差分格式基础上使用KBA并行算法实现三维笛卡儿坐标系下结构化网格的MPI并行扫描计算。在软件的应用反... Hydra-SN3D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西安交大联合研制的辐射屏蔽输运分析计算软件,采用S N数值方法求解稳态粒子输运方程,并在多种差分格式基础上使用KBA并行算法实现三维笛卡儿坐标系下结构化网格的MPI并行扫描计算。在软件的应用反馈及优化过程中,一方面对已有的前处理部分进行了更新,重新设计输入文件格式并采用混合编程等手段改进,提升软件的容错性;另一方面对Hydra-SN3D的菱形权重差分外推模型进行编程语言等价变换,优化软件结构来改进计算效率,并在整体MPI进程并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新的多级并行算法。现阶段集成测试和数值实验结果确保了改进的正确性,在结构化网格条件下提升了整体计算效率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输运计算 S N方法 Hydra-SN3D 前处理 多级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计算环境下堆芯程序CORTH和KYLIN2的移植
3
作者 明平洲 芦韡 +2 位作者 刘东 曾辉 余红星 《中国核电》 2021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论证国产芯片在堆芯数值计算领域的可行性,对子通道计算软件CORTH和堆芯组件程序KYLIN2的串行版本在飞腾处理器的ARM计算环境进行了移植。移植过程在ARM计算环境下通过合理的程序代码修订,去除对商业函数库的依赖,且在特征线循环结... 为了论证国产芯片在堆芯数值计算领域的可行性,对子通道计算软件CORTH和堆芯组件程序KYLIN2的串行版本在飞腾处理器的ARM计算环境进行了移植。移植过程在ARM计算环境下通过合理的程序代码修订,去除对商业函数库的依赖,且在特征线循环结构的扫描计算过程引入OpenMP多线程并行。实验参照对象为频率两倍差异的Intel商用处理器。结果表明CORTH程序和KYLIN2均能够成功移植,且与Intel商用处理器的数值稳定性保持一致。计算效率方面CORTH程序移植后的串行效率与Intel计算环境差异较小;KYLIN2移植后的串行效率较低,但通过线程并行后计算效率接近Intel处理器的串行效率。移植结果论证集群系统这种混合国际和国内处理器的资源结构,能够在计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产硬件,提升计算环境的整体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计算 子通道方法 特征线方法 ARM64 程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时空动力学内瞬态热工反馈计算的分析
4
作者 明平洲 李治刚 +5 位作者 潘俊杰 安萍 芦韡 刘东 余红星 孙玉发 《中国核电》 2018年第3期332-336,共5页
以中子学计算为主干,采用隐式龙格库塔进行时间离散,粗网节块法进行扩散计算实现堆芯三维少群时空动力学的计算。在其瞬态计算过程中引入热工反馈计算进行截面更新,以逼近真实堆芯的瞬态行为。解读和分析对应的热工反馈计算部分,并通过... 以中子学计算为主干,采用隐式龙格库塔进行时间离散,粗网节块法进行扩散计算实现堆芯三维少群时空动力学的计算。在其瞬态计算过程中引入热工反馈计算进行截面更新,以逼近真实堆芯的瞬态行为。解读和分析对应的热工反馈计算部分,并通过福清机组的插棒提棒问题进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引入的热工反馈计算在固定步长和自适应步长情况下与商业SMART软件的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计算软件 中子时空动力学 粗网节块法 热工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变喷油速率形态的新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明平洲 丁贤华 平银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双胞胎泵实现喷油速率形态调节的新方法,除了介绍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外,还给出了某些感兴趣的试验结果。喷油规律测试和柴油机台架初步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起到调节喷油速率形态的作用,在控制直喷单缸柴油机工...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双胞胎泵实现喷油速率形态调节的新方法,除了介绍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外,还给出了某些感兴趣的试验结果。喷油规律测试和柴油机台架初步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起到调节喷油速率形态的作用,在控制直喷单缸柴油机工作粗暴性和降低NO_x排放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喷油速率形态 双胞胎泵 柴油机 喷油率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管部门转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后,保险公司如何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6
作者 明平洲 《上海保险》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6-17,共2页
最近,公安部发布了三十条便民措施,各地相应地制订了《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面对与保险公司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度的改变,保险公司如何适应新的经营环境,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关键词 交通管理部门 道路交通事故 处理方式 保险公司 经营环境 理赔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攻击树模型的数字化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卓 刘东 +4 位作者 肖安洪 明平洲 郭文 周俊燚 陈俊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68-73,共6页
