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入库负荷精细解析的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识别
1
作者 徐祎凡 陈炼钢 +3 位作者 赖正清 何常清 金秋 陈黎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技术流程,并在数据条件较为完备的沙河水库流域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流域总氮(Total Nitrogen,TN)入库负荷总量为198.34 t/a,面源污染占比为86.53%,流域内茶园TN负荷量贡献率最大,占比为23.84%;TN负荷量在丰水年和特丰水年比枯水年上升58.06%和289.09%,在年内丰水期TN月均负荷量比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高出75.24%和372.51%;河道削减TN负荷量为33.58 t/a,削减比例为14.48%;子流域TN入库产污强度变化范围为0.36~4.73 t/km^(2)。面源污染排放入库低值区主要位于流域南部,高值区主要位于近库区域,沙河西和沙河东控制分区单位面积TN入库强度显著高于流域南部。【结论】针对高产污地类、高产污区域及高产污时段应提高面源污染防控力度;建立的技术流程可有效识别和科学解析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源区,为流域水环境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适应性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使相关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SWAT模型 总氮 特征识别 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CI数据的暴雨后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祎凡 陈黎明 +3 位作者 陈炼钢 李云梅 金秋 胡腾飞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158,共8页
苕溪河是太湖主要的来水之一,在其流域发生强降雨之后河口会产生大面积羽流,这些羽流在湖泊水质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该现象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凝视卫星对其进行监测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利用三波段算法构建了基于地球静止... 苕溪河是太湖主要的来水之一,在其流域发生强降雨之后河口会产生大面积羽流,这些羽流在湖泊水质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该现象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凝视卫星对其进行监测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利用三波段算法构建了基于地球静止海洋彩色成像仪数据(GOCI)的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进而通过8景GOCI影像,对2011年8月底流域强降水事件后湖区水质受羽流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入湖羽流对太湖叶绿素a(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以及太湖南部水华区域的迁移扩散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湖区Chla平均浓度在短时间内从24.30μg/L上升至38.14μg/L,太湖南部水华面积也逐渐下降,而湖心区有水华发生。由此可见,采用时间分辨率达到小时级别的GOCI数据连续监测内陆水环境可以刻画出更加详细的湖区水环境演变趋势,这对于研究湖泊水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遥感 叶绿素a(Chla)浓度 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水下地形数据的澄通河段冲淤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祎凡 栾震宇 +3 位作者 陈炼钢 金秋 陈黎明 胡腾飞 《江苏水利》 2020年第12期35-38,43,共5页
以长江口澄通河段为研究区,利用2006年和2012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建立河道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长江口来水来沙现状和河段特征,分析了在三峡建坝后澄通河段水下地形的冲淤变化以及河床演变趋势,研究了澄通河段典型断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以长江口澄通河段为研究区,利用2006年和2012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建立河道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长江口来水来沙现状和河段特征,分析了在三峡建坝后澄通河段水下地形的冲淤变化以及河床演变趋势,研究了澄通河段典型断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以三峡水库为代表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的建成蓄水,长江下游来水量变化不大,但来沙量显著降低,澄通河段在2006年至2012年间河道呈现冲刷状态,福中水道和福北水道分别发生了冲刷和淤积,浏海沙水道的深槽位置发生摆动,右侧河道变宽,天生港附近的通州沙东水道右侧深槽处于刷深状态,而狼山沙东水道河槽向左偏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澄通河段 冲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ADEST和卡尔曼滤波的河流污染通量过程估算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炼钢 陈俊鸿 +2 位作者 陈黎明 徐祎凡 施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针对当前国内水质低频监测的现状以及河流污染通量计算方法的缺陷,为了提高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成果的合理性与可信度,将LOADEST污染通量估算模型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方法。