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蕨麻对面包制品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纪莹 扈圆舒 +1 位作者 丁耀魁 胡文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主要研究面粉中添加1%~9%的蕨麻粉对面团粉质特性以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蕨麻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逐渐增高,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降低;随着蕨麻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面包硬度增加,面包的感官评分总体... 主要研究面粉中添加1%~9%的蕨麻粉对面团粉质特性以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蕨麻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逐渐增高,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降低;随着蕨麻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面包硬度增加,面包的感官评分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但是当蕨麻添加量大于5%时,面包体积急剧减少,面包纹理结构变差,质地和口感都明显下降,因此,蕨麻粉在面包粉中的合理添加比例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粉质特性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免去酱油生产添加防腐剂的酱油酿造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扈圆舒 符姜燕 +3 位作者 梁亮 滑欢欢 田坡 陈穗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3期109-110,共2页
该工艺以黄豆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在传统广式高盐稀态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初期低糖低盐,中期补糖补盐"的发酵工艺优化,使酱油在酿造工序中就能获得天然防腐能力,而免去在酱油的后续精制工序中添加防腐剂。
关键词 酱油 天然防腐能力 防腐剂 无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稀态发酵法酿造脱脂大豆酱油的工艺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扈圆舒 易九龙 +2 位作者 梁亮 滑欢欢 曹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该文通过研究高盐稀态发酵法酿造脱脂大豆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所产的脱脂大豆天然油风味良好,蛋白质利用率达80%左右,可维持较高的原料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全天然油品质的统一。
关键词 高盐稀态发酵法 脱脂大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热菌抑菌剂的配制及其在酱油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扈圆舒 符姜燕 +4 位作者 滑欢欢 张雅靓 郑二帅 曹猛 余鑫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137-139,共3页
开展抑菌剂的配制试验,使用黄原胶与盐水复配得到抑菌剂,并将其喷洒于经常规清洗方法清洗后的设备表面。结果表明,该抑菌剂可相对持久的使设备表面处于高盐环境,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 黄原胶 盐水 抑菌剂 耐热菌 设备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料降温技术应用于厚层通风制曲工艺研究
5
作者 扈圆舒 易九龙 +2 位作者 梁亮 李佐 叶竹竹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该文通过试验讨论了在厚层通风制曲中水和葡萄糖溶液的添加量及添加浓度,确定了补料降温工艺的技术参数,并阐述了应用该工艺的优势之处。
关键词 补料 降温 厚层通风制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脂酰丝氨酸的全合成
6
作者 黄文静 符姜燕 +3 位作者 谭新佳 扈圆舒 胡峰 晏日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04-1811,共8页
(S)-2-[(苄氧羰基)氨基]-3-羟基丙酸苄酯(Ⅰ)经亚磷酸二苯酯处理得到了(S)-2-[(苄氧羰基)氨基]-2-(苄氧羰基)乙基膦酸酯(Ⅱ);化合物Ⅱ经新戊酰氯介导活化后,与(S)-(+)-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醇(Ⅲ)缩合,并由碘氧化得到新化合物(R... (S)-2-[(苄氧羰基)氨基]-3-羟基丙酸苄酯(Ⅰ)经亚磷酸二苯酯处理得到了(S)-2-[(苄氧羰基)氨基]-2-(苄氧羰基)乙基膦酸酯(Ⅱ);化合物Ⅱ经新戊酰氯介导活化后,与(S)-(+)-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醇(Ⅲ)缩合,并由碘氧化得到新化合物(R)-2,3-异亚丙基-sn-甘油基{(S)-2-[(苄氧羰基)氨基]-2-(苄氧羰基)-1-氧乙基}膦酸酯(Ⅳ);然后,化合物Ⅳ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脱除异丙叉基得到(R)-2,3-二羟基丙基-sn-甘油基{(S)-2-[(苄氧羰基)氨基]-2-(苄氧羰基)-1-氧乙基}膦酸酯(Ⅴ);在1-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I)的作用下,中间体Ⅴ与硬脂酸进一步乙酰化,以85.8%的产率得到了(R)-2,3-双(硬脂酰基)丙酰基{(S)-2-[(苄氧羰基)氨基]-2-(苄氧羰基)-1-氧乙基}膦酸酯(Ⅵ);中间体Ⅵ经氢解得到了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脂酰丝氨酸(Ⅶ)。