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插入损耗的5~14 GHz慢波时延器芯片设计
1
作者 全琪琪 戴新峰 +1 位作者 沈一鸣 周光辉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基于0.15μm E/D 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新型慢波线结构的时延器芯片。该时延器芯片集成了慢波时延线、单刀双掷开关和数字驱动器等功能芯片,其中,慢波时延线通过电磁仿真软件优化慢波结构的长度、间距以及拐角的结构,可以优化时延器的性... 基于0.15μm E/D 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新型慢波线结构的时延器芯片。该时延器芯片集成了慢波时延线、单刀双掷开关和数字驱动器等功能芯片,其中,慢波时延线通过电磁仿真软件优化慢波结构的长度、间距以及拐角的结构,可以优化时延器的性能,提高集成度;单刀双掷开关采用具有高隔离度和低损耗的串并混合结构;数字驱动器采用高度集成pHEMT工艺,稳定输出两路反相电平。在片测试结果表明:在5~14 GHz频段内,芯片总插入损耗小于8.5 dB,中心频点延时量850 ps,输入输出驻波小于1.7,寄生调幅小于±0.8 dB,静态功耗1 mA@-5 V。芯片版图面积为6.7 mm×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 慢波线 时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波段Si基微机械宽带垂直过渡 被引量:3
2
作者 戴新峰 郁元卫 +3 位作者 贾世星 朱健 於晓峰 丁玉宁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三维毫米波集成电路的Si基微机械垂直过渡,该垂直过渡是两层0.1mm厚的共面波导传输线通过0.3mm厚中间层,在中间层采用了同轴结构,该同轴结构通过金属化通孔来实现。这一设计原理简单,结构简洁,便于优化设计,具有很宽的...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三维毫米波集成电路的Si基微机械垂直过渡,该垂直过渡是两层0.1mm厚的共面波导传输线通过0.3mm厚中间层,在中间层采用了同轴结构,该同轴结构通过金属化通孔来实现。这一设计原理简单,结构简洁,便于优化设计,具有很宽的带宽和平坦的幅度响应。运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对该垂直过渡结构进行了建模,并作了优化设计与仿真计算,运用微机械金属化通孔工艺和多层键合工艺研制了样品。在片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性能良好,在26.5~34.0GHz该过渡插入损耗小于3.5dB,带内起伏小于2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 Si基微机械 三维集成电路 宽带垂直过渡 热压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硅基微机械屏蔽膜微带线和滤波器 被引量:1
3
作者 戴新峰 郁元卫 +3 位作者 贾世星 朱健 於晓峰 丁玉宁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5,275,共5页
介绍了一种屏蔽膜微带线,该型传输线为介质薄膜所支撑,周围为空气,并为金属面所屏蔽,具有可忽略不计的衬底损耗及色散效应,以及很小的辐射损耗。运用HFSS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对毫米波屏蔽膜微带线与滤波器进行了仿真设计,运用MEMS工艺在... 介绍了一种屏蔽膜微带线,该型传输线为介质薄膜所支撑,周围为空气,并为金属面所屏蔽,具有可忽略不计的衬底损耗及色散效应,以及很小的辐射损耗。运用HFSS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对毫米波屏蔽膜微带线与滤波器进行了仿真设计,运用MEMS工艺在两层高阻硅衬底上进行了样品的研制。样品取得了良好的测试结果,其中屏蔽膜微带线插入损耗小于0.1dB/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硅基微机械 屏蔽膜微带线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康县野梅(乌梅)的分布及伴生植物调研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振伦 刘万义 +4 位作者 小苗 程传宏 王尚明 戴新峰 郝宝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09-212,共4页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我国十大名花之列。它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我国种植梅花的历史,据推算,至少已有3700余年。野梅(乌梅)是繁育多种花色梅花的基本材料,用它做砧木繁殖梅花抗...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我国十大名花之列。它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我国种植梅花的历史,据推算,至少已有3700余年。野梅(乌梅)是繁育多种花色梅花的基本材料,用它做砧木繁殖梅花抗性强、寿命长、花色艳。故而,开展野梅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009年7月以来,我们组织多人,在鄂西北保康的黄堡镇寨湾村、歇马镇的萝卜菜河、后坪的东流水、詹家坡和马良的苏家寨、鹫峰等地,驱车500km以上,步行达100km有余,开展了野梅及其伴生植物调查,并结合20世纪中、晚期以来我们断断续续在保康多处发现野梅分布的情况,基本弄清了保康的野梅分布及其伴生植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梅 分布 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