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体结构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施蕴曦 蔡忆昔 +2 位作者 陈亚运 李小华 丁道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氧气为气源,利用自行设计的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喷射系统,采用三种不同结构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装载装置对已捕集PM的DPF进行再生试验。通过研究DPF再生过程中内部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变... 以氧气为气源,利用自行设计的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喷射系统,采用三种不同结构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装载装置对已捕集PM的DPF进行再生试验。通过研究DPF再生过程中内部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变化,对三种装载装置的再生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PF内部各位置的温度均在180℃以下,远低于DPF的最高使用温度;PM的氧化界面随来流方向从上游向下游移动;DPF轴向和径向温度梯度均小于30℃/cm,低于DPF温度梯度限值;再生时间来看载体B和载体C的再生效果优于载体A;载体C中DPF内部流速分布最为均匀,有利于DPF的再生;载体C中DPF的最大温度梯度小于载体A和载体B,所承受的热应力最小,故载体C的结构更有利于DPF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低温等离子体 再生 氧气 温度 载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工作过程中捕集颗粒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施蕴曦 蔡忆昔 +3 位作者 朱磊 陈祎 赵闯 王为凯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9,35,共7页
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进行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在线捕集试验。通过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EPS-3090分析了DPF对不同粒径PM的捕集特性;通过扫描电镜仪和热重分析仪探究了DPF前后端PM的... 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进行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在线捕集试验。通过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EPS-3090分析了DPF对不同粒径PM的捕集特性;通过扫描电镜仪和热重分析仪探究了DPF前后端PM的堆积形貌及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PF对大粒径颗粒物的捕集效果优于小粒径颗粒物,聚集态颗粒物基本被DPF完全拦截;DPF孔道过滤壁面的深层碳烟减小了微孔孔径,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加,DPF对PM的捕集率升高。柴油机排气流经DPF后,逃逸出少量PM,以核态颗粒物为主。与DPF前端相比,后端PM的挥发性组分含量升高,元素碳的含量下降,氧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 颗粒物 粒径 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流量控制策略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再生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施蕴曦 蔡忆昔 +3 位作者 李弘扬 李小华 徐辉 李伟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9,118,共7页
以O2为气源,利用自行设计的低温等离子体喷射系统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进行再生试验研究;在O2总量相同、O2流量为3-7L/min时,设计了3种O2流量控制策略,即恒流量法、递增流量法和递减流量法;通过监测再生产物中CO、CO2体积流量变化... 以O2为气源,利用自行设计的低温等离子体喷射系统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进行再生试验研究;在O2总量相同、O2流量为3-7L/min时,设计了3种O2流量控制策略,即恒流量法、递增流量法和递减流量法;通过监测再生产物中CO、CO2体积流量变化,分析了O2流量控制策略对微粒(PM)的氧化分解和DPF再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2流量增大,O3流量增大,进入DPF的O3增多,PM的氧化得到促进。反应初始时3种流量控制方案下CO、CO2流量均急剧上升;随着反应的进行,恒流量法的CO、CO2流量趋于平稳;递增、递减流量法的CO、CO2体积流量在跨越试验阶段分别呈直线上升、下降趋势,在同一个试验阶段保持稳定。CO、CO2、CO+CO2中C的质量变化趋势相同,质量大小由高到低为递减流量法—递增流量法—恒流量法。变O2流量法的DPF再生效果优于恒O2流量法,采用递减流量法时PM被分解的质量最多且其控制的O2流量随再生阶段由大到小变化时可达到较优的DPF再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技术降低柴油机PM排放及低温再生DPF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施蕴曦 蔡忆昔 +3 位作者 王静 李小华 樊润林 陈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8,共12页
针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传统再生方法的缺陷,根据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放电理论,探索了NTP低温再生DPF技术。从化学反应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基于NTP技术的DPF再生反应机理,并利用现代测试分... 针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传统再生方法的缺陷,根据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放电理论,探索了NTP低温再生DPF技术。从化学反应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基于NTP技术的DPF再生反应机理,并利用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研究了NTP对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质量粒径分布、微观形貌、碳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演变的作用规律。建立NTP技术再生DPF的试验系统,对已捕集PM的DPF进行再生试验研究。通过监测PM的氧化分解产物CO、CO2的体积分数和DPF的内部温度,结合DPF的背压变化,研究不同再生初始温度下的PM氧化分解特性和DPF再生特性,并考察NTP技术对DPF再生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NTP技术可有效分解柴油机排气中的PM,显著降低DPF的再生温度,且无需催化剂。这为DPF再生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低温等离子体 颗粒捕集器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质量浓度对低温等离子体氧化柴油机PM的影响
5
