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藻协同对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天宇 陈曦 +8 位作者 慧敏 孟顺龙 金渝钦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小球藻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菌藻混合组(水体中同时添加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体质量为(11.71±0.90)g的大口黑鲈,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水体中所测理化指标总体上均有所优化,各试验组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差异较小,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差较大,尤其是菌藻混合组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多数时间点均达到了最低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但仅菌藻混合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鱼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力总体上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菌藻混合组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添加小球藻或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改善水质环境,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提高其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藻菌协同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小球藻 枯草芽孢杆菌 水质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2
作者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726,共10页
中国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推广,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通过概述稻鱼综合种养的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 中国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推广,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通过概述稻鱼综合种养的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的贡献,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和普及,推进稻鱼综合种养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强稻鱼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综合种养 模式 现状 效益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的保护现状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跑 刘凯 +2 位作者 东坡 王银平 王振太 《科学养鱼》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长江,曾经是全球独特的长期生活着两种淡水豚类——白紧豚和长江江豚的河流;但随着水域环境质量持续恶化,鱼类资源急剧衰退,人类活动造成的高强度、高频率扰动不断增强,白甓豚和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大幅下降,“长江女神”白爨豚已... 长江,曾经是全球独特的长期生活着两种淡水豚类——白紧豚和长江江豚的河流;但随着水域环境质量持续恶化,鱼类资源急剧衰退,人类活动造成的高强度、高频率扰动不断增强,白甓豚和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大幅下降,“长江女神”白爨豚已经被宣告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这种头部钝圆、性情活泼,总是嘴角含笑的生灵,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她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少,是名副其实的“水中大熊猫”,而且长江江豚数量有加速下降的趋势,开展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己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保护现状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淡水豚类 展望 生态系统健康 环境质量 鱼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罗非鱼养殖业的影响及灾后复产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跑 强俊 朱志祥 《科学养鱼》 2020年第3期18-19,共2页
2020年1月23日以来,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由于正值春节假期,人员流动较大,导致疫情快速传播。由于此次疫情传染性强,各省市均采取了有力措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城镇地区“封城封社区... 2020年1月23日以来,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由于正值春节假期,人员流动较大,导致疫情快速传播。由于此次疫情传染性强,各省市均采取了有力措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城镇地区“封城封社区”,乡村“封村封路”,人员流动性几近停止。此次疫情给渔业生产与销售带来极大挑战,而当前正是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市投放罗非鱼越冬苗种或早繁苗种的黄金时节。本文就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罗非鱼养殖业的影响进行陈述,并提出一些灾后复产措施,减少疫情对罗非鱼产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产业 早繁苗 肺炎 疫情 复产 有力措施 人员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淡水特种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跑 邴旭文 《科学养鱼》 2001年第10期5-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结构调整 淡水特种水产养殖 现状 问题 对策 产业化 集约化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比对两种蓝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孟顺龙 裘丽萍 +5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38-1444,共7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藻在低氮磷比(N/P=0.45)下生长最好;氮磷比对藻类的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明显影响,中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N/P=45)和低氮磷比时的1.38倍和1.35倍;而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则是在低氮磷比时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和中氮磷比时的2.22倍和4.02倍。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大于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而低氮磷比时则相反。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两物种的竞争结局可初步判断,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氮磷比时,微囊藻和颤藻不稳定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颤藻 氮磷比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孟顺龙 瞿建宏 +4 位作者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陈家长 徐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3,共7页