核反应堆数字化控制系统(DCS)在提高了控制系统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威胁因子,系统中的工程师站采用了应用范围较广的工控机,其预留接口和Windows操作系统使得工程师站具有传统IT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对数字化控制系统的... 核反应堆数字化控制系统(DCS)在提高了控制系统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威胁因子,系统中的工程师站采用了应用范围较广的工控机,其预留接口和Windows操作系统使得工程师站具有传统IT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对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安全留下隐患.提出一种基于攻击树模型的数字化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析方法,结合DCS的软硬件特点及其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建立攻击树模型,提出对应的数字化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资产评估量化方法,应用通用漏洞评分体系(CVSS)计算出叶节点、根节点及攻击路径发生概率.通过对工程师站的信息安全量化评估实例,得出攻击者最有可能采取的攻击路径,对开发者以及验证与确认(V&V)活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科学与工程 数字化控制系统 信息安全 攻击树 工程师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分解的堆芯下封头熔池模型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治刚 安萍 +3 位作者 明平洲 潘俊杰 芦韡 余红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09-1417,共9页
下封头熔池模型是熔融物堆内滞留(IVR)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模型,具有关系式复杂、输入参数多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特点,传统的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在进行复杂模型敏感性分析时具有计算量大、效率低的缺点。本文基于方差分解的全局敏感性分... 下封头熔池模型是熔融物堆内滞留(IVR)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模型,具有关系式复杂、输入参数多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特点,传统的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在进行复杂模型敏感性分析时具有计算量大、效率低的缺点。本文基于方差分解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采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的敏感性分析工具SALib和熔融物堆内滞留软件CISER,针对下封头壁面热流密度比等5个关键结果参数开展了输入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了输入参数对关键结果的敏感性系数及影响趋势,可为下封头熔池模型和严重事故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差分解 熔池模型 全局敏感性分析 SAL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机动车强制三者险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明平洲 尚勇涛 《上海保险》 2005年第8期19-20,13,共3页
一、上海实施强制三者险的背景 2005年4月1日,《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生效,上海成为全国各省市中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启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强制三者险)的城市。
关键词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上海 信息保障 行业组织 经营模式 交通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上行TDOA定位算法的仿真和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明平洲 甘华强 《长江信息通信》 2021年第10期46-50,共5页
3GPP 5G标准协议在R16版本制订了使用5G无线基站进行精确定位的需求和性能指标,并在R17版本进行了定位技术增强的描述。基于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定位算法,归纳和推导直接解析方法和迭代方法求解双曲线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 3GPP 5G标准协议在R16版本制订了使用5G无线基站进行精确定位的需求和性能指标,并在R17版本进行了定位技术增强的描述。基于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定位算法,归纳和推导直接解析方法和迭代方法求解双曲线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同时面向5G室内和室外两个简化的应用场景,分别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对算法的求解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直接解析方法在二维平面上使用三个基站进行定位,三维空间上使用四个基站进行定位,室内和室外场景能够符合3GPP规定的性能指标。迭代方法在二维平面上室内和室外场景符合3GPP性能指标,但在三维空间上无法符合3GPP规定的性能指标。提出对三维空间上四基站定位算法的迭代方法的改进,引入初始统计的求解算法来设置迭代方法的初值,提升定位性能。进一步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5G上行TDOA定位求解的迭代算法在三维空间的求解精度符合3GPP规定的性能指标。分析的多种TDOA求解算法也给5G基站的软件产品在x86或arm平台的实现提供了多样化选择,x86处理器和飞腾处理器上的性能测试表明,TDOA直接解析方法和迭代法实现为软件产品程序模块后,均可以在微秒级别完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上行系统 定位 UL-TDOA 算法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