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磁刺激对老年大鼠工作记忆相关跨脑区网络协同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郭苗苗 翟昊迪 +2 位作者 吉利辉 王田 徐桂芝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8-1478,共11页
经颅磁刺激(TMS)因其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和调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等临床神经调控领域。工作记忆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的同步活动,该文将行为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通过建立跨脑区的因果网络连接,... 经颅磁刺激(TMS)因其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和调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等临床神经调控领域。工作记忆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的同步活动,该文将行为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通过建立跨脑区的因果网络连接,从记忆相关脑区间协同作用的角度探究不同模式的TMS对大脑认知功能的调控机制。首先对老年威斯塔大鼠分别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通过在体多通道微电极阵列采集大鼠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局部场电位信号(LFPs);之后基于定向传递函数构建LFPs脑因果网络;最后通过对比行为学结果差异、各脑区因果网络参数等,探索不同模式TMS对老年大鼠工作记忆行为学及脑区之间信息协同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TMS组和iTBS组大鼠执行正确工作记忆任务的平均天数减少,平均正确率高于空白对照组。经过刺激后,rTMS组和iTBS组前额叶和海马双向网络连接明显增强,信息流强度和因果流向性得到显著提升(P<0.05)。因此,rTMS和iTBS模式均能促进老年大鼠海马和前额叶脑区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使老年大鼠的工作记忆能力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节律刺激 工作记忆 脑因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电解制氢系统压力抗干扰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宋洁 宗正 +6 位作者 梁丹曦 徐桂芝 俎焱敏 梁立晓 李根蒂 郜捷 徐超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42,共12页
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高纯度氢气制备方法,其压力控制对系统效率、寿命和安全至关重要。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对电解制氢系统的压力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压力动态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随后,... 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高纯度氢气制备方法,其压力控制对系统效率、寿命和安全至关重要。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对电解制氢系统的压力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压力动态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随后,采用了比例-积分-微分(PID)、回路整形、前置滤波、超前-滞后等策略设计了氢氧压力控制器。最后,通过对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的最优参数配置。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控制策略能够使系统在波动功率下仍有效地维持氢氧压力稳定,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该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可以精确控制氢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电解制氢 质子交换膜 压力控制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桂芝 杨硕 +1 位作者 李颖 颜威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35-40,共6页
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的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它是利用对物体表面的电测量来重建反映物体内部结构及功能变化图像的—种新颖的计算机影像技术.本文对EIT技术的发展、正问题、逆问题及硬件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的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它是利用对物体表面的电测量来重建反映物体内部结构及功能变化图像的—种新颖的计算机影像技术.本文对EIT技术的发展、正问题、逆问题及硬件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给出本课题组在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部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正问题 逆问题 硬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桂芝 胡忠涛 +2 位作者 王磊 齐志光 郭苗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5,共8页
脑-机接口研究可为瘫痪病人的康复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对手指或者正中神经施加一定频率的体感刺激,会引发相同频率且具有空间特异性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为优化基于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的性能,通过快速傅里叶变... 脑-机接口研究可为瘫痪病人的康复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对手指或者正中神经施加一定频率的体感刺激,会引发相同频率且具有空间特异性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为优化基于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的性能,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寻找12个健康被试的个人左手特定共振频率,采用事件相关谱扰动进行时频分析,检测其稳态体感诱发电位信号。基于共振频率对实验诱发的脑电信号进行1 Hz带通滤波,获得特定频带的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学习算法对其进行分类,并与采用共空间模式和支持向量机的特征提取及特征分类的方法(CSP+SVM)进行比较。所有被试的结果显示:基于共振频率滤波方法,采用CNN学习算法获得的离线分类准确率均高于85%,并且CNN学习算法的分类准确率显著性优于CSP+SVM的分类准确率(91.8%±5.9%vs 77.4%±8.5%,P<0.05)。因此,在基于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的特征识别中,CNN学习算法相比传统使用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如共空间模式+支持向量机)能够显著提升分类准确率,提高脑机接口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体感诱发电位 共振频率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电磁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桂芝 杨庆新 颜威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45-49,共5页
