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中国柯尔克孜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恰勒恩拜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4-72,共9页
回顾中国柯尔克孜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柯尔克孜语研究图尔达利·库其肯文恰勒恩拜译中国柯尔克孜人民和中国其他各民族一样在一九四九年十月获得了翻身和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一九五四年成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回顾中国柯尔克孜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柯尔克孜语研究图尔达利·库其肯文恰勒恩拜译中国柯尔克孜人民和中国其他各民族一样在一九四九年十月获得了翻身和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一九五四年成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是中国柯尔克孜人民的翻天复地的一件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语 民族语言文字 语言基础知识 文学语言 字法 新疆 语言特点 对比研究 胡振华 字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语形容词的级
2
作者 哈衣拉提.阿比提汗 恰勒恩拜 《语言与翻译》 1988年第1期11-13,共3页
哈萨克语形容词,其结构是非常丰富的一个范畴。形容词是用综合法和分析烤构成的。哈萨克语形容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词类来进行研究的。
关键词 哈萨克语 事物性质 语法特点 程度副词 语法手段 词范畴 语法范畴 声词 物质性质 语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翻译方法
3
作者 托乎提.巴海 恰勒恩拜 《语言与翻译》 1987年第3期13-20,共8页
一位作者搞创作不可能象数学一样有一定的定律或公式。同样,翻译一部作品,甚至一个句子,其翻译方法也不尽相同。句子有多么复杂,其形式如何千变万化。那么,翻译的方法,也就会那样的复杂,那样的千变万化。因此。
关键词 象数 句子形式 维吾尔语 语法方面 学语言 原文内容 对应词 翻译工作者 句法规则 晦涩难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中词语处理的原则(续)
4
作者 格拉吉丁.欧斯满 恰勒恩拜 《语言与翻译》 1986年第2期35-42,34,共9页
三、词的引伸义 恰如其分地应用词的引伸义,是翻译中正确处理词语的主要方法之一。汉语和哈萨克语的词语在含义和使用范围上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必须防止只死扣字眼而不注重词义的死译法。有时,有的词义在翻译中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 三、词的引伸义 恰如其分地应用词的引伸义,是翻译中正确处理词语的主要方法之一。汉语和哈萨克语的词语在含义和使用范围上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必须防止只死扣字眼而不注重词义的死译法。有时,有的词义在翻译中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就必须根据原文中词的含义和它同其它词的关系,找出它的中心含义,译出它的引伸义。否则,不仅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正确表达 死译 哈萨克语 译文语言 文语 双音节词 原文语言 口语词 《毛泽东选集》 语义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是“tklimakan”还是“t■tima■an”?》
5
作者 A.托合提 恰勒恩拜 《语言与翻译》 1985年第2期64-10,共2页
艾尔希丁·泰特勒克同志在《是“tklimakan”还是“thtimakan”》(请看汉文版《语言与翻译》八五年第一期——译者注)一文中写道:“为了区别葡萄墩子和其它树墩子,我们的祖先就把‘ke’这个音给省掉,只留下‘tk’这个音节。” 我认... 艾尔希丁·泰特勒克同志在《是“tklimakan”还是“thtimakan”》(请看汉文版《语言与翻译》八五年第一期——译者注)一文中写道:“为了区别葡萄墩子和其它树墩子,我们的祖先就把‘ke’这个音给省掉,只留下‘tk’这个音节。” 我认为这种结论是不对的。吐鲁番、托克逊、鄯善县把葡萄蔓叫“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逊 汉文版 klimakan TIMA 泰特 请看 文中 老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