基于LOADEST模型的污染通量... 针对当前国内水质低频监测的现状以及河流污染通量计算方法的缺陷,为了提高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成果的合理性与可信度,将LOADEST污染通量估算模型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方法。基于LOADEST模型的污染通量过程预估,通过建立污染物通量与流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逐日高频流量数据预估出波动变化的逐日污染通量过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污染通量过程校正,对通量实测值与基于LOADEST模型的通量预估值进行同化,减小最终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新方法应用于淮河干流蚌埠闸断面2012年污染通量的估算,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通量过程的估算值与高频水污染联防监测值吻合较好,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8和0.99,累计通量相对偏差分别为1.71%和5.57%。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在不增加数据需求的同时能合理可信的估算河流污染通量的变化过程,可弥补月单值法、线性插值法、污染负荷过程模型法估算河流污染通量的不足与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通量 预估校正 LOADEST模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大气沉降的湖库分区动态水环境容量精细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炼钢 孙玉莹 +3 位作者 叶兴平 徐祎凡 何常清 金秋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0,189,共8页
针对面源污染为主的湖库型流域,为建立水质目标管理与污染总量控制之间更精准的响应关系,借鉴日最大负荷总量模式,基于物质量平衡原理提出考虑径流丰枯变化、不均匀混合、大气沉降等影响因素的湖库分区动态水环境容量精细解析方法,包括... 针对面源污染为主的湖库型流域,为建立水质目标管理与污染总量控制之间更精准的响应关系,借鉴日最大负荷总量模式,基于物质量平衡原理提出考虑径流丰枯变化、不均匀混合、大气沉降等影响因素的湖库分区动态水环境容量精细解析方法,包括污染混合区设置、代表水文系列确定、逐日分区水量水质计算。以沙河水库为例,分别以全湖Ⅱ类、主湖Ⅱ类作为水质管理目标,采用2010—2015年代表水文系列对总氮动态水环境容量进行精细解析。结果表明:全湖Ⅱ类、主湖Ⅱ类水质管理目标下沙河水库总氮水环境容量的多年均值分别为36.7 t和99.43 t,若不考虑湖滨混合区,全湖Ⅱ类水质目标下总氮的年水环境容量计算值偏大66.43%;实施水质目标管理的水域面积越大,大气沉降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越大;径流年际及年内丰枯变化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显著;各分区总氮控制总量占全流域总量的比例与面积比基本一致。湖库分区动态水环境容量精细解析可量化不同因素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科学解析面源输入型湖库水环境容量的时空结构特征,实现水质目标管理与污染总量分区管控的有机联动,更好地支撑流域水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水质目标管理 日最大负荷总量 大气沉降 湖库分区 总氮 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闸规模对河道水动力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慧玲 陈菁 +2 位作者 金秋 陈黎明 徐祎凡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85,196,共6页
水闸规模与所处河道宽度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水流流通,造成水体置换周期延长,极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故确定水闸建设规模对河道水动力水环境的影响对维护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青浦区跃进圩区内的闸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水动... 水闸规模与所处河道宽度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水流流通,造成水体置换周期延长,极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故确定水闸建设规模对河道水动力水环境的影响对维护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青浦区跃进圩区内的闸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预测了不同闸宽条件下跃进片各断面最大流量、总进水量等水动力变化特征以及COD、NH_3-N、TP等营养物质的浓度变化,探讨了圩区水闸闸孔宽度与河道断面匹配关系,分析了闸孔宽度变化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闸门宽度的增加将直接引起过闸的最大流量线性增大,而总进水量与水质改善情况更大程度地受限于闸门河宽比。在现有引排水量及闸泵调度规则下,跃进片区的临界闸门河宽比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孔宽度 水动力水质模型 河宽比 水体置换 上海市青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参数同步优化的河湖水位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腾飞 施勇 +6 位作者 毛劲乔 栾震宇 陈炼钢 陈黎明 金秋 徐祎凡 戴会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1-466,481,共7页
