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凑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初探——以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戴叶子 徐晔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期143-145,共3页
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朝着产业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在大学校园的物质空间层面也必将以紧凑、集约和人性化为目标。该文以苏州独墅湖高教园区为例,通过剖析其在教学模式、功能特点、交通和边界等方面的特征,来探讨... 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朝着产业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在大学校园的物质空间层面也必将以紧凑、集约和人性化为目标。该文以苏州独墅湖高教园区为例,通过剖析其在教学模式、功能特点、交通和边界等方面的特征,来探讨一种适合于未来高校发展模式的紧凑型校园空间形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 大学校园 空间形态 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集客原则下的商业综合体形态研究——以深圳、香港两地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戴叶子 《新建筑》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以深、港两地的商业综合体为例,通过必要的图示分析,从空间流线、功能设置等方面剖析了基于被动集客原则的商业综合体形态的相关问题,探讨了旨在实现城市、商业和消费者三者利益均衡的若干设计要点,从而为相关商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提供... 以深、港两地的商业综合体为例,通过必要的图示分析,从空间流线、功能设置等方面剖析了基于被动集客原则的商业综合体形态的相关问题,探讨了旨在实现城市、商业和消费者三者利益均衡的若干设计要点,从而为相关商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集客原则 商业综合体 形态 深港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豪坊购物中心的几点设计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戴叶子 《新建筑》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以香港朗豪坊购物中心为例,从项目选址、城市肌理、综合开发、内部空间及流线组织等方面剖析了在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旨在探讨实现城市、商业和消费者三者利益均衡的若干设计要点,并试图... 以香港朗豪坊购物中心为例,从项目选址、城市肌理、综合开发、内部空间及流线组织等方面剖析了在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旨在探讨实现城市、商业和消费者三者利益均衡的若干设计要点,并试图通过图示和照片分析为内地的购物中心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豪坊 购物中心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头有大智慧——由香港MegaBox看垂直型购物中心建筑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戴叶子 《华中建筑》 2009年第8期35-38,共4页
以MegaBox购物中心为例,剖析垂直型购物中心的若干设计要点,以期为内地的购物中心建设提供一点可资参考的设计资料。
关键词 MegaBox购物中心 垂直型购物中心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香港购物中心设计的几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戴叶子 《建筑与文化》 2009年第6期74-77,共4页
以香港购物中心为例,剖析购物中心设计的若干议题,以期为内地的购物中心建设提供一点可资参考的设计资料。
关键词 购物中心 香港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维过程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戴叶子 《山西建筑》 2013年第8期244-246,共3页
通过回顾、梳理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利弊,探讨了相对合理的建筑设计教学思路,以苏州大学相关教学实践为例,从课时设置、教案设计、课题选择等方面入手,介绍了一种基于理性思维、注重思考过程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以期有效应... 通过回顾、梳理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利弊,探讨了相对合理的建筑设计教学思路,以苏州大学相关教学实践为例,从课时设置、教案设计、课题选择等方面入手,介绍了一种基于理性思维、注重思考过程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以期有效应对未来城市、环境、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新问题、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思维 建筑设计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式”设计策略在南方校园建筑综合体的应用解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蔡瑞定 戴叶子 《城市建筑》 2014年第7期28-30,共3页
垂直校园与校园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已促使校园空间布局模式和建筑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基于笔者一系列南方校园建筑综合体创作实践,归纳并提出"三重式"设计策略,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从功能空间重组、场所形态塑造等方面解析... 垂直校园与校园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已促使校园空间布局模式和建筑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基于笔者一系列南方校园建筑综合体创作实践,归纳并提出"三重式"设计策略,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从功能空间重组、场所形态塑造等方面解析这一策略的具体应用,以说明该策略有助于达成南方校园建筑空间与功能机制、景观要素、气候特征的有机统一,实现校园空间秩序、场所活力、地域形态的关联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式 校园建筑综合体 功能重组 场所营造 形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架空设计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佳伟 戴叶子 田真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1年第9期57-61,94,共6页