作者 施蕴曦 周银 +3 位作者 王为凯 蔡忆昔 李小华 朱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为高效利用臭氧(O_(3))氧化去除柴油机颗粒物(PM),探究O_(3)自身热分解规律,分析不同O_(3)质量浓度的低温等离子体(NTP)气体对柴油机颗粒物的去除量和可溶性有机物(SOF)组分的影响.基于O_(3)热分解反应方程和Arrhenius公式推导出O_(3)... 为高效利用臭氧(O_(3))氧化去除柴油机颗粒物(PM),探究O_(3)自身热分解规律,分析不同O_(3)质量浓度的低温等离子体(NTP)气体对柴油机颗粒物的去除量和可溶性有机物(SOF)组分的影响.基于O_(3)热分解反应方程和Arrhenius公式推导出O_(3)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计算公式,分析了反应温度对O_(3)变化的影响.搭建了低温等离子体氧化去除颗粒物的试验系统,对低温等离子体作用前、后的颗粒物去除量以及SO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_(3)热分解的反应活化能为2.81×10^(4) J/mol、温度为80~100℃时O_(3)具有较低的分解率和较优的反应速率.O_(3)质量浓度的提高对NTP氧化去除柴油机颗粒物的效果非常显著.低温等离子体对PM中SOF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碳链的缩减,并在碳链中键入O.随着O_(3)质量浓度的增加,SOF组分中含氧基团的组分比例提高,并且组分中的含氧基团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低温等离子体 可溶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N_2氛围下微粒沉积特性对DPF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辉 蔡忆昔 +2 位作者 李小华 施蕴曦 丁道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建立臭氧(O_3)与微粒(PM)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探究微粒层分布、微粒层最小厚度和微粒加载量对微粒捕集器(DPF)再生过程的影响,并对再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PF内部微粒层的均匀分布可有效避免O_3穿透现象,提高O_3利用率,增大DPF再... 建立臭氧(O_3)与微粒(PM)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探究微粒层分布、微粒层最小厚度和微粒加载量对微粒捕集器(DPF)再生过程的影响,并对再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PF内部微粒层的均匀分布可有效避免O_3穿透现象,提高O_3利用率,增大DPF再生速度,缩短DPF实现再生所用的时间;当微粒加载量一定时,微粒层最小厚度越大,微粒层分布越趋于均匀,DPF壁面峰值温度和再生速度越大,DPF实现完全再生时间越短.O_3/N_2氛围下,DPF离线再生的壁面峰值温度较低,可显著降低对DPF载体造成的热损坏;增加微粒加载量,可提高微粒的氧化速率和O_3利用率;可在不严重影响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DPF的微粒加载量,提高再生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臭氧 微粒层分布 微粒加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喷射策略对柴油机EGR冷却器积碳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伟俊 李小华 +3 位作者 蔡忆昔 施蕴曦 郑益 陈亚运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3-548,共6页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TP)喷射系统,对自行设计的分段型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进行了NTP喷射再生试验.试验采用4种不同的喷射策略,控制活性气体总流量均为10,L/min,改变各进气口流量大小.通过测量内部轴向温度及反应物中CO和CO_2的体积分数...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TP)喷射系统,对自行设计的分段型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进行了NTP喷射再生试验.试验采用4种不同的喷射策略,控制活性气体总流量均为10,L/min,改变各进气口流量大小.通过测量内部轴向温度及反应物中CO和CO_2的体积分数,分析了不同策略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喷射改变了EGR冷却器内部轴向温度场变化规律,使得后半段温升ΔT较高.不同策略中CO和CO_2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均为先升后降,但CO体积分数比CO_2的低.运用分段喷射策略可以提高NTP活性气体的利用率,故分段喷射再生效果均优于未分段再生.其中,策略4采用各进气口逐级递减的流量配比,积碳去除量最多,为2.42,g,是未分段喷射再生的两倍,再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等离子体 分段喷射策略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积碳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热再生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小华 丁道伟 +2 位作者 施蕴曦 陈亚运 蔡忆昔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5,共6页
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的热再生模型,研究了再生条件(混合气流量、再生温度、氧气浓度、初始微粒层厚度)对DPF再生过程中壁面温度峰值、最大温差、再生时间或单位再生时间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混合气流量、提... 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的热再生模型,研究了再生条件(混合气流量、再生温度、氧气浓度、初始微粒层厚度)对DPF再生过程中壁面温度峰值、最大温差、再生时间或单位再生时间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混合气流量、提高再生温度和氧气浓度都可以缩短再生时间;氧气浓度过高、初始微粒层太厚会导致再生过程中DPF的壁面温度峰值及最大温差过大;混合气流量过大会降低再生过程中能量利用率;再生温度为900K时,再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热再生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弘扬 蔡忆昔 +2 位作者 施蕴曦 李小华 徐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0-204,共5页
分别在柴油机25%、50%、75%、100%负荷下,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进行了PM采样试验。以氧气为气源,利用自行设计的低温等离子体(NTP)喷射系统,对采样后的DPF进行再生试验。通过测量再生产物中碳氧化物(CO_x)体积分数的变化,分析了柴油... 分别在柴油机25%、50%、75%、100%负荷下,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进行了PM采样试验。以氧气为气源,利用自行设计的低温等离子体(NTP)喷射系统,对采样后的DPF进行再生试验。通过测量再生产物中碳氧化物(CO_x)体积分数的变化,分析了柴油机负荷对PM分解和DPF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加,CO物质的量先减小后趋于平稳,CO_2物质的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负荷为50%时,CO_x物质的量较大,PM被氧化分解的量较多,DPF的再生效果较好。NTP活性物质对柴油机中等负荷下PM的氧化分解能力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低温等离子体 再生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管结构参数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工作特性及再生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华 丁道伟 +2 位作者 施蕴曦 陈亚运 蔡忆昔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9,共9页