为解决河湖水位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输入变量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进化算法的模型结构-参数同步优化方法.该方法可应对复杂河湖交汇水系输入变量搜索空间的高维特性,减小源自模型结构及参数不确定性的模型误差.将提出方法应用于洞庭湖... 为解决河湖水位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输入变量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进化算法的模型结构-参数同步优化方法.该方法可应对复杂河湖交汇水系输入变量搜索空间的高维特性,减小源自模型结构及参数不确定性的模型误差.将提出方法应用于洞庭湖城陵矶站和荆江陈二口站水位建模,结果显示:提出方法可准确反映不同影响因素对水位预测的作用大小,城陵矶水位预测最主要的外部变量为长江来水和湘江来水,陈二口水位预测则为枝城站和马家店水位;该方法可充分发掘SVR潜力,2个站点的水位模型均取得了理想精度(R^(2)>0.998);提出方法采用的n折交叉验证方式可有效避免模型过拟合问题.综上,提出的SVR模型结构-参数同步优化方法适用于河流湖泊,特别是复杂河湖交汇水系的水位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 输入变量选择 模型结构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昌—监利段河床冲淤对宜昌站水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腾飞 施勇 +4 位作者 栾震宇 陈炼钢 金秋 陈黎明 徐祎凡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6,共9页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宜昌站水沙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变,驱动下游河床发生新一轮调整。采用回归分析、机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江宜昌—沙市段及沙市—监利段河床冲淤变化对宜昌水沙站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宜昌—沙...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宜昌站水沙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变,驱动下游河床发生新一轮调整。采用回归分析、机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江宜昌—沙市段及沙市—监利段河床冲淤变化对宜昌水沙站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宜昌—沙市段冲淤量与宜昌站水沙指标间的关联度强于沙市—监利段且前者关联度随时间增强;研究河段月尺度河床演变对宜昌站水沙条件不存在明显的滞后响应;基于宜昌站月均流量分别构建的两个河段冲淤量回归模型可较好反映河床冲淤变化;根据所构建模型的模拟,三峡工程运行前宜昌—沙市段呈"小水小冲、大水大淤"的冲淤格局,冲淤转换临界宜昌站流量约为23 500 m^3/s,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全面冲刷,呈"小水小冲、大水大冲",但随着床沙粗化冲刷量有所下降;三峡水库蓄水前沙市—监利段亦呈"小水小冲,大水大淤"的冲淤格局,冲淤转换临界宜昌站流量约为22 500 m^3/s,且同流量下的淤积量大于宜昌—沙市段,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站小水时该河段冲刷量略大于上游河段,但宜昌站大水时该河段冲刷量明显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荆江 河床演变 宜昌站 水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型的湖库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重要性解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玉莹 陈炼钢 +3 位作者 陈少颖 徐祎凡 姜克芳 金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5,115,共9页
湖库入库径流量、库面蒸发、大气干湿沉降、库区降水、沉降自净、水温波动、不均匀混合及库容变化等都会影响湖库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为明确各因子的定量影响,基于构建的水环境容量逐日动态计算模型,将模型考虑要素按输入特性划分为物理... 湖库入库径流量、库面蒸发、大气干湿沉降、库区降水、沉降自净、水温波动、不均匀混合及库容变化等都会影响湖库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为明确各因子的定量影响,基于构建的水环境容量逐日动态计算模型,将模型考虑要素按输入特性划分为物理因子、计算参数、水库管理目标3类,与全要素考量得到的容量基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物理因子中入库径流量与TN容量结果相关性最强,基准设计水文条件下库区降水对TN容量结果偏差值的影响最大;计算参数中水温修正系数α对TN容量的影响最大,其增大5%对应的TN容量偏差值为8.27%;水库管理目标中的水质管理目标对TN容量的影响最大,而且是所有因素中对容量影响最大的因子。定量分析的结果明确了各影响因素对容量核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可为容量核算方法的简化及精度的提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水环境容量 动态模型 影响因子 TN容量 定量分析 大溪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