建筑形体设计对建筑室内外风环境有很重要影响,而架空设计是改善室外风环境的手段之一。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优化建筑设计方案。通过CFD模拟,探究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在有无架空及... 建筑形体设计对建筑室内外风环境有很重要影响,而架空设计是改善室外风环境的手段之一。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优化建筑设计方案。通过CFD模拟,探究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在有无架空及不同架空高度对建筑周边人行高度风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架空设计对建筑周边高度1.5 m处的风环境有良好的提升作用。对于案例和类似高度的建筑而言,架空高度在2.4~3.0 m时,架空设计能够提升建筑迎风区1.5 m人行高度的风速大小,当架空设计高度在3.0 m以上时,架空设计对建筑迎风区1.5 m高度处风速大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架空设计 架空高度 室外风环境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唐诗宋词语境的苏州古城景观印象初探
9
作者 翟晓晴 戴叶子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城市的景观格局和文化内涵常在诗词文本中得以体现。这些诗词承载着城市的原始记忆,映射出城市的繁荣兴衰。对诗词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和可视化分析,可窥见所处朝代城市的景观格局、人文风貌,以及文化动力驱动下城市风貌的改变。古代苏州... 城市的景观格局和文化内涵常在诗词文本中得以体现。这些诗词承载着城市的原始记忆,映射出城市的繁荣兴衰。对诗词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和可视化分析,可窥见所处朝代城市的景观格局、人文风貌,以及文化动力驱动下城市风貌的改变。古代苏州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并置,是“诗意化的景观空间”。该文利用数字技术,力图厘清唐诗宋词与苏州古城的密切关系,并基于此搭建研究框架,结合历史数据整理唐宋时期诗人对苏州的印象片段,以期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质,并为城市诗意建设相关研究提供审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语境 可视化 数字技术 景观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州金阊图》看清代中期苏州阊门地区商业空间形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叶子 胡文杰 《华中建筑》 2023年第5期122-126,共5页
《苏州金阊图》创作内容真实反映了清代中期苏州阊门地区繁华的商业景象,为研究清代阊门地区城市风貌和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资料。该文通过考究《苏州金阊图》中街道、水系、建筑功能业态等,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究清代中期苏州阊门地区... 《苏州金阊图》创作内容真实反映了清代中期苏州阊门地区繁华的商业景象,为研究清代阊门地区城市风貌和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资料。该文通过考究《苏州金阊图》中街道、水系、建筑功能业态等,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究清代中期苏州阊门地区的商业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金阊图》 清代中期 阊门 商业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街景图像的商业街道空间品质研究--以济南市泉城路、山师东路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明聪 胡文杰 戴叶子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期12-15,共4页
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街道空间品质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梳理国内街道空间品质相关研究,采用街景图像数据与图像分割技术,对济南市泉城路、山师东路进行空间品质测度及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发现两条商业街道空... 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街道空间品质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梳理国内街道空间品质相关研究,采用街景图像数据与图像分割技术,对济南市泉城路、山师东路进行空间品质测度及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发现两条商业街道空间品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品质 街景图像 商业街道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中叶苏州阊门地区空间形态探析——以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为例
12
作者 胡文杰 邵明聪 戴叶子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1期88-91,共4页
从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出发,以明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为基础,通过历史图像解读及文献资料印证的方法对画作中所描绘的明中叶苏州阊门城市空间展开相关研究。以空间尺度为划分依据,对画作内容从“城市片区”“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三方... 从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出发,以明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为基础,通过历史图像解读及文献资料印证的方法对画作中所描绘的明中叶苏州阊门城市空间展开相关研究。以空间尺度为划分依据,对画作内容从“城市片区”“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探讨画作所绘明代中期苏州阊门的具体城市空间形态,总结归纳阊门城市空间形态具有自发性、多样性、商业性等特征,为后续阊门城市空间整体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叶 苏州阊门 空间形态 《清明上河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