对不同扩张管条件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内部的气流流动、微粒沉积及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扩张管对DPF内部气流流动、微粒层厚度分布及再生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扩张管的扩张角... 对不同扩张管条件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内部的气流流动、微粒沉积及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扩张管对DPF内部气流流动、微粒层厚度分布及再生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扩张管的扩张角有利于加快再生反应速率并降低再生时DPF内轴向最大温度梯度,但过大的扩张角会导致DPF内部气流流动、微粒层厚度及再生时DPF壁面温度的均匀性变差,同时导致再生时DPF壁面最高温度升高,径向最大温度梯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扩张管 微粒捕集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N_2气氛下离线再生DPF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辉 蔡忆昔 +2 位作者 李小华 施蕴曦 李伟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6,共6页
建立了O_3/N_2气氛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离线再生的数值模型,探究了气源位置、气源流量和O_3浓度等因素对DPF离线再生的影响规律,并对再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O_3/N_2气氛下对DPF进行离线再生,最大温度梯度远小于该DPF的安全... 建立了O_3/N_2气氛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离线再生的数值模型,探究了气源位置、气源流量和O_3浓度等因素对DPF离线再生的影响规律,并对再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O_3/N_2气氛下对DPF进行离线再生,最大温度梯度远小于该DPF的安全温度梯度限值.减小气源距DPF前端的流通距离,适当增大气源流量和O_3浓度均有利于提高再生速率.但O_3浓度过大会导致再生过程中壁面温度峰值显著增大.对DPF离线再生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进行研究,对进一步开展的O_3/N_2气氛下DPF的离线再生试验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离线再生 壁面温度 再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_x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辉 蔡忆昔 +2 位作者 李小华 施蕴曦 李伟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18-2423,共6页
为降低柴油机微粒(PM)和NO_x排放,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利用NTP,对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柴油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况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93%的微粒是超细微粒;柴油机微... 为降低柴油机微粒(PM)和NO_x排放,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利用NTP,对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柴油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况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93%的微粒是超细微粒;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对微粒数量的捕集效率约为93.8%;NTP活性气体通入后,与未通入NTP的DPF下游微粒的数量密度相比,DPF下游微粒排放的数量密度减小了68%,粒径尺寸在25.5-124.1nm减小幅度相对较大,约为80%,微粒的几何平均直径也有所减小;DPF和NTP活性气体双重作用可在降低微粒排放的同时降低NO_x排放;微粒数量密度减小98%,NO_x转化效率约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等离子体(NTP) 微粒(PM) 氮氧化物(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I再生板翅式EGR冷却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亚运 蔡忆昔 +2 位作者 施蕴曦 丁道伟 李小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0,共6页
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喷射(non-thermal plasma injection,NTPI)技术再生板翅式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冷却器的试验平台及EGR冷却器换热性能测试系统,考察了NTPI对EGR冷却器的宏观再生效果;利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 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喷射(non-thermal plasma injection,NTPI)技术再生板翅式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冷却器的试验平台及EGR冷却器换热性能测试系统,考察了NTPI对EGR冷却器的宏观再生效果;利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对NTPI处理前后EGR冷却器的内部炭层进行取样研究,探索了NTPI对炭层样品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TPI技术可以有效渗透剥离EGR冷却器气道内壁的炭层,并能够显著改善冷却器的换热性能;在NTPI作用下,炭层中挥发性物质(volatility fraction,VF)的比含量明显降低,固体炭的比含量虽增加但燃烧活性提高;同时低温等离子体可有效去除炭层VF中的醛酮类有机物,对有机酸酯类有机物无明显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低温等离子体 EGR冷却器 再生 换热性能 热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温度对EGR冷却器积炭及其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亚运 蔡忆昔 +2 位作者 施蕴曦 李小华 郑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8-233,共6页