叙述了经典电磁学的创立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概述了现代电磁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电磁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总结各阶段的特点及标志性成果,指出电磁技术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 电磁技术 发展 综述 电磁学 麦克斯韦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IT技术颅内电阻抗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桂芝 王明时 +2 位作者 杨庆新 李颖 颜威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电学特性的成像技术。本研究基于EIT技术对二维四层同心圆头模型和基于MRI图片构造的脑电二维真实头模型的电阻抗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头部组织电导率参数变化对求解区域场内及头皮表面电位...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电学特性的成像技术。本研究基于EIT技术对二维四层同心圆头模型和基于MRI图片构造的脑电二维真实头模型的电阻抗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头部组织电导率参数变化对求解区域场内及头皮表面电位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为实现颅内EIT逆问题求解和阻抗成像及脑内电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技术 真实头模型 脑电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12位双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桂芝 费飞 +1 位作者 张慧芬 桑在中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8-80,共3页
一种采样频率为33.3MHz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超高速模/数转换器AD9224和先进浮点型DSP处理器TMS320C32构成。其缓存容量为256K字节,数据精度为12位。该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速度,并且可靠... 一种采样频率为33.3MHz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超高速模/数转换器AD9224和先进浮点型DSP处理器TMS320C32构成。其缓存容量为256K字节,数据精度为12位。该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速度,并且可靠性和实用性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处理 DSP处理器 闪烁式模/数转换器 FIFO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患儿私密性和个人空间在提高淋巴瘤患儿护理效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桂芝 李书梅 +4 位作者 杨祺 康琳 江莲 刘紫霞 王春雪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保护淋巴瘤患儿私密性和个人空间在提高化疗护理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在实施同一个化疗方案的前后两次住院期间,对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满足患儿个人空间行为的护理方式,观察记录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结果采用满足患儿私... 目的探讨保护淋巴瘤患儿私密性和个人空间在提高化疗护理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在实施同一个化疗方案的前后两次住院期间,对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满足患儿个人空间行为的护理方式,观察记录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结果采用满足患儿私密性和个人空间完整性的护理后,患儿的呕吐次数减少,睡眠时间和饮食量增加,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保护个人私密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可以提高淋巴瘤患儿的护理效果,有利于小儿健康人格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密性 个人空间 护理方式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模数转换器AD9224及其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桂芝 张慧芬 桑在中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2年第4期48-50,共3页
AD9224模数转换器的最高采样频率为40MHz,数据精度为12位。内部采用闪烁式AD及多级流水线式结构 ,因而不失码 ,使用方便、准确度高。文章介绍了高速模数转换器AD9224的性能。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AD9224 闪烁式AD 信噪比 差分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IT技术的二维头模型电特性研究
10
作者 徐桂芝 刘志红 +1 位作者 李有余 颜威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医学图象重建技术——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并用于头模型电阻抗特性的研究.本文给出了二维计算机模拟头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正问题的求解,用简单反投影算法进行了图象的重建,成像结果与实际模型相近.
关键词 EIT 头模型 有限元方法 反投影 脑科学 图像重建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永久磁铁磁场的-Ψ方法研究及其在MRI系统中应用
11
作者 徐桂芝 杨庆新 颜威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6-9,共4页