采用更新式静态急性试验法,研究了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显示,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24、48、96 h-LC50分别为1.25、0.75、0.43 mg·L-1和13.30、6.98、4.58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43 mg·L-... 采用更新式静态急性试验法,研究了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显示,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24、48、96 h-LC50分别为1.25、0.75、0.43 mg·L-1和13.30、6.98、4.58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43 mg·L-1和0.458 mg·L-1。按照农药毒性分级标准,灭多威对罗非鱼是极高毒农药,辛硫磷对罗非鱼是高毒农药。联合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灭多威和辛硫磷在24、48、96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0.24、0.26、0.06,相加指数均大于零;SOD活性研究显示,灭多威、辛硫磷以及灭多威+辛硫磷对SOD活性有显著抑制效应,且抑制作用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灭多威和辛硫磷联合染毒对罗非鱼肝脏SOD活性的抑制效应较相同条件下单一灭多威或辛硫磷染毒时强;表明灭多威和辛硫磷对罗非鱼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它们的共存会对鱼类产生更强的毒性作用。在环境评价中,决不能简单地将各单一污染物毒性相加来判断其综合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多威 辛硫磷 罗非鱼 联合毒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床栽培鱼腥草对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八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郑尧 邴旭文 +9 位作者 裘丽萍 范立民 宋超 孟顺龙 李丹丹 张聪 胡庚东 吴伟 徐跑 陈家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80-1685,共6页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10%和1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免疫因子的影响,测定了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Ig M)、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10%和1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免疫因子的影响,测定了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Ig M)、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鱼腥草种植面积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Ig M、TRF、TNF-α、EGF含量的升高,且5%鱼腥草处理组还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MT、IFN-γ、IL-8和IL-10含量的升高。5%鱼腥草处理组能显著增强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所测八种免疫因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浮床 鱼腥草 免疫因子 吉富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鲚两种生态类群-"江刀"和"海刀"鱼肉营养组成的比较及品质的评价 被引量:34
9
作者 钢春 顾若波 +3 位作者 张呈祥 郑金良 闻海波 徐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9,共9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刀鲚两种生态类群("江刀"和"海刀")的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评价了鱼肉品质。结果表明,"江刀"鱼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海刀"(P<0.01),是"海刀"的2.03倍,而... 采用常规方法对刀鲚两种生态类群("江刀"和"海刀")的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评价了鱼肉品质。结果表明,"江刀"鱼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海刀"(P<0.01),是"海刀"的2.03倍,而粗蛋白、水分、灰分含量则低于"海刀"。"江刀"和"海刀"鱼肉的水解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占鱼肉鲜样的11.55%和15.37%,其中7种EAA(Leu、Ile、Phe、Try、Thr、Val、Lys)、1种HEAA(Arg)和4种NEAA(Glu、Ser、Tyr、Pro)的含量在"江刀"与"海刀"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样的4.87%和6.4%,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85.59%、83.4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另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22.32、41.82,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43、2.49,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样的4.59%、6.12%;"江刀"鱼肉鲜样中牛磺酸含量(265.43 mg/100 g)显著高于"海刀"(200.93 mg/100 g)。采用甲酯化法衍生化"江刀"、"海刀",再经GC/MS分析鉴定出2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江刀"多不饱和脂肪酸(9.05%)显著低于"海刀"(13.20%),其中"江刀"EPA与DHA(4.21%、2.26%)显著低于"海刀"(6.71%、2.92%),但绝对含量显著高于"海刀"(P<0.05);ω3PUFA/ω6PUFA值分别为2.67和2.87。全鱼肉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Se,Na、Mg、Se的含量在"江刀"和"海刀"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刀鲚种质标准的建立和两种生态类群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刀 海刀 营养成分 鱼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分析养殖刀鲚与湖鲚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钢春 魏广莲 +3 位作者 李建林 徐跑 张呈祥 顾若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2,共5页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2~1 290 bp;在两个群体1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S)35个,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有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9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154;养殖刀鲚群体内的各遗传多样性参数稍高于湖鲚,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刀鲚与湖鲚的平均遗传距离(0.0148)要远小于它们与七丝鲚Coilia grayi的平均遗传距离(0.0528、0.0537),同时系统发育树也表明,养殖刀鲚和湖鲚共同构成1个单系群,为两种生态型种群,尚未达到种或亚种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刀鲚 湖鲚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个家系吉富品系罗非鱼初期阶段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25