通过调节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冷却器积炭加载试验时的冷却水温度,得到了四个冷却温度(20、40、60、80℃)下的积炭,利用热重-微商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冷却温度对EGR冷却器积炭性质的影响。并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on-the... 通过调节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冷却器积炭加载试验时的冷却水温度,得到了四个冷却温度(20、40、60、80℃)下的积炭,利用热重-微商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冷却温度对EGR冷却器积炭性质的影响。并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技术对不同冷却温度下加载积炭的EGR冷却器进行再生,通过观察再生产物中碳氧化物(COx)的变化,分析了冷却温度对EGR冷却器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炭中可溶性有机物(soluble organic fraction,SOF)的反应活性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干碳烟(dry soot,DS)的氧化活性则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而降低。EGR冷却器在冷却温度为20℃时所加载的积炭量较少,积炭中SOF的反应活性较高,DS的氧化活性不高,但DS的起燃温度较低。在同等再生条件下,冷却温度为20℃时加载积炭的EGR冷却器率先实现了完全再生,且再生产物COx中CO所占比重仅为20.3%,约为冷却温度80℃下加载时的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低温冷却 EGR冷却器积炭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温度对NTP再生EGR冷却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益 蔡忆昔 +3 位作者 陈亚运 施蕴曦 李小华 李伟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0-215,共6页
以氧气为气源,建立了基于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的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再生系统,并分别在再生温度为18、60、90、120、150、200℃时进行了再生试验。通过测量EGR冷却器的轴向温度及再生过程中CO和CO_2的体积分数,分析再生温度对EGR冷... 以氧气为气源,建立了基于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的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再生系统,并分别在再生温度为18、60、90、120、150、200℃时进行了再生试验。通过测量EGR冷却器的轴向温度及再生过程中CO和CO_2的体积分数,分析再生温度对EGR冷却器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EGR冷却器再生过程中,再生温度为120、150℃时,EGR冷却器内部温升较大,放热量多,反应较为剧烈;当再生温度为90℃时,C_1(CO中C的质量)达到较大值;当再生温度为120、150℃时,生成的CO_2量较多,C_2(CO_2中C的质量)较大,而C_(12)(CO_x中C的质量)在120℃时较大。总体而言,当再生温度为120℃时,EGR冷却器内部反应较为剧烈,积炭去除量较多,再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低温等离子体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再生温度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发生器生成活性物质及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俊 李小华 +2 位作者 蔡忆昔 施蕴曦 徐辉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823,共5页
对自行设计的NTP发生器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了电学参量、气源对活性物质生成及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物质主要为O_3和NO_2,且观测到明显的N_2第2正带系谱峰。随着放电电压峰峰值或放电频率的升高,能量密度增大,O_3和NO_2浓度先... 对自行设计的NTP发生器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了电学参量、气源对活性物质生成及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物质主要为O_3和NO_2,且观测到明显的N_2第2正带系谱峰。随着放电电压峰峰值或放电频率的升高,能量密度增大,O_3和NO_2浓度先增加后减小,N_2第2正带系谱峰显著,光谱强度随之增大。随着气体流量增大,能量密度减小,O_3和NO_2浓度及光谱强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气源中O_2含量增加,O_3和NO_2浓度增大,当O_2含量为80%时,O_3和NO_2浓度分别超过20 000×10(-6)和10 000×10(-6);光谱强度则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O3 NO2 发射光谱 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灰分对低温等离子体再生颗粒物捕集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应欣 蔡忆昔 +3 位作者 施蕴曦 樊润林 陈祎 季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155,共6页
为了研究残余灰分对低温等离子体(NTP)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再生的影响,搭建了颗粒物(PM)捕集系统及NTP喷射再生DPF试验系统,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灰分中的官能团及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灰分提高了DPF... 为了研究残余灰分对低温等离子体(NTP)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再生的影响,搭建了颗粒物(PM)捕集系统及NTP喷射再生DPF试验系统,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灰分中的官能团及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灰分提高了DPF的导热热阻,使得再生过程中DPF内部温度升高。残余灰分减小了DPF的孔隙率,PM捕集率升高,完全再生时的碳去除量明显增多,增幅达34.0%。灰分样品中主要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及无机盐,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达23.8%~27.4%,P和S元素质量分数分别在6.8%~8.9%和9.6%~14.4%。此外,灰分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有机物,其中含氧官能团和芳香环的吸收峰较为明显。75%负荷下得到的灰分样品中的C、O含量比相对最低,表明该样品中金属氧化物及无机盐含量相对较高,而有机物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 灰分 再生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低温等离子体对柴油机颗粒物成分及官能团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林波 蔡忆昔 +4 位作者 施蕴曦 王静 濮晓宇 田晶 樊润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探究间接低温等离子体(INTP)对柴油机颗粒物(PM)成分及官能团的影响,以氧气作为介质阻挡放电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气源,搭建了INTP技术处理柴油机PM的试验台架,利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微克天平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对柴油... 