分析了三维永磁磁场的磁矢量位(A)算法与标量位(Ψ)算法的优缺点 ,提出了在铁磁区域用磁矢量位、在非铁磁区域用标量位作为求解变量的A -Ψ方法 .开发了集A ,Ψ ,A -Ψ三种求解方法于一体的有限元计算软件 ,并用于永磁式MRI主磁场的设... 分析了三维永磁磁场的磁矢量位(A)算法与标量位(Ψ)算法的优缺点 ,提出了在铁磁区域用磁矢量位、在非铁磁区域用标量位作为求解变量的A -Ψ方法 .开发了集A ,Ψ ,A -Ψ三种求解方法于一体的有限元计算软件 ,并用于永磁式MRI主磁场的设计计算中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A -Ψ法为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永磁磁场 A-ψ方法 有限元 磁共振成像 软件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
12
作者 徐桂芝 石凯凯 +1 位作者 曹智阳 刘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7-90,94,共5页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受到较多限制条件的约束,使系统的耦合机理十分复杂。为此,综合考虑了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源内阻、发射线圈,以及接收线圈间的广义耦合因数、系统的失谐因子、接收线圈的数量等因素,利用电路理...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受到较多限制条件的约束,使系统的耦合机理十分复杂。为此,综合考虑了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源内阻、发射线圈,以及接收线圈间的广义耦合因数、系统的失谐因子、接收线圈的数量等因素,利用电路理论建立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分裂频率的计算方法,得到限制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功率的条件。针对过耦合区域负载功率降低的问题,提出利用分裂频率的方法,在保证系统较高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负载的接收功率。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多负载 数学建模 输出功率计算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频率跟踪设计
13
作者 徐桂芝 曹智阳 +1 位作者 石凯凯 刘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80-84,共5页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传输过程中,针对系统失谐导致输出功率大大降低的问题,文章在Matlab/Simulink仿真库搭建了一套能够自动进行频率跟踪反馈的磁谐振式无线传能仿真系统,并对高频逆变电路触发脉冲信号发生器进行了设计与改进,使系统能...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传输过程中,针对系统失谐导致输出功率大大降低的问题,文章在Matlab/Simulink仿真库搭建了一套能够自动进行频率跟踪反馈的磁谐振式无线传能仿真系统,并对高频逆变电路触发脉冲信号发生器进行了设计与改进,使系统能够在发射端实现电压电流接近同相位,从而使系统在收发端传输能量时,处于接近纯阻态特性,减小了谐振线圈之间的无功损耗,增加了系统传输效率。仿真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对发射端电流进行检测,并通过数字锁相环电路的调节信号对高频逆变器进行调节,输出与发射端电流同相位的逆变电压,实时进行动态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跟踪 无线电能传输 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 触发脉冲信号 无功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导量子干涉仪和磁性纳米粒子的肿瘤细胞早期检测新途径探究
14
作者 徐桂芝 贾文袭 +1 位作者 孙民贵 杨庆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可以与所感兴趣的生物细胞相结合并增强其磁信号的特点。本研究利用医用脑磁仪中的高灵敏度磁检测系统,对基于纳米磁性粒子的肿瘤早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究。论文对4种可与肿瘤细胞结合的不同尺度磁性纳米粒子所产生的磁... 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可以与所感兴趣的生物细胞相结合并增强其磁信号的特点。本研究利用医用脑磁仪中的高灵敏度磁检测系统,对基于纳米磁性粒子的肿瘤早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究。论文对4种可与肿瘤细胞结合的不同尺度磁性纳米粒子所产生的磁场进行了检测和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构成的高精度磁检测系统可以对50 nm以上尺度的磁性粒子进行有效检测,该研究为开发基于SQUID和磁性纳米粒子的肿瘤细胞早期检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超导量子干涉仪 肿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头部植入线圈对人体头部电磁辐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军 徐桂芝 +2 位作者 张超 李烜 李少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9-654,共6页
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Witricity)是一种新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利用电磁耦合谐振原理实现中距离的电能无线传输,可定向传输能量,并且不受中间障碍物的影响,在体内植入器件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适用于植入器... 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Witricity)是一种新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利用电磁耦合谐振原理实现中距离的电能无线传输,可定向传输能量,并且不受中间障碍物的影响,在体内植入器件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适用于植入器件的小尺寸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通过MIMICS及HFSS软件分别建立人体头部三维数值模型以及体内植入线圈模型,应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通过XFDTD软件计算头部比吸收率(SAR)及电场磁场强度。结果表明,应用Witricity技术对头部植入器件进行能量传输,人体头部10 gSAR平均值为9.262 7×10-6W/kg,电场磁场强度均方根最大值分别为4.64 V/m和0.057 A/m,均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的安全限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 无线能量传输 体内植入器件 时域有限差分(FDTD) 比吸收率(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内关穴的脑电源定位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文文 徐桂芝 +2 位作者 陈小刚 杨硕 于洪丽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与传统的针灸和电针刺激相比,磁刺激具有无创、无痛、不接触、易于操作等良好的安全性能。对磁刺激内关穴的脑电信号提取诱发电位并进行等效偶极子源定位分析研究。利用磁刺激仪对内关穴(PC6)及内关穴附近非穴位点(假穴)进行了相同强度... 与传统的针灸和电针刺激相比,磁刺激具有无创、无痛、不接触、易于操作等良好的安全性能。