对主要合成步骤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验证和放大实验。产物Ⅶ共经历5步反应,总产率为57.1%。采用FTIR、HRMS和NMR对产物Ⅶ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丝氨酸 硬脂酸 H-膦酸酯 合成工艺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渣酶制剂及减时制曲技术在酱油制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易九龙 伍加文 +2 位作者 田坡 陈春燕 扈圆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5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在酱油制曲过程中添加酶制剂以提升原料的蛋白质利用率。[方法]利用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副产物豆渣为主要原料培养酶制剂,然后在酱油制曲的过程中添加,研究其对制曲时间、大曲酶活及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在第1次... [目的]研究在酱油制曲过程中添加酶制剂以提升原料的蛋白质利用率。[方法]利用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副产物豆渣为主要原料培养酶制剂,然后在酱油制曲的过程中添加,研究其对制曲时间、大曲酶活及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在第1次松曲时添加5%的酶制剂,大曲酶活提升61%,且制曲时间由原来的44 h缩短至36 h,天然油酿造时蛋白质的利用率比对照组高4.38个百分点。[结论]在第1次松曲时添加豆渣酶制剂,可明显提升原料蛋白质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酶制剂 减时制曲 蛋白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淀粉加工技术研究及其在蚝油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聪 滑欢欢 +3 位作者 扈圆舒 尹文军 迟薇薇 梁帆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9期137-138,174,共3页
蚝油化水分层问题严重影响国产蚝油的外观品质及质量。通过淀粉原料的选择、酯化反应、醚化反应、交联反应得到变性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将其应用于蚝油生产中,所得蚝油于50℃条件下进行了破坏性试验。结果表明,蚝油产品出水维持正... 蚝油化水分层问题严重影响国产蚝油的外观品质及质量。通过淀粉原料的选择、酯化反应、醚化反应、交联反应得到变性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将其应用于蚝油生产中,所得蚝油于50℃条件下进行了破坏性试验。结果表明,蚝油产品出水维持正常天数延长至15d,并提高了蚝油粘度。变性淀粉的应用,确保了蚝油的口感及体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反应 醚化反应 交联反应 变性淀粉 蚝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酿造泡豆工序中减少黄豆水溶性蛋白质流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滑欢欢 王聪 +3 位作者 黄海娟 扈圆舒 伍加文 赵康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及酱油风味,通过在酱油酿造的泡豆工序中增加黄豆焙炒工艺,以减少泡豆工序中黄豆水溶性蛋白质的流失。结果表明,黄豆焙炒的最佳温度为200℃,在此条件下,黄豆中的蛋白质充分变性,降低了泡豆时黄豆蛋白质的溶解度,进而减... 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及酱油风味,通过在酱油酿造的泡豆工序中增加黄豆焙炒工艺,以减少泡豆工序中黄豆水溶性蛋白质的流失。结果表明,黄豆焙炒的最佳温度为200℃,在此条件下,黄豆中的蛋白质充分变性,降低了泡豆时黄豆蛋白质的溶解度,进而减少了黄豆水溶性蛋白质的流失。在制曲阶段,大曲蛋白酶活力≥2000U/g,天然油氨基酸≥1.0g/100mL,原料利用率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焙炒 原料利用率 水溶性蛋白 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醪配制阶段添加良性乳酸菌解决酱油二次沉淀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滑欢欢 王聪 +2 位作者 扈圆舒 符姜燕 李婕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9期131-134,共4页
根据乳酸菌显微镜细胞形态、耐盐性试验、产物中有害物质含量(组胺和酪胺),从菌种库3株乳酸菌中鉴定出R3为良性乳酸菌;通过扩大培养工艺,使得R3乳酸菌培养液的细胞数达到109;将培养液在酱醪配制阶段添加至酱醪中,发酵180d后,试验罐的天... 根据乳酸菌显微镜细胞形态、耐盐性试验、产物中有害物质含量(组胺和酪胺),从菌种库3株乳酸菌中鉴定出R3为良性乳酸菌;通过扩大培养工艺,使得R3乳酸菌培养液的细胞数达到109;将培养液在酱醪配制阶段添加至酱醪中,发酵180d后,试验罐的天然油的二次沉淀是对照样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乳酸菌 细胞形态 耐盐性试验 组胺和酪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