11
作者 董在杰 何杰 +6 位作者 朱健 张守领 张成峰 徐跑 农肖颖 梁政远 缪凌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本文对这60个家系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生长初期阶段的3个多月时间内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个多月的培育,60个家系共1831尾吉富罗非鱼的总体平均体重为102.4±38.9g。第59号家系的平均体重最大,... 本文对这60个家系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生长初期阶段的3个多月时间内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个多月的培育,60个家系共1831尾吉富罗非鱼的总体平均体重为102.4±38.9g。第59号家系的平均体重最大,为178.0±40.0g;第9号家系的平均体重最小,为64.1±18.6g。最大个体出现在第59号家系中,为271.7g,最小个体出现在第20号家系中,为22.0g。从家系水平上看,生长速度相差2倍,从个体水平上看,最大个体的体重是最小个体的12倍多。表明吉富罗非鱼各家系及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既有进行选育的基础,也有进行长期选育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颜色珍珠层的三角帆蚌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闻海波 聂志娟 +3 位作者 曹哲明 华丹 顾若波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对3~5龄(体质量为262.5~587.5 g)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中央膜、边缘膜、性腺、鳃丝及肝脏5种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不同颜色珍珠层边缘区的个体间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组织差异。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肝... 对3~5龄(体质量为262.5~587.5 g)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中央膜、边缘膜、性腺、鳃丝及肝脏5种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不同颜色珍珠层边缘区的个体间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组织差异。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肝脏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为(134.8±61.7)mg/kg,极显著高于其它4种组织(P<0.01),依次大于性腺>边缘膜>鳃丝>中央膜,而4种组织间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边缘区珍珠层颜色为区分标准,白色个体与紫色个体的肝脏、性腺、鳃丝及中央膜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同一个体珍珠层边缘区前端为白色、后端为紫色的边缘膜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同一个体中紫色区域外套膜边缘膜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白色区域(P=0.01)。研究表明,肝脏是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转化及沉积的重要器官之一,外套膜边缘膜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可能是引起珍珠层颜色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珍珠层颜色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植物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卢春霞 王洪新 +7 位作者 吕文平 徐跑 朱健 谢骏 刘波 周群兰 杨乐 王远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正交t值法对复合组方进行优化,并且采用HPLC法对组方进行有效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抑菌效果佳的植物提取物为茶多酚、五倍子、大黄、黄芩、诃子。筛选出优化方的药味组成为茶...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正交t值法对复合组方进行优化,并且采用HPLC法对组方进行有效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抑菌效果佳的植物提取物为茶多酚、五倍子、大黄、黄芩、诃子。筛选出优化方的药味组成为茶多酚、五倍子、大黄3种提取物,最佳剂量配比为质量比5∶2∶1。本组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78μg/mL。本组方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12.6%;表儿茶素(EC)7.57%;表没食子儿茶素(EGC)4.2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19%;儿茶素(1.03%);没食子酸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嗜水气单胞菌 高压液相色谱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孟顺龙 肖代 +7 位作者 陈小丽 瞿建宏 李丹丹 范立民 裘丽萍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为了探究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布设20个采样站点,于2014年丰水期(7月29日)和枯水期(12月24日)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 为了探究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布设20个采样站点,于2014年丰水期(7月29日)和枯水期(12月24日)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最多,共14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66.6%;枝角类次之,共6种,占28.6%;桡足类最少,仅1种,占4.8%;各站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均以轮虫和枝角类为主,数量在5-15种,密度变化在9.8-102.2个/L。浮游动物相似性指数在0.18-0.55,平均为0.36,偏向于轻度相似,表明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生境差异较大。优势种的优势度不高,在0.023-0.297;多样性指数在1.73-3.56,均匀度指数在0.67-0.95,表明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浮游动物群落信息含量较大、群落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浮游动物多样性和水质监测结果均表明,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枯水期水质基本处于清洁状态,丰水期水质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污染源主要为面源污染,且串场河(6号)、新通扬运河(12号)、喜鹊湖(17号)、兴姜河(18号)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里下河腹地 丰水期 枯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5
作者 金武 罗荣彪 +1 位作者 顾若波 徐跑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从推水单元、水流速度、养殖单元结构、鱼粪收集单元结构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系统总结了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的各个功能单元的优缺点,但对养殖水槽中的流场分布、流速、养殖单元槽体结构、粪便收集单元结构的研究仍... 本文从推水单元、水流速度、养殖单元结构、鱼粪收集单元结构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系统总结了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的各个功能单元的优缺点,但对养殖水槽中的流场分布、流速、养殖单元槽体结构、粪便收集单元结构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建议:参考水流动力学研究方法,筛选出推水单元最佳拦板角度,尽可能节约推水动力;建立针对国内养殖品种的管理模式、净化区结构形式;研发高效收集鱼粪和残饵的设备或施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工程化 跑道式养鱼 流体力学 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媛媛 刘波 +3 位作者 周传朋 戈贤平 谢骏 徐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39-18241,共3页