为探究间接低温等离子体(INTP)对柴油机颗粒物(PM)成分及官能团的影响,以氧气作为介质阻挡放电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气源,搭建了INTP技术处理柴油机PM的试验台架,利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微克天平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对柴油机PM成分、官能团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INTP处理后PM的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挥发性物质的质量分数下降至48%~71%,固体碳的含量上升至29%~52%;PM的特征温度和表观活化能都有所下降,INTP降低了PM的氧化温度,提高了PM的氧化活性;INTP处理后,PM表面的烷基官能团减少,新生成的含氧官能团和芳香环使PM氧化活性增强;经过INTP处理后,柴油机PM去除量为7.91~26.732mg,去除率为4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等离子体 颗粒物成分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再生DPF孔道内沉积颗粒物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奕睿 施蕴曦 +3 位作者 蔡忆昔 朱衎 何勇 周银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7-314,共8页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TP)喷射系统对已捕集颗粒物(PM)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了低温(100℃)再生试验,并对DPF孔道内不同再生阶段的颗粒沉积物取样分析,通过热重分析仪(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拉曼光谱分析仪探究了DPF孔道内颗...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TP)喷射系统对已捕集颗粒物(PM)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了低温(100℃)再生试验,并对DPF孔道内不同再生阶段的颗粒沉积物取样分析,通过热重分析仪(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拉曼光谱分析仪探究了DPF孔道内颗粒沉积物的氧化特性、纳米结构及石墨化程度的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NTP再生DPF阶段的推进,DPF孔道内颗粒沉积物中元素碳(EC)组分的最大氧化速率温度(T_(max))和燃尽温度(T_(e))均明显降低.颗粒物团絮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在NTP氧化作用下先断裂,分解成链状结构;初级碳颗粒的平均微晶长度减小,平均微晶层面间距增大.由于NTP活性物质O不断键入PM中,在PM微晶边缘处生成新的含氧官能团,使得PM样品的无序程度及无定型碳含量增加,PM的氧化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低温等离子体 再生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in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regenera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Yunxi SHI Yirui LU +4 位作者 Yixi CAI Yong HE Yin ZHOU Yi CHEN Huarong QI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28-138,共11页
To compensate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hermal and catalytic regeneration of the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a self-designed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reactor for DPF regeneration was develop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hermal and catalytic regeneration of the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a self-designed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reactor for DPF regeneration was developed.The DBD reactor with the main active substance of nonthermal plasma(NTP)as the target parameter was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feed gas,packing particles(material or size),and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Moreover,a set of optimal working parameters(gas source,O_2;packing particles,1.2–1.4 mm ZrO_(2);and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20℃)was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_(3) concentrations on DPF regener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selecting packing particles with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arge particles,as well as reducing the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with oxygen as the feed gas,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O_(3) concentration.During DPF regeneration,the following changes were observed:the power of the NTP reactor decreased to lower than 100 W,the O_(3)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15 g m^(-3) to 45 g m^(-3),the CO and CO_2 volume fractions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decomposition products increased,and the peak regener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 173.4℃.The peak temperature arrival time was 60 min earlier,indicating that the regeneration rate of DPF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O_(3) concentration.However,the O_(3) utilization rate(the amount of carbon deposit removed per unit volume O_(3))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when the O_(3) concentration was set to 25 g m^(-3),the highest O_(3) utilization rate was reached.The packed-bed DBD technology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NTP active substances and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DPF.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high-efficiency regeneration of DPF at low temperatures(<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acking particles OZONE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nonthermal pla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