对磁刺激内关穴的脑电信号提取诱发电位并进行等效偶极子源定位分析研究。利用磁刺激仪对内关穴(PC6)及内关穴附近非穴位点(假穴)进行了相同强度、相同频率的磁刺激,分析了同步采集的脑电信号的诱发电位并对其进行了等效偶极子源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磁刺激内关穴时,大脑的额区、顶区和颞区电极都记录到了明显的诱发电位成分N80和P150,其中以FCZ电极记录到的幅值最大,而分析假穴刺激时没有得到诱发电位N80和P150成分。对N80成分源定位在大脑的额上回,对P150成分源定位在大脑的前扣带回。N80和P150成分可能是磁刺激内关穴调控大脑电活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内关穴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穴位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尹宁 徐桂芝 +2 位作者 于洪丽 周茜 郭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磁刺激穴位时大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利用互相关和互信息方法,分析了7名被试内关穴磁刺激前、刺激中、刺激后同步脑电信号的通道间关联特性,构建了大脑功能网络,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中心化程度评价...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磁刺激穴位时大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利用互相关和互信息方法,分析了7名被试内关穴磁刺激前、刺激中、刺激后同步脑电信号的通道间关联特性,构建了大脑功能网络,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中心化程度评价,分析了几种状态下的关键脑区。结果表明:1 Hz刺激与刺激前相比,顶叶内部、顶叶与中央区节点间的关联程度发生了统一增强,额叶与枕叶、额叶与顶枕叶节点间的关联程度发生了统一减弱;3 Hz刺激与刺激前相比,统一增强的区域集中在额叶内部、中央区内部、额叶与中央区、额叶与顶叶、额叶与颞叶、中央区与颞叶、中央区与顶叶节点之间。度值较大的节点主要分布在额叶和中央区,介数值较大的节点主要分布在顶叶、中央区以及顶枕区。此研究有助于揭示磁刺激穴位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穴位 脑功能网络 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进化算法在头部电阻抗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颖 徐桂芝 +2 位作者 饶利芸 何任杰 颜威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2-675,695,共5页
电阻抗成像(EIT)技术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它向未知目标注入(安全)电流,通过测得目标边界的电位来估计它内部的阻抗分布情况。电阻抗成像是一个严重病态的非线性逆问题。本研究应用微分进化算法进行电阻抗成像,并将其用于二维真实头模型... 电阻抗成像(EIT)技术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它向未知目标注入(安全)电流,通过测得目标边界的电位来估计它内部的阻抗分布情况。电阻抗成像是一个严重病态的非线性逆问题。本研究应用微分进化算法进行电阻抗成像,并将其用于二维真实头模型的阻抗重建中。仿真结果显示,作为一种简单、鲁棒的算法,微分进化算法在EIT成像中具有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微分进化算法 二维真实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具有超级多稳态的五维忆阻超混沌系统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晓霞 郑驰 +2 位作者 王雪 曹樱子 徐桂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70,共8页
为了描述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并且得到更适合工程应用的混沌信号,使用一个磁控忆阻器去替换改进的四维Lü混沌系统中的耦合参数,得到了一个新的五维忆阻超混沌系统。采用相图、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等常规的非线性分析手... 为了描述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并且得到更适合工程应用的混沌信号,使用一个磁控忆阻器去替换改进的四维Lü混沌系统中的耦合参数,得到了一个新的五维忆阻超混沌系统。采用相图、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等常规的非线性分析手段研究新系统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在新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个绝对值函数使系统达到新的极性平衡,构建了一个新的条件对称的忆阻超混沌系统。结果表明:新的忆阻系统可以表现出依赖于忆阻器初始状态的超级多稳态特性、持续的混沌或超混沌动力学以及偏移增量控制行为;特别地,当改变系统参数并取适当的初始状态时,可以观察到独特的共存超级多稳态现象;新的条件对称忆阻系统可产生无限多对具有相反极性且吸引子结构相似的共存吸引子。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存在性和可实现性,从而使超混沌系统能更好地应用在保密通信等实际工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超混沌系统 超级多稳态 共存超级多稳态 偏移增量控制 条件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俊霞 王春雪 +1 位作者 徐桂芝 李建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以期探讨一种新的喂养方法 ,既能避免静脉营养的高昂费用及经鼻、经口胃管喂养的某些弊端 (如影响患儿肺功能等 ) ,又能有利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方法设简易喂养法组为观察... 目的通过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以期探讨一种新的喂养方法 ,既能避免静脉营养的高昂费用及经鼻、经口胃管喂养的某些弊端 (如影响患儿肺功能等 ) ,又能有利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方法设简易喂养法组为观察组 ,同期应用其它方法组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肠鸣音正常与否 ,有无腹胀发生 ,胎便排出情况 ,黄疸持续时间及体重增长 (从出生第 7天开始到出院平均每日增长克数 )情况。结果肠鸣音正常、未发生腹胀者观察组 2 6例 ,占 86 7% ,对照组 2 6例 ,占 74 2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胎便排尽时间观察组平均 7 4 7天 ,对照组平均 7 1 4天 ,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平均 9 5 3天 ,对照组平均 1 3 91天 ;体重增长观察组平均每天 1 1 78g ,对照组平均每天 9 1 5 g ;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 1 4 5天 ,对照组 1 8 2 6天。结论简易喂养法对早产儿及部分低出生体重儿较静脉营养费用低 ,较经鼻、经口胃管喂养经济方便 ,效果好 ,且能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 ,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