综述了团头鲂对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量,及其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含量、影响团头鲂营养需求的因素,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关键词 团头鲂 营养需求 饲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秋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顺龙 肖代 +6 位作者 陈小丽 李丹丹 裘丽萍 范立民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98-2005,共8页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出现浮游植物7门81种;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9.4%;硅藻次之,共1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7.3%;其余各门藻类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蓝藻、裸藻、黄藻、隐藻、甲藻,种类数量分别为13,6,4,3,1,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1%,7.4%,4.9%,3.7%,1.2%。各监测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在13~37之间,生物量变化在(1.20~14.05)×106ind·L-1之间。各站位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07~0.50之间,相似性较低,显示出各个监测点的生境差异较大。共发现优势种4门19种,优势度变化在0.10~0.60之间,除了大纵湖和泰东河口的铜绿微囊藻以及兴化二水厂的水华微囊藻具有较高优势度外,其余各站位的优势种优势度都不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07~4.45之间,平均为3.29;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1~0.87之间,平均为0.7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态学特征 里下河腹地 典型水体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顺龙 李丹丹 +7 位作者 裘丽萍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吴伟 郑尧 陈家长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 水质评价 浮游动物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滕涛 梁利国 +1 位作者 谢骏 徐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0,共6页
建立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团头鲂的模型,为团头鲂疾病的有效检验与防治及鱼类病原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2014年8月江苏省常州市某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团头鲂大量死亡,濒死团头鲂呈现轻微细菌性败血症症状,但未见大量... 建立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团头鲂的模型,为团头鲂疾病的有效检验与防治及鱼类病原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2014年8月江苏省常州市某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团头鲂大量死亡,濒死团头鲂呈现轻微细菌性败血症症状,但未见大量充血发红,仅腹部、鳍基部有出血点,鳃丝发白,肠道无食物,肝胰腺轻微充血发红。采用常规的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于濒死团头鲂的肝、脾中分离到优势菌株CZBY-1,进行了形态观察、药敏试验、毒力因子检测等,并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KF413424)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供试菌株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最高,在99%以上,结合表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判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人工回感可导致团头鲂死亡并呈现同检测鱼患病特征。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外膜蛋白C(ompC)基因的PCR扩增,发现分离菌在252 bp对应位置有明显扩增条带,证明其具有毒力因子ompC。药敏试验表明,菌株对磷霉素、复方新诺明等27种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妥布霉素、万古霉素3种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离鉴定 外膜蛋白基因C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对高脂条件下罗非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金梁 曹丽萍 +6 位作者 贾睿 顾郑琰 何勤 徐跑 JENEY Galina 马玉忠 殷国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6-1835,共10页
为了研究甘草总黄酮对高脂饲料造成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脂肪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随机将180尾健康无伤罗非鱼分成6组,即对照组、高脂饲料模型组和4个不同浓度甘草总黄酮组(0.05、0.10、0.50、1.00 g·kg^(-1)甘草总... 为了研究甘草总黄酮对高脂饲料造成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脂肪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随机将180尾健康无伤罗非鱼分成6组,即对照组、高脂饲料模型组和4个不同浓度甘草总黄酮组(0.05、0.10、0.50、1.00 g·kg^(-1)甘草总黄酮),每组30尾。饲喂90 d后,采集罗非鱼各实验组肝,测定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总胆固醇(TC)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核转录因子-κB C-Rel(NF-κB C-Rel)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肝中微粒体甘油三酸酯转移蛋白(MTTP)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模型组罗非鱼肝匀浆中TG、TC、MDA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GSH活性、SOD活性、T-AOC水平均极显著(P<0.01)降低;MTTP和ApoB10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F-κB P 65和C-Rel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饲料中加入甘草总黄酮后,与高脂饲料模型组相比,罗非鱼肝中GSH活性、SOD活性、T-AOC水平不同程度提高,TC、TG、MDA含量和NF-κB P65、C-Rel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降低,MTTP和ApoB100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以0.50 g·kg^(-1)甘草总黄酮组效果较好。说明甘草总黄酮对于罗非鱼脂肪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缓解高脂饲料造成的脂肪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总黄酮 罗非鱼 脂肪肝 基因表达 Western blo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